騷體賦的代表作
騷體賦是東漢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賦體,主要基層了楚辭詩歌的特色。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騷體賦的相關介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騷體賦的代表作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fā)展而成的,形式上屬于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fā)一種不得幫閑的牢騷,代表作是賈誼的《吊屈原賦》、《鵩鳥賦》,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騷體賦是漢賦中的一類,它是從楚辭中發(fā)展而成的,形式上屬于騷體,所以稱為騷體賦。騷體賦的大都是抒發(fā)懷才不遇的不平,抒發(fā)一種不得幫閑的牢騷。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其他代表作品有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司馬遷的《悲士不遇賦》等。
這種賦在內容上側重于詠物抒情,且多抒發(fā)哀怨之情,近于《離騷》的.情調。在形式上也與楚辭接近,常用帶有“兮”字的語句。[1] 另外,過去有人總結過,“騷”調以虛字為句腰,腰上一字與句末一字平仄相異為諧調,平仄相同為拗調;《九歌》以“兮”字為句腰,句調諧拗亦同。騷體可以稱詩,亦可以指賦。漢以后署名蔡琰的騷體《悲憤詩》后半部分,韓愈的《復志賦》,柳宗元的《懲咎賦》、《閔生賦》等均可歸入騷體類。
較之屈原以前的詩歌形式,騷體賦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屈原創(chuàng)造了一種以六言為主,摻進了五言、七言的大體整齊而又參差靈活的長句句式。這是對四言體的重大突破。
二是章法上的革新。屈原“騷體”不拘于古詩的章法,放縱自己的思緒,或陳述,或悲吟,或呼告,有發(fā)端,有展開,也有回環(huán)照應,脈絡又是極其分明的。
三是體制上的擴展。屈原以前的詩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數(shù)十行的短章。而他的《離騷》則長達372句、2469字,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長篇體制。
漢代騷體賦大體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首倡者是西漢初年的賈誼,代表作有《吊屈原賦》《鵩鳥賦》,作品善于運用比興,情感節(jié)律與語言節(jié)律相與抑揚,還有著較為明顯的楚辭痕跡;武帝時代,騷體賦揉進了三、四言句式,淮南小山《招隱士》句式參差不齊,形象詭異,情景奇特,是其代表;西漢中期以后,騷體賦逐漸定型,嚴忌的《哀時命》,東方朔的《七諫》,王褒的《九懷》等是典范之作。漢初賦體尚未大盛,文人多依傍楚辭體制寫作。這一時期優(yōu)秀的作家有陸賈、賈誼、枚乘、嚴忌、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等。騷體賦形成于漢初,這與當時的政治文化條件是分不開的。
首先,漢初思想領域較為開放,文學諷諫的功利目的不太強烈。大漢帝國是在經歷秦末的大動亂和長達數(shù)年的楚漢戰(zhàn)爭之后建立的大一統(tǒng)王國,在其建立之初,經濟蕭條,百廢待興,因此統(tǒng)治者側重與民休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經濟的恢復和政權的穩(wěn)固,無暇顧及漢代新文化的建設,而是在思想領域采取了相當自由的方針。漢初儒家思想尚未成為正統(tǒng),也沒有在文學上形成重諷諫的社會功利性目的,文人可以自由地抒寫自己的情感抱負,因而,漢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反而能夠在作品中充分表現(xiàn)自我與個人心靈的世界。
其次,漢初文化深受南方楚文化的影響。漢起楚地,楚聲在漢代音樂中占有重要地位。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便是楚人,他喜歡楚歌楚舞,并且用騷體進行創(chuàng)作,他的《大風歌》就是用騷體寫成的。漢初社會上至皇室貴族,下至伶臣樂官和普通大眾都能唱出楚歌。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和偏愛以及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轄,漢文化大量繼承了楚文化的傳統(tǒng),這一點在文學領域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第三,漢初士人的遭遇及屈原作品形成的共鳴。漢朝統(tǒng)治者雖然建立了中國封建社會上第一個強大的王朝,但漢代社會同樣有著不斷產生悲劇的歷史。作為意欲積極在政治和道德上有所作為的漢人,卻常常遭遇如荀子和屈原般的“賢人失志”困境,從漢初賈誼到東漢張衡、趙壹都遭受了這種不幸的命運。因此,屈原作品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美政、理想和高尚人生的追求與黑暗現(xiàn)實的沖突,在漢初作家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也因此有漢一代的許多文士都吸取了屈原楚辭的創(chuàng)作精神,用楚辭的語言形式來寫賦。
離騷體散文
端五兮既近,浴蘭兮祭屈。
女兒兮米粽,龍舟兮吟詩。
屈子兮何哀?今人兮何歡!
茗鳴兮暗黯,熙熙兮攘攘。
游戲于江畔兮,祭先賢于山林。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裹肴蒸兮夏荷,奠桂酒兮雄黃。
懷木蘭之墜露兮,憶秋菊之落英。
感滄浪之濁足兮,慨滄浪之清纓。
舉世皆濁兮我獨清,眾人皆醉兮我獨醒。
思索求知兮著天問,憂國憂民兮遺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傷懷永哀兮,汩徂南土。
知死不可讓,愿勿愛兮。
舒憂娛哀兮,限之以大故。
魂兮悲兮,不若歸去!
白話翻譯:端午節(jié)到了,大家又開始在這一天紀念屈原了,他們在這一天里,探望父母吃粽子,賽龍舟,吟詩作詞好不快樂。屈原你在這一天為什么這么悲哀呢?現(xiàn)在的人們在這一天又為什么要這么高興呢?難道不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日子嗎!看到那些在江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我還是到山頂上去祭奠先賢吧!在這熱浪滔滔的孟夏季節(jié),坐在草木蔥蔥的山林,我開始緬懷屈原,打開荷葉包裹的粽子,開啟桂花口味的雄黃酒,懷念著“朝飲木蘭墜露,夕餐秋菊落英。”的奔放情懷,感慨著“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瀟灑不羈的性格。是什么原因是這樣一個灑脫之人詠嘆出“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钡那Ч琶淠兀繌那摹短靻枴肺铱吹搅怂麖娏业那笾,從他遺留下的《離騷》,我發(fā)現(xiàn)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一個為國運憂患長生嘆息而淚流滿面,為老百姓多災多難而悲傷的人。怎么能在一個眾小人爭權奪利貪婪成性,裝滿了腰包還貪求不已。對己寬容卻猜疑他人。都勾心斗角滿懷妒忌的環(huán)境生存下去呢?懷著心中無限的憂愁、無限悲涼,急急忙忙地奔向南方的汨羅江。他知道死是已不可避免,他對生命也不愿意吝惜。要舒展愁眉消除悲傷,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死亡。想起屈原的悲哀,我也感到悲哀啊,還是回家去吧!
【騷體賦的代表作】相關文章:
王羲之的代表作05-27
謝靈運的代表作賞析01-17
辛棄疾的代表作宋詞07-10
漢樂府民歌的代表作01-17
潘岳的代表作賞析05-23
關漢卿的元曲代表作選集01-14
《東征賦》的賞析12-20
唐代有名的詩人及代表作品01-10
詩人彭耜代表作品01-30
詩人房琯代表作品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