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3篇【精】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zhàn),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計劃了。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數學教研教學工作將遵照學校工作計劃和學校教導處教學教研計劃,立足課堂、革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為重點,強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落實校本教研,扎實推進課程改革。樹立全面、立體的教學質量觀,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和年級專題研究,努力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學生,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以優(yōu)異成績向學生、家長、學校匯報。
二、工作目標:
1、規(guī)范教學常規(guī)管理,優(yōu)化集體備課活動,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確保數學教學工作達標率85%以上,創(chuàng)優(yōu)率25%以上。
2、深入課堂教學研究,確保課堂教學學生知識鞏固率90%以上,信息交流面85%以上。創(chuàng)辦特色班級數學教學模式,塑造一批數學名師。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積極開展新教材及生本實驗教材研究工作,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加強與兄弟學校教學的交流與協(xié)作,提高青年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4、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
5、學校學生各項檢測及期末考查及格率達60%以上,優(yōu)生率高于20%,確保教學質量及各項競賽名列前茅。
三、工作措施
。ㄒ唬┘訌妼W習、提高認識。
1、要繼續(xù)加強、健全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制度,加強理論學習的指導,認真組織好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教育理念支撐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本學期要組織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數學課程標準解讀》等有關課程改革的材料,要根據教師不同需求,靈活采用多種學習形式,提高理論學習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2、要繼續(xù)認真貫徹落實“減負”精神,堅持杜絕隨意加快教學進度、拔高教學要求,加重學生課業(yè)負擔的現象,積極為推進素質教育創(chuàng)設寬松的環(huán)境與條件。
3、在學習理論、總結經驗基礎上,組織教師進一步開展教改反思,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二) 常規(guī)工作“日;
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
以備課組為單位,關注日常教學,重視課后聊天式的學習研討,重點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及時反思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每周舉行一次集體備課,做到“四定”:定專題、定中心發(fā)言人、定時間、定地點。根據行事歷的'時間安排進行有專題的集體備課(學習“新基礎教育”理論;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新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研究一些基本課型。)
2、推行隨堂聽課制度
發(fā)揚門戶敞開,隨堂聽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開展備課組內的相互聽課、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的交叉聽課、以教研組為單位的中心組的聽課等活動,共同研究真實的數學課堂,課后進行自評與他評,在互動的過程中提升教師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逐步改變教師內在的一些觀念。
3、建立學習沙龍制度
“只有不斷學習和提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在這個變革時代,變化是永恒的。我們要在變化中找到樂趣!痹谟斡局袑W會游泳,在思想中形成思想。我見故我思,我思故我進!提倡老師積極參加公開課、說課、評析課等各類教科研活動,聯系教學實踐,分析概括教育現象,從而選擇某個方面或環(huán)節(jié)作為自己研究的對象,確立研究專題,力求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定期舉行讀書沙龍活動,交流讀書心得,初步了解相關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導教師逐步用“基礎教育”理論來指導實踐;提供對話交流的平臺,針對“基礎教育”的學習進行各種形式的專題研討,充分利用理論引領和共同體的信息交流,及時了解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動態(tài),確定數學專題研究的方向。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基地學校的系列活動和各級各類的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
4、加強常規(guī)管理制度
每月進行常規(guī)檢查(包括教師的備課、反思、學生的作業(yè)。)主要由學科主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負責。每個學期舉行期中、期末的質量檢測,對考后情況進行質量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指導下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教材內容的變化進一步修訂和完善基礎達標體系,每個年級每學期確定一項單項小型競賽。
5、改革考核評價制度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考核評價上作進一步的調整,評價目標更加多元化,綜合運用筆試與面試等方式,口算、筆算、操作等考核方式,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以減輕期末考試時學生的壓力。
。ㄈ┣袑嵮芯俊⑻岣邔嵭。
1、本學期期初仍將參加區(qū)的三—六年級數學教師全員培訓活動。其中重點抓好“新課標”五年級新教材教法研討工作。積極參加教研室舉行的“新課程、新教材教法研討活動”。
2、我校數學組要繼續(xù)抓好校本教研。加強校本教研的內容、活動形式和價值的研究。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評課”為重點,認真觀察并分析課堂教學的變化與發(fā)展情況,總結教改經驗,發(fā)現存在問題,讓校本教研走向真實有效之路。
3、組織相關人員積極參加區(qū)小學數學學科中心組的研討活動,進一步明確活動目標,改善活動方式,提高活動的水平。
4、將繼續(xù)加強隨堂課的調研與質量監(jiān)控。加強對“常態(tài)課”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主要工作:
結合學校計劃,根據新課程標準精神,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合理地利用教材,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切合生活實際和年齡特征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猜測、歸納、分析、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及數學知識的應用。
1、加強口算和估算,加強思維性訓練。
2、注意學生解題方法多元化。
3、探索數學生活化的題型和途徑。
4、加強數學基本功訓練。提高學生運算能力和應用題的理解能力,提升學生數學拓展的推理能力。
5、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自覺性。
。ㄒ唬┌l(fā)揮教研職能,推進課程實施
1、本學期,教研組將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繼續(xù)組織教師深入細致地學習《數學學科課程標準》和《走進新課程》等有關課程改革學習材料,并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針對性地學習其它學習材料中的相關內容,在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積極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2、結合課改實踐,組織“新課程人人談”專題研討活動,要求每位數學老師在活動中作有準備的發(fā)言。在此基礎上,數學組將組織開展每個年級有專題的教學研究活動。
3、全體數學教師要善于用新課程理念來審視和剖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對一些典型課例進行“案例分析”,一至五年段實驗北師大版教材的教師更要養(yǎng)成“課后反思”的習慣,在反思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為后繼實驗積累有價值的素材。
(二)深入課堂研究、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質量提高不是簡單的時間堆砌,而是教學雙方智慧的結晶。本學期教研組將協(xié)同教科室深入課堂進行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
1、全面落實教學工作的“十字”方針。即: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yè)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活動要“勤”,考核要“嚴”,輔導要“細”,負擔要“輕”,質量要“高”。
2、充分發(fā)揮備課組的積極作用,堅持“案例式的集體備課”,加強組內聽課和評課,使教學研究“日;、集體智慧最大化。本學期,各備課組要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開放式的教學系列研討活動”,具體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課堂實踐、評課研討、案例分析。
3、繼續(xù)組織好“數學教研活動”。本學期,將開展專題定向研討;確定教師賽教課,并集體備課;結合學習體會,進行課堂教學的評議;在評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
4、配合教科室做好“教學科研”的考核、評價工作。
五、日程安排
九月份
1、第一次集體備課。(星期二上午第三節(jié))
2、“新課標”五年級數學教材分析。
3、召開全區(qū)教學法質量分析會。
4、興辦區(qū)五年級數學新教材教法分析會。
5、區(qū)教研中心下鄉(xiāng)隨堂聽課調研。
6、交流教研組工作計劃。
7、三、四、五、六年級數學尖子小組組建,并開展訓練。
8、區(qū)數學評優(yōu)課報名準備工作。
十月份
1、繼續(xù)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2、教學常規(guī)調研活動。
3、本校數學課評選工作,推選教師參加區(qū)的評優(yōu)課。
4、小學教師專業(yè)知識水平測試有關工作會議。
5、省規(guī)劃課題《小學數學教學與評價》展示。
6、10月初校三年級學生口算比賽、四年級學生應用題比賽。
7、組織區(qū)鎮(zhèn)教研員參加全國教學觀摩交流活動。
8、區(qū)教研中心下鄉(xiāng)隨堂聽課調研。
9、開展骨干教師送課下鄉(xiāng)活動。
10、五、六年級月考。
11、學校教學常規(guī)(作業(yè))檢查。
十一月份
1、開展課堂實驗教學開放日活動。
2、有關課題立項研究階段性匯報。
3、區(qū)四年級學生數學競賽(初賽)。
4、組織城區(qū)、中心學校優(yōu)秀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
5、舉辦全區(qū)“新課程教學隨筆與教學案例點評”評比活動。
6、數學新課程標準課堂展示教學活動。
7、組織教師參加市優(yōu)秀教學案例評選活動。
8、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觀摩交流會。
9、五、六年級數學月考。
10、三、四年級月考。
11、教學常規(guī)(備課教案)檢查。
十二月份
1、小學教師專業(yè)知識水平測度各學科輔導員會議。
2、課題實驗階段性調研分析。
3、學校四年級應用題比賽。(全級)
4、區(qū)四年級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三年級口算速算(決賽)。
5、區(qū)教研中心下鄉(xiāng)隨堂聽課調研。
6、五、六年級模擬考試。
7、教學常規(guī)(聽課、培優(yōu)扶差)檢查。
一月份:
1、數學科組織期末復習研計會。
2、究期末檢測命題工作。
3、學校三、四、五、六年級數學模擬考試。
4、期末各年級教學水平檢測及成績統(tǒng)計工作。
5、召開教研工作總結交流會。
6、各校開展小學教師專業(yè)知識水平模擬測試。
7、各級組、各教師數學資料上交。
8、期末質量檢測與質量分析
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2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五(6)班共有學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基礎知識掌握比較牢固,有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討能力不高。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圖形的變換、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統(tǒng)計、數學廣角。
1、在數與代數方面,包括了因數與倍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2、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圖形的變換、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認識圖形的軸對稱和旋轉變換;探索并體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圖形之間的關系,及圖形之間的轉化,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及表面積公式,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fā)展。
3、在統(tǒng)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的知識。在學習平均數和中位數的基礎上,本冊教材教學眾數。
4、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分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體和正方體兩個單元以及“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yōu)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yōu)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及要求:
1、基礎知識和技能:
、倮斫夥謹档囊饬x和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會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會進行整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谡莆找驍岛捅稊、質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數的特征;會求100以內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
③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會解決有關分數加、減法的簡單實際問題。
、苤荔w積和容積的`意義以及度量單位,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有關體積和容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⑤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弈茉诜礁窦埳袭嫵鲆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以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咄ㄟ^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tǒng)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嗾J識復式折線統(tǒng)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表示數據。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俜e極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全過程,讓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數學,使他們喜歡數學,樂學數學。
、谛纬蓪祵W的濃厚興趣,樹立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垡龑Х此即龠M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反思當堂、當天的學習活動,適時教育學生要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學習上要實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
④創(chuàng)造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學以致用,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借以激發(fā)和保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蒺B(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難點:因數與倍數,長方體和正方體,分數的意義,旋轉。
五、教學措施:
(1)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主張?zhí)骄渴、體驗式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2)利用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人人參與,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3)注意學生動手操作,凡是能讓學生動手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在統(tǒng)計等內容里適當地讓學生作一些初步的社會調查匯報展示實踐結果。
小學五年級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4)、變式題的訓練: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加強變式題的練習,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更好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5)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課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教學的問題情境,屬于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
六、課時安排及進度
教學進度表
周次
起訖日期
教學內容
教時
備注
1
3.1~3.5
圖形的變換
1
2
3.8~3.12
圖形的變換
3
3
3.15~3.19
因數和倍數
2
4
3.22~3.26
2、5、3的倍數的特征
質數和合數
4
5
3.29~4.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4
6
4.5~4.9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4
7
4.12~4.1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3
8
4.19~4.23
分數的意義
4
9
4.26~4.30
真分數和假分數
4
10
5.3~5.7
分數的基本性質
4
11
5.10~5.14
約分
4
12
5.17~5.21
期中考試
4
13
5.24~5.28
通分
4
14
5.31~6.4
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整理和復習
4
15
6.7~6.11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4
16
6.14~6.18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4
17
6.21~6.25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4
18
6.28~7.2
統(tǒng)計、數學廣角
4
19
7.5~7.9
總復習
4
20
7.12~7.16
期末考試
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3
一、學情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本班現有學生36人,三年級學生已有兩年數學學習經歷,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于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對于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征,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數與代數
(1)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計算的教學順序要符合兒童學習計算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符合計算知識本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得對筆算過程與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現文字概括形式的計算法則。總結、理解并且記憶計算法則,是以往筆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前的數學課程改革,強調讓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則,避免機械記憶。
(3)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計算的意義和作用,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數感。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只有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境中才能真正體現出它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在觀察、交流和操作過程中感受并認識對稱現象,能找出并判斷出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軸對稱圖形的另一半。
2、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會計算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3、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初步了解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4、會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
5、結合現實素材理解兩級混合運算的順序,會進行兩級混合運算的計算。
6、指出并能測量圖形的周長,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7、能認、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能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會用萬以內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
8、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會進行一些有關質量的簡單計算。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計算,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4、運用遷移法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fā)揮教具、學具的作用。
7、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
8、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科研工作計劃03-04
初中數學科組工作計劃03-23
小學數學教學的工作計劃04-04
小學教學教研的工作計劃06-11
小學音樂教學的工作計劃05-15
小學教學優(yōu)秀工作計劃10-16
數學科期末工作總結(精選12篇)07-09
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計劃02-27
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計劃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