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讀后感范文
。ㄒ唬┬〕侨伦x后感
“有一種小說學(xué),小說有一定的寫法,一定要具備某幾種東西,一定學(xué)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的作品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 ——蕭紅
也許正是因為欣賞蕭紅女士這種不凡的寫作風(fēng)格,欣賞她雖然短暫但卻充實飽滿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說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讀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為名的同名小說集,我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漸漸走進了她的世界,才開始真正地認識蕭紅,理解她的精神。
無論從《手》到《牛車上》到《山下》到《后花園》到《小城三月》到《呼蘭河傳》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獨特氣質(zhì)和她本人對于小說的不同的詮釋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她并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說。她認為人應(yīng)該用自己的方式來理解文學(xué),表現(xiàn)文學(xué)。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現(xiàn)了她的獨創(chuàng)性。蕭紅女士深具沖破現(xiàn)存小說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于小說與非小說之間的厚障重壁,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介于小說與散文詩之間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種女性作家特有的纖細敏銳。她的描寫精致別樣,使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獨特的生命體驗。
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僅僅是一雙普通的手。它被“發(fā)黑”、“發(fā)青”這兩個詞概括地淋漓盡致。這雙手在文章的開頭就已給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讓人在開始就產(chǎn)生了一種厭惡感。這雙手貫穿了小說的始終,它幾乎成了這篇小說中的專有名詞,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詞。然而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只是這么一雙特殊的令人厭惡的手,也不是為了讓人厭惡而塑造這么一個人物。她述說了一個出身農(nóng)村染房的鄉(xiāng)村女孩來城市學(xué)習(xí)的一段經(jīng)歷。然而,這個人物自始至終都受到人們的歧視。雖然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但依然無法改變?nèi)藗儗λ目捶。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諷。她及她的父親帶著希望來到學(xué)校,卻滿載失望地離開。似乎這雙發(fā)黑發(fā)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證。然而她就像永遠無法洗凈那雙被顏料玷污的手一樣,永遠無法改變那些所謂城里人對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見。
文章以語言描寫為主要的表達方式。校長對她的陰冷的語氣,同學(xué)們尖酸的諷刺,以及她質(zhì)樸、厚道的話語和父親對女兒充滿希望的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個人物的形象。文中許多極為細致的神態(tài)描寫也生動得表現(xiàn)出了人物的心理話。而文章也以“我”的心里變化為線索。“我”從對她有一種莫名的抗拒到對她有一絲好感到她離開時的一線惋惜,表現(xiàn)了“我”的無奈、同情。這雙手將永遠留在我的腦海中,它不僅向我展現(xiàn)了這些人物,也向我展現(xiàn)了如此一個社會,如此一種氛圍,留給人無限的思考空間。
而這本小說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值得一讀的。不管是《小城三月》還是《曠野的呼喊》等等都與如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繁華世界全然不同。它似乎帶著我走進了不同的世界,讓我去了解一種風(fēng)俗,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種生活……顯然,這種筆觸與如今商業(yè)性極強的文學(xué)作品有著天壤之別。蕭紅女士通過該書所要表達的那種對人性美的追求是值得我們這些青年好好細讀的。
蕭紅女士的生命雖然如此短暫,但她卻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學(xué)遺產(chǎn)——《小城三月》,一本懷舊經(jīng)典的小說,就像一杯陳年老酒,香濃四溢,使人回味無窮!
(二)小城三月讀后感
《小城三月》是蕭紅最后的一部作品,當(dāng)有人問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時,我只會說不過一場忸怩畸形的苦戀罷了。
我時常在想,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到底想傳達給讀者什么?是我們反復(fù)推敲的字詞,還是直擊心靈的語句,亦或是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如果作者當(dāng)真如此創(chuàng)作得出的不過是一本語錄或一個故事,而并非一部作品。但每每拜讀蕭紅的文字時,我總能感覺到她是用她堆積的心血一氣呵成的創(chuàng)作。她的饑餓并非一時的饑餓,她的寒冷并非一刻的寒冷,她寫一件事也并非光寫一件事,她寫翠姨并非只寫翠姨。
“哥哥后來提起翠姨常常落淚,他不知道翠姨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是的,翠姨為什么死呢?翠姨定完親后不是還身體硬朗的到處逛街置辦嫁妝嗎?然而讀了書后,反而整天悶悶不樂,開始咳嗽,嫌棄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假如他們說,一定不愿意嫁,不嫁也可以的,那又為什么,到最后竟然就這樣死了呢?哥哥不知道,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可能翠姨自己也不知道。
有人說她死在了封建的,腐朽的束縛里,有人說她死在了憧憬愛,追逐愛的路途里。然而翠姨不是念了書后才開始害病的嗎?翠姨死在了書里,死在了知識里,死在了自己的懷里。
翠姨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捏著。梳頭梳的'是很慢的,必定梳的一絲不亂,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樣的行為舉止也好,似乎準備把所有的秘密都帶到墳?zāi)估铮肋h都不說出口的性格命運也好。無處不滲透著一種東方古典女子的氣息。難怪伯父說她是林黛玉,但是在經(jīng)歷初春到盛夏到晚秋再到寒冬的林黛玉怎能比在早春就被扼殺的翠姨更為凄婉呢?沒有心靈的撞擊,沒有拆散的苦楚,窒息于心底一顆春種隨著生命之火的泯息而悄然去逝。翠姨活倒了四季,在春后就和林黛玉一切長眠于冬。但林黛玉是因無法愛而死,她因不敢愛而死。
翠姨就如《沉淪》中的他一樣卡在東西文化的夾縫中一樣。封建桎梏是一只鳥,翠姨還給它關(guān)進了自由解放的籠子中。她一面毫不抵抗的訂了親,一面說女子結(jié)婚太早是不好的。她一面清清楚楚的記得自己是出了嫁的寡婦的女兒,一面要像一個女學(xué)生一樣去學(xué)文化。一面注重著和“我的哥哥”的名分大小,一面又拉住他的手。
翠姨憧憬愛情,但卻不敢去愛,因為她知道自己不配。只有擺脫迷信和封建的牢籠,讓自己煥然一新她才有膽量去愛別人,去表達自己的愛。但是她就算讀了書,接受了新文化,卻更無法從自身下手。因為她骨子里就是一個封建的產(chǎn)物,所以她羨慕那些有文化的人,他們說的都是對的,所以當(dāng)她知道迷信中說,病新娘娶過來一沖,就沖好了時,拼命的糟蹋自己的身體,想死的越快一點兒越好。因為她獲得愛的資格的唯一辦法就是死。她一生沒有抗拒過別人,抗爭過現(xiàn)實,只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這樣的翠姨連她自己都知道“我的命運不會好的!
翠姨連名字都沒有,她代表了千千萬萬個像翠姨一樣的人,她們想要愛時就渴望自由,不想要愛時一樣平常的過著腐朽的生活,F(xiàn)在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真心或假意但都披著光鮮外殼的家伙,到底又有一個怎樣的核呢?
她是我的一個姨,她居然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戀愛了。
就如春一樣,似乎是到了的時候已經(jīng)是立夏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么短暫。也只能這么短暫。
我的命運不會好的“我母親……這在中國是很充分的理由了罷,他這么略一躊躇,她已經(jīng)走遠了。
【小城三月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小城三月》有感05-10
小城三月慢散文11-15
《小城三月》讀后感(通用10篇)06-16
讀《小城三月》有感范文04-07
關(guān)于小城池讀后感03-19
小城09-22
小城11-19
小城10-15
快樂小城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