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下午讀書小感散文
今天下午拜讀了兩本書《果殼中的宇宙》和《納蘭詞》。前者延續(xù)了霍金在《時間簡史》中的一貫風格:基于數(shù)學方面的嚴格計算、基于科學觀察方面的嚴謹證據(jù),以及基于量子力學方面的嚴密推理,照樣談到了人擇原理,令我想起《蘇菲的世界》的作者賈德在《瑪雅》一書中進行生物學意義書的嚴密思考時的追問“要問的是:存在之物由虛無之中產(chǎn)生,這樣的幾率有多大?可以接著再問:宇宙物質(zhì)歷經(jīng)世世代代的睡眠,某日清晨突然揉揉眼睛,醒來覺察自己竟然有了意識,這樣的幾率可能算得出嗎?”
“有一個世界存在。以概然性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碰巧什么都不存在,那倒更是可想象的。如此一來,至少不會有人總是要問:為什么都不存在?”
“大爆炸發(fā)生了一百五十億年以后,給它的掌聲才終于響了起來!軌驈奶摕o之中引發(fā)自己的存在,并且完全在自己雙腳上站立起來,那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
而霍金此書書名的靈感來自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的《哈姆雷特》,這位王子的一句話至今擲地有聲“即使把我關在果殼里,我仍然是無限宇宙之王!”我覺得物理學或者進而說宇宙學在此和藝術有了融合的交集。科學、哲學,文學,殊途同歸,交融印證。
我小時候喜歡哈姆雷特的故事,初中時拜讀此書,驚嘆于情節(jié)之似曾相識,大學時讀莎翁戲劇,特別喜歡其四大悲劇,最喜歡的是《哈姆雷特》,“存在還是不存在,這是一個問題!”丹麥王子的這句話至今震撼靈魂,令我們思考存在的終極意義。
而《納蘭詞》則展示出納蘭遺世獨立感人至深的絕代真情,南懷瑾先生曰“無情何必生斯世”,至情至性,綻放生命,才是不辜負了今生這一個過程,生命可以短暫,但決不可以沉淪和虛度!
納蘭和霍金,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在我心中,他們都澎湃著一種天馬行空的執(zhí)著,一為印證心靈深情,一為探求宇宙之謎,遺世獨立,超凡脫俗,則兩者又有共同之處,——其如東坡居士,于宇宙人生萬物,情至深而義至重,清雄超逸,戛戛獨造,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者矣。
但是,盡管我曾經(jīng)是莎翁、愛因斯坦和霍金的求知好友,然而我心中仍然更多地偏愛納蘭,一如我偏愛“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老莊,偏愛“想落天外”的謫仙人李太白,偏愛心憂萬姓瘡痍,詩句“驚天地泣鬼神”的杜子美,偏愛“亙古男兒一放翁”的深情奇男子陸游,乃至偏愛深情絕代的現(xiàn)代唐圭璋先生,偏愛風骨超逸貢獻巨大的絕代奇人南公懷瑾先生,偏愛“一生只做一件事”至簡至純的陳省身先生……因為,我是中華文化的熱愛者。
正如我雖然喜歡鋼琴,但是更加偏愛中國的古琴——高山流水,潤物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自有知音焉,不若鋼琴那般響亮。“心光自發(fā)誰能障,踵息無聲不厭深!惫徘倭钗覀凂雎犠约旱男囊,一如天籟,令我們回到初心,回到清泉流淌的初心,幾近于道也。
當然,我也喜歡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了不起,西方文化也不是起不了。呵呵,各有千秋,取長補短,殊途同歸,如此而已。
為什么要登山?因為山在那里。
“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此文結尾,愿以林語堂先生之抱負聯(lián)再次勉勵自己,——求知,思考,感悟,修行。
【春日下午讀書小感散文】相關文章:
醉在春日散文11-19
冰心《小桔燈》散文讀后感07-29
朱自清散文讀書心得09-11
《散文》讀后感02-16
朱自清散文讀書筆記04-06
文化苦旅散文讀書心得02-19
名人讀書的小故事11-05
名人的讀書小故事08-17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09-05
《老舍散文》讀后感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