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取刺的經典散文
食魚取刺,聽起來像是要先把魚刺剔出來后再吃魚,其實不然。前日食魚,不慎被魚刺卡在喉嚨里,并不疼痛,可瘙癢難當。和家人說自己被魚刺卡在喉嚨了,妻子大笑,兒子作著怪臉說,“魚在報復你呦!”我想魚是不該報復我的,魚不是我殺死的,也不是我做熟的,我只是分食了一杯羹,在殘害魚的生命上來說,我是清白的,倘若魚真的要報復,是該去報復那些主犯,我充其量最多只能算上一個末流的從犯。
不管是主犯還是從犯,總要解決喉嚨里的不適。我喜歡吃魚,幾十年的吃魚歷史中也時常有被魚刺卡一下的事,吃半個饅頭,或含口糖,或喝口醋,也就解決了。這回用這些傳統(tǒng)的著法試驗了兩天,那根魚刺仍然頑強地卡在喉嚨里,沒有一點屈服的跡象。妻子說還是看醫(yī)生吧。
本以為取根魚刺是再小不過的事了,就到家附近的區(qū)中心醫(yī)院,空空蕩蕩的醫(yī)院里沒有幾個人,等了一會醫(yī)生來了,剛一開口就被醫(yī)生打發(fā)出來了,醫(yī)生告知說口腔取異物屬于市級醫(yī)院的業(yè)務范疇,區(qū)屬醫(yī)院不能治療。無奈只好來到市屬醫(yī)院,在擁擁擠擠的走廊里挨了兩個多小時,總算排上號,診查、開方、交款,然后由護士向口內噴了三通麻藥,當舌頭麻木得如根木棍似的時候,醫(yī)生用把專用的鉗子探入喉部,不慌不忙地拔出了一根半厘米長的魚刺。大功告成,忙用打彎都費勁的舌頭含混不清地向醫(yī)生道了謝,出了醫(yī)院。
回家的路上,妻子打來電話問取魚刺的情況,麻藥還沒失去效力,只好嗯嗯咿咿地答著,最后妻子說路過菜市場時買點菜。到了菜市場轉來轉去又轉到了買魚的攤子前,肥大的鯉魚、鯽魚在水槽中游來游去,瞪著又圓又黑的眼睛打量著從水槽邊走過的人,它們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走過的每個人都可能是斷送它們生命的食客。攤主問我,“買魚嗎?”我看看那些魚的眼睛,又看看攤主,搖了搖頭。離開賣魚的攤子時,覺得自己好像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不管怎樣,今天是不買魚了。
回到家里時,舌頭上的麻藥已開始失去了效力,喉嚨也舒暢了,又想起了吃魚,在我看來魚是最好吃也是最有營養(yǎng)的。不光人喜歡吃魚,水鳥、貓咪、雞鴨甚至狗熊都喜歡吃魚,大魚更是吃小魚。人類食魚的歷史有多久,是不是跟那些動物學的,沒人能說得清楚,但從考古發(fā)掘出的石器時代的魚鉤、魚叉和陶器上的魚形紋飾可知,人類捕魚、食魚的歷史是從石器時代或更早就開始了。魚是人類最好的食物之一,人們也喜好食魚,自古就有“無魚不成宴”的說法,《本草綱目》已把魚作為食補的材料,還把很多魚的藥用功能進行了分類。現代的科學研究表明,魚肉高蛋白、低脂肪,在動物蛋白里魚肉的營養(yǎng)價值遠高于豬肉和牛羊肉,老少皆宜,海水魚的魚油更是預防高血脂引發(fā)的心腦血管病的良藥。
魚肉鮮美,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倉頡造字時就把魚和羊組合到一起成了鮮字。孟子把魚與熊掌相提并論,可見先哲也認可魚的鮮美。品嘗魚的鮮美有時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小到魚刺卡住喉嚨,大到失去性命,雖歷經種種風險幾千年來人們還是百食不厭。我的一個同事,上海人,頗喜歡吃魚,每次在一起吃飯專揀魚刺最多的魚吃,他說刺越多的魚肉越嫩滑、越鮮美。我曾品嘗過長江的刀魚,漢江的“翹嘴白”,都是通身羽刺密布,讓不擅食者無從下口,但味道確是鮮美無比。最冒險的吃魚莫過于吃河豚,自古就有“冒死吃河豚”的壯舉,去年到揚中出差,有幸吃了一次長江的河豚。廚師端上烹制好的河豚魚,自己先嘗試一口后才讓客人開始食用,客人們在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淺嘗過一口后,都為河豚魚的鮮美所征服,把生死也拋到了腦后了,爭相品嘗難以住箸,片刻間一盤河豚一掃而光。吃魚也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有勇氣敢于吃最有挑戰(zhàn)性的魚,才能真正品嘗到最鮮美的魚。
對于魚的烹制手段可謂多不勝數,煎炒烹炸、燉燒蒸烤,樣樣有樣樣的味道,不管怎樣東方人烹制魚都以整魚為主,西方人則不同,吃魚只食用剔去骨刺的精肉,烹制方法也不外乎煎、煮、烤等寥寥數種,在巴黎吃法國大餐,吃魚也就是三文魚、金槍魚的魚排了,單調乏味。我的一個德國朋友,姓漢斯,是個中國通,也更喜歡吃中國菜,每每與漢斯吃飯都要理論一番東西方的飲食文化差異,魚的烹制方法也是重要的餐桌話題。最后的結論是西方人不擅于在口中漱出魚刺,怕魚刺卡到喉嚨,才專食剔骨魚肉的,這當然與西方的'餐桌文化有關系,吃魚吐刺,把吃到口中的東西再掏出來也不符合西方的就餐文明。不單是西方人,我的一些朋友也怕吃魚,到不是擔心不文雅,是怕被魚刺卡到喉嚨。但面對這樣的河鮮、海鮮只因為怕魚刺卡住喉嚨就懼而不食,或因不雅而放棄食用更多的味道鮮美的魚,確有因噎廢食的嫌疑。
說到吃魚,又想到了做事。細細想來何止是吃魚,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況,工作中會發(fā)生失誤,會遇到挫折,生活中會體會到種種的不如意,是否會因遇到這些挫折和不如意就一蹶不振,而放棄了工作,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呢,我們沒有,只是把這些當作了人生必須的歷練和經驗的積累,仍然堅定地走著人生的路,直到取得了成功。也如吃魚,雖經常被刺,但吐出魚刺品嘗魚肉的鮮美,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口舌上的麻藥已完全失去了效力,活動得靈活自如,也更想吃魚了。這絕非是對魚的報復,而是為了品嘗魚的鮮美,滿足口舌的快感,滿足身體對食物的養(yǎng)分的需求。
不需要猶豫,穿衣,下樓,堅定地走向市場中賣魚的攤子。
【食魚取刺的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刺心散文05-02
河無魚散文05-01
《魚趣》散文欣賞04-29
夢見一條魚的散文06-28
經典散文日記11-20
經典散文日記11-20
李世民取東都01-09
取的造句有哪些04-17
幫忙取個詩意的網名07-25
有關李世民取東都的故事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