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時(shí)間:2024-10-10 08:58:19 名言警句 我要投稿

    (薦)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13篇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1

      1、道勢(shì)術(shù),以勢(shì)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shì)。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dòng)天下,當(dāng)動(dòng)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2、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砧T

      3、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不會(huì)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悹柲

      8、說謊話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相信!了

      9、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10、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11、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3、愛到最后,是什么都沒有了,唯一能聽見的就是破碎的聲音,一天,兩天,三天,……變成了一把劍,刺得他們煙消云散了,刺得他們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沒有了,最后,這就是愛情的結(jié)局。

      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5、嘴里貪吃,心里受害,身上招禍。

      16、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17、盛名殊譽(yù)是德才之忌!懈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如果沒有德行,人類就是一種忙碌、有害和可憐的生物,不會(huì)比任何一種渺小的害蟲更優(yōu)越!喔

      20、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 ————《道德經(jīng)》

      2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宋·陸九淵《與傅全美》

      22、虛偽的真誠(chéng),比魔鬼更可怕!└?duì)?/p>

      23、白玫瑰是圣潔的妻,紅玫瑰是熱烈的情婦。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是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24、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鎏帲骸兜赖陆(jīng)》第七章

      2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6、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7、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28、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9、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3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兜赖陆(jīng)》第二章

      3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32、待人以寬,責(zé)已以嚴(yán)。

      33、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返。

      34、智不自智,而后人莫與爭(zhēng)智。

      35、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鳌ず樽哉\(chéng)《菜根譚》

      36、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37、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38、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

      39、責(zé)任就是對(duì)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我很喜歡,但緊接著的那句亮瞎了我的眼:我們是國(guó)家的主人,應(yīng)該處處為國(guó)家著想!卒h

      4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41、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42、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道德經(jīng)》

      43、言出法隨方顯凜然正氣,清正廉潔自會(huì)寵辱不驚。

      44、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道德經(jīng)》

      45、良買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6、教員之教授,職員之任務(wù),皆以圖諸君

      47、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48、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49、他不知道感情這東西是很難處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擱,就以為可以保存若干時(shí)日,不會(huì)變質(zhì)了。

      50、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2

      1、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献印兜赖陆(jīng)》

      2、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3、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道德經(jīng)》

      4、字母不是美麗的文字。好話不可信。好人不會(huì)爭(zhēng)辯。這個(gè)論點(diǎn)不成立。無知的人是聰明的。智者從不知道。

      5、大國(guó)之攻小國(guó)也,則同救之。大國(guó)之不義也,則同憂之!献印兜赖陆(jīng)》

      6、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献印兜赖陆(jīng)》

      7、大道至簡(jiǎn)——老子《道德經(jīng)》

      8、愿你飲盡風(fēng)雨,行走阡陌路。

      9、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經(jīng)》

      1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献印兜赖陆(jīng)》

      11、與其相信依靠別人,不如相信依靠自己。

      1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献印兜赖陆(jīng)》

      13、東風(fēng)寄千愁

      1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

      15、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為善?是以圣人執(zhí)左契,而不責(zé)于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道德經(jīng)》

      16、所以,好人,不是好老師;不好的就是好的。不貴其師,不愛其本,雖大智迷其智,乃說奇妙。

      17、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18、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qiáng)與父,留之何用。——老子《道德經(jīng)》

      1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献印兜赖陆(jīng)》

      21、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

      22、淡定是一種人生涵養(yǎng),純真是一種性格使然。

      23、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兜赖陆(jīng)》

      2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經(jīng)》

      25、載營(yíng)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道德經(jīng)》

      26、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老子《道德經(jīng)》

      27、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道德經(jīng)》

      31、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献印兜赖陆(jīng)》

      29、躁勝寒,靜勝熱。清凈為天下正。

      3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献印兜赖陆(jīng)》

      31、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老子《道德經(jīng)》

      3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老子《道德經(jīng)》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34、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老子《道德經(jīng)》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献印兜赖陆(jīng)》

      36、足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37、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經(jīng)》

      38、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道德經(jīng)》

      39、青松環(huán)繞,白塔聳立,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40、吾心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經(jīng)》

      4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參考譯文:有最高德行的人,不去追求德行,也不以有德為榮,這種人才是真正有德之人。下德之人每天堅(jiān)持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德行,從來不做符合德行的事情,這種人反而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独献印

      4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于無。

      43、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44、慎始如終,則無敗事。——老子《道德經(jīng)》

      45、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兜赖陆(jīng)》

      4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献印兜赖陆(jīng)》

      47、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献印兜赖陆(jīng)》

      48、如果你對(duì)這種侮辱感到驚訝,你就有大麻煩了。

      49、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章——老子《道德經(jīng)》

      50、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献印兜赖陆(jīng)》

      51、我慌自己實(shí)現(xiàn)不了自己的夢(mèng)想,我慌在這年輕的.歲月我變得沮喪,我慌我努力的汗水再次凍僵。

      52、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献印兜赖陆(jīng)》

      53、赤心戰(zhàn)魍魎,年損數(shù)百人。又逢清明時(shí),新雨蓋舊城。

      54、爭(zhēng)吵無法避免,但相愛總能和好。

      55、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56、天天還訂單,知道天天明。不知道,常鬧兇。知道長(zhǎng)榮,榮是眾,眾是眾,眾是眾,眾是天,天是道,路是長(zhǎng),身無危險(xiǎn)。

      57、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

      58、折戟沉沙戰(zhàn)天下

      59、不尚賢,使民不爭(zhēng);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6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6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

      62、靜聽年華

      6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献印兜赖陆(jīng)》

      6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65、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献印兜赖陆(jīng)》

      6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

      67、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笔侵^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献印兜赖陆(jīng)》

      68、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献印兜赖陆(jīng)》

      69、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献印兜赖陆(jīng)》

      70、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献印兜赖陆(jīng)》

      71、道勢(shì)術(shù),以勢(shì)養(yǎng)道,以術(shù)謀勢(shì)。有道無持,道乃虛空,有恃無道,其恃也忽。欲動(dòng)天下,當(dāng)動(dòng)天下之心。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献印兜赖陆(jīng)》

      72、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7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74、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疃兜赖陆(jīng)》

      75、愿你情淺枉我癡纏

      76、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77、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78、時(shí)間的齒輪從未停止轉(zhuǎn)動(dòng),它用一種最冷酷和理智的方式,讓每個(gè)生命得以平行前進(jìn)。

      7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經(jīng)》

      80、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献印兜赖陆(jīng)》

      81、深秋霜重,冷暖自知。

      82、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經(jīng)》

      83、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4、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老子《道德經(jīng)》

      85、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辯若訥,大美若臭,大善若惡,大真若假,大忠若奸,大賢若癡——老子《道德經(jīng)》

      8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献印兜赖陆(jīng)》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3

      1、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3、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

      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7、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9、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0、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強(qiáng)與父,留之何用。

      11、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12、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柔勝剛,弱勝?gòu)?qiáng),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4、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

      1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18、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1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

      21、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2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

      23、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4、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25、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7、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28、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0、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3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32、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3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35、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36、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37、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38、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40、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41、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42、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4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4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45、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4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47、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弛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48、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49、天下之至柔,馳騁于天下之至堅(jiān)。

      50、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52、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5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55、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7、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8、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惟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59、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60、勝利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殺戮的`人。喜歡殺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62、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

      6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4、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65、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6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6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

      6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70、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

      71、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72、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7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74、生命,除了生命本身之外,一無所有。

      75、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7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7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79、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80、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8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8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3、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

      8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85、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8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8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8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9、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90、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91、勝人者力,自勝者強(qiáng)。

      92、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93、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4、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95、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

      96、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97、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9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0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1、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2、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10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104、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105、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106、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08、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10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10、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111、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

      11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zhǎng)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1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15、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116、和大怨,必有余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1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18、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

      119、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

      12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2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2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2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12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125、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4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

      第 9 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 14 章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 36 章 魚不可脫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第 39 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

      第 44 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ào)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

      第 63 章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 64 章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第 68 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zhēng)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

      第 78 章 受國(guó)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guó)不祥,是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5

      1、生命不能從謊言中綻放。

      2、社會(huì)就像一艘船,每個(gè)人都必須做好掌舵的準(zhǔn)備。

      3、有德之人之所以有德,只是因?yàn)樗粔颉_@并不是因?yàn)樗麄兊纳顔握{(diào)而刻板,而是因?yàn)樗麄兲珜W⒂谝粋(gè)目標(biāo)而沒有時(shí)間去四處看看。

      4、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當(dāng)一個(gè)人還是個(gè)孩子的時(shí)候,他應(yīng)該在社會(huì)生活的大背景下,看到整個(gè)世界,他自己的生活的前景。

      5、我相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他的國(guó)家敬禮。

      6、教育的唯一和一切工作都可以歸結(jié)為這一道德觀念。

      7、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不為,美德是美德的靈魂。

      8、人權(quán)最可貴的品質(zhì)之一,就是不被資產(chǎn)階級(jí)的糖衣炮彈弄臟、腐蝕。

      9、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10、我沒有優(yōu)秀的專業(yè)知識(shí),但忠厚誠(chéng)實(shí),不自欺欺人,想做一個(gè)榜樣來教育普通人。

      11、只有在社會(huì)發(fā)展的階段,階級(jí)對(duì)立不僅被消除,而且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被遺忘,才有可能超越階級(jí)對(duì)立以及這種對(duì)立的記憶和現(xiàn)實(shí)人的道德。

      12、它是所有力量、所有道德、所有幸福的最強(qiáng)大源泉。

      13、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duì)虛榮心反省的結(jié)果。

      14、偉大的建筑物總是由石頭和木頭建造的。我們?yōu)槭裁匆檬^和木頭呢?我有時(shí)會(huì)做一些奇怪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

      15、沒有偉大的人物,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shù)家,偉大的演員。

      16、我們唯一不會(huì)改正的缺點(diǎn)就是缺點(diǎn)。拉羅什?

      17、真摯而又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jià)之寶。這是對(duì)你的靈魂,你的性格,你的思想,甚至你的道德的最好的測(cè)試。

      18、因?yàn)榈赖率侨祟惖母。即使你有一些知識(shí)和能力,也沒什么用。

      19、人最大的幸福是能夠每天談?wù)摰赖聠栴}。沒有靈魂的生活失去了它的人性價(jià)值。

      20、有兩件事,我們?cè)绞穷l繁地反復(fù)地思考它們,它們就越能在我們的頭腦中注入一種對(duì)天上的星星和內(nèi)在道德法則的不斷更新的崇敬和敬畏。康德的墓碑銘文

      21、言語上的恫嚇未必是理由。

      22、即使衣衫襤褸,也應(yīng)尊重道德

      23、讓我們以恥辱作為最沉重的懲罰吧!

      24、奢侈使人想要更多。君子更欲讀慕富貴,荒廢道快災(zāi)。

      25、無論你如何表達(dá)你的憤怒,不要做任何不可逆轉(zhuǎn)的事情。

      26、驕傲導(dǎo)致繁榮,然后導(dǎo)致貧窮,最后導(dǎo)致恥辱。

      27、和平時(shí)期不思危,不奢儉;通過細(xì)化查找日志,通過阻塞查找源。

      28、沒有真正的道德,就不會(huì)有真正的智慧。聰明和聰明是兩碼事。一個(gè)謹(jǐn)慎的'人是一個(gè)仔細(xì)考慮自己利益的人;一個(gè)明智的人是一個(gè)仔細(xì)考慮他人利益的人。

      29、所有的習(xí)慣都是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積累起來的,就像小溪從一條小溪流向另一條小溪,小溪流向大海。

      30、精神的道德力量已經(jīng)發(fā)揮了它的潛力,舉起了它的旗幟,使我們的愛國(guó)熱情和正義感在現(xiàn)實(shí)中得以發(fā)揮它的力量和作用。

      31、不因不受尊敬而受苦,卻因不敬拜而受苦;不以工價(jià)為恥的,是不以合伙為恥;不以智慧為恥的,是不以智慧為恥。

      32、僅僅了解美德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努力培養(yǎng)它,利用它,或以某種方式使我們變得優(yōu)秀。亞里士多德

      33、所謂德在共和,我指的是對(duì)祖國(guó)的愛,即對(duì)平等的愛。這不是道德上的美德,這不是基督教的美德,這是道德上的美德。

      34、如果精打細(xì)算,這一天就不會(huì)過得很糟糕。

      35、只有基于愛情的婚姻才是道德的。

      36、理想主義和優(yōu)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精神狀態(tài)。

      37、最高的道德是繼續(xù)為他人服務(wù),為人類的愛而工作。

      38、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shí)營(yíng)營(yíng)地道謝。浮華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yīng)該向它道謝的。

      39、有兩件事,我越想越長(zhǎng),越想越覺得新奇和莊嚴(yán),這兩件事是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內(nèi)心的道德律。

      40、奢侈的人和破產(chǎn)的人都有好運(yùn)氣。

      41、所謂壞人,不管過去有多好,都已經(jīng)滑向墮落的道路,消失了自己的好;所謂好人,即使有一個(gè)道德上不堪回首的過去,但他仍然是向著好人。

      42、良好的品德是在與不良傾向的頑強(qiáng)斗爭(zhēng)中養(yǎng)成的。

      43、一個(gè)人應(yīng)該有一個(gè)清醒的頭腦,一個(gè)純潔的道德和一個(gè)干凈的身體。

      44、三支軍隊(duì)可以帶走指揮官,但普通人不能帶走意志。

      45、與其談?wù)摰赖,不如滿懷激情地致力于實(shí)踐它。

      46、自覺是進(jìn)步之母,自卑是墮落之源,所以自卑不能有,自卑不能有。

      47、勞動(dòng)是人類生存的基礎(chǔ)和手段,是身體、智力和道德完善的源泉。

      48、歷史使人明智;詩(shī)歌使人高尚;數(shù)學(xué)使人高尚;自然哲學(xué)使人深刻;道德穩(wěn)重;倫理道德和花言巧語使人爭(zhēng)論不休。

      49、道德的最大秘密是愛;換句話說,就是要超越我們自己的本性,融于他人的思想、行動(dòng)或個(gè)性之中。

      50、名譽(yù)和美德是心靈的裝飾,沒有它們,美雖然是真實(shí)的,但不應(yīng)該被認(rèn)為是美的。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6

      1、仁者不以盛衰改節(jié),義者不以存亡易心。(《三國(guó)志·魏志·何晏傳》)

      2、道德方面的偉大,就在于對(duì)朋友始終不渝的愛,對(duì)敵人不可磨滅的恨!R辛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經(jīng)》

      4、學(xué)道無早晚,進(jìn)德無先后。((明)王達(dá))

      5、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于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6、即使不考慮道德因素,不誠(chéng)實(shí)的廣告也被證實(shí)無利可圖!?yuàn)W貝納

      7、德者,本也。財(cái)者,末也。(《大學(xué)》)

      8、勞動(dòng)永遠(yuǎn)是人類生活的基礎(chǔ),是創(chuàng)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chǔ)。(馬卡連柯)

      9、驕傲道德導(dǎo)致豐盈,然后導(dǎo)致貧困,最后導(dǎo)致聲譽(yù)掃地!惶m克林

      10、良心!你是善與惡的萬無一失的評(píng)判者。(盧梭)

      11、金玉滿堂莫收,古人安此塵丑。獨(dú)以道德為友,故能延期不朽!

      12、誰能從道德敗壞的地方脫出來,還保持潔白,便是有了最偉大的功德!@克微支

      13、庸庸碌碌心安理得地過下去是不道德的。而自動(dòng)從戰(zhàn)斗中退縮的人則是一個(gè)懦夫!_曼·羅蘭

      14、無聊,對(duì)于道德家來說是一個(gè)嚴(yán)重的問題,因?yàn)槿祟惖淖镞^半數(shù)以上都是源于對(duì)它的恐懼!_素

      15、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湔咝÷穼(shí)篤

      16、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17、美德對(duì)于每個(gè)人,都是善;不道德對(duì)于每個(gè)人,都是惡!Υ

      18、良心是一種根據(jù)道德準(zhǔn)則來判斷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種能力;它是一種本能!档

      19、有真道德,必生真膽量。凡怕天怕地怕人怕鬼的人,必是心中有鬼,必是品行不端!拦

      20、真理和美德是藝術(shù)的兩個(gè)密友。你要當(dāng)作家,當(dāng)批評(píng)家嗎?請(qǐng)首先做一個(gè)有道德的.人。——狄德羅

      21、優(yōu)良的品性是真正的財(cái)富,而襯顯這品性的是良好的教養(yǎng)。(洛克)

      22、教人者,成人之長(zhǎng),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23、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zhì)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于國(guó)家,也適用于個(gè)人!_素

      2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25、修其本而末自應(yīng)!K軾

      26、蘭芳不厭谷幽,君子不為名修!娥B(yǎng)正遺規(guī)》

      27、人在智慧上應(yīng)當(dāng)是明豁的,道德上應(yīng)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yīng)該是清潔的!踉X夫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兜赖陆(jīng)》

      29、既然失戀,就必須死心,斷線而去的風(fēng)箏是不可能追回來的!蜖栐

      30、習(xí)慣就是一切,甚至在愛情中也是如此!志S納格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7

      1、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3、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過,則匆憚改。

      5、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6、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

      8、以文會(huì)友,以友輔仁。

      9、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1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12、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15、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qǐng)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yuǎn)乎?

      1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8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f子

      2、好風(fēng)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苎┣

      3、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鬃

      4、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鬃

      5、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稌(jīng)》

      6、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7、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

      8、君子愛財(cái),取之有道!墩撜Z》

      9、禮之用,和為貴!墩撜Z》

      10、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樂乎!——《論語》

      11、當(dāng)仁不讓于師!鬃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3、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兑捉(jīng)》

      14、口惠而實(shí)不至,怨災(zāi)及其人!抖Y記》

      15、以直報(bào)怨,以德報(bào)德!鬃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鬃

      17、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鬃

      18、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約,而敗于奢靡!懹

      19、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抖Y記》

      2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墩撜Z》

      2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n愈

      22、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孔子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鬃

      24、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抖Y記》

      25、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盾髯印

      26、皇皇不可終日!抖Y記》

      27、有志者事竟成!逗鬂h書·耿列傳》

      28、青春須早為,豈能長(zhǎng)少年!——孟東野

      29、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抖Y記》

      30、花經(jīng)雨后香微淡,松到秋深色尚蒼。——袁枚

      31、士可殺不可辱。——孔子

      3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33、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墩撜Z》

      3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鬃?/p>

      35、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里w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9

      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

      6、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7、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

      9、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12、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15、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9、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zhǎng)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20、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2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2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2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6、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

      2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29、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30、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32、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3、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34、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3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

      3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3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

      39、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40、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41、不尚賢,使民不爭(zhēng);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42、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44、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46、治人事天,莫若嗇。

      47、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4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49、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5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53、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

      5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5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5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8、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guó)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59、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6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6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6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6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64、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65、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67、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68、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7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1、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2、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73、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7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75、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7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8、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zhǎng);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79、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8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1、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2、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8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8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5、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86、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8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9、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90、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9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9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4、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95、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97、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98、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99、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00、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10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10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zhēng)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0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105、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106、小國(guó)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107、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10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zhǎng)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10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為無為,則無不治。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

      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7。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9。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10。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圣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7。柔弱勝剛強(qiáng)。

      1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9。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6。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

      27。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0。天之道,損有余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3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35。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11

      1.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2.不尚賢,使民不爭(zhēng);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shí)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zhǎng)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dòng)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用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5.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6.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7.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9.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于。蝗f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guó)家昏亂,有忠臣。

      11.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12.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1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1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zhǎng)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16.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jìn)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17.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zhǎng)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zhǎng)而不宰。是謂玄德。

      18.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20.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21.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2.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guó)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2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賊;不以智治國(guó),國(guó)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感隆股钜,遠(yuǎn)矣,與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順。

      25.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凌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澹兮其若海;兮若無止。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dòng)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2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27.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終日號(hào)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qiáng)。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28.和大怨,必有馀怨;報(bào)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29.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1.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32.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33.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無執(zhí),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qiáng)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4.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5.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dòng)善時(shí)。夫唯不爭(zhēng),故無尤。

      36.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37.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3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夫代大匠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39.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40.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1.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42.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4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4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45.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zhǎng)。其在道也,曰:馀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chéng)全而歸之。

      4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jiān)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jiān)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49.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5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51.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2.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guó)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3.弱之勝?gòu)?qiáng),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5.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shù)不用籌策;善閉無關(guān)楗而不可開,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5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zhǎng);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57.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zhēng)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shí)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shí),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60.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6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62.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

      63.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64.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cāng)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cái)貨有馀;是為盜夸。非道也哉!

      6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66.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67.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68.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6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yù)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7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71.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xì)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zhǎng)。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7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74.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5.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fù)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76.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77.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

      7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bǔ)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80.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81.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3.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tái)。我獨(dú)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累累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馀,而我獨(dú)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dú)頑且鄙。我獨(dú)異于人,而貴食母。

      84.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85.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86.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8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而懷玉。

      8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89.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90.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故從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谷。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故致譽(yù)無譽(yù)。是故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92.小國(guó)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9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4.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zhǎng);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95.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6.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遠(yuǎn)。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qiáng)。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97.以正治國(guó),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guó)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98.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天之道,不爭(zhēng)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99.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故侵^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0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zhǎng)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101.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qiáng)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2.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3.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于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于無極。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zhǎng),故大智不割。

      10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知足者富。強(qiá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0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06.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107.治大國(guó),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108.治人事天,莫若嗇。夫?yàn)閱,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guó);有國(guó)之母,可以長(zhǎng)久;是謂深根固柢,長(zhǎng)生久視之道。

      109.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fù)命。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110.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12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zhēng)。——《道德經(jīng)》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zhēng)。

      02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兜赖陆(jīng)》

      大意:狂風(fēng)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03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04 虛而不屈,動(dòng)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kù)o,而以多聞博識(shí)自許,進(jìn)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huì)導(dǎo)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05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兜赖陆(jīng)》

      大意:使心靈達(dá)到虛的極致,堅(jiān)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06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兜赖陆(jīng)》

      大意:保持本質(zhì)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07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zhǎng);夫唯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兜赖陆(jīng)》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績(jī);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zhēng)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zhēng)。

      0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qiáng)。——《道德經(jīng)》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zhàn)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qiáng)者。

      0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兜赖陆(jīng)》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p>

      10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兜赖陆(jīng)》

      大意: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dòng)的主宰輕率就會(huì)失去根本,急躁就會(huì)喪失主導(dǎo)。

      11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jīng)》

      大意:想要關(guān)閉它,就要先擴(kuò)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qiáng)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12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兜赖陆(jīng)》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1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兜赖陆(jīng)》

      大意: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jiān)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14 甚愛必大費(fèi),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zhǎng)久!兜赖陆(jīng)》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huì)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huì)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huì)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huì)遇到危險(xiǎn),如此就可以長(zhǎng)久安全了。

      15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兜赖陆(jīng)》

      大意: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huì)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道德經(jīng)》

      大意: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zāi)禍就隱含其中。

      17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tái),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兜赖陆(jīng)》

      大意:合抱的大樹由細(xì)小的幼苗長(zhǎng)成,九層的高臺(tái)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yuǎn)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19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道德經(jīng)》

      大意:對(duì)待結(jié)束時(shí)的工作,還像開始時(shí)一樣認(rèn)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20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兜赖陆(jīng)》

      大意:我有三種法寶,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zhēng)先。

      21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謙退無爭(zhēng),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yàn)闊o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zhēng)!兜赖陆(jīng)》

      大意: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zhēng)利。

      23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兜赖陆(jīng)》

      大意: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chuàng)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24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道德經(jīng)》

      大意: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

      2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jīng)》

      大意: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26 反者道之動(dòng),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兜赖陆(jīng)》

      大意: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運(yùn)動(dòng)變化,是道的運(yùn)動(dòng),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chǎn)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zhì),有形質(zhì)又產(chǎn)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zhì)。

      27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兜赖陆(jīng)》

      大意: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huì)有一點(diǎn)失漏。

      28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兜赖陆(jīng)》

      大意:天道對(duì)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29 舉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肚f子·逍遙游》

      大意:舉世贊譽(yù)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3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肚f子養(yǎng)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shí)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shí),是必然失敗的。

      31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肚f子人間世》

      大意: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zhì)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yàn)榭梢耘缮嫌脠?chǎng),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32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肚f子大宗師》

      大意:泉水干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rùn)求得生存,(此時(shí)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shí),各自暢游于江湖。

      33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肚f子駢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夠使人弄錯(cuò)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34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肚f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如死灰、精神毀滅,人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35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yīng)帝王》

      大意:極致之人的內(nèi)心就像一面明鏡,對(duì)于外物來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實(shí)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擺脫外物牽累而不損心勞神。

      3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shí)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肚f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語,四時(shí)有分明的規(guī)律卻不議論,萬物有生成的條理卻不說話。

      37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肚f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后就忘掉了魚笱;兔網(wǎng)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網(wǎng);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lǐng)會(huì)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3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肚f子天下》

      大意:一尺長(zhǎng)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yuǎn)也截不完。

      39 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會(huì)受牽累呢!

      40 不知周之夢(mèng)為胡蝶與,胡蝶之夢(mèng)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肚f子齊物論》

      大意:不知是莊周夢(mèng)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mèng)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叫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41 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肚f子·繕性》

      大意:一個(gè)人如果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這個(gè)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大意:知道是無可奈何的,就當(dāng)作命運(yùn)一樣去接受,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肚f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終會(huì)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huì)無緣無故地離散。

      44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間,就像白馬跳過一個(gè)很小的縫隙,忽然一下而已。

      45 獨(dú)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肚f子·天下》

      大意:獨(dú)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搬弄是非,以與世俗相處。

      46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逍遙游》

      大意: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yǎng)達(dá)到神化不測(cè)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xué)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47 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肚f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隨外物變化而內(nèi)心保持不變;現(xiàn)在的人,內(nèi)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48 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么自身的德行就會(huì)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會(huì)缺失。

      49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肚f子刻意》

      大意:多數(shù)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肚f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藝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無能的人無所求,所以逍遙自在。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 篇13

      1、道可道,非常道。

      2、名可名,非常名。

      3、無為而治。

      4、知足常樂。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7、刻意不務(wù),有以為器。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9、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10、難得之貨,令人貴之。

      11、知其雌雄,即可為天下強(qiáng)。

      12、常有欲,以觀其徼。

      13、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14、轉(zhuǎn)輪無舌,是非彌明。

      15、貴以專,用以商。

      16、難知如陰,動(dòng)如疾風(fēng)。

      1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8、德者居財(cái),財(cái)者害德。

      19、常將有欲,以觀其徼。

      20、抑其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

      21、不爭(zhēng),故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22、致虛極,守靜篤。

      23、抱一,能無離乎?

      24、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25、宜室宜家,宜乎其所居。

      26、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27、勇敢而弱,則強(qiáng);勇敢而怯,則強(qiáng);勇敢而正,則強(qiáng)。

      28、不以人下人,非天下。

      29、靜故修身,儉故養(yǎng)德。

      3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

      31、路生之,名亦既有,夫唯名,亦將知止。

      3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3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34、德常無欲,以觀其妙。

      35、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3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jiān)強(qiáng)者莫之能勝。

      37、隨故生,知所止。

      38、勿以故加大,壤中有物。

      39、其用不弊,不可長(zhǎng)保。

      40、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41、彼無道,弗同而遺之。

      42、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

      4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44、勇氣乃其次,仁愛者為首。

      45、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46、學(xué)至于寬,寬可以居中。

      47、賊神害人,非好生之德。

      48、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4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50、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謂無味。

      51、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5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3、一曰:有生之德,二曰:有教之儀。

      54、道者,無為而治。

      55、天下莫能與之爭(zhēng)。

      56、不欲罷于民,惡焉能為帝?

      57、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是謂夷。

      58、是以賢人為國(guó)者,不爭(zhēng)而民自爭(zhēng);不貴而民自貴。

      59、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60、因物之所同,故輕藏以躁之。

      61、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62、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

      63、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

      64、貴。

      65、不尚賢,使民不爭(zhēng);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66、道者,一者生,二者育,三者成。

      67、則天下若能長(zhǎng),雖有知者,亦是於民為笨。

      68、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69、不爭(zhēng)之德,是謂無德;無德之人,是謂有德。

      70、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7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7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

      73、君子欲不用,何以加之?以其無以加己。

      74、道者無為而無不為。

      75、取小國(guó)而有小人,小國(guó)則以小人居也。

      76、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77、天長(zhǎng)地久,天地所以能長(zhǎng)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zhǎng)生。

      7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79、致虛極,守靜篤。

      80、使民無知無欲,則無不治矣。

      81、常有欲,以觀其徼。

      8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83、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

      84、天下皆諗我,而我獨(dú)不知,是以質(zhì)諸師。

      8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shì)成之。

      86、為無為,則無不治。

      87、為無為,事無事,則天常恢恢。

      88、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89、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90、常有欲,以觀其徼。

      9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92、無為而治,則天下將自定。

      93、不欲罷于民,惡焉能為帝?

      9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95、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96、因物之所同,故輕藏以躁之。

      97、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

      98、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qiáng)之。

      99、知其雌雄,是謂恒也。

      100、靜故生,慈故能勇。

      101、天下皆諗我,而我獨(dú)不知,是以質(zhì)諸師。

      102、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103、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04-15

    道德經(jīng)名句09-26

    道德經(jīng)的名句05-28

    《道德經(jīng)》的經(jīng)典名句09-19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精選】09-07

    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典名言名句04-14

    道德經(jīng)自律經(jīng)典名句09-07

    道德經(jīng)的名句(熱)08-27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精選270句)08-14

    道德經(jīng)的名句(精選110句)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