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這篇文章講述在1935年一次飛行中,飛機墜毀在沙漠之中,在各種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敗后,瀕臨死亡的他卻感到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文章給人以內(nèi)心的震撼。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在沙漠中心》教案,希望能幫到大家!
【教學(xué)目標 】
◎知識目標: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2、理清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3、理清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品味重點語句的含義,了解作者的優(yōu)秀品質(zhì)。
◎能力目標 :學(xué)習用心理描寫塑造人物,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情感目標:體味生命的意義,培養(yǎng)敢于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堅強意志與品質(zhì);;認識探險的真正意義,學(xué)會生存,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
【重點難點】1、梳理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認識作者的優(yōu)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導(dǎo)學(xué)生體味生命的意義,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
【教學(xué)課時】2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及過程】
課時1
一、新課導(dǎo)入
1、探險,是充滿危險的活動,當那些勇敢的探險者們身陷困境、面對死亡的威脅時,他們的內(nèi)心有著怎樣的感受?他們是否也有常人一樣的恐懼?是什么使他們對探險那樣著迷?讓我們走進探險家的心靈世界,去感受他們的情懷。
2、本文節(jié)選自《人類的大地》,作者是法(國家)作家圣?诵跖謇(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軍飛行員》《小王子》等。
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優(yōu)秀的飛行員,法國航空事業(yè)的開拓者之一。同時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飛行體驗,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寫入作品,為人類展現(xiàn)了一個獨特的精神世界。人們評價他有飛行員的勇氣,詩人的氣質(zhì),兒童的純真,思想家的深度。
3、詞語積累
乙醚(mí) 蟲豸(zhì) 硌(gè) 犁鏵(lí)(huá)
臍帶(qí) 真諦(dì) 噎(yè) 篩糠(shāi)(kāng)
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復(fù)勢力。(卷土重來 )
形容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死得其所 )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般也用來指眾多的平常人。(蕓蕓眾生 )
比喻因驚嚇或受凍而身體發(fā)抖。(篩糠)
二、整體感知內(nèi)容。(聽課文錄音,思考下面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文意。(本文主要寫“我”和戰(zhàn)友在利比亞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場遇險。)
◎講析:課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飛行中,盲目地撞在利比亞的沙漠地帶?諝鉂穸劝俜种,殘存的飲料不到一升。指望飛機在縱深三千公里地帶,從高空搜索出混雜在沙漠中千萬顆黑點中的兩顆黑點,只是一種幻想。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東奔西走,受盡海市蜃樓的愚弄,尋覓沙上的蹤跡,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個悠悠晃晃的駝隊來營救。
2、請同學(xué)們談?wù)勛x了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①感受到作者遇險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難,很驚險;②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③遇險后,作者展開了一系列自救活動;④感受到作者的內(nèi)心有過一系列的斗爭;⑤感受到遇險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動,并貫穿全文;⑥感受到“我”強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對責任、事業(yè)、生命的思索。)
3、是的,在那個飛機性能差、機場設(shè)備簡陋、氣象情報不全、救援工作還比較落后的年代里,一個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種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下面請同學(xué)們找一找,作者墜機后遇到了哪些困難?(①因血液缺水而循環(huán)不暢,寒氣逼人,干渴。②寒風越刮越猛,吹得他團團轉(zhuǎn)。③感到呼吸困難。④找不到任何水,連露水也沒有。)
4、在這些困難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適?(①產(chǎn)生幻影;②感到疲倦、錯亂;③呼吸困難。)
5、作者在生理上產(chǎn)生了幻影、疲倦錯亂、呼吸困難等不適的癥狀,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產(chǎn)生了不適呢?請同學(xué)們找一找表達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分析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
{①寒風就象平原上的騎兵向我直沖過來(2節(jié))→痛苦;②我跑不過了,在也沒有力氣了。(2節(jié))→絕望;③我感到,有一股圖象的激流把我?guī)У揭粋寧靜的夢里。(10節(jié))→平靜;④我沒有一點兒遺憾------我奮斗過-----我們應(yīng)該繼續(xù)走下去。(18、21節(jié))→樂觀。}
6、作者面臨危險,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產(chǎn)生各種不適的癥狀,那作者在的心理變化過程是怎樣的?(作者的心理變化過程:痛苦→絕望→平靜→自豪、無悔、樂觀→勇氣重燃。)
三、合作探究
7、作者能從絕望、痛苦中轉(zhuǎn)而變的平靜、樂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能從絕望、痛苦中轉(zhuǎn)而變的平靜、樂觀的原因是:①作者認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決不是他的錯。②如果能夠回去,他會卷土重來。③他的冒險是去尋找自己的真理,這就是對人類的責任感。④他認為為人類的命運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⑤20、21節(jié),文中“我”盼望著清晨的露水,以給自己帶來生的希望,強調(diào)了身處沙漠的我們對水的渴盼?傊砻髁恕拔摇毙判膱远,繼續(xù)尋找生路,對生存下去充滿了信心。)
8、作者用大量的篇幅來表達自己面對死亡威脅時的感受,讀著這篇內(nèi)心獨白式的文章,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你認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熱愛生命、珍視生活,卻又勇于為事業(yè)而犧牲;滿懷激情、執(zhí)著追求,詩意地生活;熱愛人類,富有責任感。)
9、作者是怎樣理解探險的意義的? (冒險,不是為了尋求刺激,不是為了顯示個人超凡的勇氣,而是出于對社會的奉獻,出于造福人類的責任感。)
10、很幸運,最后他們倆遇上商隊獲救了。他曾寫過這樣一段精彩的文字:“飛行員用飛機這個工具,也跟障礙進行了較量。他們飛翔在萬里長空,懸掛在滿天亂云之間,要與高山、海洋、風暴鉤心斗角。絢麗多彩的土地和天空,風吹粼粼的海面,金黃色的晨曦晚霞,這些令人心馳神往的景色,對他們是生命的庇護,還是死亡的誘惑?他們看到的太陽,是經(jīng)歷磨難重重的星夜后看到的光明的太陽;他們看到的大地,是穿越風雨雷電后看到的寧靜的大地;他們看到的人,是迷失在冰天雪地、沙漠荒野后看到的親切的人!
在這種嚴酷的職業(yè)鍛煉下,經(jīng)歷多次生與死的搏斗,圣?诵跖謇锵蛭覀冋故镜娜松饬x,行動價值,心靈底蘊究竟是什么呢?老師在他身上看到,人生的意義在于對生活、對他人的一種責任。我們還可以得到哪些啟示:(①應(yīng)該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②身處逆境應(yīng)該看到生活的希望。③困境中應(yīng)該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④生命的價值在于發(fā)現(xiàn)。⑤人生的意義在于對生活、對他人的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