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時間:2021-03-20 14:16:37 九年級 我要投稿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文言文閱讀大致以單篇閱讀的形式考查,考查篇目為課內(nèi)文言文,以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

      上 冊

      一、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屯大澤鄉(xiāng)(停駐)

      2.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3.今亡亦死(逃走)

      4.等死(同樣)

      5.楚人憐之(愛戴)

      6.念鬼(考慮、思索)

      7.卒中往往語(到處)

      8.吳廣素愛人(平時,向來)

      9.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難道)

      10.為壇而盟(盟誓)

      11.比至陳(等到)

      12.號為張楚(宣稱)

      13.皆刑其長吏(懲罰)

      14.不辱使命(辱沒,辜負)

      15.以大易小(交換)

      16.請廣于君(擴充)

      17.以頭搶地耳(撞)

      18.休祲降于天(不祥)

      19.秦王色撓(屈服)

      20.長跪而謝之(道歉)

      21.寡人諭矣(明白,懂得)

      22.時人莫之許(承認、同意)

      23.先主器之(器重,重視)

      24.枉駕顧之(拜訪)

      25.先主遂詣亮(拜訪)

      26.漢室傾頹(崩潰、衰敗)

      27.遂用猖獗(因此)(失敗)

      28.計將安出(計策)(產(chǎn)生)

      29.抑亦人謀(而且)

      30.挾天子而令諸侯(挾持、控制)

      31.此誠不可與爭鋒(爭強,爭勝)

      32.利盡南海(物資)

      33.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大概)(資助、給予)

      34.不知存恤(愛撫,愛惜)

      35.總攬英雄(招致)

      36.內(nèi)修政理(政治)

      37.將軍身率益州之眾(親自)

      38.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里是“時”的意思)

      39.開張圣聽(擴大)

      40.以光先帝遺德(發(fā)揚光大)

      41.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42.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給予)

      43.悉以咨之(詢問)

      4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45.猥自枉屈(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46.攘除奸兇(排除,鏟除)

      47.斟酌損益(除去)(興辦、增加)

      48.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9.以彰其咎(表明、顯揚)

      50.咨諏善道(詢問)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發(fā)閭左適戍漁陽(“適”通“謫”,降職或流放)

      2. 為天下唱(“唱”通“倡”,首發(fā))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jīng))

      4.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被”通“披”,穿著)

      5.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愉快)

      6.故不錯意也(“錯”通“措”,安放)

      7.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色)

      8.欲信大義于天下(“信”通“伸”,伸張)

      9.自董卓已來(“已”通“以”,表示時間的界線)

      三、詞類活用。

      1.與亮情好日密(名詞作狀語,一天天)

      2.尉果笞廣(名詞作動詞,用鞭、杖或竹板打)

      3.天下縞素(名詞作動詞,穿喪服)

      4.置人所罾魚腹中(名詞作動詞,用網(wǎng)捕)

      5.簞食壺漿(名詞作動詞,用簞盛;用壺盛)

      6.親賢臣(形容詞作動詞,親近)

      7.此皆良實(形容詞作名詞,善良誠實的人)

      8.優(yōu)劣得所(形容詞作名詞,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人)

      9.北定中原(名詞作狀語,向北)

      四、一詞多義。

      輟耕之壟上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去、往)

      1.之 悵恨久之(助詞,湊足音節(jié),無實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二世殺之(代詞,指扶蘇)

      或以為死(有的,有的人)

      2.或 或王命急宣(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扶蘇以數(shù)諫故(介詞,因為)

      或以為死(和“為”組成動詞“以為”,認為)

      3.以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介詞,用、拿、把)

      以激怒其眾(連詞,來、以便)

      徇蘄以東(連詞,同“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讀háng,名詞,行列、隊伍)

      4.行 乃行卜(讀xíng,動詞,往、去)

      行收兵(讀xíng,動詞,行軍)

      令辱之(動詞,使,讓)

      5.令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動詞,派遣)

      號令徒屬(動詞,命令)

      陳守令皆不在(名詞,縣令)

      扶蘇以數(shù)諫故(緣故,原因)

      6.故

      廣故數(shù)言欲亡(故意,特意)

      吳廣以為然(是的,對的)

      7.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秦王怫然怒(……的樣子)

      謂為信然(這樣)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8.間

      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私自、偷著)

      皆次當行(編次)

      9.次

      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扶蘇以數(shù)諫故(多次,屢次)

      10.數(shù)

      卒數(shù)萬人(幾)

      若為傭耕(你)

      11.若 非若是也(像)

      若跨有荊、益(如果)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如果)

      12.誠

      此誠不可與爭鋒(確實,的確)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名詞,將領)

      13.將

      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

      有所廣益(益處)

      14.益

      至于斟酌損益(興辦、增加)

      罔不因勢象形(依照,根據(jù))

      15.因 因屏人曰(于是)

      未若柳絮因風起(憑借)

      孤不度德量力(衡量)

      16.度

      度已失期(揣度,推測)

      五、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陳涉長嘆說:“唉!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2.等死,死國可乎?

      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好嗎?

      3.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即使僅能免于斬刑,而戍守邊塞的人,也要死掉十分之六七。

      4.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5.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6.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嗎?

      7.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了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8.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9.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10.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你)應該親自去拜訪他。

      11.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可是我才識淺陋,缺乏謀略,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

      12.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籌劃(得當)。

      13.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這大概是天拿(它)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

      14.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輕視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了忠臣向陛下直諫的道路啊!

      15.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盡忠心做善事的人,(都)應該交給主管的官,

      判定他們是受罰或者受賞。

      16.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本只想)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并不謀求在諸侯那里揚名顯達。

      17.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先帝還在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這些事,沒有哪一次不嘆氣并對桓帝、靈帝表示痛

      心和遺憾的。

      18.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希望陛下親近他們,相信他們,那么漢室的興隆,就可以指日而待了。

      下 冊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然胡不已乎(但是)(為什么)

      2.胡不見我于王(引見)

      3.雖殺臣,不能絕也(即使)(殺盡)

      4.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入侵)

      5.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6.委而去之(放棄)(離開)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這里是限制的意思)(憑借)

      8.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

      9.天下順之(歸順,服從)

      10.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起,指被任用)

      11.傅說舉于版筑之間(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的`意思)

      1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責任,使命)

      13.人恒過然后能改(常常)

      14.入則無法家拂士(指國內(nèi))

      15.出則無敵國外患者(指國外)

      16.故患有所不辟也(禍患,災難)

      17.妻妾之奉(侍奉)

      18.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棄)

      19.非梧桐不止(棲息)

      20.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動詞,恐嚇)

      21.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怎么)

      22.弗敢專也(個人專有)

      23.弗敢加也,必以信(實情)

      24.神弗福也(賜福,保佑)

      25.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26.望其旗靡(倒下)

      2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動詞,偏愛)

      28.時時而間進(間或、偶然)

      29.懲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30.寒暑易節(jié)(交換)(季節(jié))

      31.何苦而不平(愁)

      32.無隴斷焉(隔絕)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知而不爭(“爭”通“諍”,諫諍,規(guī)勸)

      2.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抵擋)

      4.公輸盤詘(“詘”通“屈”,理屈)

      5.親戚畔之(“畔”通“叛”)

      6.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7.衡于慮(“衡”通“橫”,梗塞、不順)

      8.入則無法家拂士(“拂”通“弼”,輔佐)

      9.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10.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辯”通“辨”,辨別)

      1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的意思;“與”通“歟”,

      語氣助詞)

      12.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通“向”,從前)

      13.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14.始一反焉(“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聰明)

      16.河曲智叟亡以應(“亡”通“無”)

      17.一厝朔東(“厝”通“措”,放置)

      18.無隴斷焉(“隴”通“壟”,高地)

      三、說說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詞義的不同。

      1.子墨子起,再拜

      古義:兩次      今義:又一次

      2.吾知所以距子矣

      古義:用來……的方法 今義: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3.又何間焉

      古義:參與 今義:隔開

      4.肉食者鄙

      古義:目光短淺 今義:卑鄙

      5.犧牲玉帛

      古義:指豬、牛、羊等

      今義:為正義的事業(yè)舍棄利益或生命

      6.小大之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獄

      7.三里之城

      古義:內(nèi)城 今義:城市

      8.池非不深也

      古義:護城河 今義:水池

      9.委而去之

      古義:放棄 今義:委托

      10.親戚畔之

      古義:內(nèi)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

      今義: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tǒng)關系的人

      11.今齊地方千里

      古義:土地方圓 今義:地點、處所

      12.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

      古義:即使如此 今義:表轉折關系的連詞

      四、詞類活用。

      1.動詞的使動用法:

      (1)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使……

      痛苦;使……勞累;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使……受到貧困之苦;使……亂;使……

      驚動;使……堅強)

      (2)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2.名詞活用作動詞:

      (1)惠子相梁(做宰相)

      (2)朝服衣冠(穿戴)

      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認為……美)

      五、一詞多義。

      引喻失義(適宜,恰當)

      1.義

      吾義固不殺人(堅守道義)

      請說之(解說)

      2.說

      公輸盤不說(通“悅”,高興)

      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3.作

      一鼓作氣(振作)

      年且九十(將近)

      4.且

      且焉置土石(況且)

      曾不若孀妻弱子(竟然)

      5.曾

      曾益其所不能(通“增”)

      而山不加增(增加)

      6.加 弗敢加也(虛報)

      萬鐘于我何加焉(益處)

      既加冠(穿戴)

      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7.焉

      始一反焉(語氣詞)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就)

      8.則

      入則無法家拂士(如果)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被任用)

      9.發(fā)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發(fā)出)

      必以分人(把)

      10.以 以牒為械(用,把)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認為)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憑借)

      夫戰(zhàn),勇氣也(發(fā)語詞,無意義)

      11.夫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民弗從也(順從,聽從)

      12.從

      戰(zhàn)則請從(一同,跟著)

      六、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胡不見我于王?

      (您)為什么不引見我去見楚王呢?

      2.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勞累。

      3.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內(nèi)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

      4.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5.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很清楚,但一定要以實情判斷。

      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jīng)消失了。

      7.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認為我美,是想向我求得幫助。

      8.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中考語文文言文基礎專項復習題】相關文章:

    八上語文文言文基礎訓練專項復習題10-30

    中考語文基礎關于文言文閱讀的復習03-30

    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狼》04-10

    2017中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專項復習題12-12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基礎知識復習03-30

    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孫權勸學》04-14

    廉頗思趙的中考文言文專項閱讀04-12

    高三語文基礎知識專項練習09-09

    中考語文鄒與魯哄專項訓練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