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張養(yǎng)浩元曲名句
張養(yǎng)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顏直諫。在堂邑縣,他關心民瘼,抑制豪強,賑災濟貧,做了不少好事。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張養(yǎng)浩(一二六九――一三二九), 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人。幼有才名,長游京師,獻書于平章不忽木,大以為奇。累辟御史臺丞相掾,擢監(jiān)察御史,疏時政萬余言,累官翰林直學士、禮部尚書。天歷二年(一三二九),關中大旱, 特拜陜西行臺中丞,前往賑災,得疾不起,卒封濱國公,謚文忠。有《三事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云在休居自適小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謂其曲“如玉樹臨風”。
少年知名,19歲被薦為東平學正,歷官堂邑縣尹、監(jiān)察御史、翰林學士、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等官職。在任監(jiān)察御史時,因批評時政而為權貴所忌,被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后因其父年邁,無人照顧,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辭官家居,此后屢召不赴。他的散曲多寫棄官后的田園隱逸生活。有《三事 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云莊休居自適小 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謂其曲如玉樹臨風。
同時,張養(yǎng)浩棲隱云莊,不求顯達,優(yōu)游于山水之間,斂跡于權貴之門,自以為遠離世俗塵囂,不與朝廷政事。在封建時代,像張養(yǎng)浩這樣為民盡瘁的官兒實在并不多見!元朝廷對其旌表,不過是旌忠勵節(jié),激勵臣下為其效忠,而人民都以自己的眼光來區(qū)分善惡,表明自己的.愛憎。張養(yǎng)浩所維護的那個制度雖已成為歷史陳跡,而其為民盡瘁的精神,及其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卻可與濟南山川同在,永遠為人們所懷念。
雙調·殿前歡 對菊自嘆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
黃花零落重陽后,減盡風流。
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
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雙調·清江引
昭群路迷關塞雪,蔡琰胡笳月。
往事惟心知,新恨憑誰說,只恐怕夢回時春去也。
中呂·普天樂
折腰慚,迎塵拜。
槐根夢覺,苦盡甘來。
花也喜歡,山也相愛。
萬古東籬天留在,做高人輪到吾儕。
山妻稚子,團欒笑語,其樂無涯。
南呂·一枝花 詠喜雨
用盡我為民為國心,祈下些值玉值金雨。數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喚省焦枯,喜萬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棄業(yè)拋家,當不的也離鄉(xiāng)背土。
(梁州)恨不的把野草翻騰做菽粟,澄河沙都變化做金珠。直使千門萬能戶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祿。眼覷著災傷教我沒是處,只落的雪滿頭顱。
(尾聲)青天多謝相扶助,赤子從今罷嘆吁。只愿的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當街上似五湖,都淹了九衢,猶自洗不盡從前受過的苦。
中呂·山坡羊 述懷
人生于世,休行非義,謾過人也謾不過天公意。
便攢些東西,得些衣食,他時終作兒孫累。
本分世間為第一,休使見識,干圖甚的。
中呂·十二月兼堯民歌 寒食道中
清明禁煙,雨過郊原。
三四株溪邊杏桃,一兩處墻里秋千。
隱隱的如聞管弦,卻原來是流水濺濺。
人家渾似武陵源,煙靄濛濛淡春天。
游人馬上裊金鞭,野老天間話豐年。
山川,都來杖履邊,早子稱了閑居愿。
【元曲三百首:張養(yǎng)浩元曲名句】相關文章:
7.元曲精選名句
8.元曲經典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