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

    時間:2022-12-05 11:12:3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

      上學期間,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其實,文言文是相對現(xiàn)今新文化運動之后白話文而講的,古代并無文言文這一說法。你還記得哪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臣亮言:先帝(1)創(chuàng)業(yè)(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9)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11),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13)先帝遺德,恢弘(15)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義(17),以塞忠諫之路也(18)。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19);陟罰臧否(20),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論其刑賞(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內(nèi)外異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28),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29):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31),有所廣益(32)。

      將軍向?qū),性行淑?33),曉暢(34)軍事,試用(35)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36):愚以為營(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38)和睦,優(yōu)劣得所(39)。

      親賢臣,遠小人(40),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41)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42)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43)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44),可計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陽(48),茍全(49)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50)。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顧(53)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許先帝以驅(qū)馳(55)。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57)。受命以來,夙夜憂嘆(58),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59),深入不毛(60)。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61),當獎率(62)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63),攘除奸兇(64),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65)。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66)。至于斟酌損益(67),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68),不效,則治臣之罪(69),以告(70)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71),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72),以彰其咎(73);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74),察納雅言(75),深追先帝遺詔(76)。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77)遠離,臨表涕零(78),不知所言(79)。

      詞語注釋

     。1)先帝:指蜀昭烈帝劉備。先,尊稱死去的人。

      (2)創(chuàng):開創(chuàng),創(chuàng)立。業(yè):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現(xiàn)在。

     。6)三分:天下分為孫權(quán),曹操,劉備三大勢力。

     。7)益州疲弊:弱,處境艱難;益州:漢代行政區(qū)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陜西省一帶。這里指蜀漢。疲弊(pí bì):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

     。8)此:這;誠:的確,實在;之:的;秋:時,時候。這里指關(guān)鍵時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衛(wèi):護衛(wèi);懈:松懈,懈。挥冢涸;內(nèi):皇宮中。

      (10)忘身:舍身忘死,奮不顧身。

     。11)蓋:原來;追:追念;殊遇:優(yōu)待,厚遇。

     。12)誠:的確,確實;宜:應(yīng)該。

      (13)開張圣聽:擴大圣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后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

      (14)光:發(fā)揚光大,用作動詞;遺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發(fā)揚擴大,用作動詞;郑。弘,大,寬。這里是動詞,也做“恢宏”;氣:志氣。

     。16)妄自菲薄:過于看輕自己;妄:過分;菲。盒】,輕視。

     。17)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喻:比如;義:適宜、恰當。

     。18)以:以致(與以傷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諫:勸諫。

     。19)宮:指皇宮;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20)陟(zhì):提升,獎勵;罰:懲罰;臧否(pǐ):善惡,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條,法令。

     。22)及:以及;為:做。

     。23)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吏。

     。24)刑:罰。

     。25)昭:顯示,表明;平:公平;明:嚴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內(nèi)外異法:內(nèi)宮和外府刑賞之法不同。內(nèi)外,指內(nèi)宮和外府。異法,刑賞之法不同。

     。28)志:志向;慮:思想,心思;忠純:忠誠純正。

     。29)簡:選擇;一說通“揀”,挑選;拔:選拔;遺(wèi):給予。

     。30)悉以咨之:都拿來跟他們商量。悉,全部;咨:詢問,商議,征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31)必能裨補闕漏: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裨(bì):補。闕(quē),通“缺”缺點,疏漏..

      (32)有所廣益:有所啟發(fā)和幫助;廣益:增益。益,好處。

     。33)性行(xíng)淑均:性情善良品德端正;淑,善;均,平。

     。34)曉暢:精通。

     。35)試用:任用。

     。36)督:武職,向?qū)櫾鵀橹胁慷剑ńl(wèi)軍統(tǒng)帥)。

     。37)營:軍營、軍隊。

     。38)行(háng)陣:指部隊。

     。39)優(yōu)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40)小人:晚輩,下人,這里指:宦官。

     。41)傾頹:傾覆衰敗。

     。42)痛恨:痛惜,遺憾

     。43)死節(jié):為國而死的氣節(jié),能夠以死報國。

     。44)。号d盛。

      (45)計日:計算著天數(shù),指時日不遠。

     。46)布衣:平民;百姓。

     。47)躬:親自;耕:耕種。

     。48)南陽:當時南陽郡,今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城西一帶。

      (49)茍:茍且;全:保全。

     。50)聞達:顯達揚名,揚名顯貴。

     。51)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卑:身份低微;鄙:地處偏遠。與今義不同。

     。52)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枉屈:枉駕屈就。

      (53)顧:探望。

     。54)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

     。55)許:答應(yīng);驅(qū)馳:奔走效勞。

     。56)有:通“又”,跟在數(shù)詞后面表示約數(shù)。

     。57)臨崩寄臣以大事:劉備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諸葛亮,并且對劉禪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臨:將要,臨近。

     。58)夙夜憂嘆:早晚憂慮嘆息。

     。59)瀘:水名,即如今的金沙江。

      (60)不毛:不長草木,這里指人煙稀少的地方。毛,莊稼,苗。

     。61)兵:武器;甲:裝備。

      (62)獎率:獎賞率領(lǐng)。

     。63)庶:希望;竭:竭盡;駑(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劣馬,走不快的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

     。64)攘(rǎng)除:排除,鏟除;奸兇:奸邪兇惡之人,此指曹魏政權(quán)。

     。65)還:回;于:到;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

     。66)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職責本分。所以:用來...的是

     。67)斟酌損益(zhēn zhuó sǔn yì):斟情酌理、有所興辦。比喻做事要掌握分寸。(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68)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把討伐曹魏復(fù)興漢室的任務(wù)交付給我;托:托付,交付;效:效命的任務(wù)。

      (69)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70)告:告慰,告祭。

     。71)興德之言:發(fā)揚陛下恩德的忠言。

     。72)慢:怠慢,疏忽,指不盡職。

     。73)彰其咎:揭示他們的過失。彰:表明,顯揚。咎:過失,罪。

     。74)咨諏(zōu)善道:詢問(治國的)良策。諏(zōu),詢問,咨詢。

     。75)察納:識別采納。察:明察。雅言:正確的言論,正言,合理的意見。

      (76)深追:深刻追念;先帝遺詔:劉備給后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注引《諸葛亮集》,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z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fā)的詔令。

     。77)當:在……時候。

     。78)臨:面對;涕:眼淚;零:落下。

      (79)不知所言:不知道再該說些什么。

      譯文

      先帝創(chuàng)業(yè)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為三國,我們蜀漢國立困弊,這真是危急存亡的時刻啊。然而侍衛(wèi)臣僚在內(nèi)勤勞不懈,忠心的將士在外舍身忘死,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進行報答。您應(yīng)該廣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激發(fā)志士的勇氣,不應(yīng)當妄自菲薄。援引不恰當?shù)钠┯,以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宮禁中的侍衛(wèi)、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個整體,賞罰褒貶,不應(yīng)有所不同。如有作惡違法的人,或行為忠善的人,都應(yīng)該交給主管官吏評定對他們的懲獎,以顯示陛下處理國事的公正嚴明。不應(yīng)該有所偏愛,使宮內(nèi)宮外執(zhí)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誠實、心志忠貞純潔的人,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之事,無論大小,都去咨詢他們,然后施行,必能彌補缺失,集思廣益。

      將軍向?qū),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曉軍事。過去經(jīng)過試用,先帝稱贊他很有才能,因此眾人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禁軍營中的事都去咨問于他,必能使軍隊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所以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臣談?wù)撨@事,未嘗不嘆息而痛恨桓帝、靈帝時期的腐敗。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善良、守節(jié)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復(fù)興,就會指日可待了。

      我原本一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只想在亂世里茍全性命,不求在諸侯間揚名顯身。先帝不因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中來拜訪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動奮發(fā),而同意為先帝奔走效力。后來遭遇失敗,我在軍事失利之際接受任命。形勢危急之時奉命出使,從這以來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損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瀘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甲已經(jīng)充足,我應(yīng)當勉勵統(tǒng)率三軍,北定中原,以便竭盡我拙劣的能力。掃除奸邪、興復(fù)漢室、返還舊都。這是我用以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至于處置日常之事,決定取舍損益,毫無保留地貢獻忠言,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漢賊、興復(fù)漢室的任務(wù)交給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靈。如果不能進獻增進圣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yīng)當謀求自強,征詢臣下的意見,考察并采納正確的言論,深思先帝的遺詔。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現(xiàn)在即將遠離,一邊寫表,一邊流淚,真不知該說些什么。

      賞析

      千百年來,諸葛亮的《出師表》不知感動了多少忠勇之士,激勵了多少肝膽之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真正能品出《出師表》滋味的,何止陸游一人?作為表中的上品,諸葛亮的《出師表》確實具有無窮的藝術(shù)魅力。細細品讀,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文中的許多奧秘,一定會被諸葛亮巧借先主勸后主的匠心所折服。

      先主劉備征戰(zhàn)幾十年,最終沒有實現(xiàn)自己“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的宏愿,不幸于公元223年病逝。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情景似乎歷歷在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業(yè)。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毕戎鲗χT葛亮如此信賴,如此倚重,一生忠心耿耿的諸葛亮怎敢怠慢,怎敢隨便忘記先主的重托:“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贝朔戆祝婺酥T葛亮的肺腑之言,赤誠之心可見一斑。于是先主臨終之前吩咐后主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出師表》寫于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出師伐魏之前,此時距先主去世僅僅四年有余。

      文章一上來就把先主抬了出來,營造了一種先帝壯志未酬、事業(yè)未竟、死不瞑目、令人扼腕的悲情氛圍:“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

      先帝那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悲壯和凄慘,確實讓人動容。讀者從一開始就籠罩在那種濃濃的哀傷悲壯凄婉氛圍之中,這種沉重而又凝重的氛圍會感染你,刺激你,讓你無法擺脫。在這種無限傷感、沉重壓抑的氛圍之下,你會立刻產(chǎn)生一種憐憫之心,悲憤之情,不自覺地進入了對先帝的深深追念之中。那種悲壯,那種傷心,怎不讓人嘆息,讓人傷心,讓人唏噓!在對先帝的追思之中,你會不由地自責起來,警醒起來,覺得不努力,不奮斗就對不住死去的先帝,不忠貞負責就是對先帝最大的不敬和不孝。

      然而,“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現(xiàn)實狀況讓諸葛亮憂心忡忡,提心吊膽。惡劣的生存處境,堪憂的發(fā)展形勢,逼迫著蜀國必須興利除弊,必須圖謀崛起。處于“危急存亡之秋”微妙境況的蜀漢政權(quán),如果不出師討伐,似乎已經(jīng)沒有絲毫的退路可言。

      在這種特殊的境況下出師,諸葛亮肯定有一百個不放心。面對年輕昏庸的小皇帝——劉禪,被譽為“諸葛一生唯謹慎”的孔明丞相,怎能自顧出師呢?諸葛亮顯然有滿肚子的話要對皇帝說,有許多的問題要向劉禪交代。諸葛亮雖然被劉禪尊稱“相父”,可他們之間畢竟是不能隨便逾越的君臣關(guān)系,諸葛亮也畢竟不是劉備,他必須選擇恰當?shù)姆绞较蚧实蹨蚀_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于是他選擇了上表,向皇帝陳述自己的看法。表,從形式上看,顯得有些鄭重,但內(nèi)容上可以自由靈活,既可以陳情,亦可以言事。盡管這種形式比較好,但是諸葛亮也必須拿捏精準,把握巧妙:既要把握住火候,說的巧妙,說的得當,說到后主的心坎上,讓他認真聽,又要讓皇帝痛快接受,并好好配合自己的出征。

      這是一件很難的事。諸葛亮千思萬想,覺得還是先主劉備的份量重,所以,一上來就把先主這個招牌抬了出來,讓后主從一開始就籠罩在先主的陰影下。諸葛亮巧借先帝之名,之威,說出自己心里要說的話,以此來感動后主,勸誡后主,讓后主采納自己的建議,妥善處理好后方問題,自己能夠毫無牽掛地率領(lǐng)三軍,安心地出師伐魏,實現(xiàn)興復(fù)漢室的目的。這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更是諸葛亮的老辣之處。如果諸葛亮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去教訓后主,或者以其它形式勸告后主,可能結(jié)果就會是另一種情況了。

      為了說服后主,諸葛亮一直在利用先帝,處處打著先帝的旗號,借助先帝的威力,讓先帝說話,來影響后主。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竟有十三次提及了先帝,先帝的影子自始至終在文中活躍,有時直接吩咐,有時間接勸告,有時旁敲側(cè)擊……這讓后主啞口無言,無話可說。諸葛亮讓先帝的影子說話,借先帝之口勸告后主,自然效果就非同一般了。

      面對危局,“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先帝對屬下的大恩大德,廣大臣民和諸位將士不敢隨便忘記,他們發(fā)憤努力,不敢懈怠,以實際行動來報答先帝之恩德。后主如果能夠開張圣聽,就能“以光先帝遺德”。不管怎樣,一切都是為了先帝,都是為了報答先帝,都是為了蜀漢政權(quán),自然也是為了后主,后主聽起來怎么會不舒服呢?

      為了讓后主重用那些志慮忠純的大臣,諸葛亮說他們是“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的。既然如此,陛下又怎么能不使用,怎么能不重用,而是喜新厭舊呢?

      對于將軍向?qū)櫍T葛亮說先帝稱之曰“能”,既然先帝都說能了,自然就沒有什么可說的啦!

      從這些話語中,我們隱隱聽出了諸葛亮的擔憂,生怕后主不按照先主的遺訓去做,而是改弦更張,走了大樣。對于先主已有定論的事,早已經(jīng)看好的人,要大膽重用,不可棄之不用。然而諸葛亮不去隨便要求后主怎么怎么做,而是讓先帝發(fā)話。先帝已有定論的,后主就不能隨便更改,就不能不聽。如果不聽,就是對先主的極大不敬。有了先帝這尊神在這里,后主只能乖乖聽命,好好接受諸葛亮的建議啦!

      在談到親賢遠佞時,諸葛亮深情回憶了自己和先帝在一起議論此事的情景。仿佛先帝的嘆息聲還在耳邊回蕩,仿佛先帝的痛恨之態(tài)如在眼前。言猶在耳,后主怎敢遺忘?這深刻的歷史教訓,讓每一個后人都睜大了眼睛。那些貞亮死節(jié)之臣,諸葛亮惟愿后主能夠親近任用,不要去和那些小人混在一起,耽誤了興復(fù)漢室的大業(yè)。諸葛亮的深情回憶,既拉近了諸葛亮和后主的距離,還能讓先帝活靈活現(xiàn)地去教訓后主,讓后主不要自作主張,而是深刻吸取教訓,明辨是非,親賢遠佞。

      諸葛亮是一個可以依附的股肱之臣,此番出師就是為了完成先主劉備的遺愿。然而諸葛亮深知后主的德能,不得不在出師之前,上表陛下,一來表達自己興復(fù)漢室的決心,二來勸誡后主處理好自己的事務(wù),讓自己沒有顧慮地在前方征戰(zhàn)。這一切,諸葛亮都是借助先帝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先讓后主認同先主的遺德,遺訓,遺詔,再讓后主接受諸葛亮所提的一切意見。這樣,后主就不排斥,就很情愿地接受諸葛亮的建議啦。諸葛亮巧借先主之名,行自己之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言辭懇切,肝腸寸斷,動人心魄。

      文章第六段,諸葛亮巧妙地把話題轉(zhuǎn)到了自己身上,訴說自己和先帝不棄不離的經(jīng)歷。諸葛亮花大量筆墨,毫不吝嗇地去敘寫自己和先帝的交往,重在回顧自己和先帝的那份君臣患難與共之情,相知相遇之恩。其實,這也是借先帝,借的是自己和先帝生死相依的那種特殊關(guān)系。

      諸葛亮和先帝不是萍水相逢。諸葛亮本是一介布衣,但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先帝和諸葛亮從最初的相遇到相知,從相交到相隨,到后來先帝對諸葛亮嚴重依附,關(guān)系不斷深化,感情日漸深厚。說明了先帝和諸葛亮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可謂生死之交啊!

      對于先帝的知遇之恩,諸葛亮有一種特別的感激之情,懷念之情。沒有先帝對諸葛亮的知遇之恩,就沒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盃杹矶幸荒暌印笔侵T葛亮對先帝最好的報答。這是感情的源頭。既有知遇之恩,又曾患難與共,這份感情,這份交往,這種關(guān)系,可謂奇特。這種特殊的感情和關(guān)系,是諸葛亮要打的一張牌。沒有這種特殊的關(guān)系,自然就沒有這種感情。這種特殊的感情,又深化了這種特殊的關(guān)系。后主劉禪不是不知道這種關(guān)系和這種感情的,但是諸葛亮想借機再強化一下,讓后主不要忘記了諸葛亮和先主的那種老關(guān)系,老感情。諸葛亮巧借用這種諸葛亮和先主的關(guān)系和感情,來拉近和劉禪的距離,讓劉禪能夠從感情上服從,聽從,可謂技高一籌。

      正因為關(guān)系特殊,所以先主特別器重諸葛亮,所以才有先帝臨終托孤。先帝對諸葛亮特別的信任,讓后主無話可說。作為知恩圖報的諸葛亮,不能忘記先主的交代,不能遺忘先主寄托的大事。諸葛亮現(xiàn)在的出師,是為了實現(xiàn)先主的遺愿,是為了完成先主的“托孤”。先主的大事,也就是現(xiàn)在諸葛亮的大事,同時也是后主的大事,所以后主一定要高度重視,不可兒戲。如果諸葛亮的伐魏大計不能實現(xiàn),就會損傷先帝的一世英明,這個責任是大的,F(xiàn)在的出師,就是為了“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就是“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先帝的英明比什么都重要,諸葛亮的出師就是為了弘揚先帝的英明,這旗號打得太巧妙,太正統(tǒng),太有力量啦!所以諸葛亮“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諸葛亮的深深憂慮,讓人看到了諸葛亮的負責,看到了諸葛亮的真誠。如果出師不效,諸葛亮要求“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敝T葛亮的誠懇,由此可見一斑。最后,諸葛亮再一次提到“深追先帝遺詔”,讓人似乎看到了諸葛亮內(nèi)心滾燙的熱血在流動。諸葛亮借先主來激勵后主,真是頗費心機!

      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不斷提到先主,就是表明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先主的遺愿,除了表現(xiàn)自己的忠誠之外,更多地是為了強調(diào)自己出師的重要。如果不是為了實現(xiàn)先帝的遺詔和遺愿,出師就沒有借口和機會。所以,諸葛亮又打一下先主的牌,讓先主再一次開口認可諸葛亮的出師的重大意義和重要性。

      文章自始至終讓先主開口,借著先主的口說話,借助先主的威名來影響和勸誡后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是諸葛亮的高明,也是諸葛亮的用心所在。

    【《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后出師表的文言文翻譯04-01

    后出師表文言文翻譯04-01

    出師表文言文全解翻譯03-31

    前出師表文言文翻譯及注釋01-17

    后出師表翻譯文言文03-23

    諸葛亮后出師表文言文翻譯03-31

    九年級《出師表》文言文翻譯01-17

    經(jīng)典文言文出師表03-25

    出師表原文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