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活板》文言文

    時間:2024-08-16 16:45:03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活板》文言文

      《活板》是北宋官員、科學家沈括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是關于北宋平民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的最早記錄,詳細記載了活板制作與印刷的過程!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活板》文言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板》文言文

      《活板》文言文原文

      作者:沈括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镕,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一說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余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譯文

      雕版印刷書籍,唐朝人還沒有廣泛使用。從五代時馮道雕版印《五經》開始,以后的典籍,就都采用雕版印刷了。

      慶歷年間,有個平民畢昇創(chuàng)造了活版印刷。他的方法是用膠泥刻字,像銅錢的邊緣那樣厚薄,每一個字做成一個印,用火燒使它堅硬。先準備一塊鐵板,在上面用松脂、蠟混合紙灰之類的東西覆蓋,要印的時候就把一個鐵框放在鐵板上,將字密密地排上。排滿一鐵框為一板,拿著放在火上烘烤,待松脂、蠟等逐漸熔化,就用一塊平板按在上面,這樣鐵板上的字印就像磨刀石一般平整了。如果只印兩三本的話,還不算簡便,如果印數(shù)十、成百上千本,就極為神速了。通常準備兩塊鐵板,一塊板在印刷,一塊板進行排字,這塊板剛剛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排好。兩塊板交互使用,瞬息之間就可以完成。每一個字都有好幾個印,例如“之”“也”等字,每個字有二十多個印,是為了防備一塊板內有重復的字。不用的時候,就用紙貼好標簽,每一個韻的字作為一個標簽,用木格把字印儲存起來。遇到平時未曾準備的生僻字,就馬上刻制,用草火燒,轉眼間就能用了。不用木材制作字印,是因為木材紋理有疏密,沾上水就高低不平,同時木材和藥料相粘,難以取下來。不如燒泥制印,用完以后再用火烤使藥熔化,用手拂拭,字印就自然落下來,完全不沾藥料。

      畢昇死后,他的字印被我的子侄們得到了,至今珍藏著。

      字詞翻譯

      1、板印書籍:用雕版印刷書籍。板印,用雕版、模板印刷。

      2、盛為之:大規(guī)模地做這種事。之,指“板印書籍”。盛,大規(guī)模地。為,做。

      3、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等五個朝代。始,才。

      4、五經:儒學的經典,指《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漢后合稱《五經》。

      5、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6、典籍:泛指各種重要(文獻)書籍。

      7、板本:板印的本子。

      8、慶歷:宋仁宗年號(1041—1048)。

      9、布衣:平民。這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稱布衣。

      10、其:其,代詞。做活板的方法。

      11、錢唇:銅錢的邊緣。

      12、印:印模、字印。

      13、令堅:使……堅硬。

      14、和(huò):混合。

      15、以:用。

      16、冒:蒙、蓋。

      17、欲:想。

      18、范:框子。

      19、持就火煬(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煬,烤。

      20、藥:指上文說的松脂、蠟等物。

      21、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樣平。砥:磨刀石。

      22、止:同“只”。

      23、未為簡易:不能算是簡便。

      24、數(shù)十百千:幾十乃至百、千。

      25、自:別自,另外。

      26、具:準備好。

      27、更(gēng)互:交替、輪流。

      28、以:用來。

      29、以紙?zhí)╰iě)之:用紙條給它做標記。帖,用標簽標出。

      30、每韻為一帖(tiè),木格貯(zhù)之:每一個韻部的字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來。韻,指韻部。帖,標簽,名詞。唐宋時,人們按照詩歌押韻的規(guī)律,把漢字分為206韻,后來又合并為106韻。

      31、奇(jī)字:寫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32、旋:隨即,很快地。

      33、不以木為之者:不用木頭刻活字的原因。

      34、文理:紋理,質地。

      35、兼:又。

      36、不可。耗貌幌聛。

      37、燔(fán)土:指火燒過的黏土字印。燔:燒。

      38、訖(qì):終了,完畢。

      39、拂(fú):擦拭,撣去。

      40、殊不:一點也不。

      41、予:我。

      42、群從(cóng):堂兄弟及侄子輩。

      賞析

      《活板》一文語言樸實、簡潔、準確。

      全文著重說明活板的制作、印刷過程,解釋膠泥刻字的性質特點,少有修飾性詞語,語言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再說簡潔,如“膠泥刻字,薄如錢唇……火燒令堅”,寥寥數(shù)語,就非常清楚地說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狀和加工方法!痘畎濉分挥萌俣嘧郑銓⑽覈逵臍v史,活字版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用法、功效以及膠泥活字的優(yōu)點解說得清楚明白。文中還多次用了代詞“之”,如“為之”“煬之” “帖之”“貯之”等,它們都分別指代相應的實物,這就減少了內容的重復,有助于行文的簡潔。用詞準確也是本文顯著的優(yōu)點。如對膠泥字印火燒加熱,使之堅硬成型,用“燒”;為了使鐵板上的藥物(松脂等物)軟化凝結,將鐵板置于火上或火旁烘烤,用“煬”;為了便于拆版,用猛火高溫使藥物熔化,用“熔”!办芡痢钡摹办堋币彩菬囊馑迹汀盁笔峭x詞,所以用“燔”,避免用詞重復,體現(xiàn)了文言的美感與不生厭!盁、“煬”、“熔”、“燔”這些詞用得都準確、貼切。

      創(chuàng)作背景

      沈括在創(chuàng)作《夢溪筆談》時,政治上不得志,對于繼續(xù)走上仕途的渴望并不強烈,因此在他在序中云:“圣謨國政,及事近宮省者,皆不敢私紀。至于系當日士大夫毀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所錄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不系人之利害者,下至閭巷之言,靡所不有!笨梢娚蚶▽憽秹粝P談》,不非議朝政大事和議論他人,只是率性而談。

      《活板》創(chuàng)作于北宋年間,當時經濟發(fā)達,科學技術水平發(fā)展迅速,沈括是北宋時期的科學家,與活版印刷術的發(fā)明者畢昇基本上同時代,且親眼見過由自己的侄輩珍藏的活字,其記載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作者簡介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仁宗嘉祐進士。熙寧五年(1072)提舉司天監(jiān),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出使遼國,次年任翰林學士。后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元豐五年(1082),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陜西米脂西),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筑夢溪園,撰《夢溪筆談》。著述傳世的尚有《長興集》等。

      《活板》文言文練習

      閱讀《活板》片段,完成小題。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熔,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徊蝗綮芡,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練習一:

      【小題1】《活板》選自《 》,作者 。印刷術與 、 、火藥并稱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2分)

      【小題2】給下列劃線字注音。(2分)

     。1)蠟和紙灰( ) (2)更互用之( )

      【小題3】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4分)

      (1)薄如錢唇: (2)不以木為之者:

     。3)以紙?zhí)?(4)有奇字素無備者: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2分)

     。1)火燒令堅:

      (2)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小題5】“活板”的“活”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根據文段內容簡要回答。(3分)

      【小題6】說說“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題7】用“燔土”做字印的優(yōu)點有哪些?(可用原文)(2分)

      答案

      【小題1】夢溪筆談 沈括 指南針 造紙

      【小題2】 hu gēng

      【小題3】邊緣 ……的原因 用標簽標出 向來,一直

      【小題4】用火燒使它堅硬。每個韻貼上一張標簽,用木格存放起來。

      【小題5】字印的活;排版的活;印刷的活;拆版的活

      【小題6】如果只印刷兩三本,那么,刻字排版的時間跟雕版印刷的功效是類似的,不能體現(xiàn)活字印刷的優(yōu)越性。

      【小題7】優(yōu)點是:質地均勻,表面平滑;不易粘連,容易拆卸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學常識的認知能力。根據平時學習的積累來解答此題即可。

      【小題2】本題考查根據漢字寫拼音的能力。在拼寫漢字時注意漢字在古漢語中的特殊用法即可。

      【小題3】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概括“活板”的“活”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即可。

      【小題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活板”的“活”這個特點來分析原因即可。

      【小題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中“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徊蝗綮芡,用訖再火令藥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這幾句話來分析用“燔土”做字印的優(yōu)點有哪些即可。

      練習二: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

      持就火煬之 則字平如砥

      以手拂之 未為簡易

      不若燔土 為余群從所得

      【小題2】選出下列各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 ( )

      A.有/奇字/素無備者

      B.若/印數(shù)/十百千本

      C.用訖/再火令/藥熔

      D.其印為/余群從/所得

      【小題3】選出下列句中“其”字所指代內容解說正確的一項: ( )

      A.其法:用膠泥刻字(指代畢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鐵板)

      C.則以一鐵板按其面(指鐵框)

      D.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指先設的鐵板)

      【小題4】從下列各組里選出劃線字的意義或用法,與另外三句不同的一項 ( )

      A.唐人尚未盛為之

      B.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C.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D.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

      【小題5】選出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 ( )

      A.活板的制作和印刷過程主要經歷刻字、排版、印刷和拆板四大工序。

      B.印刷術的發(fā)明、制作、效能和使用方法

      C.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集中體現(xiàn)在字是活的,排版、印刷是活的,以及字印便于便于貯存重排等方面。

      D.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地太軟,且不宜用“火煬”。

      【小題6】根椐說明內容,寫出活板印刷簡要的工作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7】根據文意說說活板印刷術提高工效的關鍵是:

     、

     、

      【小題8】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什么優(yōu)點?活板到底“活”在哪里?

      【小題9】《活板》一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出實例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小題1】煬:烘烤。砥:磨刀石。拂:拭擦,撣去。為:算是。燔:燒。為:被。

      【小題2】A

      【小題3】D

      【小題4】C

      【小題5】D

      【小題6】刻字——制版——排版——印刷

      【小題7】①用兩塊鐵板交互使用,這樣可以連續(xù)排版。② 是采用了按音韻貯存字模的科學檢字法。

      【小題8】活板跟雕版相比,優(yōu)點是:以一個個活字為單位,按照書稿排字,發(fā)現(xiàn)錯誤,可以隨時改正;使用靈活,一個活字可重復使用,節(jié)省資源;排版方便,速度快,質量好;畎濉盎睢痹冢嚎套朱`活;制版靈活;印刷靈活;拆版靈活。

      【小題9】1、打比方:“薄如錢唇”,“字平如砥”。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字印的形狀。2、列數(shù)字:“數(shù)十百千本”。具體說明了活板印刷迅速的優(yōu)點。3、作比較:“若印……,極為神速!薄安灰阅尽獠徽次。”突出說明了活板印術的顯著優(yōu)點。4、舉例子:“如‘之’、‘也’等字。”具體說明了有些字是使用頻率高的字。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煬,形聲字形旁表義,“火”字旁,烤的意思。砥,意為磨刀石。成語“坦蕩如砥”中的“砥”也是這個意思。拂,形聲字形旁表義,“扌”字旁,拭擦,撣去的意思。燔,形聲字形旁表義,“火”字旁,燒的意思!拔礊楹喴住钡摹盀椤眲釉~,意為算是;“為余群從所得” 的“為”介詞,意為被。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文言詞語的解釋。

      點評:對文言詞語的解釋,要特別注意文言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一詞多義現(xiàn)象,以及通假字現(xiàn)象。平時的記憶、積累是關鍵。

      【小題2】試題分析:B項中,“數(shù)十百千本”是一個意義單位,應連起來讀;C項中,“令藥熔”是一個意義單位,應連起來讀;D項中,“為余群從”是一個意義單位,應連起來讀。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斷句能力。

      點評:斷句的基本原則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單位,不能分開讀。

      【小題3】試題分析:A項中,“其”是代詞,那,指制作活板的方法;B項中,“其”代詞,那些,指字;C項中,“其”代詞,指排好的字印。故選D。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其”的用法。

      點評:在文言文中,“其”通常都是用作代詞,代次具體指代的內容需要聯(lián)系語境來考慮。

      【小題4】試題分析:A項中,“為”是動詞,做的意思;B項中,“為”是動詞,發(fā)明的意思;C項中,“為”是介詞,被的意思;D項中,“為”是動詞,做的意思。故選C。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為”的用法。

      點評:“為”是?嫉奈难宰衷~,常常用作介詞、動詞。

      【小題5】試題分析:結合“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可知:活板的字模之所以用膠泥而不用木料制作,是因為木料質地有疏有密,水浸后會變形,容易與藥粘在一起。所以,D項說法錯。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說明內容的辨析。

      點評:A、B、C、D各項說法是否錯誤,逐項對照文章內容考察是穩(wěn)妥的辦法。

      【小題6】試題分析:活板印刷簡要的工作流程可分為四步!捌浞ㄓ媚z泥刻字……火燒令堅”介紹的是第一步:刻字!跋仍O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介紹的是第二步:制版!坝,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則字平如砥”介紹的是第三步:排版!叭糁褂∪尽蚕⒖删汀苯榻B的是第四步:印刷。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說明順序的把握。

      點評:對說明順序的把握,需要分清說明內容的層次,逐層概括。

      【小題7】試題分析:活板印刷術提高工效的關鍵是什么?首先我們要找到說明活板印刷術工效的文字:“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shù)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zhí)宽崬橐惶,木格貯之!庇纱丝芍,活板印刷術提高工效的關鍵是:①用兩塊鐵板交互使用,這樣可以連續(xù)排版。② 是采用了按音韻貯存字模的科學檢字法。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信息攝取的能力。

      點評:攝取信息,首先要找準區(qū)間,然后再簡要概括。

      【小題8】試題分析:活板跟雕版相比,具有的優(yōu)點是什么,需要明確雕版具有的缺點:雕版每部書需要雕刻許多塊木板;制版需要耗費時間;發(fā)現(xiàn)錯誤不好改正;印好之后便沒有用處,浪費了資源。而這些缺點,都是活板都進行了有效的解決。活板“活”在哪里,聯(lián)系說明內容便可得知:每字為一印——字是活的; 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 每字皆有數(shù)印——字印數(shù)目是活的; 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做法是活的; 更互用之——用法是活的;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法是活的。概括起來,便是:刻字靈活;制版靈活;印刷靈活;拆版靈活。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說明對象的特征的把握。

      點評:說明文都要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進行介紹說明,因此,對說明對象的特征的把握是考查說明文閱讀時常考的知識點。

      【小題9】試題分析:1、打比方,是通過比喻的方法來說明問題。文中采用打比方的文字有“薄如錢唇”,“字平如砥”,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字印的形狀。2、列數(shù)字,是通過具體的數(shù)據來說明問題,文中采用列數(shù)字的文字有“數(shù)十百千本”,具體說明了活板印刷迅速的優(yōu)點。3、作比較,是通過把不同事物進行對比,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點或優(yōu)點。文中采用作比較的文字有“若印……,極為神速!薄安灰阅尽獠徽次邸!蓖怀稣f明了活板印術的顯著優(yōu)點。4、舉例子,是通過列舉事例來具體地說明問題,文中采用舉例子的文字有“如‘之’、‘也’等字!本唧w說明了有些字是使用頻率高的字。

      考點:此題考查的是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點評:對說明文的考查,對說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是?贾R點。需要掌握常見說明方法的特征,并結合具體文字分析其作用。

      練習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2分)

      ①慶歷中有布衣畢升( ) ②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

     、蹏L貽余核舟一( ) ④策之不以其道( )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俨挥,則以紙?zhí),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

     、谑绸R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壑畚矙M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3.簡要概括選文的主要內容。(3分)

      參考答案:

     。ㄈ╅喿x文言文《活板》(節(jié)選)

      4.①平民 ②混合 ③曾經 ④驅使(各0.5分)

      5.①不用時,就用紙條給它們作標志,(按照字的韻部分類)每一個韻部都做一個標簽,用木格子把它們貯存起來。 ②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把它當作普通馬來喂養(yǎng)。 ③船尾橫放著一只船槳,槳的左右兩旁各有一位撐船的人。(各2分)

      6.詳細介紹畢升發(fā)明的活板印刷術的方法和優(yōu)越性,贊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chuàng)造精神。(3分)

      《活板》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文言文實詞的含義,會認讀課文,讀準句詞;

      2、過程與方法:體會文章的結構形式,理解說明語言的簡明、生動,掌握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民間藝術的神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我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導入,引導學生感受我國古代人民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配以圖片)

      二、簡介作者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均有所論著”(《宋史·沈括傳》)。代表作為《夢溪筆談》,共30卷,詳細記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上的卓越貢獻,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

      三、了解活板印刷

      1、看資料片

      2、在《辭!分,對“印刷術”是這樣介紹的:

      我國是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稱“刻板印刷術”?贪逵∷⒃谖覈拼验_始盛行,并先后傳至日本、朝鮮、越南、菲律賓、伊朗等國,影響到非洲和歐洲。宋代慶歷年間(1041—1048),畢昇首創(chuàng)泥活字板,使書籍印刷更為方便。之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用木、錫、銅和鉛等金屬制成活字板印刷書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鉛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為現(xiàn)代金屬活字印刷術奠定了基礎。

      可見,畢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畢昇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印刷術的先河。

      四、聽范讀,練誦讀(聽范讀)

     。1)已后典籍/皆為板本(2)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3)持/就火煬之(4)則以一平板/按其面

     。5)每一字/皆有數(shù)。6)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

     。7)有奇字/素無備者(8)沾水/則高下不平

     。9)用訖/再火令藥熔(10)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五、疏通語義

      1、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書下注釋,借助工具書將文章譯成白話文。

      2、一人一句逐句翻譯。

      六、分析課文

      1、逐段概括大意。

      2、重點分析第二自然段,抓住語言標志將本段分為三層。并結合課件歸納活版印刷的步驟。(詳見課件)

      3、設計思考題,加深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

      第一段:刻板印刷發(fā)展情況。

      第二段:

      第一層——介紹活板發(fā)明的時間,發(fā)明時間,發(fā)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ㄓ郑汉魬舷挛,說明活板是在印刷術上繼刻板之后的“又”一大發(fā)明)

      第二層——介紹活字印刷的制板印刷程序。

     。ㄆ浞ǎ嚎傤I后文,引出活板的制作及下文活板的用法和功效等)

      第三層——介紹活字印刷的有關事項。

      第三段:交代字模的下落。

      七、整理文章結構(見課件)

      八、探究與思考

      (一)“活板”的“活”字體現(xiàn)在哪里?

      (二)本文是按什么說明順序來說明的?

      九、課外擴展

      中國印刷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按其在工藝技術發(fā)展上的階段性,可劃分為源頭、古代、近代、現(xiàn)代四個歷史時期。其中:

      “源頭”為印刷術的準備時期。內容包括印刷術的萌芽、雛形和成熟;織物、筆、墨、紙等印刷材料之具備;文字的產生、發(fā)展和規(guī)范。時間上從約公元前二十六世紀到公元六世紀末的隋朝,時跨三千余年。我們稱其為“源頭期”。

      “古代”為印刷術的手工操作時期。內容包括中國傳統(tǒng)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套版印刷的應用和發(fā)展。時間上處在公元六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的清朝,時跨一千二百余年。我們稱其為“古代期”。

      “近代”是印刷術的機械操作時期。內容包括以平印、凸印、凹印為主的西方近代印刷術的傳入和發(fā)展。時間上恰處中國近代前后,大約在公元十九世紀初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我們稱其為“近代期”。

      “現(xiàn)代”為印刷術以電子控制為主的自動化控制時期。內容包括電子排版、電子分色、電子雕版,輔以由電子控制的平版印刷和裝訂自動化。時間上起于本世紀七十年代,現(xiàn)仍在蓬勃發(fā)展中。我們稱其為“現(xiàn)代期”。

      十、布置作業(yè)

      1、將重點詞語整理出來。

      (1)通假字:已、板、止

      (2)一詞多義:為、印、火、以、就

      2、查資料,寫一篇介紹造紙術的說明文。

      《活板》教學反思

      《活板》本篇文章主要圍繞“活”字布局謀篇,但由于是篇文言文,篇幅較長,生字詞較多,因此理解文意對學生來說就是個難點。

      課前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讀通、讀順課文。課上我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需掌握的字的讀音、一詞多義、重點實詞、重點虛詞、通假字等。讓學生照著自主學習內容自學課文,然后在組內交流自主學習情況,這樣既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又提高學生的參與率。本課教學中學生對重點的實虛詞掌握不理想,我將重點的實詞虛詞提出來重點講解,最后再次強化學生記憶,結合課后題和其他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雖然每節(jié)課字詞理解講解的較少,但從作業(yè)及學生反饋來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不理想。也是偶然想著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表演活板印刷,這樣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同學聽說這樣的表演之后個個興趣十足,準備好了軍旗作為道具,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彌補了語言信息的缺失,又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我國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的印刷術,真是一舉多得。

      本課是有關制作的說明文,學習此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找到了自信、得到了快樂,因而充滿了幸福感,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要求。

    【《活板》文言文】相關文章:

    《活板》文言文翻譯05-13

    活板文言文翻譯05-22

    沈括《活板》文言文翻譯06-28

    活板文言文翻譯注釋06-07

    《活板》教學設計04-01

    《活板》閱讀理解09-20

    《活板》教學反思01-07

    活板字詞原文及翻譯01-28

    《活板》閱讀練習含答案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