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初中文言文閱讀
上學(xué)的時候,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到明清八股,都屬于文言文。要一起來學(xué)習(xí)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閱讀,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文言文閱讀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實驗稿)關(guān)于課程的基本理念明確指出,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全面提高學(xué)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文言文,其突出的特點是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xué)生的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現(xiàn)今的初中文言文教學(xué)中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一)小學(xué)文言文教學(xué),沒有明確要求。初一新生,他們在小學(xué)只學(xué)習(xí)了一些簡易的古詩詞。剛接觸到要一詞一句分析解讀的古文很難適應(yīng),學(xué)生入門難,通過“課外淺易文言文”閱讀指導(dǎo),可以幫助學(xué)生走近文言文。
。ǘ⿲W(xué)生要求生動的學(xué),而教師往往只能枯燥的教。作為初中生,他們正處于少年,希望能快樂輕松的學(xué)習(xí),而文言文的講解又是抽象而枯燥的,這樣矛盾就產(chǎn)生了。如何改變教學(xué)方式,激發(fā)興趣,使學(xué)生變被動為主動,是解決這一矛盾的關(guān)鍵。(三)對文言基礎(chǔ)知識的教學(xué),重積累,輕運用。在課內(nèi)文言文教學(xué)中,教師普遍注重文言詞匯、語法的識記與積累,這種灌輸式的教學(xué),不利于學(xué)生能力的形成,也與課改精神相悖。處理好積累與運用的關(guān)系,探索一條在積累中運用、在運用中積累的有效途徑,對現(xiàn)今初中文言文教學(xué)有重要意義。“課外淺易文言文”因其“淺易”和“豐富”的特性,可以促使二者的有效統(tǒng)一。總之,“課外淺易文言文”閱讀體現(xiàn)了《新課標(biāo)》中“自主、探究”的精神,讓學(xué)生動起來,盡顯文言文教學(xué)魅力。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及價值。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的選取主要研究的是教材之外的淺易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即如何借助“課外淺易文言文”的有效閱讀,增強學(xué)生學(xué)習(xí)的趣味,提高學(xué)生閱讀、理解、欣賞的水平。(二)選題意義
“淺易文言文”一語出自《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的基本內(nèi)容,是《新課標(biāo)》中關(guān)于初中文言文教學(xué)的重要要求,“淺易文言文”是相對于那些文中包含的文言現(xiàn)象難解且有代表性,學(xué)生理解較為困難的文言文而言,“淺易文言文”即文言文中使用的生僻詞句和難解句法較少,初中學(xué)生運用已學(xué)文言知識和借助工具書理解起來較為容易的一類文言短文。“課外”是相對于教材中的文言文而言,本課題研究的是教材之外的淺易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即如何借助“課外淺易文言文”的有效閱讀,增強學(xué)生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趣味,提高學(xué)生閱讀、理解、欣賞文言文的水平。(三)研究的意義價值
教育部頒布的《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在七--九年級學(xué)段中,談及文言文教學(xué)要求的內(nèi)容并不多,但言簡意賅,《新課標(biāo)》中明確指出:“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這一句很值得我們?nèi)パ芯。如何促使這一目標(biāo)的達成,是我們探討初中文言文教學(xué)的基準(zhǔn)。鑒于此,我認為引入“課外淺易文言文的閱讀”這一理念,作為課內(nèi)文言文教學(xué)的補充,來研究如何更有效地促使學(xué)生這一能力目標(biāo)的達成,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學(xué)生對淺易文言文理解能力是否提高,通過課內(nèi)文的檢測往往會有偏差,因為它考察的是已學(xué)知識,更多反應(yīng)的是學(xué)生的識記水平。與之相比,課外文言文的考察則更有說服力,因為它考察的是學(xué)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人曾經(jīng)說過,讀書做學(xué)問要靠長期積累,學(xué)習(xí)文言文更要豐富積累,積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積累豐富的閱讀感悟等。“課外淺易文言文”閱讀,為學(xué)生提供了一片廣闊的閱讀天地,是學(xué)生進行積累的有效途徑。
三、實驗?zāi)繕?biāo)
語文教學(xué)中,人們時常把關(guān)注的目光投向閱讀教學(xué)、寫作教學(xué),對于課外文言文教學(xué)只是換湯不換藥,不能激起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興趣。課外淺易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要達成以下幾個目標(biāo):(一)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繼承。
。ǘ╆P(guān)注學(xué)生的發(fā)展。
(三)關(guān)注過程。主要包括
1、關(guān)注學(xué)生參與課堂教學(xué)活動中的過程
2、關(guān)注教師的反思教程等。
(四)關(guān)注教學(xué)效果。
四、研究對象
沛縣初級中學(xué)的全體學(xué)生
五、研究內(nèi)容
。ㄒ唬╅喿x內(nèi)容的研究
本課題首先研究哪一類文言文是適合初中生課外閱讀的,著眼其內(nèi)容、思想情感、文體、趣味性、難易程度甚至寫作朝代等細部特征進行探究,并結(jié)合學(xué)生所處學(xué)年實際理解水平,探究并總結(jié)適合初中生閱讀的課外淺易文言文的一般特征,為以后的閱讀研究奠定基礎(chǔ)。
。ǘ╅喿x策略的研究
即具體操作層面上的研究,在閱讀過程中,如何運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幫助學(xué)生走近課外文言文,愛好課外文言文,激發(fā)學(xué)生閱讀興趣,使學(xué)生變被動為主動,在閱讀中理解,在理解中運用;如何合理有效地促使學(xué)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達到《課標(biāo)》中提出的“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這一階段性目標(biāo)。
。ㄈ╅喿x效果的研究
閱讀內(nèi)容的選用、閱讀策略的運用,應(yīng)以能否達到有效的閱讀效果為依據(jù)。因而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將充分注重效果的即時反饋與分析研究,通過專題閱讀課的'效果檢測、學(xué)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對比分析等有效方法,及時掌握實施這一閱讀活動后,學(xué)生在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興趣、主動性、能力提高方面的真實效果。
六、研究方法
以案例研究法、測試法為主,輔以個案分析法和調(diào)查法。
七、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ㄒ唬(zhǔn)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這段時間進行理論學(xué)習(xí),充分醞釀,做好論證和方案草擬工作。
(二)研究第一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進行閱讀內(nèi)容的研究。著重研究具備哪些特征的課外淺易文言文是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探究并總結(jié)其一般特征,為以后的閱讀研究奠定基礎(chǔ)。并形成總結(jié)文章。
。ㄈ┭芯康诙A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這是課題研究的關(guān)鍵階段,不僅把第一階段的成果運用到實際閱讀過程中,進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從具體操作層面上,研究如何運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促使學(xué)生對淺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同時進行效果的反饋與研究。同第一階段一樣有階段總結(jié),并形成總結(jié)文章。
。ㄋ模┛偨Y(jié)階段(20xx年12月)充分準(zhǔn)備材料,進行整理工作。通過與同事的研討、交流活動,總結(jié)形成本課題的《結(jié)題報告》。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及預(yù)期成果
。ㄒ唬┱n題研究的條件
本課題的研究處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落實新課程標(biāo)準(zhǔn)的環(huán)境中,良好的運行環(huán)境,必將有利于本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校是沛縣初中的窗口學(xué)校,師資力量雄厚,校領(lǐng)導(dǎo)非常重視教科研工作。近年來,我校連獲“省科研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且我校語文組教師有一定的教研氛圍,有豐富的教研資料,可以保證本課題研究的完成。
。ǘ╊A(yù)期成果
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探索“課外淺易文言文”有效閱讀的一般規(guī)律及效果分析,撰寫相關(guān)論文,完成《結(jié)題報告》。
初中文言文閱讀2
當(dāng)今世界,書多如山,且一座連著一座,一座又比一座高。那該如何學(xué)習(xí)?竊以為: 。
、趯W(xué)不厭精,即學(xué)習(xí)不僅不討厭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論,而且喜歡它、擁抱它,與之終生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論猶如書山中的寶玉。石可以鋪路建樓,玉卻更高一籌,能養(yǎng)人潤人。故而,學(xué)不厭精,多多益善。
、蹖W(xué)不厭精,要在精選,樂在精嚼,至在精思。
、芤诰x。學(xué)如吃飯,飯有優(yōu)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厭精”的命題,并一口氣說出了七種“不食”之物,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學(xué)之書!炯住繒粌H有精粗之分,而且有優(yōu)劣之別,絕不可盛進碗里都當(dāng)飯,拿起筷子盡去吃。不識貨,就會錯用功夫;讀錯書,就會玩物喪志。
、輼吩诰馈>勒撸毥酪。再好的飯菜,不精嚼,難知其味;再好的書,不精學(xué),難有收獲。相反,從容咀嚼,其味就長;反復(fù)研學(xué),其見必出!疽摇窟@也就進一步啟迪我們:學(xué)習(xí),倘若只眼中了了,心中匆匆,難免如捕風(fēng)捉影,白忙活一場;反之,窮于一物,反復(fù)咀嚼,就會識見勝出,學(xué)一得十。
、拗猎诰。實踐證明:精思,才能從無疑處有疑,從有疑處無疑,不為異端惑,不為文采眩;精思,才會使人之良言如出我口,人之精理如出我心,既得從容之樂,又獲精約之功;精思,才可辨大義而修體,察微言而提神,從而做事知要事功倍,做人知足人常樂。有言道:書從疑處翻成悟,文到窮時始有神?梢哉f,沒有精思,要“翻成悟”,不可能;缺乏深思,要“始有神”,難持久。人在世間行,不僅要讀“有字書”,更要識“沒字理”!皼]字理”,要靠讀“有字書”時的精思才有可能獲得!颈繉嵺`證明:人學(xué)不難,難在精思。惟有精思,方知是非。
、哂性娧裕何捻氉肿肿,亦須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學(xué)不厭精,即是也?梢钥隙,只要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善精選,樂精嚼,會精思,就能卓然可觀。不僅眼能察天衢,而且耳能聞雷霆,從而思接千載有底氣,視通萬里有方向,做事識大體,做人見大義。
20.根據(jù)文意,在第一段橫線處填寫一個表明文章論點的句子。(2分)
答:
21.分析文章④⑤⑥段不能調(diào)換順序的理由。(3分)
答:
22.下面材料適合放在文中【甲】【乙】【丙】哪處?為什么?(4分)
如當(dāng)年孔子向魯國樂官師襄學(xué)琴時,一連十幾天,只學(xué)同一首曲子。師襄說:“這個曲子你已經(jīng)學(xué)會,可以學(xué)新曲子了!笨鬃诱f:“曲調(diào)是學(xué)過了,演奏的技巧還沒有學(xué)好。”過了幾天,師襄又說:“技巧學(xué)好了,可以學(xué)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領(lǐng)會這首曲子的`意境神韻!庇诌^了幾天,師襄說:“已經(jīng)領(lǐng)會意境神韻了,可以學(xué)新曲子了!笨鬃诱f:“我還沒有體會到這首曲子的作者是誰,其為人如何,風(fēng)貌怎樣!敝钡阶詈,孔子仰望藍天,若有所悟地說:“我體察到作者的為人和風(fēng)貌了。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還有誰能作出來呢?”師襄聞言,大感驚異,連連拱手致敬說:“是的。老師告訴我這首曲子的名稱就叫《文王操》!辈患辈辉瓴慌侣,不急求功不厭煩,使孔子對音樂的奧妙深得其味,以至于當(dāng)他在齊國聽奏《韶樂》時,如醉如癡,三月不知肉味。
答:放在 處。
理由:
(三)閱讀下文,完成第 20——22 題(共 9 分)
20. 答案示例:學(xué)不厭精也。
評分:本題 2 分,答出學(xué)不厭精及具體內(nèi)容的肯定句子即可。如果只答具體內(nèi)容不得分。
21. 答案示例:①首先④⑤⑥段分別闡述了學(xué)習(xí)過程中能做到“學(xué)不厭精”三個具體階段,
、趦(nèi)容上呈現(xiàn)遞進關(guān)系,③與第③段在內(nèi)容上形成照應(yīng)關(guān)系。
評分:本題 3 分。內(nèi)容、遞進、照應(yīng)各 1 分。
22.答案示例:乙處。(1 分) 孔子向師襄學(xué)琴 從“學(xué)會曲調(diào)”到“學(xué)好技巧 ”,又從“領(lǐng)會意
境”到“體察到作者的為人和風(fēng)貌”, 孔子對曲子反復(fù)咀嚼深得其味,(2 分)從而證明“學(xué)不厭
精,樂在精嚼”的觀點。(1分)
初中文言文閱讀3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 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C.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D. 是亦不可已乎?
2、下面句子翻譯不正確的的一項是( )
A. 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譯文:這也不是可以的嗎?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譯文: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C. 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譯文:從前(為了禮義)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 賢者能勿喪耳。譯文:(只不過)賢者能不丟掉它罷了。
3、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舍生而取義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對比的方法說明不應(yīng)為物欲所獲而喪失本心。
D.文中運用了不少排比和對偶句,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富于文采和氣勢。
參考答案:
1、D
2、A
3、A
初中文言文閱讀4
普性深沉有岸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復(fù)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牘擲地,普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舊紙,復(fù)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選文寫了趙普_____________的事,表現(xiàn)出他是一個“________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2.解釋下面加粗的字詞。
(1)普性深沉有岸谷 岸谷:__________
。2)嘗奏薦某人為某官 嘗:____________
(3)普顏色不變 顏色:__________
。4)卒用其人 卒: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在相位者多齷齪循默,普剛毅果斷,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日補綴舊紙,復(fù)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jié)合選文的一處細節(jié)描寫,說說趙普進諫的感人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奏薦人才;能以天下事為己任(或答“剛毅果斷”)
2.(1)形容人嚴(yán)肅剛正;(2)曾經(jīng);(3)臉色;(4)終于
3.(1)在宰相職位上的人許多都拘謹(jǐn)顧小節(jié)而遇事沉默不言,趙普卻剛毅果斷,沒有誰能跟他相提并論。
。2)過了些日子趙普把這些舊奏章補綴起來,重新像當(dāng)初一樣拿去上奏。
4.示例一:太祖“碎裂奏牘擲地”,已是發(fā)怒至極,但趙普不怕觸犯龍威,“顏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的這種鎮(zhèn)定沉著令人感動。
示例二:“補綴舊紙,復(fù)奏如初”,趙普為國家“奏薦某人為某官”,不畏個人安危屢敗屢奏,這種耐心與決心、以天下事又己任的精神令人感動。
。ㄒ馑紝纯桑
初中文言文閱讀5
1買鴨捉兔
昔有人將獵而不識鶻,買一鳧去原上。原上兔起,擲之使擊。鳧不能飛,投于地。再擲之,又投于地。至三四,鳧忽蹣跚而人語曰:“我鴨也,殺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jǐn)S之苦乎?”其人曰:“我謂爾為鶻,可以獵兔耳,乃鴨耶!”鳧舉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這腳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從前有個人準(zhǔn)備去打獵但不認識鶻,買了一只野鴨子就去原野打獵。原野上兔子出來,他就把野鴨子投放出去,讓他襲擊兔子。野鴨子不會飛,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鴨子投放出去,還是掉落到地上。這樣反復(fù)了三四次,
野鴨子忽然蹣跚著走到獵人面前像人那樣對獵人說:“我是一只鴨子,殺死我并吃掉,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亂拋亂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個獵人說:“我人看,笑著對他說:“你看看我這腳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嗎?”
2良狗捕鼠
"齊有相狗者,其鄰假以買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鄰畜之?dāng)?shù)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則桎之!其鄰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齊國有個人善于識別狗的優(yōu)劣。他的鄰居請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過了" "一年,這人才找到一只,說:這是一條優(yōu)良的狗呀!鄰居把狗養(yǎng)了好幾年,可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那個善于識別狗的人。那個"善于識別狗的人說:這的確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豬、鹿這"類野獸,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讓它捉老鼠的話,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來。
這個鄰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這狗才捉起老鼠來。
3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主人乃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堂,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耶?
有一個有錢的人家,偶然間得到兩只小狼,將它們與家中的狗一起混雜在一起飼養(yǎng),這兩只小狼也和狗和平共處。時間久了,也挺聽話的,居然忘了它們的本質(zhì)是狼。有一天,主人晚上在房間里睡覺,聽到許多狗發(fā)出憤怒的嗚嗚的聲音,驚醒,起身看周圍沒有一個人,再躺下準(zhǔn)備睡覺,狗又跟剛才一樣發(fā)出嗚嗚的聲音。于是主人假裝睡覺等著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那兩只狼趁著主人沒有發(fā)覺,正要咬主人的喉嚨的時候,狗起身阻止使它們不能上前。
于是主人就殺了那兩頭狼,割下它們的皮。狼子野心,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可信的,而不是誣蔑!表面上假裝親昵,而心里卻心懷不軌,更不單單有這么點野心。野獸有這樣的情況不并足以說什么,為什么連人都會這樣而延誤自身呢?
4澤人網(wǎng)雁
具區(qū)之澤,白雁聚焉。夜必擇棲,恐人弋己也,雁奴環(huán)巡之。人至則鳴,群雁藉是以暝。澤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鳴,澤人遽沉其火。群雁皆驚起,視之無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紿己,共啄之。未幾,澤人執(zhí)火前,雁奴不敢鳴,群雁方寐,一網(wǎng)無遺者。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這里。夜晚它們必定選擇地方棲息,惟恐人類用帶絲線的箭射自己,選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邏。有人來到就叫,群雁憑借這樣可以閉眼睡覺。湖邊的人熟悉它們的事情,點著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鳴叫,湖邊的人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驚醒,看看,沒什么東西。如此這般三四次。群雁認為值班雁欺騙自己,共同啄它。沒多久,湖邊的人拿著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覺,一網(wǎng)捕去沒有一只遺漏的。
5驚弓之鳥
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fā)而下鳥!蔽和踉唬骸叭粍t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庇虚g,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蓖踉唬骸跋壬我灾?”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fù)匆玻圾Q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從前有一位名叫更贏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園里喝酒他們抬頭看見一只飛鳥更贏對魏王說“我為大王表演一個:拉弓虛射就能使鳥掉下來的技能”魏王搖頭笑笑“射箭技術(shù)可以達到這麼: , ,高的水平嗎?”更贏說“能”過了沒有多久一只孤雁從東方徐徐飛來
更贏擺好姿式拉滿弓弦虛射一箭雁應(yīng)聲而落魏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 :睛驚嘆道“箭術(shù)難道真的可以達到這種地步”更贏於下弓解釋說“這是,! :一只有隱傷的鳥聽見弦聲驚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術(shù)高明”魏王更納悶了大雁在天空中飛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隱傷”更贏回答說“它飛得慢鳴聲
又凄厲是因為長久失群原來的傷口沒有愈合驚恐的心理還沒有消除一聽到弦聲就猛一下子搧動翅膀往高處飛瞬間就牽動舊的創(chuàng)傷疼得使它跌落下來”
6師于老馬與蟻
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蹦司虻,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師于老馬與蟻。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師圣人之智,不亦過乎?
管仲、隰朋跟隨齊桓公去討伐孤竹國,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說:“老馬的才智可以利用!本头砰_老馬前行,大家跟隨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沒有水喝,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蟻封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庇谑蔷虻,結(jié)果找到了水。憑管仲的智慧和隰朋的聰明,碰到他們不知道的,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xué)習(xí);現(xiàn)在的人不知道用他們的愚蠢之心去向圣人的智慧學(xué)習(xí),不是錯了嗎?
7賣蒜老叟
南陽楊二相公精于拳術(shù),每至演武場傳授槍棒,觀者如堵。一日,有賣蒜叟,咳嗽不絕聲,旁睨而揶揄之。楊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磚墻,陷入尺許,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墻,不能打人!睏盍R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
死亦何怨!”老人自縛于樹,解衣露腹。楊故取勢于十步外,奮拳擊之。老人寂然無聲,但見楊雙膝跪地,叩頭曰:“晚生知罪矣!卑纹淙,已夾入老人腹中,堅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縱之,已跌出一石橋外矣。老人徐徐負蒜而歸,卒不肯告人姓氏。
南陽縣有個叫楊二的,精通拳術(shù),每天到演武場傳授槍棒技法,觀看的人十分多。有一天,有一個賣蒜的老人,咳嗽不斷,他看了楊二的武藝后諷刺楊二。楊二聽說后大怒,把老人叫過來,在他面前用拳頭打磚墻,拳頭陷入磚墻一尺多,然后傲然對老人說:“老頭你能這樣嗎?”老人說:“你這樣也就能打打墻壁,卻不能打人!睏疃鹊溃骸袄霞一锬隳茏屛掖蛏弦蝗瓎?被打死了不要怪我。 ”老人笑著說:“我一個老頭都快要死了,如果用我的性命成全你的名聲,死而無撼!崩先税炎约豪υ跇渖希摰粢路冻龆瞧,楊二故意要得到勢力,從十步外,奮力一拳打上了老人。老人一點聲音也沒有
發(fā)出,只看到楊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著頭說:“晚輩知道自己錯了!睏疃氚纬鋈^,但是已經(jīng)被夾在老人的肚子里,動彈不得。楊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開楊二,只見楊二已經(jīng)摔得翻過一座橋了。老人慢慢背起他的蒜走了,一直到最后也不肯告訴大家他的名字。
8王羲之愛鵝
王羲之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又山陰有一道士好養(yǎng)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濒酥廊粚懏叄\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王羲之生性喜愛鵝,會稽有一個老婦人養(yǎng)了一只鵝,叫得好聽,王羲之想把它買來卻沒有買到,就帶著親友動身前去觀看。老婦人聽說王羲之即將到來,就把鵝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為此嘆息了一整天。
又有山陰的一個道士,養(yǎng)了些好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心里很是高興,堅決要求買了這些鵝去。道士說:“只要你能替我抄寫《道德經(jīng)》,我這群鵝就全部送給你。 ”王羲之高高興興的抄寫完《道德經(jīng)》,就用籠子裝著鵝回來了,覺得很快樂,他任性率真的情況就是這樣。
9華佗治病
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yī)。佗聞其呻吟,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食之,病自當(dāng)去!辈≌呷缳⒀,立吐蛇一枚,縣車邊,欲造佗。佗尚未還,小兒戲門前,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車邊病是也!奔舱咔叭胱,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dāng)?shù)。
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yī)。華佗聽到病人的呻吟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彼麄凂R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到華佗家去拜謝。華佗還沒有回家,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辈∪松锨斑M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biāo)本大約有十幾條。
10薛譚學(xué)謳
薛譚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
餞行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向秦青學(xué)習(xí)唱歌,還沒有學(xué)完秦青的技藝,薛譚就自以為已經(jīng)全部掌握了秦青的技藝,便要辭別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jié),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xué)習(xí),自此后再也沒敢提回家的事。
11.齊人攫金
昔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e (ju )因攫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從前齊國有一個想得到許多金子的人,他清晨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齊齊,來到集市上四處游蕩,心里就想著如何能得到一些金子。他發(fā)現(xiàn)有一家金店,就一步跨進門去,二話不說揣起金器,回頭便走。店主見他搶了金子,大叫捉賊。這時,正好路過幾個巡吏,就把他抓住了。巡吏審問他:“當(dāng)著這么?多人,你怎么敢去偷別人金子”那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沒有看到有什么人,只看見滿眼的金子!
12孟母斷織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促然中止。有頃,復(fù)誦。其母知其諠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fù)得!逼淠敢读哑淇,曰:“此織斷,能復(fù)續(xù)乎?”自是之后,孟子不復(fù)諠矣。
孟軻小時候,背誦詩文,他的母親正在織布。小孟軻突然停止背書,然后接著再背誦下去。小孟軻的母親知道他是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nèi)容,于是把他叫來問道:“為什么中途停止背書?”小孟軻回答說:“書中有些地方忘記了,后來又記起來了。”這時小孟軻的母親拿起刀割斷她織的布,說:“這個織物割斷了,還能接上去嗎?”從此以后,小孟軻不再因為分心而遺忘了書中的內(nèi)容了。
13劉頗當(dāng)機立斷
澠池道中,有車載瓦甕,塞于路。屬天寒,冰雪峻滑,進退不得。日向暮,官私客旅群隊,鈴鐸數(shù)千,羅擁在后,無可奈何?蛣㈩H者,揚鞭而至,問曰:“車上甕直幾錢?”答曰:“七八千。”頗遂開囊取縑,立償之。命僮仆登車,斷其結(jié)絡(luò),悉推甕于崖下。須臾,車輕得進,群噪而前。
在澠池的道路上,有一輛車載著瓦罐,堵住了狹窄的路道。當(dāng)時正值天氣寒冷,路上覆蓋著冰雪,又險峻又濕滑,進退不能。天色已近傍晚,行路的官員和商客成群結(jié)隊,車馬幾千,排列擁擠在后面,沒有辦法。有一個叫劉頗的人揮著馬鞭趕來,問道:“車上瓦罐值多少錢?”回答說:“七八千!庇谑谴蜷_行囊取出細絹,立即交給那個人。又叫童仆登上車子,弄斷捆綁瓦罐的繩子,把瓦罐全推到山崖下。一會兒,車變輕能夠前進了,大家轟然叫好而紛紛向前。
14宋太祖怒責(zé)宋白
太祖時,宋白知舉,多受金銀,取舍不公?职癯觯鹤h沸騰,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舉,取舍汝當(dāng)自決,何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別致人言,當(dāng)斫汝頭以謝眾!”白大懼,而悉改其榜,使協(xié)公議而出之。
宋太祖時,宋白主持科舉考試,收受他人的賄賂,在評選時偏袒他人。
他怕紅榜貼出后,別人會有爭議,于是先列出中舉人的名單報告給皇上,想假脫是皇上的旨意來為自己開脫;噬蠎嵟貙λf:“我讓你去主持科舉考試,
中舉的名單應(yīng)當(dāng)是你自己決定,為什么要向我報告?我怎么知道這些人適不適合呢?如果紅榜貼出后遭到別
人的非議,我將你斬首向天下人謝罪!”宋白極其恐慌,更改紅榜,讓它符合
人心之后再公布
15賜絹為糧
胡質(zhì)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質(zhì)在荊州,威自京都往省之。及告歸,質(zhì)賜威絹一匹,為道路糧。威跪進曰:“大人清白,不審于何由得此絹?”質(zhì)曰:“此吾俸祿之余,故為汝糧耳!蓖季词苤。胡質(zhì)的兒子威,字伯虎,自小志向遠大。當(dāng)時胡質(zhì)在荊洲任官,他從京城前去看望。準(zhǔn)備回去的時候,父親給他一匹絹,作為路上的盤纏。威跪下問父親“父親清白,不知道這匹絹是從哪里得到的?”胡質(zhì)說:“這是我的俸祿,用來做你的盤纏!蓖屑さ亟邮芰,告辭回家。
16南轅北轍
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背荚唬骸熬,?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痹唬骸榜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痹唬骸拔嵊枚唷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贝藬(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此所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今天,臣看見有人在太行山上朝著北面駕車前行,對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蔽艺f:“你要到楚國去,為什么卻將要向北面駕車?”。車的主人說“我的馬很好,跑得快!蔽艺f:“馬雖然好,但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彼f:“我有很多錢財”。我說:“錢財多,但是這條路不是去楚國的路”。他說:“我的車夫好。”像這
個人這樣,錢財越多,反而離楚國越來越遠。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車杠(目標(biāo))在南,而車輪(行動)卻向北。
17知恩圖報
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諸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奔匆源物嬛。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者相謂曰:“可以出死報食馬得酒之恩矣。 ”遂潰圍,穆公卒得以解難。勝晉,獲惠公以歸。
秦穆公外出王宮,丟失了自己的駿馬,親自出去找,看見有人已經(jīng)把自己的馬殺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馬呀”。這些人都害怕驚恐的站起來。秦穆公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是要被殺的。 ”于是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慚愧的走了。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以前那些殺馬吃肉的人互相說:“咱們到了以死報答穆公給我們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時候了!庇谑菦_散了包圍,穆公終于幸免于難。打敗了晉國,抓了晉惠公回來。
18唇亡齒寒
晉侯復(fù)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晉獻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進諫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虢國滅亡了,虞國必定會跟著被滅掉。晉國的野心不可助長,對外敵不可忽視。借路給晉國一次就算是過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話說,‘面頰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齒就會受凍。'這話說的正是虞國和虢國的關(guān)系啊!
19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庇挚渌拿f:“我的矛很銳利,沒有什么東西穿不透的。”有人質(zhì)問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jié)果會怎樣?”那人便答不上話來了。本來嘛,堅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時并存的。
20白云山岳皆文章
觀朱霞,悟其明麗;
觀白云,悟其卷舒;
觀山岳,悟得靈奇;
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
對綠竹,得其虛心;
對黃華,得其晚節(jié);
對松柏,得其本性;
對芝蘭,得其幽芳,則游覽處皆師友也。
觀賞美麗燦爛的彩霞,可以領(lǐng)悟到它光芒四射的艷麗;觀賞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領(lǐng)悟到它書卷自如爛漫多姿的妙態(tài);觀賞高山雄峰,可以領(lǐng)悟到它靈秀挺拔的氣概;觀賞一望無垠的大海,可以領(lǐng)悟到它博大寬廣的胸懷,在這些天地山河中,都可以體會到美妙的景致,到處都是好文章。
面對翠綠的竹子,可以品味到它的虛心有節(jié);面對飄香的菊花,可以品味到它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面對蒼松翠柏,可以品味到它傲然不屈的性格;面對蘭花香草,可以品味到幽然醉人的芳香。從這里可以看出,在游覽觀賞中,時時處處都有供我們學(xué)習(xí)借鑒的地方。
21螳螂捕蟬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wù)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吳王要進攻楚國,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進諫,就叫他死!”有一位年輕的宮廷侍從,想諫又不敢,他就懷揣彈弓到后花園去,露水灑濕了衣裳,這樣過了三個清晨。吳王知道后說:“你來,何苦把衣裳淋濕成這個樣子?”他回答道:“園子里有樹,樹上有蟬,蟬在高高的樹枝上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螳螂俯著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蟬,而不知黃雀在它身旁。黃雀伸著頭頸要啄螳螂,而
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張開的彈丸。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處,而不顧身后隱藏著禍患啊!”吳王說:“您說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22老虎之死
獸有猱,小而善緣,利爪;⑹装W,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余以奉虎,曰:“余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被⒃唬骸爸以这,愛我而忘其口腹。 ”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fā)。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野獸之中有個叫猱,小而善于爬樹,爪子鋒利。老虎的腦袋癢,就讓猱撓個不停,撓出了窟窿,老虎非常舒服,不覺得腦袋撓破了。猱慢慢地取它的腦漿吃,剩下殘余的用來獻給老虎說:“我偶然得到些美食,不敢私自享用,用來獻給您。”來戶說:“忠心的是猱!愛我而忘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背酝炅耍沒有察覺。久了老虎的腦袋空了,疼痛發(fā)作,尋找猱的蹤跡。猱卻已經(jīng)跑到高樹上了。老虎蹦跳大叫,便死了。
23義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遠適他鄉(xiāng)。獵者憐其孤,贈以猴。老者愛如赤子,每出必從,不鏈不掣,而不離不逸。如是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門,奔其姐,淚如雨。曰:“父死乎?”頷之,乃俱歸。老者家徒壁立,無以為養(yǎng),猴遍哭于鄉(xiāng),鄉(xiāng)人乃資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謝之,仍牢守故宅,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
父養(yǎng)之五年,哀傷殊甚。未三月而偃臥墳間。鄉(xiāng)人憐之,乃葬于老者之側(cè),勒石其上,曰:“義猴之墓”。
某山腳下有一個老人,妻子很早就逝世了,只有一個女兒出嫁到別的地方。打獵的人可憐他孤獨,于是就送了一只猴子給他。老人十分喜歡,對待它就好像對親生兒子一樣。每次出門猴子都跟著他,猴子不用鏈子鎖著不用繩牽著,但又不會離開他。如此就過了五年。一天,老人突然死了,猴子關(guān)上門,奔到老人女兒家里,淚如下雨。老人的女兒問:“父親死了?”猴子點了點頭。于是就和猴子一同回去。老人的什么值錢的東西也沒有,沒有錢給他辦后事,猴子于是在鄉(xiāng)中大哭,鄉(xiāng)里的人于是給它錢為老人辦了后事。老人的女兒要帶猴子走,猴子拱手拒絕了,仍然守著老人原來的故居,每天摘果為生。每隔五天就為老人大哭一場,好像是紀(jì)念老人養(yǎng)了它五年的恩情,樣子十分哀傷。這樣不夠三個月就死在了老人的墳前。鄉(xiāng)里的人可憐他,于是把它葬在老人的墳的旁邊,為它立了一塊墓碑,上面寫著:“義猴之墓”。
初中文言文閱讀6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同學(xué)們我們一起來練習(xí)初二文言文閱讀送東陽馬生序,詳情請看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xué)于太學(xué),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 既加冠
2. 父母歲有裘葛之遺
3. 主人日再食
4. 燁然若神人
5. 無凍餒之患矣
(二)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 錄畢,走送之
2. 援疑質(zhì)理
3. 媵人持湯沃灌
4. 腰白玉之環(huán)
5. 四支僵勁不能動
6. 同舍生皆被綺繡
(三)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
1.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 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四)作者宋濂去朝見明太祖朱元璋時,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馬君以同鄉(xiāng)后輩的'身份前來拜訪,宋濂寫下了這篇序文贈于他,宋濂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五)作者談自己刻苦求學(xué)的經(jīng)歷,你受到什么啟發(fā)呢?
答案
(一)1. guān 2. wèi 3. sì 4. yè 5. něi
(二)1. 跑 2. 提出 詢問 3. 熱水 4. 動詞,掛在腰間
6. “支”同“肢” 7. “被”同“披”
(三)1. 天氣非常寒冷,硯池里結(jié)成很硬的冰,手指不能彎曲、伸直,也不放松抄書。
2. 他們學(xué)業(yè)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資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專一罷了。
(四)作者以自己刻苦求學(xué)而獲得功名的事實,現(xiàn)身說法,勉勵后輩專心學(xué)習(xí),刻苦自勵。
(五)珍惜時間,虛心善學(xué),勤奮專心,不慕虛榮
初中文言文閱讀7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牧豎
兩牧豎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shù)十步.少頃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豎于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號且爬抓.其一豎又在彼樹致②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③,跑號如前狀.前樹又鳴④,又轉(zhuǎn)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shù)十往復(fù),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臥,久之不動.豎下視之,氣已絕矣.
注釋:①少頃:不一會兒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趨彼:離開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樹又鳴:指前樹上的小狼又叫。
1、解釋加粗的詞
、賰赡霖Q入山至狼穴 至_______________
②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 意_______________
、鄹鞯且粯,相去數(shù)十步 去_______________
④既而奄奄僵臥 既而_____________
2、翻譯
、倮锹劼曀念,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跑號如前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少頃,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說出閱讀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僮仆;②著急慌張的.樣子;③距;④不久
2、①狼聽到聲音四下里看,才望見小狼,于是離開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號叫如同先前的樣子。
、谝粫䞍海罄欠祷剡M入到自己的洞穴中,發(fā)現(xiàn)小狼崽子不見了,神情十分的緊張惶恐。
3、狼雖是兇殘之物,但它表現(xiàn)出的疼愛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動。
初中文言文閱讀8
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12分)
【甲】黔之驢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xí)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 虎因喜,計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乙】蜘蛛殺蛇
嘗見一蜘蛛,布網(wǎng)壁間,離地約二三尺。一大蛇過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勢稍不及。久之,蛇將行矣。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fù)昂首待之。蜘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wǎng)。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備,奮身飆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動;蛇狂跳顛擲,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腦,果腹而去。
。ㄟx自薛福成《庸庵筆記》,略有改動)
【注釋】①飆下:帶著一股風(fēng)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飲。
10.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A.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好事 B.虎大駭,遠遁 遁
C.果腹而去 果腹 D.蜘蛛引絲疾上 疾
11.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4分)
(1)驢不勝怒,蹄之。
。2)蛇復(fù)昂首待之。
12.填空。(4分)
(1)【甲】文中老虎對驢的認識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從 A到覺無異能者,再到B。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體內(nèi)容是: C 。(請用選文原句填空)
(2)甲、乙兩文都寫了動物斗爭的過程,但描寫方法不同:甲文側(cè)重描寫虎的 A ;乙文側(cè)重描寫蜘蛛的 B 。
13.驢和蜘蛛的'斗爭過程,引人深思。請任選其中一種,說說你從它身上得到的啟示。(2分)
參考答案:
10.(2分) A.喜歡多事; B.逃跑; C.吃飽肚子; D.飛快(迅速)
11.(4分)(1)驢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著頭等待著(吃)蜘蛛。
12.(4分)(1)甲文:A 以為神 B 技止此耳;(各0.5分)
乙文:C 蜘蛛忽懸絲而下,垂身半空,蛇復(fù)昂首待之。蜘蛛引絲疾上,還守其網(wǎng)。(1分)
。2)A 心理, B 動作。(各1分)
13.(2分) 示例:從驢的身上我們得到的啟示:
。1)生活中我們不要輕易暴露自己的弱點;
。2)人有真才實學(xué),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從蜘蛛的身上我們得到的啟示:
。1)只要以己之長,攻敵之短,就能克敵制勝,弱者也可以戰(zhàn)勝強者;
。2)弱有所長,強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機而動,善于斗智,攻其不備,也能出奇制勝。
初中文言文閱讀9
〔甲〕嗟夫!……吾誰與歸?
[乙]上①與群臣論止盜;蛘堉胤ㄒ越线又唬骸懊裰詾楸I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膚當(dāng)去奢省費,輕徭③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shù)年之后,海內(nèi)升平④,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
注①〔上〕皇上,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顧不上。③〔徭〕古時統(tǒng)治者強制人民承擔(dān)的無償勞動。④〔升平〕太平。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偬幗h則憂其君( ) ②自是數(shù)年之后( )
14.下列句子與成語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則何時而樂耶 怏怏不樂
C.或請重法以禁之 鴻鵠之志 D.故不暇廉恥耳 溫故知新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安用重法邪?
譯句:
16.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題。
(1)甲文表達了作者“ , ”的憂樂觀。
(2)乙文中唐太宗認為防止盜竊的三種辦法是____、____、______。
(3)從乙文中可以看出,作為國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案
11.⑴形體(形跡) ⑵離開 ⑶日光(陽光) ⑷探求
12.抒發(fā)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抱負。
13. (1)他的`(2)這
14. B
15. (1)何必要用嚴(yán)厲的刑罰呢?
16. (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去奢省費,輕搖薄賦,選用廉吏 (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初中文言文閱讀10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15分)
【甲】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五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jié)選自《與朱元思書》)
【丙】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 與 學(xué) 相 輔 而 行 者 也 非 學(xué) 無 以 致 疑 非 問 無 以 廣 識。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哪里)決焉? (選自《孟涂文集》)
10.下面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以其境過清 不以千里稱也
B.乃記之而去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C.而或不知其細 而或長煙一空
D.而或不達于事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 解釋下面加著重號的詞語。 (2分)
(1) 窺谷忘反 反:
(2) 理明矣 理:
12.翻譯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
②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
譯:
13.給文中畫線句子加上標(biāo)點。(1分)
問 與 學(xué) 相 輔 而 行 者 也 非 學(xué) 無 以 致 疑 非 問 無 以 廣 識。
14.【甲】文和【乙】文中畫線句子分別從哪個角度描寫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點? (4分)
【甲】
【乙】
15.【丙】文闡述了作者什么觀點? (2分)
答:
參考答案:
10.(2分)C
11. (2分,每題1分)
(1) 通“返”,返回。
(2) 道理(或:事理)
12. (4分,每題2分,意思對即可)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又看不見。
、谥皇窍矚g學(xué)習(xí)但不愿時時向別人請教,還算不上是真正愛學(xué)習(xí)的人。
13.(1分,有錯不得分)
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14.(4分)
【甲】文側(cè)面(直接)描寫(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靜(或:平靜)”的`特點(1分);
【乙】文正面描寫(或直接)和側(cè)面(或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1分),突出水“清(或:清澈)、急(或:湍急)”的特點(1分).
15. (2分,選取文中原句或用自己的話概括均可)
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或:君子在學(xué)習(xí)知識的時候必須善于問問題)
初中文言文閱讀11
【原文選段】
永有某氏者,畏日①,拘忌異甚。以為己生歲直子,鼠,子神也,因愛鼠,不畜貓犬,禁僮勿擊鼠。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數(shù)歲,某氏徙居他州。后人來居,鼠為態(tài)如故。其人曰:“是陰類惡物也,盜暴③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貓,闔門④,撤瓦灌穴,購僮⑤羅捕之。殺鼠如丘,棄之隱處,臭,數(shù)月乃已。 嗚呼!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注釋】
、傥啡眨号路讣傻娜兆。
③盜暴:盜吃食品、糟踏物品。
、荜H(hé)門:關(guān)閉門戶。
⑤僮:仆人
【閱讀訓(xùn)練】
1.對下列每組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愛鼠,不畜貓犬。(畜:飼養(yǎng),喂養(yǎng)) B.購僮羅捕之。 (購:購買)
C.以為己生歲?子。(直:通“值”,遇到,碰到) D.且何以至是乎哉? (且:究竟)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倉廩庖廚,悉以恣鼠不問。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
B.飽食而無禍。 長跪而л??
C.?則竊嚙斗暴。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D.棄之隱處,臭數(shù)月乃已。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永州某氏之所以對老鼠“恣鼠不問”,任由老鼠妄為,是因為他出生于鼠年。
B.后來居住的人千方百計捕殺老鼠,是因為他認為老鼠是盜吃食品、糟踏物品的壞家伙,必須徹底消滅。
C. 某氏時,他家的老鼠“飽食而無禍”;后來,它卻落得“殺鼠如丘”的下場,這是采用對比的寫法,意在告訴我們放縱猖獗、禍害別人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D.這是一則寓言,作者借老鼠喻“禍害他人的人”,其寓意是:讓我們對那些危害百姓的壞人壞事決不能姑息縱容妥協(xié),一定要堅決打擊。
4. 翻譯句子 (6分)
、賳韬!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恒也哉! (上文《犯日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C
3.A
4.(4分)①哎!那些老鼠以為那種吃飽喝足而又無災(zāi)無禍的日子是可以永遠過下去呢。ㄗァ耙浴薄昂恪币蛔1分)
初中文言文閱讀12
閱讀下面文言文。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或巚)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詞。
(1)沿溯阻絕。沿:_______________
(2)良多趣味。良:_______________
。3)直視無礙。礙:_______________
。4)窺谷忘反。反: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游魚細石”寫出水的'清澈。
B、“懸泉瀑布,飛漱其間!边\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式整齊,富有韻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边\用擬聲疊詞,構(gòu)成一幅音韻和諧的畫面。
D、“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眰(cè)面烘托了山的高聳。
4、甲乙兩段都描寫了奇山異水,但思想感情有差異,請結(jié)合原文的語句說說兩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順流而下(2)很(3)障礙(4)通“返”,即返回的意思。
2、(1)即使騎上飛奔的快馬,駕著疾風(fēng),也不如它(水流)快。
。2)風(fēng)塵煙靄全部散盡,天空與山峰顯露出同樣清澄的顏色。(意對即可)
3、B
4、甲文“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一句通過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流露出作者內(nèi)心的憂傷。
乙文從“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對追求功名利祿的否定,同時也反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留戀和向往之情。
初中文言文閱讀13
江寧府城,其西北包盧龍山而止。余嘗求小盤谷,至其地,土人或曰無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廣狹如一,探之不可窮。聞犬聲,乃急赴之,卒不見人。
熟五斗米頃,行抵寺,曰歸云堂。土田寬舒,居民以桂為業(yè)。寺傍有草徑甚微,南出之,乃墜大谷。四山皆大桂樹,隨山陂陀。其狀若仰大盂,空響內(nèi)貯,謦咳不得他逸;寂寥無聲,而耳聽常滿。淵水積焉,盡山麓而止。
由寺北行,至盧龍山,其中坑谷洼隆,若井灶齦腭之狀;蛟唬骸斑z老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團瓢,皆當(dāng)其地!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歸。瞑色下積,月光布其上。俯視萬影摩蕩,若魚龍起伏波浪中。諸人皆曰:“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殆近之矣!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異之、馬君湘帆,歐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小題1】用斜線(/)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每句標(biāo)一處。(4分)
、 卒 不 見 人 ② 其 狀 若 仰 大 盂
【小題2】寫出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儆鄧L求小盤谷 ( ) ②探之不可窮 ( )
、塾伤卤毙校帘R龍山 ( ) ④若魚龍起伏波浪中 ( )
【小題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4分)
此萬竹蔽天處也。所謂小盤谷,殆近之矣。
【小題4】簡要概述作者游小盤山的行蹤。(4分)
答案
【小題1】① 卒 /不 見 人 ② 其 狀 /若 仰 大 盂 〖只標(biāo)一處,每處2分;
【小題1】①我 ②窮盡 盡頭 ③到 到達 ④ 像 好像〖每字1分,同義詞也可給分
【小題1】這是萬竹蔽天(很多竹子遮蔽云天)的地方呀!所謂(所說的)小盤谷,大概就是這里了吧!純删浯笠飧1分,此1分,句子通順1分
【小題1】從江寧府城出發(fā),經(jīng)過歸云堂,北行到盧龍山,下山回到出發(fā)點!济奎c1分,中間加上景物不計分
解析【小題1】學(xué)生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根據(jù)句子的含義劃分節(jié)奏。
【小題1】學(xué)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更要培養(yǎng)課內(nèi)向課外遷移的能力,達到學(xué)以致用的目的.。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
【小題1】學(xué)生能學(xué)會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內(nèi)容,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初中文言文閱讀14
【—必讀愛的教育】,愛的教育是一部兒童小說,是一部人間最偉大的愛的著作。
愛的教育
。ㄔ鸆uore,直譯為心)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在1886年寫的一部兒童小說。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科的眼光,從4年級10月份開學(xué)的第一天,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記載了小學(xué)生恩利科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愛是整篇小說的主旨,就在最平實的字里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學(xué)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xué)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xué)生的眼光審視著身邊的美與丑、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全書共100篇文章,包括發(fā)生在恩里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例話。自1886年該書誕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年來,始終暢銷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編成動畫片、電影、連環(huán)畫、影響遍布全世界。
總結(jié):初中語文新課標(biāo)要求我們必須熟讀愛的教育這篇文章,現(xiàn)在老師先來給同學(xué)們總結(jié)一下。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技巧:看要求
【—閱讀理解技巧:看要求】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xué)生再審視語文閱讀理解所要求回答的問題要求,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字、詞或句子也要讓學(xué)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也是學(xué)生回答問題的可能的得分點
看要求
看要求,要做到細讀文章的內(nèi)容,機智從容答題。第二遍讀文章要求考生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xùn)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要認準(zhǔn)關(guān)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jù)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學(xué)生特別是要學(xué)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fā)現(xiàn)有效信息,即是對回答閱讀材料要求所的提問題的文字和內(nèi)容。
二要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還可以通過構(gòu)詞常識大膽猜測。
三是原文中有明顯的準(zhǔn)確答案,要善于利用閱讀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對于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wù)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我們可以采取根據(jù)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jù)構(gòu)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
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于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yīng)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赐旰,應(yīng)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jié)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guān)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shù)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同時我們一定要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考試時間,先易后難是閱讀理解的考試時答題的一般方法。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鉆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
一時做不出的閱讀理解的題,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解別的較有把握的閱讀理解題。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后,如有剩余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閱讀理解題。
初三文言文復(fù)習(xí)資料:中考文言虛詞復(fù)習(xí)(者)
2.者
、俳Y(jié)構(gòu)助詞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诮Y(jié)構(gòu)助詞,的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③指人、物、事、時、地等。"……的","……的(人、東西、事情)"。
宜多應(yīng)者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也《孟子二章》
、芊旁谥髡Z后面,引出判斷,不必譯出。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⑤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的原因)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孟子二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⑥用在數(shù)詞后面,譯為"……個方面""&hellip初中化學(xué);…樣?xùn)|西""……件事情"。
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
、哒Z氣詞,不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之說明方法
【—之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釋明白,就要使用恰當(dāng)?shù)恼f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如下
1.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有時光從道理上講,人們不太理解,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如(中國石拱橋)把古代的趙州橋和盧溝橋作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對我國建設(shè)石拱橋歷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說明。
2.分類別:要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從單方面往往不容易說清楚,可以根據(jù)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能等方面的異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標(biāo)準(zhǔn)分成若干類,然后依照類別,逐一加以說明。如《向沙漠進軍》一文將沙漠進攻的方式分成“游擊戰(zhàn)”和“陣地戰(zhàn)”兩類。
3.列數(shù)據(jù):數(shù)字是從數(shù)量上說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確、最科學(xué)、最又說服力的依據(jù)。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數(shù)字說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較:為了把事物或事理說得通俗易懂,有時可以從人們已有的感性知識出發(fā),利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較,從而喚起讀者的想象,獲得一個深刻的印象。如《人類的語言》一文將鸚鵡、猩猩的“語言”與“人類的語言”作比較,得出“只有人類才有真正的語言”的結(jié)論。
5.下定義: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內(nèi)容或主要問題,常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給事物下定義。如《統(tǒng)籌方法》一文,開頭就給“統(tǒng)籌方法”下了定義:“統(tǒng)籌方法,是一種安排下作進程的數(shù)學(xué)方法”。這樣,就把統(tǒng)籌方法和其他的數(shù)學(xué)方法區(qū)別開來了。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在說明文中運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變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中國石拱橋》中“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讓讀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橋的特點。
總結(jié):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使用作比較這種說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說明的效果。
九年級語文基礎(chǔ)知識之成語
【—】成語知識大放送: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接下來為大家?guī)淼氖浅踔姓Z文基礎(chǔ)知識之成語。
九(上)
66、紅裝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交相輝映的壯麗景色
67、敬業(yè)樂群:對自己的事業(yè)很盡職,和朋友相處很融洽。
68、不二法門:常用來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69、理至易明:道理極容易明白
70、心無旁騖:形容專心致志
71、斷章取義:不顧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72、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
73、方枘圓鑿: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兩個不相容
74、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處居處
75、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76、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
77、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78、文采藻飾:修飾文詞,使之富有文采
79、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0、味同嚼蠟:形容寫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81、吹毛求疵:多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82、恃才放曠: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
初二語文詩詞五首測試題及答案
第25課《詩詞五首》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有錯的一項是( )
A.掛?(juàn)塘坳(ào)羌管(qiāng)千嶂里(zhàng)
B.怒號(hào)再少(shǎo)雞豚(tún)三重茅(chóng)
C.蘄水(qí)突兀(wù)雞黍(shǔ)俄頃(é)
D.喪亂(sāng)大庇(bì)布衾(qīn)場圃(pǔ)
解析:此題考查字形及注音。B項中“號”應(yīng)讀“háo”,“少”應(yīng)讀“shào”。
答案:B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還來就菊花
把酒話桑麻
燕然未勒歸無計
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此題考查詞語的積累。
答案:靠近端著刻漸近,靠近
3.用“/”畫出下列詩句的朗讀節(jié)奏。
(1)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誰道人生無再少
(3)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
(4)邀我至田家
解析:劃分節(jié)奏應(yīng)按詩句的意思。
答案:(1)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2)誰道人生/無再少
(3)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
(4)邀我/至田家
4.在橫線上填寫名句。
(1)《漁家傲》中作者描寫抒發(fā)守邊將士們的建功之志和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初一,__________。
(2)《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中表達詩人博大胸襟和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過故人莊》中描寫農(nóng)村美景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中給我們留下的富有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漁家傲》中有一句是從王維的詩“長河落日圓”中衍化而來的,這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中抒發(fā)作者老當(dāng)益壯、奮發(fā)進取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對名句的考查。在背誦的基礎(chǔ)上準(zhǔn)確,不能和別的名句混淆,也不能寫錯字和別字。
答案:(1)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我綜合我發(fā)展
一、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5.填寫橫線上的詩句。
解析:此題考查默寫。注意柳暗花明的“暗”不能寫成“岸”。
參考答案: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描寫農(nóng)家什么時候的什么情景?表達了農(nóng)家怎樣的性格和感情?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參考答案:農(nóng)家豐收之后過節(jié)時的情景。表達了農(nóng)家樸實、厚道和殷勤好客的性格。
7.“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要聯(lián)系詩人特定的環(huán)境和特定的思想來回答。
參考答案:表達了詩人對主人殷勤招待的留戀,人還沒有離開,就惦記著以后還要來,真是情誼綿綿。
(二)(20xx南京模擬,1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8—9題。
渡桑干
劉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8.詩中的“霜”有哪些含義?
解析:本題的解答要結(jié)合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去理解。
參考答案:①是“年”的代稱,“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時間之長。②點明誘發(fā)作者思鄉(xiāng)之情的季節(jié)。③以秋霜的冷清、肅殺象征著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壓抑。
9.前人認為“此詩曲寫其客中懷抱”。作者的“客中懷抱”是什么?又是如何“曲寫”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此題考查對詩歌語句的理解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對“客中懷抱”一句的理解要抓住“客”字理解,詩人久居在外,必定有返鄉(xiāng)之念,以此為答題思路即可。
參考答案:①渴望能早日回到故鄉(xiāng)咸陽。②就在作者歸心似箭之時,卻又無緣無故渡過桑于河,要到離家鄉(xiāng)更遠的地方去。此時作者回望來路,竟然覺得久客的并州好像是自己的故鄉(xiāng)。這就曲折地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鄉(xiāng)刻骨銘心的思念。(或:如果把“更渡”理解成作者的.回鄉(xiāng)之“渡”,只要扣住作者回鄉(xiāng)途中竟覺得客居十年的并州就像故鄉(xiāng)一樣讓人留戀這一感情上的矛盾作答,亦可。)
二、語言運用
10.(20xx龍巖模擬,3)請根據(jù)語境,續(xù)寫一個句子。
教室的周圍飄著粉筆屑,不,那不是粉筆屑,它是撒出的智慧的花朵;教室的前面掛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播種的沃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析:續(xù)寫句子要根據(jù)前后語句的內(nèi)容及句型特點,與它們保持一致才能達到整個語段的連貫。本題的前面兩個句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特點是,先介紹教師中的某個事物,然后詮釋這個事物與教師辛勤授課之間的關(guān)系。符合這個要求即可。
答案示例:教室的墻上貼著獎狀,不,那不是獎狀,是同學(xué)們的智慧和汗水的結(jié)晶。
初一語文知識點總結(jié)之記敘文補充
【—初一語文總結(jié)之記敘文補充】,初中課文中,記敘文所占比例最大初三。訓(xùn)練記敘文的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補充:
寫童話常用的表達方式是記敘,但也可以輔之以其他表達方式來寫。
記敘文的閱讀,要明確有關(guān)的知識點,把握其文體特征。
一、記敘文的概念: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要內(nèi)容的文章。中學(xué)階段,為了教學(xué)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劃歸到記敘文教學(xué)中。
二、記敘文的分類:從寫作內(nèi)容與方式看,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fù)雜的記敘文。從寫作對象的不同,可分為四類:1.寫人的記敘文;2.?dāng)⑹碌挠洈⑽模?.寫景的記敘文(即散文);4.狀物的記敘文。
三、記敘的要素:記敘文有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四、記敘的順序:常用的有三種——順敘、倒敘、插敘。
五、記敘的線索:一般有以下幾種——人線、物線、情線、事線、時線、地線。
六、記敘的人稱:一般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七、記敘的中心與詳略:整體感知,準(zhǔn)確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與中心的關(guān)系,理解材料的詳略安排。
八、記敘文所用的表達方式:常見的是五種——記敘、描寫、說明、議論和抒情。比較復(fù)雜的記敘文,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總結(jié):記敘文閱讀題也是中考現(xiàn)代文閱讀題中最為廣泛,設(shè)計角度最為豐富的題型。
初中文言文閱讀15
共工怒觸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zhàn)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注釋
、俟补ぃ簜髡f中的部落領(lǐng)袖,炎帝的后裔。 ②觸:碰、撞。
、鄄恢苌剑荷矫,傳說在昆侖西北,《淮南子》載:“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芪粽撸簭那
⑤顓頊(zhuānxū):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的后裔。
⑥天柱折,地維絕:支撐天的柱子折了,掛地的繩子斷了。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有八根柱子支撐、地的四角有大繩系掛。維,繩子。絕,斷。
、哐桑何闹凶g為“這,這里”
、嗨剩╨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釅m埃:塵土,沙子,這里指泥沙。
、獾鼐S絕:系大地的繩索斷了。
閱讀理解
。1)“怒而觸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現(xiàn)了共工怎樣的性格特點?
“怒”字表現(xiàn)了共工的.豪氣、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剛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觸不周山》中結(jié)尾的兩句話?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一個神話故事。它反映了遠古部族間的斗爭,同時涉及到古代天文學(xué)上的蓋天說。遠古的人類顯然還不能解釋日月星辰運動變化的原因,對這一現(xiàn)象的最好解釋就是借助于神話,通過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解釋“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現(xiàn)象。神奇的傳說中帶有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
(3)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請你作一點推測。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原因是“爭為帝”,即爭奪部落首領(lǐng)的位置。他的怒觸似乎包含有失敗的憤怒與不甘心,而且,似乎還夾雜著與對方同歸于盡的想法。當(dāng)然也體現(xiàn)了共工龐大的氣勢。
。4)尾聲:
借助神話解釋了人類的遠古時代對大自然的困惑,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手法賦予浪漫主義色彩。
小結(jié)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堅強,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夸父敢于與太陽賽跑,共工敢于與顓頊爭帝。
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華夏民族的英雄。
。2)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釋各種各樣的自然現(xiàn)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規(guī)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樣的無力,因此把各種疑惑歸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創(chuàng)造了神話傳說,歌頌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話中盤古、女媧、黃帝等等傳奇人物來。盡管他們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但在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氣概和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含義
他生于若水而居帝丘(今河南濮陽東南),正處黃河(約當(dāng)今衛(wèi)河)東岸附近。炎帝的后裔共工,已成為炎帝族分支共工氏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lǐng),居九有(即九州)黃河中游河西地區(qū)(約在今河南輝縣境),在顓頊部落聯(lián)盟的上流。當(dāng)時,黃河經(jīng)常泛濫成災(zāi),禍及百姓。共工率領(lǐng)部落聯(lián)盟修筑西岸河堤,防止水患。大水沖毀東岸河堤,殃及下流顓頊部落聯(lián)盟。兩部落聯(lián)盟發(fā)生沖突,在中原地區(qū)展開大戰(zhàn)。顓頊以共工違反天意為由蠱惑群眾,共工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顓頊擊敗了共工。(實為爭奪權(quán)位而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