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禹俜《唐河店嫗傳》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王禹俜《唐河店嫗傳》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禹俜《唐河店嫗傳》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1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題。
唐河店嫗傳
【宋】王禹俜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為名。平時虜至店飲食游息,不以為怪;兵興以來,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懼。
端拱中,有嫗獨止店上。會一虜至,系馬于門,持弓矢,坐定,呵嫗汲水。嫗持綆缶趨井,懸而復止。因胡語呼虜為王;且告虜曰:“綆短不能及也,嫗老力憊,王可自取之!碧斈讼到幑,俯而汲焉。嫗自后推虜墮井,跨馬詣郡。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復懸一彘首。常山民吏觀而壯之。噫!國之備塞,多用邊兵,蓋有以也:以其習戰(zhàn)斗而不畏懦矣。一嫗尚爾,其人可知也。
近世邊郡騎兵之勇者,在上谷曰“靜塞”,在雄州曰“驍捷”,在常山曰“廳子”。是皆習干戈戰(zhàn)斗而不畏懦者也。聞虜之至,或父母轡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進者。頃年胡馬南下,不過上谷者久之,以“靜塞”騎兵之勇也。會邊將取“靜塞”馬分隸帳下以自衛(wèi),故上谷不守。
今“驍捷”、“廳子”之號尚存,而兵不甚眾,雖加召募,邊人不應,何也?蓋選歸上都,離失鄉(xiāng)土故也;又月給微薄,或不能充;所賜介胄鞍馬,皆脆弱贏瘠不足御胡;其堅利壯健者,悉為上軍所取;及其赴敵,則此輩身先,宜其不樂為也。
誠能定其軍,使有鄉(xiāng)土之戀;厚其給,使得衣食之足;復賜以堅甲健馬,則何敵不破!如是得邊兵一萬,可敵客軍五萬矣。謀人之國者,不于此而留心,吾未見其忠也。
故因一嫗之勇,總錄邊事,貽于有位者云。
【注】靜塞、驍捷、廳子:皆為當時地方武裝的微號。
21.下面句子中加點實詞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兵興以來,始防捍之 兵:軍隊
B.常山民吏觀而壯之 壯:認為…很壯觀
C.至有不俟甲胄而進者 俟:等到
D.貽于有位者云 貽:贈與
22.下列句子中加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嫗持綆缶趨井,懸而復止某所,而母立于茲。
B.近世邊郡騎兵之勇者,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C.雖加召募,邊人不應,何也?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D.及其赴敵,則此輩身先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2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作者嫻熟地運用典型概括的方法,塑造了一個機智勇敢、巧妙殺敵的老嫗形象,又以一個人的典型特征來概括整個邊民的精神狀態(tài),不于大處著筆,而從細微處見精神。
B.本文是一篇策論。作品采用歸納推理的方法,以一老嫗之勇推及邊民之勇,接著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嘉其勇”和“削其勇”的不同后果,最后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參與治理國家的人,要想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要在邊民之勇上留心。
C.本文在內(nèi)容上既強調(diào)了邊民之勇在迎擊敵寇中的重要性,又理性的指出加強對邊民控制管理的嚴峻性。作者以史實為依據(jù),說明統(tǒng)治者若不重視地方武裝,不僅戰(zhàn)斗力削弱,甚至還會發(fā)生內(nèi)亂,則國家安全堪憂。
D.作者王禹俜為人耿介正直,敢于直言,這在本文中就有所體現(xiàn):在批評當時“有位者”削弱邊民力量的錯誤做法時,毫不隱諱;在向“有位者”獻治軍之策時,又十分坦誠,體現(xiàn)了一種忠毅的人格力量。
試題答案:
21、答案 A
解析(“兵,軍隊”不正確,此處應翻譯為“戰(zhàn)爭”)
22、答案 C
解析 A、“而”分別是連詞,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譯為“卻”;代詞,譯為“你的”。 B、“之”分別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動詞,到、去、往。 D、“其”分別譯為“他們”;表選擇關(guān)系,譯為“是……還是……” C、“何”均是疑問代詞,譯為“為什么”。
23、答案 C
解析 “指出加強對邊民控制管理的嚴峻性”以及“甚至還會發(fā)生內(nèi)亂”在文中無依據(jù),也不合文意。
王禹俜《唐河店嫗傳》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唐河店嫗①傳(節(jié)選)
[宋]王禹偁
唐河店,南距常山郡七里,因河為名。平時虜②至店飲食游息,不以為怪:兵興以來,始防捍之,然亦未甚懼。
端拱中,有嫗獨止店上。會一虜至,系馬于門,持弓矢,坐定,呼嫗汲水。嫗持綆缶③趨井,懸而復止。因胡語呼虜為王,且告虜曰:“綆短,不能及也,嫗老力憊,王可自取之。”虜乃系綆弓杪④,俯而汲焉。嫗自后推虜墮井,跨馬詣郡。馬之介甲具焉,鞍之后復懸一彘首⑤。常山吏民觀而壯之。噫!國之備塞,多用邊兵,蓋有以也;以其習戰(zhàn)斗而不畏懦矣一嫗尚爾其人可知也。
[注釋]①嫗:年老的婦女。②虜:對少數(shù)民族的侮辱性稱呼,這里指遼(契丹)兵。③綆缶:綆,汲水的繩子;缶,貯水的罐子。④系綆弓杪:把繩子系在弓梢上。⑤彘首:豬頭,這里指敵人的.首級。⑥備塞:防守邊關(guān)。
1.下列對“常山吏民觀而壯之”的原因分析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
A.遼兵來時,老婦人獨自一人留在店中
B.老婦人從容地替遼兵打水,稱他為王
C.老婦人機智勇敢殺掉敵人,奪其戰(zhàn)馬
D.老婦人帶著敵人的首級去州府處邀功
2.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以其習戰(zhàn)斗而不畏懦矣一嫗尚爾其人可知也
3.解釋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1)會一虜至
(2)跨馬詣郡
(3)馬之介甲具焉
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綆短,不能及也,嫗老力憊,王可自取之。
5.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賞析老婦人形象。
試題答案
1.C
2.以其習戰(zhàn)斗而不畏懦矣/一嫗尚爾/其人可知也。
3.(1)會:正好,恰逢。
(2)詣:往,到……去。
(3)具:齊備。
4.井繩短打不到水,我年紀大了力氣又不夠,請王自己打水吧。
5.老婦人膽量過人:遼兵常常出入店中,她卻“ 獨止店上”;老婦人機智勇敢:設計將遼兵推入井中,割其首級,跨馬去州府報告。
【王禹俜《唐河店嫗傳》文言文翻譯及試題答案】相關(guān)文章:
《唐河店嫗傳》原文及翻譯10-31
王旦傳文言文翻譯12-19
《宋史·王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1
《明史·王守仁傳》文言文翻譯12-05
《宋書·王韶之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9-20
列女傳文言文翻譯11-29
蘇武傳的文言文翻譯11-22
王冕傳文言文翻譯07-18
陶弘景傳文言文翻譯09-13
蘇武傳文言文翻譯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