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李白的故事

    時間:2025-05-28 09:41:05 少芬 詩人大全 我要投稿

    [優(yōu)]李白的故事15篇

      在人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神奇的故事發(fā)生。這其中,有些故事非常驚人,令人難以置信。以下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李白的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yōu)]李白的故事15篇

      李白的故事 1

      傳說唐代詩人賀知章、王之渙、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詩朋酒友得以會聚,歡欣之情,自不必說,于是擺下酒宴,暢談酣飲,不知不覺已經(jīng)天黑。

      此時,天空懸掛著一輪玉盤,皎潔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發(fā)了詩人們吟詩的興致。

      賀知章率先發(fā)話:“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興,接不上者……”

      王之渙插言:“接不上者,罰酒三杯。”

      賀知章?lián)u搖頭,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豈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飲酒!”這個提議,正中各位詩友下懷,齊聲說好。

      賀知章歲數(shù)最大,當然由他出首句,只見他輕捋胡須,微舒闊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輪圓月似金樽!币魍,就給自己斟滿一杯酒。

      王之渙看著杯中晃動的.圓月,心頭一亮,脫口吟道:“金樽斟滿月滿輪。”吟完,也給自己斟滿了一杯酒。

      下面本來輪到李白,誰知杜甫詩情洋溢已難自抑,加之年少好強,也不管什么順序不順序了,便搶著說:“請君聽我吟:‘圓月跌落金樽內(nèi)!币魍,同樣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來,把三位詩友的酒,舉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這才吟出一句:“手舉金樽帶月吞!”

      李白的故事 2

      早在唐朝的時候,中國各地都布滿了不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獨自撐船在江上喝酒吟詩,忽然,一個大浪把他卷進了水底下的一個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話,還有很遠的陸,因此他選取了往洞里游。不一會就來到了一個氣室,里面有一個通向陸地的通道,那個通道初極狹,才通人。

      李白游世外桃源再往前走,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李白看到的是一片和諧的鄉(xiāng)村景色,美中不足的是,那里的科技很落后,房子很簡陋。李白在村莊里走了走,看了看,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很少見到的朋友竟然在那里,李白上前與他交談。

      原來,那里的`人都是早期發(fā)生戰(zhàn)亂的時候逃到那里來避難的,他們在那里住下來繁衍后代,那里原來是片荒地,無遮無擋,那里的人就將邊上幾座不出名的小山搬到那里來掩護自己。

      李白在朋友的邀請下到邊上的一個茶館里坐下,喝喝茶,吃吃小吃,談一下。李白喝過酒,嘗過菜,頓時呆住了,這但是人間美味呀,這種小吃和酒幾乎只能在皇宮里見得到,在那里,茶館里就有。他們到了街道去逛逛。李白東瞧瞧,西看看,可就是不能買,這地方的錢與唐朝的不一樣,那位朋友給他買了一支筆和紙,李白把紙平放在一戶人家的臺階上,揮筆寫到:在無人知之之地,有乃世外桃源。此地乃有人間美味,此地乃有樸實之民,吾愛此地之也。眾人都圍過來看。李白就之后寫詩,李白在那里寫過不少的詩呢。全城上下都知道這位來自于山外的人,都崇拜他,敬佩他,可李白要走了,不然的話外面的人會惦記著他的。

      李白出了小洞撐船到了岸邊回家了,可他的心還是在世外桃源中。

      李白的故事 3

      鐵杵磨成針

      唐代大詩人李白,幼年時便讀那些經(jīng)書、史書,那些書都十分深奧,他一時讀不懂,便覺枯燥無味,于是他丟下書,逃學出去玩。

      他一邊閑游閑逛,一邊東瞧西看。他看見一位老媽媽坐在磨刀石上的矮凳上,手里拿著一很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神情專注,以至于李白在她跟前蹲下她都沒有察覺。

      李白不知道老媽媽在干什么,便好奇地問:“老媽媽,您這是在做什么呀?”

      “磨針。”老媽媽頭也沒抬,簡單地回答了李白,依然認真地磨著手里的鐵棒。

      “磨針?”李白覺得很不明白,老媽媽手里磨著的明明是一根粗鐵棒,怎么是針呢?李白忍不住又問:“老媽媽,針是非常非常細小的,而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呀!”

      老媽媽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細小的針!

      “什么?”李白有些意想不到,他脫口又問道:“這么粗大的鐵棒能磨成針嗎?”

      這時候,老媽媽才抬起頭來,慈祥地望望小李白,說:“是的,鐵棒子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是很困難的?墒俏颐刻觳煌5啬パ侥ィ傆幸惶,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只要功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幼年的李白是個悟性很高的孩子,他聽了老媽媽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心想:“對呀!做事情只要有恒心,天天堅持去做,什么事也能做成的。讀書也是這樣,雖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堅持多讀,天天讀,總會讀懂的。”想到這里,李白深感慚愧,臉都發(fā)燒了。于是他拔腿便往家跑,重新回到書房,翻開原來讀不懂的書,繼續(xù)讀起來。

      李白的故事 4

      少年李白

      李白的父親是位商人,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相當富裕。相傳,李白小時候在四川象耳山讀書。有一天逃學下山,經(jīng)過一條小山澗,見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鐵棒。李白覺得很奇怪,走上前詢問,老奶奶回答說要用鐵棒磨針。一根粗鐵棒要磨成一根細小的針談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睆拇艘院罄畎拙痛蛳訉W念頭,下功夫讀書了。他既學文又習武,專門學習劍術(shù)。決心要做一個滿腔俠義的“游俠”。

      李白幼年時候記憶力特別好。諸子百家,佛經(jīng)道書,無不過目成誦。據(jù)說他五歲就會誦寫“六甲”,十歲能讀諸子百家的書,懂得了不少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他還學會了彈琴,唱歌,舞蹈。

      一天,李白家中來了一位客人,風流儒雅,氣概不凡,是當時很有名氣的文人,這次是到蜀中來做官的`。在長安,他早就聽說李白的詩名,這次來到蜀中還未上任就前來拜訪了。家人帶他來到一條河邊的柳樹蔭下,只見一個年幼的書生,頭戴綸巾,佩一把寶劍,正在吟詩,同樣是風流倜儻,卓越不群,詩人對這少年的喜歡之情油然而生。他又看了看少年李白的詩稿,先是吃驚,后是贊嘆,最后竟是擊節(jié)拊掌了,他說:“小家伙的文辭簡直可以和司馬相如平分秋色啊!好好寫吧,中國第二個屈原就要橫空出世了!

      李白自小志趣遠大,稟性高潔。當時的讀書人要想求取功名,都去參加進士考試。李白想,大丈夫在世,要做就做個國家棟梁,否則就一輩子只當一個平民百姓。他常常自比謝安,相信總有一天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李白少年時代的詩歌留下來不多,比較早的一篇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說的是有一天李白到深山的道觀中去尋訪一位道士。時值初春季節(jié),桃花正帶露開放,飛瀑流泉,野竹小鹿,山中景色確實美不勝收。然而道士卻始終沒有回來,從早晨到下午,一直見不到人影,他只好悻悻而歸了;氐郊液笥胗X得那道士真是如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再也按捺不住詩興。

      于是展紙揮筆-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的故事 5

      李白先后游歷了長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結(jié)識了不少知名人物,寫下很多動人的詩篇。三十歲的時候,他到了京城長安。

      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華。李白在長安拜訪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推薦,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沒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無法施展,心里很苦悶。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極宮去游玩。剛進門,迎面碰到一位白胡子老人。朋友連忙給李白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當今太子的老師。

      “后生李白,久聞大名,景仰得很!”李白興奮地說。

      賀知章也聽說過李白的詩名,現(xiàn)在見這位年輕人儀表不凡,也十分歡喜,忙把李白帶到一座酒樓上,打算和他飲酒暢談,可當掏錢買酒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身上一文錢也沒帶。

      于是,賀知章把衣帶上的金龜解下來,交給侍者說:“就用它換酒吧!

      “賀老,這是皇家按官級大小給的裝飾品,怎么好去換酒呢?”李白勸阻說。

      賀知章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帶錢,沒酒喝,哪能談個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沒帶錢,只好聽從。酒過三杯。賀知章問:“太白君,近來不知有何詩作,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白從懷里掏出一卷詩稿,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多指教。”

      賀知章打開詩稿,抑揚頓挫地念道:《蜀道難》。他邊念,邊不住點頭稱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動地豎起大拇指,夸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能驚天動地了。”

      這時候,那位朋友對李白說:“把你的那一首《烏棲曲》也念給賀老聽聽吧。”“快念給我聽聽。”賀知章忙催促說。李白站起身,從容地吟誦起來。

      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詩,賀知章老淚縱橫地說:“這詩太凄慘了,鬼神聽了也會哭啊!”

      他仔細端詳著李白,突然說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意思是受到責罰降到人間來的仙人)吧,不然怎么能寫出這么感人的詩呢?”

      “謫仙人”是賀知章對李白的極高評價。人們讀了李白的詩篇以后,都感到這個稱贊非常確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稱做“李謫仙”了。

      李白的故事 6

      公元762年,年過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纏身,他已忘記了人世的悲歡,只圖一醉方休。他一生醉過太多次,但這是最后一次了。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長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連死都如同一首詩?烧l又知道這光鮮的外表下,淤積了多少難以言狀的憤懣和悲傷?

      悲傷的李白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游俠,寫下不少游俠詩,并且胸中也懷有遠大的抱負,曾自稱“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25歲便辭親遠游,“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游歷名山無數(shù),縱情山水之間,提筆寫下無數(shù)好詩,春風得意,名噪一時,但他志向卻不在此。他秉承儒家教誨,是個用心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一向在等,等長安天子的召喚。他終究是等到了,42歲那年,由一個道士引薦,他應召入京。

      那時,他感覺自己化為一個任情恣意的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就是他那時最好的寫照。他作文曾讓楊貴妃捧硯,高力士脫靴。但好景不長,在長安的第三年,他正因不能放下自己的個性,受權(quán)貴排擠,被流放出京。

      親眼見到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和宮廷生活的糜爛,李白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對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全化為泡影,“濟蒼生,安黎民”的遠大抱負總是受挫,在幻想的完美和現(xiàn)實的殘酷中,他也只能承受這巨大的落差了。

      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傷了。

      悲傷的李白也只能“舉杯消愁”,卻得到了“愁更愁”的結(jié)果。他終日與酒為伴,盡情釋放內(nèi)心的悲傷。“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薄盎ㄩg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薄敖痖浊寰贫肥,玉盤珍羞直萬錢!薄案吒枞∽碛参浚鹞杪淙諣幑廨x。”……

      他終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聲色犬馬,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當?shù),官場一片黑暗,他永遠也回不去了。時光飛逝,自己卻功業(yè)無成,他,也只能寫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憤填膺的詩句了。

      李白幸運,生于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歷史的不可測之處也就在于,他們造就了李白的悲傷,卻也讓一個不老的詩仙——悲傷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傳奇。

      李白的故事 7

      一直以來,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斗酒詩百篇”的大詩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古惑仔”。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的《俠客行》不僅僅在寫他所景仰的古時的俠客,同時在暗寫他自己的經(jīng)歷!缎绿茣脑穫鳌诽貏e指出,李白“喜縱橫術(shù),擊劍,為任俠”。李白在向別人推介自己的特長時曾說:“十五好劍術(shù),……三十成文章!泵髅靼装椎貜娬{(diào):自少年時,他就開始學劍。他生怕別人會因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解釋性地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義氣!”(《上韓朝宗》)李白身材不夠高大,但身輕體健,有萬夫不擋之勇。唐代流行斗雞活動,年輕時的李白脾氣火爆,在一次斗雞活動中,大發(fā)神威一連手刃了好幾個潑皮!巴猩戆兹欣,殺人紅塵中,”在鬧市拿刀砍人,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古惑仔。首都師范大學的'教師檀作文就寫了一本《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實錄》。

      為了學劍術(shù),提高武藝,李白又專門到山東。他在《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一詩中寫道:“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唐代文人裴敬寫過一篇文章《翰林學士李公墓碑》,里面講李白“常心許劍舞。裴將軍,予曾叔祖也。嘗投書曰:‘如白愿出將軍門下’。”大唐有三絕,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術(shù)、張旭的草書。張旭和李白都是飲中八仙;裴將軍是李白的師父,是大唐第一劍客。李白作為裴旻的徒弟,其劍客身份確定無疑。

      李白除了有一個著名的劍客師父外,還有一個殺手徒弟,有詩為證--《贈武十七諤》,他的徒弟叫武諤,排行十七。從這首詩的序里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兩人的關系:

      門人武諤,深于義者也。質(zhì)本沉悍,慕要離之風,潛釣川海,不數(shù)數(shù)于世間事。聞中原作難,西來訪余。余愛子伯禽在魯,許將冒胡兵以致之。酒酣感激,援筆而贈。

      李白說:我徒弟武諤不善于說話,卻是個講義氣的人,而且沉穩(wěn)、兇悍。他聽說安史之亂爆發(fā)了,就來拜我為師,準備為國效力。我的兒子伯禽在山東,我沒有辦法去看他?墒俏渲@說他有本事把少主人救出來。我在感激之余,就寫下了這首詩送給武諤。武諤是個殺手,不是詩人。他拜李白為師,是要學武藝,而不是學詩文。

      千古文人俠客夢,在唐代,作俠客、為大將是當時年輕人的普遍追求,是一種時髦的人生觀,是太平盛世的時代精神。楊炯說:“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李頎說:“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古意》);高適說:“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燕歌行》)等等,概莫如是,實風尚所致。所以,李白追求高明的劍術(shù),一點也不奇怪。

      李白的故事 8

      唐代詩人李白,字太白,年輕時擊劍任俠,詩名遠播。不過,他素來有心學道,所以高道司馬承禎一見到他,就贊許說:“我們倆可以一起神游八表之極!币馑颊f可以一同參訪仙界。另一位詩人、后來做了道士的賀知章初讀李詩,便稱贊他是“謫仙人”,意思是天上暫貶人間的神仙。李白自己也曾受過符篆,列名道籍。唐玄宗時,他因詩名極盛,做了當時的翰林學士。此職是沒有什么實權(quán)的,不過在皇帝身邊陪陪罷了。他自己呢,自認為才高八斗,又傾慕世外高仙,對官場勾心斗角、權(quán)貴飛揚跋扈都心存蔑視。他高唱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豈能夠低眉下氣彎腰曲背去奉承權(quán)貴們,使我不能心中自在臉色舒展?這樣,朝中權(quán)貴對他也常心存忌恨。楊貴妃的哥哥、宰相楊國忠,和皇帝面前的大太監(jiān)、官封太尉的高力士,更是將李白看作眼中釘。

      一日,忽然有唐朝屬國渤海國派使者入朝,帶來一封書信,玄宗令臣下拆開讀來,誰知那信上的文字,滿朝文武沒有一個認得。

      玄宗心中十分不樂:堂堂大唐王朝,居然沒人讀得懂屬國的書信,豈不讓人恥笑。散朝之后,賀知章猛然想起,李白通各國文字,定能讀通此信,便向玄宗推薦。皇帝急忙派人去將李白請來。

      李白展開書信一看,原來是一封恐嚇信,大意是,讓唐朝將屬國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給渤海國,否則,便“起兵廝殺,且看哪家勝敗”!滿朝文武這才明白底里,一面敬佩李白的學問,一邊惱恨渤海國王無禮。玄宗忙與大臣們討論,如何處置此事,李白說道:“這事不用著急,明天召來渤海使臣,讓我用他國文字回—封信,駁其狂妄,責以大義,定叫他老實朝貢。”第二天,李白喝得醉醺醺,進得朝堂仍然臉帶醉色。原來李白號稱“斗酒詩百篇”,習慣酒助詩興,醉催文思。玄宗讓人在御座前,放一張七寶床,供李白寫回信,渤海使者站在一旁待命。對李白寫回信,百官都臉有喜色,唯獨楊國忠、高力士滿臉不高興。李白瞧在眼里,且不說話,待近侍小太監(jiān)將信紙在案幾上鋪開,李白便奏啟皇帝說:“臣以前被楊丞相、高太尉欺侮,他們在前,我神氣不旺。乞請陛下頒下圣旨,讓楊國忠替臣磨墨,高力士為臣脫靴,臣才能意氣豪放,舉筆草詔,代天子宣言,不辱君命!边@話一出,從皇帝到下臣,誰不心驚?但正是用人之際,沒法子,只得聽從所奏,玄宗便降旨,讓楊國忠彎腰磨墨,高力士蹲下脫靴。待墨磨濃,高力士捧靴站立一勞,李白昂昂得意,提起筆來,一揮而就。然后當眾宣讀詔書,無非是駁斥來書狂妄無理,宣揚大唐國威,然后說:“大唐皇帝汪洋大度,可以原諒你無知狂悖,你們應當立刻悔悟,勤勉操持,歲歲貢獻,否則將自取羞辱。”渤海使臣接過回信一看,一式通順的渤海國文字,不由又驚訝又駭怕。叩頭辭朝退出,才悄悄問賀知章:“剛才讀詔的`是誰?”賀回答:“是翰林學士李白!笔钩加謫枺骸昂擦謱W士是多大的官,能讓宰相磨墨,太尉脫靴?”賀知章回答說:“宰相、太尉,不過是人間的貴臣,那李學士卻是天上神仙下凡,輔助大唐,有誰能比得上?”

      渤海使臣回國后將所見所聞報告國王,并展示大唐國書。國王看了國書,與大臣商議:“大唐有神仙相助,怎么抵敵得住?”于是另寫國書,派使朝貢,與大唐重新修好。李白借草詔書羞辱了楊國忠和高力士,他二人懷恨在心,常在楊貴妃面前說李白的壞話,所以玄宗每次想派給李白一個有實權(quán)的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撓。不久安祿山造反,天下大亂。李白投效永王李璘,一心想?yún)⑴c平亂。誰知李璘與其兄長、肅宗皇帝鬧起矛盾,最后惹來殺身之禍,李白莫名其妙地被牽連進去,被發(fā)配到夜郎。后來雖然被赦免,肅宗也想給李白一官半職,但李白已絕了做官的念頭,一心修道。他沿長江游覽,這天,泊舟在采石江邊。當晚月明如晝,李白坐在船頭暢飲,忽然聽見天邊音樂之聲嘹亮,而且越傳越近。接著,江中風浪大作,有條幾丈長的大鯨魚,鼓起長鬣浮出水面,有兩個仙童,手持旌節(jié),來到李白面前,口稱:“上帝派我倆迎接星主還位!敝凵掀渌硕俭@嚇得昏死過去。待醒來時,只見李白坐在鯨背上,音樂前導,騰云駕霧升天去了。

      李白的故事 9

      肅宗乾元二年(七五九),李白在長流夜郎的途中遇赦返回,到江夏時遇到當時任南陵縣令的故人韋冰,兩人對飲敘舊。詩人有滿腹心事,於是即席寫下了著名的'長篇政治抒情詩《江夏贈韋南陵冰》。詩中的“我且為君捶碎黃鶴樓,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二句,簡直令人匪夷所思,李白也因此被目為狂人,有些人還寫詩文來譏笑他。為此,李白又寫了《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捶碎黃鶴樓》一詩。

      在這首詩中,李白用詼諧的筆調(diào)向丁十八“陪罪”:你怪我驚動你的“逸興”,作詩問罪,可是黃鶴樓已經(jīng)被我捶碎,黃鶴仙人也無處棲止了。好在黃鶴可以上天向玉帝訴告,玉帝會放黃鶴歸來,黃鶴樓也會重建起來的。至於我,只有等酒醒了再來陪你同游。

      雖有人不信此詩是李白所作,但李白“捶碎黃鶴樓”的故事卻已不脛而走。宋代有個和尚曾用此事戲作一偈曰:“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顯題詩在上頭!绷硪粋和尚覺得此偈還不足以寫出太白風韻,又把后兩句改為:“有意氣時消意氣,不風流處也風流。”明代解縉作《吊太白》詩也有“也曾捶碎黃鶴樓,也曾倒卻鸚鵡洲”之句,足見此詩影響之大。不過,這些人都只是將這看作李白的風流故事,卻很少想到詩人胸中的憤郁,真是李白的不幸!

      李白的故事 10

      古漢陽城南有一個美麗的湖泊,自從被唐代大詩人李白賜名為“郎官湖”,便成為著名的文化湖泊,直到明代中期,郎官湖尚存,名人游賞賦詩不斷。李白題名郎官湖、李白夜游郎官湖的故事,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肮俸乖隆痹诿鞔袨椤皾h陽十景”之一。

      唐代乾元元年(758年)秋,李白流放途經(jīng)漢陽。漢陽縣王縣令是個青年才俊,喜歡飲酒,善于彈琴吟詩,與李白性格相投,對李白仰慕已久。聽說李白流放經(jīng)過漢陽,王縣令興奮不已,準備為李白接風洗塵,留他多住些時日。

      說來也巧,此時朝廷的尚書郎張謂作為欽差大臣出使武昌,他的弟弟張謹在漢陽擔任沔州判官,而且張謂又是李白曾經(jīng)在朝廷供職時的文友。鑒于此,漢陽縣王縣令與沔州杜太守精心策劃,為張謂和李白安排一次高雅別致的活動——月夜游湖。

      漢陽城南有一個湖,東南兩面臨長江,西接漢水入江古道通濟港,北抵大別山下漢陽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

      當天夜晚,一輪明月冉冉升起,一條豪華游船從漢陽城南門外進入南湖。沙棠木打造的船體,楠木制做的船槳,畫舫內(nèi)外面掛滿燈籠,錦帳中央擺酒設宴,張謂和李白并列坐在上賓席位,沔州杜太守、漢陽縣王縣令以及文士輔翼、岑靜和判官張謹陪坐兩旁。王縣令致辭,為這次“觴于江城之南湖”找了個由頭:“圣主師戡藩鎮(zhèn)亂,洛陽收復定長安。郎官故共詩仙趣,天下再平江沔歡。”

      夜色沉靜,清風徐徐,身置湖中,神清氣爽。皎潔的月光灑在湖面,閃著粼粼清光,如同一條長長的白練,簡直可以拾掇起來。就在大家聽了王縣令賦詩,舉杯盡情欣賞湖光月色之時,船尾玉笛、琵琶等管弦樂聲響起,劃破長空寂靜;船頭舞女身著羅衣曼妙起舞,極盡飄逸嬌柔。此情此景真可謂是:月白光清,對酒當歌,四座陶醉,風雅盎然。

      眼觀南湖秋月白、羅衣舞女嬌,耳聞笛聲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對酒當歌,樂天下之再平,張謂顯得特別興奮。他醉意蒙眬地站起身來,伸開雙臂,環(huán)顧四周,開闊爽朗,心情格外舒暢,回過頭來感慨萬分地對李白說:“真是水月如練,清光可掇啊!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賢士豪客游過此湖,卻都是枉踐佳景,使得這么美的湖寂寥無聞,實在可惜!你李夫子才華橫溢、大名遠揚,為了我張謂到此一游,請李夫子給這個湖標個美好的名字,千秋萬代永遠流傳。”

      聽張謂一番話說得殊有勝慨,李白興致盎然,當即舉起酒樽,說道:“難得張謂郎官如此鐘愛這片湖水呀!”說罷走到船頭,將滿滿一樽酒灑向湖中,振臂呼出三個字:“郎官湖!”船上眾人片刻寂然,轉(zhuǎn)而爆發(fā)出一陣喝彩:“郎官湖!”

      “郎官湖!郎官湖!”呼聲在月夜湖面飄向遠方。

      李白意猶未盡,進而說:“古有尚書仆射李沖受賞的`湖叫‘仆射陂’,今有尚書郎官張謂鐘愛的湖得號‘郎官湖’。郎官湖配仆射陂,諸位意下如何?”

      在座的各位同聲叫絕。輔翼、岑靜二位文士對李白把郎官湖比作仆射陂,更是贊嘆不已:“鄭圃有仆射陂,大別有郎官湖,古今合璧,南北聯(lián)姻!陛o翼接著說:“雖然如此,仆射陂還不及郎官湖呢。大別山、郎官湖,山水相依,美名與共,極盡風流啊!”

      一番議論后,杜太守認為命名郎官湖是沔州的一件盛事。王縣令提議,請詩仙李白賦詩紀事,然后命人刻于石碑上,立碑于湖邊,使郎官湖“與大別山共相磨滅焉”。

      于是,鼓樂歡歌再起,觥籌交錯,李白落筆如飛,很快書就《泛沔州城南郎官湖》157字的紀事序和一首五言古詩。

      其詩云:“張公多逸興,共泛沔城隅。當時秋月好,不減武昌都。四座醉清光,為歡古來無。郎官愛此水,因號郎官湖。風流若未減,名與此山俱。”

      從此,郎官湖聲名大噪,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名人題詩頗豐,“官湖夜月”為“漢陽十景”之一。

      隨著歲月流逝,當年李白“四望超然”的郎官湖面目全非,東部淹沒入江,西部淤為陸地,北部邊緣融入漢陽城。如今,漢陽區(qū)建橋街尚有一條古城小巷保留古名“郎官湖”,而古城外尋覓郎官湖遺蹤,當在鸚鵡花園小區(qū)。

      李白的故事 11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被后人稱作“詩仙”。

      李白小時候不愛學習,還經(jīng)常逃課,學習也不用功。有一天,李白又出來逃課了。他走著走著,忽然看見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拿著一根大鐵棒在石頭上磨。

      李白很好奇,便走過去看。李白上前問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說:“我正在用這根鐵棒磨一根又細又長的繡花針呢!”

      李白又問:“這么粗的鐵棒,怎么可能會磨成一根細長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李白聽了這句話后非常后悔,也很受啟發(fā),于是便發(fā)奮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詩人,寫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边@些詩一直流傳至今。

      關于李白,還有一件有趣的故事呢。有一天,李白來到了黃鶴樓,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于是便登上了黃鶴樓。

      李白在黃鶴樓上,看到風景如畫,剛想吟詩,突然他看見崔顥已經(jīng)在上面題了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笨吹竭@首詩,李白驚訝的.寫不出詩來,只好寫了一首打油詩“三拳打碎黃鶴樓,一腳踏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庇谑倾皭澏。

      盡管在黃鶴樓下留下了遺憾,但李白仍不愧是我國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流傳千古,至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李白的故事 12

      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nèi)容背锝滾瓜爛熟。由于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jīng)常在小朋友們面前夸獎他?墒,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真是太好看了?墒,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鼻,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崩畎滓幌伦忧逍蚜,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巴瑢W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

      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fā)現(xiàn)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xù)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于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繼續(xù)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zhuǎn)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后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拼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后取得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李白的故事 13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后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云游萬里的仙人一樣,游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fā)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shù)氐睦习傩粘蔀楹芎玫呐笥,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么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么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于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后,為了實現(xiàn)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fā)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李白的故事 14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于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fā)現(xiàn)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么問題,都能對答如流,并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夸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于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衫畎撞挪慌聞e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jīng)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里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瞇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jiān)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jiān)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里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fā)現(xiàn)皇帝喜歡李白,心里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jiān)了。于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被噬舷肓讼耄诱f:“既然這樣,我就準許你隨便一點吧。”于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被实郾懔⒓唇腥私o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后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李白的故事 15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游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fā)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游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游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崩畎卓戳诉@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fā)。可是到了涇縣以后,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么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

      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xiāng)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后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后,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并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準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jīng)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里的鄉(xiāng)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jié)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后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币馑际牵骸疤一ㄌ兜乃退阌星С吣敲瓷,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么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么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zhì)樸的友情。這也是為什么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

    【李白的故事】相關文章:

    [經(jīng)典]李白的故事06-21

    李白拜師的故事08-04

    有關李白的故事11-06

    關于李白的故事12-01

    (通用)李白的故事06-08

    李白的故事(優(yōu)秀)05-24

    詩仙李白的故事12-29

    詩仙-李白的故事02-26

    李白的故事【優(yōu)秀】07-26

    李白的故事【合集】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