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 古詩》教學設計

    時間:2024-07-29 12:50:26 古詩大全 我要投稿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古詩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2、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3、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層含義。

      4、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引入,激發(fā)興趣

      請學生回憶過去的古詩積累,檢查古詩背誦。

      師:同學們剛才朗誦的這么多古詩,有的是寫朋友送別,有的是寫春日勝景,有的是感嘆時光易逝我們理當珍惜今朝,內(nèi)容豐富,包容萬千。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詩,感受古詩文的魅力。

      師:人們常說一幅精美的圖畫,就是一首清麗的小詩?粗@一幅幅圖畫,你想起了哪些古詩?(《山行》—杜牧,《贈汪倫》──李白,《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乞巧》──林杰)。指名有感情地朗誦,要注意引導把詩的韻味讀出來。生誦完后師說:“這真是畫中有詩呀!”

      師:回憶一下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學習古詩方法: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析詩意;想畫面、入詩境;悟詩情、吟詩文)

      二、學詞學句,讀懂詩句,想象意境

      1、自讀詩句,要求讀準讀通,讀出詩的節(jié)奏: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知詩人,解詩題: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jīng)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這是蘇軾在游廬山時題在西林寺墻壁上的一首詩。古代由于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印刻出來,于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fā)表”作品的途徑之一。一些名勝故意留出一塊墻壁涂白,專供詩人們題詩發(fā)表。

      3、再讀這首詩,聯(lián)系課后注釋,誰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沤庾x“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誰再把前兩句話的意思說說:

      若學生說:橫著看是連綿不斷的山嶺,站在側面看就是高聳入云的山峰,老師在學生說時插問:嶺和峰有什么不同?你能把看到的嶺和峰畫出來嗎?(請學生上臺板畫。)你能把嶺和峰的不同讀出來嗎?

      若學生說:因為站在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廬山的景象不同,教師引導:你用豐富的想象把我們帶進了詩的意境中。是呀,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象當然不同,能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向大家描述一下嗎?請把你的理解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在以上的教學過程中隨機板書:橫、側、遠、近、高、低、)

     、普驹诓煌慕嵌瓤磸]山,廬山到底是怎樣的呢?播放(或幻燈片顯示)廬山不同角度的有關圖片。

      師: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什么?(帶著贊美之情再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東坡又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呢?

      ⑶解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兩句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談談你的感悟。(熱愛:把對廬山的熱愛讀出來。)(感嘆: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對于比較復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xiàn)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這個事物。)

      師: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就更好了。

      當受到挫折遇到失敗時,我們可以不唉聲嘆氣,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當我們苦苦思索,仍理不出頭緒時,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再思考,換一個方法去做事。

      三、整體誦讀,品悟詩情,背誦積累

      師:這短短的28個字不僅描繪了一幅迷人的圖畫,還說明著一個深刻的哲理,真令人贊嘆,令人敬佩。我們把它背誦積累下來,好嗎?

      背誦,抄寫,默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背誦《題西林壁》

      二、誦讀詩句,討論詩意

      1、指導誦讀詩句:

      ⑴確定節(jié)奏:

      啟發(fā)學生回憶《題西林壁》的'節(jié)奏,遷移確定《游山西村》的節(jié)奏: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茖W生個體獨立朗誦。

     、菣z測誦讀,指名試背。

      2、師生協(xié)同一起理解詩意,學生可以借助課后注釋及相關資料理解詩的意思:

      不要笑我們農(nóng)家自釀的酒渾濁,在這豐收之年招待客人是殺雞宰豬,我們熱情款待。

      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一程又一程,以為已走到路的盡頭,沒想到桃紅柳綠,掩映著茅屋深深,卻又是一個村莊。

      也可讓學生先說3、4兩句,再講農(nóng)家們的熱情招待,因為本首詩本身就是以倒置的寫法來表達的。

      三、想象詩境,編寫故事

      1、介紹陸游,寫詩背景,及山西村的位置。

      2、圖片展示紹興水鄉(xiāng)景觀,以及鑒湖的有關景致。

     。ㄉ轿鞔逶阼b湖旁)

      3、想象交流:

      詩人為何出游,沿途景致,“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觀,及詩人的欣喜之情。

      4、想象農(nóng)家熱情待客的所作所為,神態(tài)語言,主賓其樂融融的場景畫面。尤其抓住“莫笑”、“足”,感受農(nóng)人的豪爽、淳樸。

      5、想象古詩意境,編寫故事。交流朗讀故事。

      四、對比參讀,提升認識

      1、對比讀《題西林壁》、《游山西村》,交流:

      兩首詩的共同點。

      (借景抒情)

      2、領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蘊含的哲理: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xiàn)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3、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chǎn)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教師小結】

      其實,在古詩文中,看似簡簡單單的詩句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多誦讀古詩文,多積累,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精彩的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傳說白居易十六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價正貴,在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 钡鹊秸归_白居易的'詩作,讀到《古原草》不由得贊嘆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jié)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

     。ò孱})

      這是從原詩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范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生誦讀詩句。

     、瞥鍪拘〔菰诖骸⑾、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并說出理由。

     、怯脠D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誰知道“歲”是什么意思?

      ⑸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噬氉x、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你怎么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浦笇Ю首x,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信荣愖x)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并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4、講解、示范、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

      (指名說)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shù)目吹竭@一情景又是怎么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ò孱},生齊讀課題)。

      (學生生字:宿,正音,平舌音)

      2、組詞:

      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你知道課題是什么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派b讀詩句。

     、菩率行旃曛車吧绾?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ㄐ〗M討論交流)

     、悄鞘且环鯓拥漠嬅妫空埻瑢W們畫一畫再現(xiàn)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戎笇Ю首x,生認真體會。

     、缮氉x、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派b讀詩句。

     、拼藭r此刻,你眼前又呈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后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宿、菜”是平舌音!白贰笔锹N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6、師講解、示范、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材透視】

      《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西子湖畔夏日的景象。古詩格律整齊,文字優(yōu)美,詩句生動,讀來瑯瑯上口。其中《望湖樓醉書》生動地記敘了夏天西湖疾雨急來急去景色的變幻,表現(xiàn)了景物的動態(tài)美;《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中沒說送別,則顯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陽光的映照下的美麗,是詩人通過寫景抒情寓情于景的一首膾炙人口詩篇。

      【設計思路】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建構以及多元認識是古詩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要真正理解古詩,就應設法使學生入境,讓學生和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古詩讀寫真切,理解得更透徹,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情感的熏陶。

      簽于上述認識,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xiàn),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達到資源共享,追求教師教學語言的藝術化,努力鍾煉語言,詩化課堂,以情感為線,語言為鏈,建立起學生、教師、文本三者的和諧對話,使學生雙方都能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共同獲得美的體驗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自學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感情誦讀古詩。

      過程與方法:

      1、認真閱讀古詩,在理解每首詩內(nèi)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2、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最大限度的`資源共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借助閱讀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時的奇特景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和詩句的語言之美。

      【重點】

      以“情”為線索,以景為輔佐點,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nèi)涵。

      【難點】

      教師對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反饋的調(diào)控。

      第一課時

      蘇軾寫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巧妙地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內(nèi)容不難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讀成誦”的古詩教學原則。

      【思路提要】

      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讀詩—悟詩—品詩—誦詩,形式不拘一格,關鍵要把古詩學“活”,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誦這首古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聯(lián)系生活,談話導入。

      1、同學們,了解西湖嗎?西湖的哪些景色,令你記憶憂新,回味無窮?

      2、過渡:是呀,西湖是世界聞名的風景旅游勝地,自古以來,描繪西湖景色的詩很多,今天來學習兩首宋朝詩人寫的詩,看看古人眼中,筆下的西湖美景是怎樣的?

      電視、書本上或耳聞目睹的有關西湖的信息。紛紛踏來,交匯,共享。

      看似不經(jīng)意的一問,鏈接了學生的記憶,勾連出大量的閱歷和體驗。豐滿學生的認知世界]。

      二、動漫欣賞,引生入境,初讀感知古詩。

      1、播放兩首古詩的動漫。

      2、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讀讀兩首古詩。

      3、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欣賞動漫

      放聲初讀

      談談初讀后的感受

      初讀是學生文本對話的第一個回合,并尊重其對文本的獨特感受。

      三、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1、出題、解題:題目交待了什么?“醉”字何意?

      2、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對他了解嗎?

      3、教師出示學習要求:自讀古詩,對照插圖,自主感悟,可以小組合作學習,并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書。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性認識解題。

      依據(jù)搜集的資料簡介蘇軾。

      利用工具書自學,小組合作交流詩意。

      “醉”字的理解是關鍵,這里巧設疑問。

      這一環(huán)節(jié)為學生自主感悟階段,放手讓學生學習,教師巡回點撥。

      四、師生交流,理解詩意。

      1、課件出示古詩,師配樂吟誦。聽了老師的誦讀,你的腦海浮現(xiàn)怎樣的畫面?2、我已讀了許多遍,對詩意自己的理解,下面我們都跟著音樂把這首詩吟誦一遍。

      2、學生交流對這首詩的理解,說出大體意思即可。

      聽誦讀說說自己眼前浮現(xiàn)的畫面。

      自讀后再說說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遵循“淡化理解、強化誦讀”的原則,不宜作過深理解。

      五、咬文嚼字,感悟詩的意境美、文字美。

      1、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季一場雨的特點?猜猜這場雨下了多長時間?

      2、“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個特點能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來?

      2、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未遮山、跳、亂、忽吹散、水如天等

      學生之間相互討論:比喻恰當,有聲、有色、有形象、有動感、逼真可感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是西湖這場雨的主要特點。

      學生會咬文嚼字,感受語言美。

      六、激發(fā)興趣,吟讀成誦。

      1、你會讀這首詩嗎?(老師出示第一句范例:黑云/翻墨/未/遮山)。

      2、這首詩寫出了西湖夏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點,在詩中有幾個字詞表現(xiàn)出這個特點,如“未”,所以在讀的時候要強調(diào)一下。

      3、利用分組讀、齊讀、站立讀等形式,激發(fā)學生讀詩的興趣,以至熟讀成誦。

      4、指名配樂誦讀這首詩

      學生標2、3、4句的節(jié)奏。并根據(jù)節(jié)奏讀詩。

      學生練習讀詩,讀出節(jié)奏美,韻律美,意

      境美。

      潛移默化讓學生感悟到讀古詩要有節(jié)奏,還要有重音。

      七、師生總結,擴展延伸。

      1、師:再回頭看題目,這個“醉”字又作何解釋?

      2、夏日西湖的自然景觀,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雨過天晴、水天一色。詩人以高招的筆法:寫景抒情,寓情于景,讓我們高呼:“一切景語皆情語”。

      西湖美景讓我們醉了,更醉倒了詩人。

      “醉”字一解,感情升華,蘇軾喜愛西湖美景的感情躍然紙上。

      八、觀看動漫,集體誦讀

      1、播放動漫,回味全詩

      2、讓我們在這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用甜美的聲音誦出對西湖美景的無限贊美之情。

      集體配樂感情背誦

      余音裊裊,不絕于耳。

      第二課時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詩人楊萬里描寫的是晴朗天氣下西湖中蓮葉荷花的壯美。前兩句議論,后兩句寫景,景在議后,目的是突現(xiàn)景美。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背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2、說說古詩的內(nèi)容。

      集體背誦,并說說內(nèi)容

      復習上一首,為下一首學習作鋪墊。

      二、初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讀題目,能讀懂題目的意思嗎?(早晨,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2、誰了解作者?

      3、老師誦讀古詩后,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達到瑯瑯上口,并且說說在你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你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4、誰來說說你的畫中有什么?

      5、放媒體欣賞:西湖荷花

      交流了解到的有關楊萬里的資料。

      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說話訓練,描述頭腦中的畫面。

      用一個詞來形容怎樣的荷花?

      詩文整合,新舊知整合,課內(nèi)外整合,激活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三、再學古詩,理解詩意。

      1、非常投入地朗誦詩,生也聽邊看圖。自由吟誦。

      2、出示詩句。

      3、指導合作學,理解詩句。

      小組共同學習古詩,互說詩意,品評詩文。

      通過合作學習,初步了解古詩內(nèi)容,培養(yǎng)自學、協(xié)作合作能力。

      四、引導學生感悟詩境。

      1、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在詩句中,情感是線將語言的珠子串聯(lián)起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詩人在六月的西湖畔送別友人林子方,沒有敘友誼更沒有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贊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現(xiàn)在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剛才讀到的是一份怎樣的情?用最恰當?shù)脑~表達出來。

      2、誦詩詠詩情:整首詩描寫了西湖畔荷花的美麗,卻又帶著一絲淡淡的離愁,就讓這悠揚的樂聲,穿透時光的河流,把我們帶到千年之前的西子湖畔,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真摯的明友之情,就讓我們一起吟誦這首詩,重現(xiàn)千年前的這場送別。

      學生反饋,自由讀書,談談這份情是從哪兒感受到的。

      師生和著音樂,看著畫面共同誦讀古詩

      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生動逼真的情境,調(diào)動了學生內(nèi)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望。

      充分地感受了文美、景美、情美之后的誦讀,是一次提升了,聲情融匯地讀是積累,更是情的抒發(fā)。

      五、指導朗讀、背誦。

      朗讀此詩

      擴大了信息量

      把代表教師至高權力的“布置作業(yè)”的權力下放給學生,真正把學生當作了課堂的主人。

      六、補充略讀《飲湖上初晴后雨》

      七、學生自己設計作業(yè):

      畫、說、寫、背、演、默、收集兩位詩人的詩或背寫夏天的詩。

      課后反思

      在本課例中,教師針對這個進行了四次有效引導:第一次,讓學生聽音樂,想象聽到的畫面,把學生帶進自己的想象境界;第二次,讓學生說說想象中的西湖,因為學生平時接觸的材料比較多,因此,他們在說中感受到了西湖之美;第三次,兩次運用音樂,讓他們結合古詩談談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這實際上是將學生自我生命個體與古詩畫面結合的一次朦朧引導,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礎,古詩讀的基礎,于是使得畫面越來越清晰,生活中看到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現(xiàn)在眼前;第四次,教師巧妙的運用了一次疑問,讓學生真正在疑問中解答了楊萬里送林子方時,為什么以景為題材,而不是平常那些送別詩歌所反映的以情為題材,學生的回答是多元的,但這種多元不是憑空的,是建立在學生自我認識上的思考結果。這四次引導,使得整堂課學生不是在為學古詩而學,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小孩子學古詩,你要朦朧引導,鼓勵他,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說,不怕幼稚,到了思想豐富以后,他的認識自然會豐富的。”

      板書:

      望湖樓醉書 曉出凈慈寺

      云雨風水無窮碧

      翻墨跳珠卷地如天別樣紅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所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特有景色的喜愛之情!顿泟⒕拔摹穼懗隽饲锾彀倩ǖ蛄悖︻^碩果累累的喜悅。《山行》寫出了滿山紅葉比二月紅花更紅、更艷的美麗深秋景色。教學上最主要是讓學生會讀、會背,感受秋天的氣息,領悟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由于兩首古詩原本都是出現(xiàn)在高段的語文課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學生大致理解,不過高的要求。

      【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他們只學過《畫》、《靜夜思》等有限的、簡單的四五首詩。在課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積累了一些古詩,但也只是會讀會背,對于詩的意思、詩的意境,并不能領會。但是他們又很喜歡古詩,因為古短,讀來瑯瑯上口,他們能很快背誦下來。教學時,我們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古詩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重點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于、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3、有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整節(jié)課以朗讀古詩為主線:先讀準、讀通古詩;再讀懂詩意,利用“畫一畫”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領會古詩的意境;最后通過感情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安排】

      一、“賽詩”導入

      1、激發(fā)興趣:

      老師聽說,咱們班有一大批小詩人,今天可要好好賽一賽,看看究竟誰能稱得上是小詩人。⑴開始“賽詩”,評出小詩人。

     、茖耄

      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的大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位大詩人所寫的古詩。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

      二、初讀古詩

      1、活動板塊一:

      ⑴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仆老嗷ヂ犚宦,看看他讀得對嗎?

      2、活動板塊二:

      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一讀兩首古詩,注意正音。

     。ㄖ攸c:擎、猶、景、徑。)

      設計意圖:很多小朋友在上課前就已經(jīng)將古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是仔細一聽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字都背錯了,所以還是很有必要讓他們借助拼音再讀一讀,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讀幫助正音。

      二、讀畫結合,理解古詩

      1、活動板塊一:

      想一想這兩首古詩寫的都是什么季節(jié)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ㄖ攸c抓。撼赛S橘綠、楓林。)

      2、活動板塊二:

      找找畫畫,學習《贈劉景文》。

      ⑴介紹背景:

      我國宋朝有位大詩人,名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的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你知道他寫的'是哪首詩嗎?

     、莆覀儊懋斝‘嫾遥

      現(xiàn)在我們要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美麗的畫,想一想:畫中除了有橙子、橘子,還應該畫上些什么呢?請小組合作,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

      ⑶小組匯報,老師做畫。

      ①指名匯報,根據(jù)匯報,完成整幅畫。

     、谠诋媹D的過程中理解:

      荷盡、擎雨蓋、殘、傲霜枝。

      3、活動板塊三:

      指導朗讀。

     、朋w會詩人的心境:

      詩人滿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呢?為什么?

     。ǜ惺艿酱T果累累的喜悅。)

     、浦笇Ю首x:

      你覺得古詩該怎么讀呢?

     。ㄔ囎x──指名讀──評議──齊讀。)

      設計意圖:相對于枯燥的古詩來說,圖畫就顯得有趣多了。通過讀古詩,找一找,畫一畫,涂涂色,師生通過反復讀古詩,共同完成這幅畫。變枯燥為趣味,學生上著覺得有意思多了。

      三、學法遷移,學習古詩

      1、活動板塊一:

      總結學法:

     、盼覀兪怯檬裁捶椒▽W習第一首古詩的?

      ⑵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指導讀。

      2、活動板塊二:

      用這種方法學習《山行》。

     、判〗M合作學習,匯報:

      上臺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怎么畫的?為什么這么畫?齊讀古詩。

      ⑵理解:

      石徑斜、白云生處、霜葉紅于二月花。

      設計意圖:剛剛用這種方法學了第一首古詩,緊接著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遷移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教學設計檢測

      1、《贈劉景文》和《山行》寫的都是的景色,我是從、看出來的。

      2、秋天、都凋謝了,但是枝頭有、,還有滿山美麗的,所以詩人還是覺得秋天非常的美麗。

      3、請你回家后收集有關于秋天的古詩,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資料袋】

      1、作者簡介:

      蘇軾: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xiàn)上獨具一格。

      杜牧: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寫秋天的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灞上秋居

      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循序漸進突破古詩教學。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nèi)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jié)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jié)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lián)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恰⑷帻R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屠曈換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屠殺蘇醒交換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學生自由讀詩句。

     、啤⑿〗M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省⒅付▽W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獭⑼阑ハ啾。

      三、作業(yè)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設計理念

      1、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2、領會詩歌的意境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其情感,把詩人創(chuàng)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xiàn)。

      3、課后作業(yè)收集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教學過程

      一、談雪激趣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怎樣的雪景?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里釣魚的情景嗎?詩人柳宗元就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出示雪景圖)

      二、初讀感知,想像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盡可能在腦海中想像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像畫面。

      3、指生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么,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

      三、進入情景,自主學習

      1、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說

     。1)播放音樂,指生描述: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只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里,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2)剛才這位同學描述的好在哪兒?(強調(diào)用自己的'語言,自然生動有創(chuàng)造性地描述。)

     。3)你有什么補充的?

      畫

     。1)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2)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3)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來的?

      讀

     。1)抽生讀。

     。2)集體評議。(師指導讀好停頓、節(jié)奏、韻腳。)

     。3)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看同學的簡筆畫,邊看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4)抽生背誦。

      四、課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優(yōu)秀詩文還有很多。課后同學們從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歡的詩。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朗讀背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學了前面的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么樣的呢?

     。、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樣也非常喜歡春天!所以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

      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二、初讀課文

     。薄⒆杂勺x題。(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2、自讀古詩,自學生字。

     、 學生借助拼音讀古詩。

     、 準確認讀詩中的生字。

      三、試讀課文、讀出詩韻

      1、師范讀。(注意讀好韻腳“曉、鳥、少”和“天、煙、鳶”。)

     。、學生跟師讀。

     。、指名讀。

      4、師生對讀。

     。、學生齊讀。

      四、認讀、識記生字

      1、指名拼讀生字。(領讀)

      (注意讀準“詩、首、處”和“村、醉、散”的聲母。)

     。、齊讀生字。

     。、引導學生識記生字:

     、 自由記生字。

     、 共同探討識記生字的辦法:

      比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讀──詩 醒──醉

      睡──眠 屋──居 親──童 外──處

      對──樹──村 閃──問──間──聞

      五、鞏固生字

     。、認讀生字卡片。

     。、讀詞語鞏固生字:

      兩首古詩 一首兒歌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六、指導寫字

     。、書寫生字“古、聲、多”。

      2、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筆順,并逐一指導。

      古:橫要長而凸。

      聲:上為“士”,上橫長,下橫短。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位置要注意必須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

     。、齊讀生字。

     。、開火車讀生字。

      二、朗讀感悟、理解古詩

     。、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

      2、全班齊讀《春曉》、《村居》。

      3、學生自由讀,思考:我從中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础⒔涣鲄R報自讀情況,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分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反饋釋疑,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背誦古詩

      1、指導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 師范讀。

     、 自愿讀。

     、 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2、背誦古詩。(指名背、小組背、齊背、師生對背等。)

      四、指導書寫

     。薄⒖陬^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書寫生字“處、知、忙”。

      3、觀察生字的結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書空生字的筆順,并逐一指導。

      處:半包圍結構,捺要拖長、“包住”。

      知:左右結構,“口”在右邊偏下。

      忙:左右結構,“豎”要垂直且稍長。

     。础W生練習書寫,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班里開展一次放風箏活動。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學會詩中出現(xiàn)的七個生字,理解“艇、浮萍、蹤、不解”的含義。

      3、理解詩句的內(nèi)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情境,感受鄉(xiāng)村孩子質樸、純真的童心之美。

      教學重點:

      1、讀中理解詩句的含義,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難點:

      1、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詩句展開想象,體會童年的純真與快樂,與古詩意境產(chǎn)生共鳴。

      2、品味古詩語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受詩人煉字之妙。

      教學準備:

      1、教學多媒體演示文稿。(文字、圖像)

      2、師生查找詩人、詩作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積累引入,以舊帶新。

      1、師:初夏時節(jié),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臉,讓人想起詩人楊萬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到池塘、荷花,你們還想到哪些詩句呢?

      2、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關于池塘或荷花的詩句。

      3、師: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也是講的夏日池塘里發(fā)生的事,它的題目就叫《池上》。(板書詩題:池上)理解題目含義。

      4、簡介作者白居易。

     。1)學生匯報自己知道的關于白居易的生平、詩作、詩風。

     。2)教師小結: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從小生活清貧,生逢戰(zhàn)亂,對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較深的了解,他寫了很多詩,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諷喻詩”。他熱愛大自然,寫了不少描寫山水景物的小詩。他的詩質樸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讀。白居易一生寫詩3600多首,是唐朝寫詩最多的詩人。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僮x準后鼻音:撐、艇、萍;指導“艇”字的寫法及結構。

     、趯W習新詞:浮萍,白蓮,蹤跡,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2)齊讀古詩。

     。3)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兒。

     。ㄒ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小組內(nèi)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fā)、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ㄒ唬┣皟尚小⊥尥挡缮。

      1、學生自由輕聲誦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畫面。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想象到的“蓮葉何田田”的美好畫面,喚起學生對荷花池和嬌嫩蓮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蓮的?

     、賹W生暢談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蓮圖。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蓮蓬,而不經(jīng)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撐船去采池中蓮蓬。

      ②讓學生為“小娃偷采白蓮圖”起個題目。

     、劭磮D,指導學生讀出小娃天真、調(diào)皮的感覺。

     、芾首x前兩句,思考:你最欣賞其中哪個字?

     。ā巴怠保Y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chǎn)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⑤配樂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ǘ┖髢尚小懊劳募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fā)現(xiàn)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jīng)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熟讀成誦。

      五、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1、背誦古詩。

      2、默寫《池上》。

      3、依據(jù)《池上》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板書設計:

      偷采白蓮回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浮萍開童真童趣

      第二課時:《小池》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能從詩中感受到美好的意境。

      教學難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美麗景色,增強對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今天我們就追隨著詩人去欣賞一方池塘里夏天的美景。(課件2)

      二、初讀詩,感受意境。(課件3—4)

      1、有積累過這首詩的嗎?背給大家聽聽。

      2、很多同學都熟悉這首詩,其實它描寫的就是一處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課件)。美嗎?著名的宋代詩人楊萬里當年看到了這個小池塘,在周圍的景物映襯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揮筆寫下了這首千古吟誦的詩句《小池》。

      3、介紹作者: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最善長寫山水詩,一生寫詩二萬多首,與大詩人陸游,范成大齊名。

      4、聽錄音范讀。注意聽清每個字的讀音,聽清讀詩的停頓與節(jié)奏。

      5、學生自由試讀。你能試著讀一讀嗎?

      6、相機認識生字及糾正字音。(惜露蜓。強調(diào)lǜ字的讀音)師(剛才老師聽同學讀,有幾個字不太準,在這里再強調(diào)下。)

      7、生再讀。請同學們再讀一下古詩,注意生字,注意讀詩的語氣和節(jié)奏。

      8、指生讀。

      三、理解詩,領悟意境。

      1、整體提問:在詩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板書:泉眼樹陰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詩。讀中悟情。(課件5—6)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嗎?(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無聲、惜細流)無聲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愛惜,誰愛惜誰呢?泉眼愛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點兒。

     。2)寧靜悠美的景色應用什么語氣來讀呢?(舒緩,愛惜……)找生試讀。

      (3)泉眼在作者的頭腦中想象得如此舒緩而美麗,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邊大樹的呢?樹陰照水愛晴柔,借助注釋理解一下。(生自由說二句意思,理通順后,師小結)愛指喜歡,誰喜誰呢?

     。4)這樣柔和的美景誰能來讀出?(讀出柔美、喜愛……)找生讀,師指導讀。

      3、理解三、四句詩,體會“立”的深意。(課件7—9)

     。1)同學們讀得不錯,后兩句誰能來試著讀一讀。找一生讀。

     。2)你能從讀中體會詩的意思嗎?很淺顯,同桌間交流下。

     。3)匯報,師相機糾正。

     。4)在評議中隨機體會“立”巧妙用法。

     、倌阏J為哪個字最好,為什么?師強調(diào)“立”字的用法,使詩句更生動,形象,體現(xiàn)了蜻蜓的可愛。

     、谛◎唑扬w過來了,立在了荷葉上,你能給立換個詞嗎?(落、停、站……)

     、垓唑蚜⒃诹诵『芍,你能想象一下它們會交流什么嗎?(謝謝你,看到你真高興,我等你好久了……)

     。7)誰能把后兩句讀一下。讀出高興、欣喜等語氣。

      4、齊讀全詩。作者把泉水,大樹,荷花和蜻蜓編織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并表達了他對夏日池塘邊美景的喜愛,帶著高興,喜愛的語氣,品讀一下全詩。

      四、賞讀詩,內(nèi)化意境。(適當配樂)

      1、自由練讀(讀出個性)。

      2、個別讀。

      3、同桌互讀,背誦讀。

      4、想象讀:你覺得在這個池塘邊還會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魚、小鳥……)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種,卻把整個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值得我們學習。在你腦海里能想象著更多的美景讀一讀嗎?要讀出你對景色的喜愛之情,你試試。

      5、全班齊讀(情感共鳴)

      五、指導書寫。(課件10—14)

      六、教師總結:(課件15)

      涓涓細流,濃密的樹陰,小巧的荷葉,頑皮的蜻蜓,讓這寧靜,優(yōu)美的小池塘充滿了生機與活力,詩情畫意令人陶醉,不僅這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美,讓我們一起去發(fā)現(xiàn)美,享受美吧。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學會偶鬢衰三個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2、理解領悟詩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想象古詩所表現(xiàn)的情景,體會作者憂傷之情。

      〖教學重難點〗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據(jù)題質疑

      1、復習導入:

      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古詩叫《詠柳》,你還能背下來嗎?(指名背再齊背)(課件)

      2、介紹背景:(出示課件)

      你們還記得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他是詩人賀知章,他以寫七絕為見長。他一生仕途順利,直到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xiāng),在離開京城時,文武百官都來送行,直到城門外,唐玄宗還親自寫詩送行,真夠風光榮耀。當他以一個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闊別了五十年的故鄉(xiāng)時,又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3、揭示題目: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回鄉(xiāng)偶書》。(師板書課題)

      4、據(jù)題質疑:

      ⑴理解“偶書”,這里的“偶”“書”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煾鶕(jù)學生所提問題,進行副板書,并梳理歸納)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師:自由讀詩,邊讀邊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或者你讀懂了什么?

      1、生自學,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

      2、檢查反饋:(課件)

     、懦鍪旧中略~,指名讀,師生糾正。

      齊讀生字新詞。

      ⑵指名讀詩、范讀(出示課件)、生畫節(jié)奏。

      分組讀詩。

      齊讀古詩。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學習第一句:(課件)(出示第一二行)

     、胖该x。

     、泣c擊重點詞語:少小、老大、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引導學生邊觀察插圖邊說意思(板書:少小、老大、音無改、鬢毛衰)

     、沁@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試講,再講給同桌聽,最后全班交流)

     、葞煔w納,生質疑。

     、蓭煟嚎磥硗瑢W們不僅會讀,還會思考。那么你們能“從鄉(xiāng)音無改”與“鬢毛衰”這兩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手笇Ю首x: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作者,在闊別多年后又返回到養(yǎng)育了自己的家鄉(xiāng)與故鄉(xiāng)的人們團聚,想到家鄉(xiāng)人民的熱烈歡迎、盛情款待的情景時一定會興奮不已。現(xiàn)在誰能用讀出作者此時的喜悅心情?(指名讀、齊讀)

     、恕】偨Y學法: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剛才學習的方法。(生試講,師概括:抓住重點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或觀察插圖,理解詩意。)現(xiàn)在請同學們運用這種方法來自學第三四行詩句。

      2、學習第二句:(課件出示第三四行)

     、懦鍪揪渥,指名讀、齊讀。

     、茖W生運用自學,再集體交流。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兩行詩的?

      師:你能想像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無奈、憂傷)

      誰能通過朗讀來表達這種感情?

     、侵笇Ю首x古詩。

      3、串講詩意,體會情感:

      ⑴誰能用自己的話把全詩的意思講一講?

     。ㄖ该v,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茝倪@首詩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思鄉(xiāng))

     、恰⌒〗Y:是啊,“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xiāng),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離開家鄉(xiāng)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xiāng)音無改”,這無改的鄉(xiāng)音里流露出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么我們就帶著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戎笇Ю首x。(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4、挖掘課程,欣賞佳作:

      同學們,賀知章回到故鄉(xiāng)后,面對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寫了兩首《回鄉(xiāng)偶書》。剛才我們學習的是第一首,現(xiàn)在請同學習們欣賞第二首,一起與作者體會回到家鄉(xiāng)的那種感受。

      (出示課件,師誦讀: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四、表演想象,拓展延伸

     。◣煟和瑢W們學得真起勁,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xiāng)偶書》編成故事,再與同伴合作演一演。(提示:如果你是賀知章,離開家鄉(xiāng)幾十年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你當時看到的、聽到的和你想象中的一樣嗎?)

      1、分角色試練表演:

      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模仿“記者”,采訪“賀知章”。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么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后還有什么收獲?(生談)

      2、齊背古詩,并邊背邊想象情景。

      五、示范指導,培養(yǎng)習慣

      1、讓生找出本詩的生字,并看看要怎么正確書寫。

      2、出示課件中的生字書寫順序,師邊講解。

      3、學生試寫(每個生字各寫2個),師巡視,生寫后互檢。

      六、自主選擇,培養(yǎng)能力(任選一題)

      師:同學們,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我們都完成了,現(xiàn)在我們到作業(yè)超市去逛逛,然后你們選拔自己喜歡的題目作為課后的練習題。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為《回鄉(xiāng)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3、自編故事,再與伙伴交流。

      贈汪倫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及作品滲透的感情。

      2、理解“欲”、“聞”、“不及”的意思。

      3、背誦、默寫本詩,并改成現(xiàn)代文或嘗試寫詩。

      〖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了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課前準備〗

      課件、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系統(tǒng)歸納,溫故引新

      上課伊始,出示李白畫像,接著提問從入學到現(xiàn)在你們都學過李白的.哪些作品?課外還讀過他的哪些詩?自然引出新課。這樣,便將課內(nèi)與課外緊密聯(lián)系起來,對李白詩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歸納小結。

      二、學法遷移,自讀自悟

      首先,指導學生根據(jù)文中注釋及字典講解詞義,然后運用以前學過的“連詞解句意”、“調(diào)換詞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詩句。同時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標注出來,最后上臺匯報自學情況。抓住“踏歌”這一學生難于理解的詞語,通過兩組節(jié)奏不同的兒童歌曲幫助學生領會”踏歌“的藝術形式。

      三、資料補充,突破難點

      詩歌是高度凝煉的語言,要想體味其深層內(nèi)涵,必須填補其中空白,充實完善詩歌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進一步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情厚誼。因此,教師需在此處安排一段小插曲,請學生屏幕閱讀,同時配樂: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崩畎自缫崖犝f汪倫是一個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后,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蓖魝愋Φ溃骸啊一ā,一潭之名也,并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倫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問:“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情誼,還表現(xiàn)在哪里?”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一種假設。那么跟下句連起來,用什么關聯(lián)詞來表達更為合適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縱使……也……)

      2、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做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動呢?那么,用什么樣的句式來表達這兩句詩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現(xiàn)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可改為感嘆句、反問句、設問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嗎?這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兩行連起來又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為什么這樣說?

      四、情境表演,時空延伸

      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葉扁舟停岸待發(fā),大詩人李白雄姿英發(fā),風流倜儻。這時請學生選擇合作伙伴,自由表達。

      鼓勵學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說真話,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別不知何時相見?”“汪倫兄,請留步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五、名詩誦讀,課外延伸

      1、人生自古傷別離,古代的離別詩或纏綿凄婉,或開朗豁達。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別董大唐·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朗讀、小結:

      無論以什么送別,都有可以概括為以“真心”送別。

      〖板書設計〗

      贈汪倫

      李白深情厚誼汪倫

      踏歌聲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佚名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觀書有感》所描繪的景象。

      4、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和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從讀書中不斷吸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背誦古詩導入

      我們經(jīng)前學過哪些古詩?同學們在課外又學會背誦了哪些古詩、現(xiàn)在請同學們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

      剛才大家背誦的古詩中,有沒有宋代詩人陸游的詩呀?

      二、學習《冬夜讀書示子聿》

      1、簡介陸游。

      2、解題,釋題。

      示:指示、訓示。子聿:陸游的小兒子。題意;用冬夜讀書生發(fā)的感想來教育兒子子聿。

      3、初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畫出生字。

      (2)學生讀生字,認讀并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生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4、理解前兩行詩句。

     。1)讀第一行詩,疏通字詞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學問:讀書學習。無遺力:不遺余力。

      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

     。2)讀第二行詩,理解詩意。

      始:才

      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時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時才取得成就。

     。3)朗讀前兩行詩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連起來理解。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做學問要不遺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讀第三、四行詩,理解“終”、“絕知”、“躬行”的意思。

      終:到底、畢竟。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躬行:親自實踐。

     。2)說說第三、四兩行詩的意思。

      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究還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須親自通過實踐才行。

     。3)體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兩句表述了知與行的關系:書本上學到的東西,一定要通過實踐才能變成真正的.學問。

      6、指導朗讀,體會古詩的思想感情。

     。1)、聽錄音。

     。2)、自由練讀。

     。3)、指名讀e評價e再讀。

      (教師點撥學生在朗讀中細心體會知與行的關系)

     。4)、齊讀。

     。5)、指導背誦。

      三、作業(yè)

      1、背誦并抄寫古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2、課外自學一兩首沒有學過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有感情地朗讀。

      2、背誦古詩。

      二、學習《觀書有感》

      1、按自學提綱自學古詩。

      出示投影片:

      自學提綱:

      1、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借助字典或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語“鑒”“徘徊”“渠”“如許”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2、交流自學情況。

     。1)、配樂范讀。邊聽邊思考: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2)學生交流讀懂的內(nèi)容。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準確理解一些詞語鑒:鏡子。徘徊:在一個地方走來走去,詩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閃耀浮動。渠:它,指方塘。如許:如此。

      理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意思。

      邊讀邊理解邊想象。

      質疑————————解疑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看圖,聽錄音,進一步感受詩的意境,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

      (2)學生自由練讀。(讀中領悟:正像源源不斷的活水使池塘變得如些清澈那樣,人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才能變得更加聰明)

     。3)指名讀。

     。4)練習背誦。

      三、學習本課生字。

      1、記憶字形;說一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聿”“鑒”“徘徊”這幾個字的。

      2、正確書寫:你認為哪個容易寫錯,給大家提示一下。

      3、練習書寫。

      四、由學生推薦課外自學的古詩。

      1、分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詩。

      提示:先讀讀古詩,說說作者是誰。還可以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詩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讀一讀。

      2、請二、三名同學當小老師,向全班同學推薦古詩。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默寫課文。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第一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1、教法:

      啟發(fā)感悟。

      2、學法:

      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枯”等幾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培養(yǎng)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7個生字是重點和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yǎng)背誦古詩的興趣是難點。

      〖教具準備〗

      挑選古詩的配樂曲子,彩筆及畫紙。

      〖教學過程〗

      一、激勵引入

      老師聽說,有的同學可聰明了,會背許多古詩呢!請你大聲的背給大家聽一聽。

     。ǔ閷W生背)

      同學們可真了不起,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古詩。

      板書出示課題:草。

      二、老師范讀激趣

      1、老師配樂吟誦。你們想讀嗎?自己試試。

      2、學生自讀。

      3、會讀了嗎?請讀給同桌聽一聽。

     。ㄍ阑ハ嗉m正讀音。)

      4、誰想讀給大家聽聽?

      注意:草、歲、盡、吹、生等字音。

      5、齊讀。

      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人感情

      1、學生自己吟誦體會。

      2、抽生誦讀。

      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加,老師給以恰當?shù)闹更c。

      3、大家齊讀。

      四、啟發(fā)想象,感悟詩歌大意

      讀了這首詩,老師眼前浮現(xiàn)出這樣的景象:

      原野上長滿了茂盛的野草,它每年都要枯萎一次,繁茂一次。不管烈火怎樣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原野上又會長出青青的野草。野草的生命力多強!

      1、學生自讀體會。

      2、看書上的圖,進一步體會。評議這幅畫,說說自己的.想法。

      五、配樂誦讀全詩

      1、先自己邊讀邊想象,有滋有味的吟誦這首詩。

      2、試著背下來。

      3、配樂朗讀、背誦。

      六、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

      枯榮

      2、寫一寫這兩個字,再寫一寫“燒”字。誰來提醒大家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

      注意:“榮”字的禿寶蓋要寫寬點,“燒”的右上角沒有點。

      4、學生書寫,老師巡視輔導。

      七、課堂檢測

      抽測古詩背誦、朗讀情況。

      八、課堂小結

      寫好字,背好詩的同學,可以自讀“我知道”中的內(nèi)容,不懂的地方向老師或同學請教。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教后記〗

      在第一課時的學習中,無論從背誦課文還是書寫生字,學生都表現(xiàn)了極大的自主性、自己預習熟讀成誦,利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學寫生字、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

      第二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fā)感悟。

      學法:朗讀練習。

      〖教學目標〗

      1、會寫“未”等9個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3、認識其他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并能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古詩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

      一、賞圖引入

      圖上畫的什么?是什么季節(jié)?注意區(qū)別花與蝴蝶的色彩。

      1、古時候有位著名的詩人叫楊萬里,他特覺得這個小孩捕蝴蝶的情景非常有趣,就寫下一首詩。

     。ǔ鍪救姡

      2、老師朗讀全詩。

      這首詩是不是寫出了畫中的景色?

      二、初讀全詩,識記生字

      1、自己朗讀全詩,不認識的字看注音,遇到生字,要多讀幾遍。

      2、誰愿意把這首詩的給大家聽聽。發(fā)現(xiàn)讀的不正確的地方及時糾正。

      3、聽老師范讀,體會朗讀古詩的節(jié)奏,學生模仿范讀,練習朗讀古詩,要讀出感情、節(jié)奏。

      三、圖畫結合,感悟詩意

      1、學生吟誦古詩。

      2、學生看圖,老師講解:

      稀疏的籬笆掩映著一條幽深的小徑,枝頭的春花已經(jīng)凋落,綠葉初長,還沒成陰。天真的兒童在追捕一只黃色的蝴蝶,蝴蝶飛進黃燦燦的菜花從中,孩子再也找不到那只蝴蝶了。

      3、你們能不能把詩畫中的情景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ǚ中〗M合作編故事,推選一個代表講故事)

      四、有感情的讀全詩,練習背誦

      4、自由練習:可以一個人,也可以找個伙伴合作朗讀。

      5、讀給別人聽,互相評議。

      6、練習背誦,先自己背,再同桌交換背誦。

      7、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集體吟誦。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宿、徐、籬、疏、未。

      (師:你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

      2、比一比,看誰記得又快又好。

      3、誰能把自己記字的好辦法告訴大家:

     、磐阑プx互查生字。

     、浦笇鴮。重點指導下面幾個字:

      未:上橫短,下橫長,豎寫在豎中線上。

      追:注意提示上邊的筆順,整個字先寫上邊,后寫走之。

      宿:寶蓋頭不宜寫的太寬。

      六、課堂檢測

      指名、分組、背誦古詩。

      七、課堂總結

      回去以后可以把古詩背給家長聽。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教后記〗

      學習本課之后,我認為最成功的地方是學生能根據(jù)第一首詩的節(jié)奏,劃分出第二首詩的節(jié)奏。并能夠根據(jù)上一課學過的“離”字識記“籬”字。在書寫方面也能把各種方法運用的恰倒好處。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村居(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十──古古──居亡──忙因──煙口──知

     、茡Q筆畫,換部分組字:

      讀──詩對──樹──村睡──眠閃──問──間──聞屋──居

      醒──醉親──童外──處歲──多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古詩冬眠到處見聞鄉(xiāng)村居住煙花童話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ㄌ拼娙耍好虾迫唬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jù)學生質疑可適當引導:

     、艜裕菏翘靹偭恋臅r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泼撸壕褪撬X的意思。

     、锹劊壕褪锹牭囊馑。

     、忍洌壕褪墙械.意思。

      3、請學生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艑W生自讀,體會感悟。

     、平處熋枋觯I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學生: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學生: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學生: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自由練習背誦。

     、葘W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學生配上音樂。

      ⑸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村居

      六、課堂作業(yè)設計

      1、找朋友:

      詩村首醉出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jīng)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抛约鹤x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仆阑ハ嗦犠x,鼓勵學生邊讀邊表演。

      ⑶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學生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聲多處知忙

      2、學生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部分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diào)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學生自己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diào)“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xiàn)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韓愈《晚春》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了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通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古詩內(nèi)容及詩人的資料,搜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以前已經(jīng)學了不少古詩,誰愿意把自己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呢?學生自由背,教師充分肯定。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兩首描寫祖國壯美河山的詩。

      二、共同學習《望天門山》

      1、學生初讀《望天門山》。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遇到困難向老師同學請教。

      2、說說通過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3、自由練讀,讀出詩的韻味。

      4、誦讀展示。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5、練習背誦。

      三、練寫生字,抄寫古詩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抄寫《望天門山》。

      四、自主學習《飲湖上初晴后雨》

      1、回顧上一首詩的學習過程,自學《飲湖上初晴后雨》。

      2、交流展示:

     、耪故纠首x或背誦。

     、普f說你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

     、潜吵瞿阕钕矚g的詩句,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背誦《飲湖上初晴后雨》,默寫《望天門山》。

      2、配樂情境朗誦。

      二、想象畫面

      1、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想象它所描述的畫面,與同桌相互說一說。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想象。

      可用簡筆畫畫出來,也可用幾句話描述。

      3、交流各人想象的畫面。

      三、拓展活動

      1、交流搜集的描寫祖國山河壯美的詩句。

      2、召開“祖國山河美”古詩朗誦會。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人借景抒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贊頒,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句,能夠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4、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寫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nèi)容。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1、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詩。

      2、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并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1、提問:

      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2、“望廬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3、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日照香爐生紫煙: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云。

      遙看瀑布掛前川: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飛流直下三千尺: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疑是銀河落九天: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6、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絕句》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三、讀《絕句》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鳴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詩《絕句》,理解詩意

      1、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2、《絕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興到筆隨,未事先擬題,于是以“絕句”標題,解釋“絕句”。

      3、讀一讀古詩,悟懂詩句的意思: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⑴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自鷺上青天。

      重點理解:

      黃鸝:鳥名,也叫黃鶯。

      鳴:叫。

      翠柳:翠綠色的柳樹。

      從“翠柳”一詞可以看出是什么季節(jié)?

      春天。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吃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說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蔚藍色的天空自由飛翔。

      ⑵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重點理解:

      窗含:從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著。

      西嶺: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萬代積累下來,終年不化的積雪。

      千秋:時間很長。

      泊:停靠。

      東吳:指江蘇一帶。

      萬里船:船要行萬里路。

      說句意:從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恐饺f里之外東吳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兩首古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通過學習這兩首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煉,講究節(jié)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默寫《示兒》。

      4、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

      二、教學重難點:

      1、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和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4、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chuàng)設情境:

     。◣熍e起空白的第四課)同學們,老師今天這節(jié)課沒有準備,想請你們來當我的老師!

      大家想一想,如果讓你來當我的老師,你教教我怎么學這兩首古詩呢?

     。ǘ⿴熒餐O計自學步驟:

      1、我們先用第一首詩做實驗。(生討論如何教老師,全班交流)

      2、師引導小結(即學生自學方法)并板書:

     、俳庠婎}(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诮怆y解詞。

     、劾斫庠娋洌ㄓ檬褂脜⒖紩⒖床鍒D、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

     、軞w納中心(體會作者情感)

     、菡勛x詩感受。

     、抻懈星槔首x。

     。ㄈ⿲嵤⿴熒餐瑢W習:

      1、請同學上講臺當小老師,為全班和老師解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寫下的。此詩寫于7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2、理解難解詞: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jié)制。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3、理解詩意:

      用使用參考書、看插圖、想象、反復誦讀、串講詩意、解課后題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

     、佟皠ν夂鰝魇账E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a串講: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我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b積累詞語:聽到喜訊為何還“涕淚滿衣裳”?可以用哪個四字詞形容他?(喜極而泣、唏噓不已……)

      c有感情地朗讀。

     、凇皡s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a看插圖,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想象人物的心情。

      b詞語積累:“喜欲狂”和“涕淚滿衣裳”矛盾嗎?可以用哪個詞解釋?(悲喜交加)

      c想象:詩人離開家鄉(xiāng)這幾年,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師補充: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 d串講: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我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e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心情。

     、邸鞍兹辗鸥桧毧v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a串講:在大晴天里我要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b“白日”每天都有,為何此詩要強調(diào)呢?象征著什么?(詩人的生活重見天日,心情愉悅)

      c讀出詩人的好心情。

     、堋凹磸陌蛵{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a“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詞語?詩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見詩人語言精練。

      b串講: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葑x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4、總結全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ㄟ@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5、師引讀,生齊讀、

      6、請一位同學帶大家讀背古詩。

     。ㄋ模⿴熞龑J識這首古詩結構、韻律的特點。

      第二課時

     。ㄒ唬┌鍟n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笨梢哉f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妒緝骸愤@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ㄈ⿲W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佟八廊ピf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霸笔潜緛砭椭赖囊馑。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巴苯y(tǒng)一!熬胖萃笔侵溉珖y(tǒng)一。

     、谥该f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邸巴鯉煴倍ㄖ性,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氨倍ā敝甘諒捅狈。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苓@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⑤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皆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xiàn)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tǒng)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ㄎ澹R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喜欲狂”)表達的。

     。┍痴b默寫這兩首詩

    《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導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么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jié)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xiàn)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fā)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么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爬蠋熋枋鲈娋涞膬(nèi)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xù)后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yè)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游戲,復習導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習俗。(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xiàn)節(jié)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

     、懦鍪旧挚ㄆ,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亲寣W生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直覺讀準節(jié)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庞米约合矚g的方式學習古詩?梢宰詫W,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平涣鲗W習收獲。

     、琴|疑:有什么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xiāng)”、“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偶w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nèi)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苽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yè)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jīng)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詩的教學設計06-04

    古詩教學設計05-15

    (精選)古詩教學設計05-15

    古詩教學設計02-26

    古詩《村居》教學設計03-27

    【集合】古詩教學設計06-14

    古詩教學設計【熱】06-15

    古詩教學設計【合集】05-15

    古詩《乞巧》的教學設計11-27

    古詩教學設計(精選21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