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賦》同步習(xí)題
導(dǎo)語:歐陽修借秋聲告誡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而應(yīng)自我反省。這一立意,抒發(fā)了作者難有所為的郁悶心情,以及自我超脫的愿望。
【 原文:】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拜,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 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故之兵,街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膠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 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百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馀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意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嗟乎!草本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零。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fù)u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予之嘆息。
《秋聲賦》練習(xí)
1.下列各組加點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悚然(sǒnɡ) 蕭颯(fēnɡ) 淅瀝(xī lì)
B.栗冽(lìn liè) 吹拂(fú) 肅殺(sù)
C.殺戮(lù) 戕賊(qiānɡ) 黟然(mò)
D.飄泊(bó) 丘墟(xū) 渥然(wò)
2.下列各組詞語字形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禮上往來 秋高氣爽 皎潔 零落 B.豁然開朗 秋毫無犯 慘淡 煙霏
C.挺而走險 卓有成效 寂寥 蔥蘢 D.豐富多彩 貽笑大方 凄切 針貶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悚然而聽之 ②乃其一氣之余烈?
B.①此秋聲也 ②故其為聲也?
C.①其色慘淡 ②其氣栗冽?
D.①常以肅殺而為心 ②夷則為七月之律?
4.請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歐陽子方夜讀書
常以身翼蔽沛公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將恐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p>
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
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
天之于物,春生秋實
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
5.將文中畫線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聞有聲自西南來者。???
(2)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3)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
6.有人認(rèn)為童子是個蒙昧無知的孩子,他對于主人要求“汝出視之”只是敷衍了事,亦不能應(yīng)答主人的問話,只知“垂頭而睡”,在文中出現(xiàn)只是用于陪襯歐陽子的形象;也有人認(rèn)為童子天真無邪,既無“百憂感其心”,亦無“萬事勞其形”,更無憂思“動于中”,所以是作者倡導(dǎo)的人生境界。你怎么看?
7.對于《秋聲賦》的主題,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rèn)為這是一篇典型的悲秋之作,如《中國古代文學(xué)作品選》所說的“這是一篇以悲秋為主題的賦體散文,抒發(fā)了作者在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的郁悶心情”。另一種認(rèn)為“同以往的許多‘悲秋’之作相比,本文既無失意的惆悵,又無身世的感傷,體現(xiàn)了作者豁達(dá)超然的情懷”。你認(rèn)為哪一種觀點能夠成立?
【《秋聲賦》同步習(xí)題】相關(guān)文章:
《秋聲賦》的賞析06-15
《秋聲賦》譯文03-01
《秋聲賦》賞析03-03
秋聲賦是誰的作品?04-12
《秋聲賦》譯文及注釋03-21
《秋聲賦》古文賞析08-20
《秋聲賦》原文及翻譯02-27
《秋聲賦》全文及譯文08-25
秋聲賦原文及譯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