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佛語經(jīng)典語錄

    時間:2022-01-17 12:38:10 經(jīng)典語錄 我要投稿

    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歡迎大家閱讀。

    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

      佛語經(jīng)典語錄 篇1

      1、大道本來平等,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2、得到的越多,煩惱越多,壓力越大,有得必有失,有利就有弊,有愛就有恨,有因必有果。

      3、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4、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6、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7、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8、百種多知,不如無求最為第一。

      9、佛性不可思量測度見到,當下便見,擬思則差。

      1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11、今日的執(zhí)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12、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13、世間的人要對法律負責任。修行的人要對因果負責任。

      14、不見垢法可厭,不見凈法可求,不見眾生可度,不見盤可證,不作度眾生心,不作不度眾生心,是名最上乘。

      15、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xiàn)前,煩惱塵塵解脫。

      16、打開你的心胸,放開你的心量,就會變得越來越圓融,越來越豁達。

      17、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若能萬法盡舍卻,頓悟入道須臾間。

      18、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

      19、佛言:當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無我者,我既都無。其如幻耳。

      20、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21、念動急覺,覺之即無,久久收攝,自然心正。

      22、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23、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梢姷媚欠N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24、佛不見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25、壇經(jīng)者,人人皆知出于曹溪,而不知曹溪出于人人自性。人人皆知經(jīng)為文字,而不知文字直指人心。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26、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27、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眼前林樹并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人人自我天真佛,晝夜六時常放光,別起眉毛觀見得,何勞特地禮西方。

      28、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9、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30、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31、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玻。

      32、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33、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34、直了自心,無性無念,則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六根門頭,無障無礙,六塵堆里,無染無雜。謂之無念行。

      35、凈律凈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36、前生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37、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38、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39、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40、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xù)或照顧不起。

      41、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42、慈悲是真正的愛情,永恒不變。

      43、溈山禪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44、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zhí)著之病。

      4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6、覓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47、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8、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49、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50、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51、若欲無境,當忘其心,心忘即境空,境空即心滅。

      52、即心是佛,身心俱無,是名大道。

      53、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將心外求,舍父逃走。

      54、你什么時候隨緣,什么時候就順利。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55、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56、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57、菩薩應離一切相,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58、但識自心,恒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

      59、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60、不要回憶過去,不要迎接未來,也不要執(zhí)著現(xiàn)在。把心自然安住下來,不要控制他,不要跟隨他,不要阻擋他,不要拒絕他。讓他來去自由,放松放下,放到本覺當中,真正懂得了這個道理就成佛了。

      61、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62、真正的慈悲在于愛別人,不是愛自己。

      63、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64、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煩惱業(yè)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

      65、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

      66、如果你能每天吶喊二十一遍"我用不著為這一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67、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68、弄明白自己的心叫明心,見到了自己的本性叫見性。

      69、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70、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71、高峰禪:「修行人如一人與萬人敵,又如逆水行舟。

      72、無量善事,菩提道業(yè),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73、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74、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75、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76、無論做什么事,不要忘了正知正念,一切功夫下到心地上。形式上表面上的東西都不是修行,除了修心,別的哪有什么可修的?

      77、見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處世曰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舌談論,在手執(zhí)捉,在足運奔。遍現(xiàn)俱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者喚作精魂。

      78、要得臨命終時,不顛錯,要從如今做事處莫教顛錯,如今做事處顛錯,欲臨命終時不顛錯,無有是處。

      79、念佛時,即見佛時,亦即成佛時。求生時,即往生時,亦即度生時。

      80、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說的話都靠不住,不要當真,你要當真,決定要上當。

      81、知心無住,即是修行,無住而知,即為法昧。

      82、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83、過去事,莫思量;未來事,莫愿莫求;此刻事,與一切事但知無著。

      84、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fā)大乘心,普濟一切,愿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85、直了上無佛果可求,求無眾生可化,是名為至佛地。

      86、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恒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87、競利奔名何足跨,清閑獨許野僧家,心田不長無明草,覺苑常開智慧花。

      88、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89、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90、別人傷害你,愉快的承受,無怨無恨,才能了結怨恨,不再繼續(xù)結怨。

      91、不著能行所行之相,是即我法雙空,并空亦空。

      92、自性發(fā)時,業(yè)識來空。

      93、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94、為什么活得累?是因為你的心四處漂泊,沒有歸處,找不到家,沒有休息的地方,所以心累。把他帶回自己的家,讓他好好休息,就輕松自在了。

      95、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96、直心直行,直取無上菩提,可謂真大丈夫之所為。

      97、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后際無來。

      98、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99、內心充滿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語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100、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佛語經(jīng)典語錄 篇2

      1、誰能夠不懈地遵行我所說的教理,誰就能夠遠離痛苦的輪轉,而令苦完全消失。

      2、勝利生憎怨,敗者住苦惱。勝敗兩俱舍,和靜住安樂。無火如貪欲,無惡如嗔恨,無苦如五蘊,無樂勝寂靜。

      3、我思故我在,我觀故自在。

      4、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梢娪幸陀猩溃瑪嘁蛿嗌馈

      5、佛陀說:“凈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別人無法代替!钡切囊趺磧艋兀恐T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6、莫結交愛人,莫結不愛人。不見愛人苦,見憎人亦苦。是故莫愛著,愛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7、如牧人以杖,驅牛至牧場,如是老與死,驅逐眾生命。若以刀杖害,無惡無害者,十事中一種,彼將迅速得。

      8、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

      9、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xiàn)在正是時候。

      10、我之為我完全是因為自己是什么,而不因為別人改變自己。一朵芳香的花朵不因為憎惡的人到來而改變芳香的本質而發(fā)臭。

      11、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欲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12、真正的神通,是把煩惱弄通。

      13、莫從卑劣法。莫住于放逸。莫隨于邪見。莫增長世俗。奮起莫放逸。行正法善行。依正法行者,此世他世樂。

      14、坐禪要曉得調養(yǎng)身心。若不善調養(yǎng),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15、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16、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17、一個人要努力自求解脫,如來只是提供了修行的方法。就從禪定開始著手,真切地去做。最后終將解脫一切外在的束縛,心便得到了自由。

      18、是非的原則是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想。

      19、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20、我們一生所需如果只是為了達到維生所需,其實需要的并不多,就像一只鳥、一條蟲,天地提供的其實足以滿足它們的需求。

      21、如果我們能看清“苦”的真相,看出苦由何處而生,由何處消逝,那么便容易做到不令苦的形成,也就能夠控制苦。

      22、貪心,你的嘴臉,就是貧窮相。

      23、愚人的心攀緣外在,隨外在的變化而起伏,怎能稱自己為自己的主?智者保有自己,不因為別人的評斷而改變自己的心,因此他是自己的主。

      24、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25、心的不純凈是引發(fā)痛苦的來源。什么使得心不凈呢?頑固、驕傲、自大是心理的雜質,這些雜質引出了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于是痛苦產(chǎn)生于此。

      26、舍棄于忿怒,除滅于我慢,解脫一切縛,不執(zhí)著名色,彼無一物者,苦不能相隨。以不忿勝忿。以善勝不善。以施勝慳吝。以實勝虛妄。

      27、修行者留意自己的心,不讓思想任意奔流而無法自我控制。他用警覺之火燒去所有困住他的大小煩惱。由于這樣,他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之道。

      28、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29、貪欲是火能焚身,瞋恨是惡能害身,癡是無明能引起五蘊熾盛而苦了身心。要終止苦而達至安詳快樂,惟有消除“我”、“我所有”的意識。

      30、我們惟有舍棄內心的'不良雜質,如貪欲、不滿、固執(zhí)等,才能解開它們對我們的系縛,心才得以自由。凈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內心安詳?shù)牡缆贰?/p>

      31、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32、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33、修行者進入塵世,應該要像蜜蜂采蜜一樣,不損傷花的色與香,輕盈地采取蜜汁,無害于花本體。

      34、魚生活在水中,所以我們見不著他的淚。

      35、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6、“悟”,就是要在心中留點空間,好作回旋。

      37、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38、屋頂蓋得粗糙,房子會遭雨水浸漏,未經(jīng)修養(yǎng)調御的心,欲望貪念會入侵。懈怠是死路,努力精進才是生路。智者常努力精進以修繕他的心。

      39、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覺者弟子,希滅于愛欲。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園苑樹枝提。

      40、常常使別人過快樂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樂。

      41、凡夫誤用經(jīng)典的章句,只是把它拿來說說,而無身體力行。他只是得到章句的表皮,沒有掌握到真諦。

      42、我們若得不到益友、良友之時,寧可獨自而行才不會擾亂自己的心靈。與善友為鄰可以得益,與惡友為鄰受害的可是整個身心。

      43、不要相信權威,權威有時也會錯誤。

      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真實。追隨賢人智者的腳步,將走向善地;與愚者惡人同游,將步向錯誤的方向。這就是真實。

      45、此非安穩(wěn)依,此非最上依,如是皈依者,不離一切苦。若人皈依佛,皈依法及僧,由于正智慧,得見四圣諦。

      46、人有兩個我:一個是別人心目中的我,一個是心靈中的我。在孤獨的時候,那個心靈中的我最易顯現(xiàn)出來,這也是最好的凈化自己的心的時候。

      47、于求樂有情,刀杖加惱害,但求自己樂,后世樂難得。于求樂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樂,后世樂可得。

      48、學悟,就是要你認識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49、不誹與不害,嚴持于戒律,飲食知節(jié)量,遠處而獨居,勤修增上定,是為諸佛教。即使雨金錢,欲心不滿足。智者知淫欲,樂少而苦多!

      50、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51、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52、人的心像一間有六個孔洞的屋子,貪、嗔、癡、渴、愛、欲無時無刻地侵入,故欲得清凈得先修繕自己的心。

      53、阿多羅應知:此非今日事,古語已有之。默然為主誹,多語為人誹,寡言為人誹;不為誹謗者,斯世實無有。

      54、煩惱比歲月更易催人顏老。

      55、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56、與愚同住苦,如與敵同居。與智者同住,樂如親族。賢者智者多聞者,持戒虔誠與圣者,從斯善人賢慧游,猶如月從于星道。

      57、從親愛生憂,從親愛生怖;離親愛無憂,何處有恐怖?從貪欲生憂,從貪欲生怖;離貪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58、凈心是遠離痛苦最好的方式。我們若能守護六種感官,不讓欲望去影響我們的心,心不造作行為,痛苦便無從升起。

      59、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所染,幸福近矣!

      60、從欲樂生憂,從欲樂生怖;離欲樂無憂,何處有恐怖?從愛欲生憂,從愛欲生怖;離愛欲無憂,何處有恐怖?

      61、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永遠是虧本,那就是發(fā)脾氣。

      62、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63、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64、坦然地接受事實,自己就會得到平靜。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憤怒。以愛去克服不滿和怨恨。

      65、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66、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67、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68、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樂。

      69、渴求離言法,充滿思慮心,諸欲心不著,是名上流人。久客異鄉(xiāng)者,自遠處安歸,親友與知識,歡喜而迎彼。

      70、苦與苦之因,以及苦之滅,并八支圣道,能令苦寂滅。此皈依安穩(wěn),此皈依無上,如是皈依者,解脫一切苦。

      71、我等實樂生,貪欲中無欲。于貪欲人中,我等無欲祝我等實樂生,我等無物障,我等樂為食,如光音天人。

      72、言多必失,盡量少給自己這種機會。

      73、凡有追求,必定有煩惱。

      74、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75、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76、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蕩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77、精進勇猛,有大愿力,難的會變?yōu)橐住J枭⒎乓,悠悠忽忽,易的也變(yōu)殡y。

      78、如果內心不再有壞的作用那一部分,我們便不再會從其中引起痛苦、煩惱,從而達到永恒的愉快、安詳。

      79、我們的心有很多種作用,這些作用一半害己害人,一半利己利人。凈化自己的心就是去除掉不好的心識作用,不令惡質的作用生出來。

      80、要搞好個人的衛(wèi)生,尤其“心理衛(wèi)生”最為重要。

      81、有生必有死,人應懼生,不應懼死。無生即無死,究竟解脫。

      82、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83、如果有人毀謗我,毀謗我的教義或是毀謗我的弟子,千萬別因此而沮喪或心情煩亂。因為這樣的反應無濟于事,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害。

      84、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85、我們要像一只大象一樣,在戰(zhàn)場上能承受箭的毒害而繼續(xù)奮戰(zhàn)不已。我們也能忍受別人對我們的侮辱和敵視,而能保持自己內心的安詳寂靜。

      86、己飲獨居味,以及寂靜味,喜飲于法味,離怖畏去惡。善哉見圣者,與彼同住樂。由不見愚人,彼即常歡樂。

      87、供養(yǎng)供應者,脫離于虛妄,超越諸憂患,佛及佛弟子。若供養(yǎng)如是,寂靜無畏者,其所得功德,無能測量者。

      88、人必須在自我中覺醒,才能破除我執(zhí)。

      89、生日又云母難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壽慶賀。

      90、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了。

    【佛語經(jīng)典語錄大全】相關文章:

    搞笑經(jīng)典語錄大全10-05

    網(wǎng)絡搞笑經(jīng)典語錄大全12-06

    2017搞笑經(jīng)典語錄大全11-13

    流行搞笑經(jīng)典語錄大全10-07

    笛安經(jīng)典語錄大全誰有?06-28

    馬云經(jīng)典語錄大全誰有?06-28

    辛夷塢經(jīng)典語錄大全誰有?06-28

    超搞笑的經(jīng)典語錄大全02-08

    關于詩人汪國真的經(jīng)典語錄大全07-15

    爆笑經(jīng)典語錄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