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體驗坐火車時感知的春天景色。
2、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鉆、瞧。
3、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欣賞優(yōu)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在課件與圖片的提示下,嘗試學說散文中優(yōu)美語句。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坐過火車、汽車的經驗,知道從車窗往外看風景。
2、環(huán)境準備:教室內四周掛上長幅掛圖A、B:綠油油的麥苗、金黃色的油菜花等,大紙箱做成的山洞。
【活動流程】
一、游戲:坐火車。
1、引發(fā)幼兒回憶以前坐火車、坐汽車向外觀看風景的感覺。
提問:你坐過火車嗎?你坐過汽車嗎?坐在里面向外看,能看見什么?
2、引發(fā)幼兒坐火車的興趣。(幼兒自由地搭乘“小火車”)
3、通過游戲感知散文的內容。
老師帶幼兒一起玩“開火車”的游戲:分別走過長幅掛圖A、B,引導幼兒一會兒看麥苗,一會兒看油菜花,并鉆過大紙箱做的山洞,讓幼兒體驗火車鉆山洞的感覺。
二、欣賞散文。
1、老師配樂朗誦散文。
坐在火車上向外瞧,我們看見了什么?(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鉆、瞧)為什么會什么也看不見呢?
2、幼兒邊坐“火車”、看掛圖、鉆“山洞”,邊再次欣賞散文。老師引導幼兒學說“一會兒是……一會兒是……”
三、戶外活動:開火車。
老師帶著幼兒一個跟一個地拉著衣服開火車,邊開火車邊嘗試替換散文中的詞句,并將幼兒園里的風景仿編在散文里。
四、引導幼兒下完火車后,尋找春天的足跡,自然結束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
這篇散文短小,語句優(yōu)美,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散文所表現的畫面意境具有一定的動感,易于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加以表現,從而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受散文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本活動的設計突出欣賞教學的要求,也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同時積極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散步活動,觀察植物“綠油油“的生長現象,起到難點前置的作用,然后較好地運用電教手段和游戲場景來營造散文所表現的意境,讓幼兒學習和掌握詞匯和句子,既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也解決了教學的難點。在本節(jié)課中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配合,情緒都比較高,都掌握了所學詞語并對散文欣賞有了一些認識,只有個別幼兒象李子赫、王夢遙這兩個小朋友不配合,原因是李子赫非常淘氣,上課不聽。王夢遙是怎么問都不說話,課后我會和這兩個幼兒家長進行溝通,盡快幫助他們進步。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操作、探索能夠想出把乒乓球移動到另一個盤子的各種方法。
2、讓幼兒在嘗試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3、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4、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每人兩個紙盤,一個乒乓球
2、每組一份材料:吸管、鉛筆、鏡子、硬紙板、勺子。
3、磁帶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1、(出示乒乓球)小朋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你們玩過嗎?你都是怎樣玩的?(幼兒自由回答,打、拍、滾、扔)
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乒乓球,還有2個盤子,老師要請小朋友想想辦法不用任何工具把這個盤子里的乒乓球移動到另一個空盤子里。(幼兒想想、說說)
二、探索不借助任何工具移動乒乓球的方法
1、小朋友說了這么多,那現在請小朋友自己試試剛才想的辦法行不行,也可以試試別人說的辦法(幼兒進行操作)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剛才用了什么方法移動乒乓球的?請幼兒演示
小結:剛才小朋友沒有用任何工具,想了這么多的辦法(用手拿、嘴巴咬、手指夾、嘴巴吹、鼻子推)把球移動到另一個盤子里,你們真棒,自己給自己鼓勵一下。
三、提供材料,讓幼兒探索不用手碰乒乓球,把球移動到另一個盤子的多種方法
1、小朋友這么聰明,現在老師要考考小朋友了,不用手碰球,用一些工具怎樣將它移動到空盤子里?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請你們自己動手試試,看看用什么工具怎樣把球移動到空盤子里,看誰的辦法多。(幼兒操作)
2、提問個別幼兒,你剛才用的什么工具,怎樣把球移動到空盤子的?(幼兒演示并說出)其他的小朋友也來試試,看看行不行?(全體幼兒操作)
3、師:小朋友剛才都用了哪幾種工具來移動乒乓球的?(吸管、鉛筆、筷子、勺子、硬紙片)它們能不能移動乒乓球呢?,你覺得這幾種工具中,用哪種工具最容易把球移動?為什么?用哪種工具最難,最慢?為什么?(幼兒自由說)
總結:今天,小朋友不僅學會了用許多工具來移動乒乓球的方法,還學會了不用任何工具來移動乒乓球的辦法,小朋友真棒!
4、那小朋友再想想,除了剛才用的那幾種工具盒辦法外,還有哪種工具可以移動乒乓球?(幼兒說說),小朋友回家可以找找,試試。
四、游戲
玩法:分4組玩,2組2組的玩,第一個小朋友用勺子將球傳給下一個小朋友,這樣依次傳,直至最后一個小朋友將球運到籃子里,當音樂停,運的最多的為獲勝者。
規(guī)則:1、必須將球一個一個的傳給下一個小朋友
2 、在傳球的過程中,球掉到地上,不能將球撿起來,撿起來的.算犯規(guī)。
3、不能用手拿球,必須用勺子端。
五、活動結束
給獲勝的一組獎勵,并鼓勵其他的組。
反思:
我設計的活動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積極的參加,想出許多移動乒乓球的辦法,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個別的孩子因為動手能力差,不能用筷子很快的夾住球,所以顯得有點失落,變的不太主動。在以后的活動中會照顧到動手能力差的孩子,讓其也能體驗在操作過程中收獲的成功喜悅。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理解作品情節(jié)和其中的人物形象,在理解故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2、引導幼兒嘗試運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太陽”。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已開展半日活動《太陽》,感知在溫暖的陽光下的感覺。
2、幼兒在地毯上圍坐成半圓形。
2、畫有紅燈籠、蘿卜、紅氣球、太陽的畫面四幅(旁邊貼相應的字寶寶),布置在小柵欄上。
3、小兔木偶一個。
活動過程:
1、出示小木偶,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寶寶們,這是誰呀?(出示字卡“小兔子”)對,我是小兔子,今天我要去找——(出示字卡“太陽”)什么呀?你們真聰明,我要去找太陽,如果我找錯了,你可要告訴我呀。
2、教師邊講故事邊木偶表演《小兔找太陽》,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逐步拉出畫面,讓幼兒與故事互動,學習語言,理解作品情節(jié)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師:小兔子聽說是紅紅的、圓圓的',就去找太陽。它在屋子里提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紅燈籠,高興地說:我找到了找到了,這就是太陽
師:哎,寶寶們:這是什么呀?那我們快點告訴小兔子,(引導幼兒學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這時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面呢!”小兔子來到屋子外面……,以下三個畫面用上面同樣的方法讓幼兒與故事互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學說故事中的對話。
3、講到“小兔子焦急地喊,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請幼兒幫助小兔子說說太陽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后教師繼續(xù)講故事。
4、欣賞故事錄音《小兔子找太陽》。
我終于找到了太陽,謝謝寶寶們,下面就請你們聽一聽故事。
5、提問:
、判⊥米拥谝淮握业搅耸裁矗浚▊別回答后,請小部分幼兒上來找找紅燈籠,并一起說說故事中的對話“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面呢!”)。
、苼碛终业搅耸裁矗浚▊別回答后,請小部分幼兒上來找找大蘿卜、紅氣球,并一起說說“這是三個大蘿卜、紅氣球”。
⑶兔子為什么會把紅燈籠、大蘿卜、紅氣球當成太陽呢?(引導幼兒看看他們都是紅紅的、圓圓的)
、饶阋娺^太陽嗎?在哪兒能找到它?在太陽下有什么感覺呢?
⑸引導幼兒一起說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帶領幼兒到太陽下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游戲,并遵守游戲規(guī)則。
2、初步學習在奔跑時用眼睛觀察前方,避免碰撞,注意安全。
3、能聽信號練習走、跑交替。
4、鍛煉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5、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觀察秋天起風時落葉飛舞、飄動的景象。
2、蝴蝶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1、一起念兒歌《片片飛來象蝴蝶》,邊做相應動作。
2、——小朋友看到風來了,小樹葉會怎樣?
——教師發(fā)出信號,幼兒根據信號做相應的動作:站立、跑、走、蹲下。
二、游戲過程:師幼一起玩游戲“蝴蝶翩翩飛”。
1、教師交代游戲玩法和注意事項:幼兒戴上蝴蝶頭飾,聽老師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幼兒在玩游戲時,要眼睛看前方,避免碰撞;嘴巴不張開,以免咳嗽等。
2、師幼共同玩游戲3~4遍。教師可根據幼兒的運動能力調整走、跑的時間,同時提醒幼兒按教師發(fā)出的信號行動。
3、表揚與大家一起玩游戲時沒有碰撞到別人的幼兒。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撿樹葉后,讓幼兒手持樹葉玩此游戲,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
活動反思:
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增強了規(guī)則意識,在奔跑時知道用眼睛觀察前方,避免了碰撞。
小百科:蝶,通稱為“蝴蝶,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全世界大約有 14000 多種,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亞馬遜河流域品種最多。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離開爸爸媽媽,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初入園的孩子往往會無所適從。頻繁的說教和安慰往往效果不大,而貼近孩子生活的故事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度恍∝i上幼兒園》正是一個反映初入園孩子心理和行為的閱讀材料,它容易引發(fā)孩子的共鳴,從而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難關。
目標:
1.學習有序地翻閱圖書。
2.學習跟別人打招呼,會使用禮貌用語“你早”“再見”。
3.感受上幼兒園的快樂。
準備:
1.教師用大圖書一本,幼兒用小圖書每人一本。
2.木偶:小猴、小狗、小貓。
過程:
一、運用木偶情境表演吸引幼兒的注意
1.教師操作木偶小猴進行表演,引導幼兒與小猴互相問好。
(1)小猴愉快地出場,和幼兒打招呼:“嗨,你好!我是快樂的小猴!
(2)引導幼兒和小猴打招呼:“小猴,你好!”
(3)教師問小猴:“你今天為什么這么高興呀?”小猴高興地說:“今天我上幼兒園了!”
2.以同樣的方式表演小狗、小貓高高興興上幼兒園的情景。
二、引導幼兒集體閱讀,學習翻閱圖書的方法
1.出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師(出示圖書封面):三只可愛的小豬也來了,它們也要去上幼兒園。它們的表現怎么樣呢?我們來猜一猜。
2.師幼一起閱讀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的講述,學習一頁一頁有序地閱讀小圖書。注意根據幼兒翻閱相應圖頁的情況適當調整講述速度,并進行個別指導。
三、引導幼兒討論問題,了解故事情節(jié)
師:三只小豬在家是怎么樣的?
師:他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師:其他小豬是怎么幫助他們的?
師:三只小豬在幼兒園喜歡干什么?
師:他們后來愿意上幼兒園了嗎?為什么?
四、引導幼兒自由閱讀圖書,鞏固對故事內容的感受、理解
1.幼兒自主閱讀圖書,教師指導。
輔助提問:
●你認識這三只小豬了嗎?他們各穿什么樣的衣服?
●你能從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中猜出他們的心情嗎?
2.交流、分享。
師:三只小豬在幼兒園的動作和表情有什么變化?
師: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變化呢?
3.學習三只小豬來園和離園時的禮貌用語。
師:三只小豬都很有禮貌,他們去幼兒園是怎么和老師打招呼的?
師:他們離開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是怎么打招呼的?
五、引導幼兒聯系自身實際進行討論。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
師:你喜歡上幼兒園嗎?
師:你喜歡在幼兒園做什么?師:幼兒園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和快樂的事情?
師:如果你是小豬會怎樣上幼兒園?
延伸活動:
1.在班內布置幼兒情緒表現欄,讓幼兒用笑娃娃和哭娃娃的臉譜卡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引導幼兒認識自己的情緒。
2.利用來園、離園活動鞏固幼兒對禮貌用語的學習。
附:三只小豬上幼兒園
牧場里開滿了花朵,蜜蜂嗡嗡嗡地飛來飛去。
就在這個時候,三只小豬——木木、花花和嗡嗡出生了。
三只小豬每天在牧場里跑來跑去。調皮搗蛋。
豬媽媽和豬爸爸商量道:“送孩子們到幼兒園去吧。怎么樣?”豬爸爸說:“好的!”
第二天,三只小豬跟著媽媽到小豬幼兒園去了!巴!這么多小豬啊!”三只小豬嚇了一跳。
來,大家先來打個招呼:“老師早!”“小朋友早!”
忽然,木木大聲哭起來:“媽媽不見了!”于是,花花和嗡嗡也跟著哭叫:“媽媽……媽媽……”
小朋友們開心地做體操去了,三只小豬卻一直往牧場那邊看。
老師親切地說:“來!我們一起賽跑,跑到那邊摸一下白楊樹后才能跑回來哦!看看誰能跑第一!”
“我這里有空位呢!薄皝恚盼疫@里!逼渌∝i幫助他們排好了隊。
“預備——跑!”真快!真快!三只小豬都跑得好快。
放學了,媽媽來接三只小豬了!袄蠋熢僖!”“小朋友再見!”三只小豬告訴老師和小朋友:“我們明天還來玩,我們喜歡上幼兒園了!
三只小豬一路賽跑回牧場去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果樹開花結果,感知小烏龜行走緩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內容,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
3、體驗小烏龜給爺爺帶來快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烏龜看爺爺的卷軸畫 小烏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誰呀?(出示小烏龜)小烏龜有什么本領?(學小烏龜爬)小烏龜爬行的速度怎么樣?
2、小烏龜要到什么地方去?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變化
1、小烏龜背了什么?這棵樹長的怎么樣?(這棵樹沒有樹葉,只有樹干和樹枝)它為什么要背著樹呢?那我們繼續(xù)跟著小烏龜,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2、小烏龜走路的速度怎么樣?走啊走啊,這棵樹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棵樹開花了,把誰引來了?它們來干什么?
3、小烏龜繼續(xù)往前走,走啊走啊,會發(fā)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剛才小烏龜走啊走樹就開花了,現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謝了,結出果子來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小烏龜爬行速度慢,經歷了很長時間,所以蘋果樹都慢慢開花結果了。)現在誰來看果樹了?他們來干什么?
4、小烏龜現在到什么地方了?原來小烏龜要到爺爺家呀。這回果樹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樹?原來小烏龜背了一棵蘋果樹。
5、小烏龜在路上發(fā)生的`事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題目叫《小烏龜看爺爺》。
三、完整欣賞故事
1、小烏龜只是去看爺爺,可是他背上的蘋果樹為什么會經歷了開花、結果,成熟這么長的一個過程呢?
小結:小烏龜動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學小烏龜,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爺爺家,爺爺看見小烏龜帶來的蘋果樹心里怎么樣?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
3、小烏龜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想爺爺了就帶了蘋果去看望。那我們小朋友想爺爺奶奶的話,會怎么樣。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那么愛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了。以后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做客,也帶上一些禮物,爺爺奶奶肯定很開心。
四、課后反思:
這個活動后發(fā)現有幾點不足:在卷軸式圖片上的小樹苗可以稍稍添加一些小綠芽,這樣幼兒就能更容易的分辨出這是一棵小樹苗,在畫卷中的顏色可以明顯一些,不要都是綠色的;在上課的時候,自己還可以放松一些,不要總是把小烏龜拿在手里;在完整聽故事提問后可以小結一下。
附: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fā)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走啊,走啊,蘋果樹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
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準備
收集幼兒小時候的衣服、物品。
幼兒不同時期的照片若干。
活動目標
知道長大后還要學習更多的本領。
感知長大的變化,知道自己在慢慢長大。
在判斷、觀察、對比中知道自己的身體、學習、生活能力都在變化。
活動過程
一、試穿自己小時候的衣服,感受自己身體上的變化
1.自己動手試穿衣服。
師:這里有一些東西,請你們來試試、穿穿,看看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2.討論:為什么穿不上了?
師:這些是你們自己的衣服,為什么你們會穿不上呢?
小結:這些你們小時候的東西,現在你們都長大了,所以都穿不上了。
二、判斷、觀察、對比中發(fā)現自己的變化
1.幼兒觀看照片,發(fā)現自己身體的變化
師:這里有些小朋友的照片,讓我們找一找這些照片里都有誰?他們有什么變化?
(1)讓幼兒觀看小時候身體的照片,再比較現在自己的.身高、體重,知道自己在漸漸長大。
。2)讓幼兒通關觀看小時候沒有牙齒頭上光禿禿的照片,再比較摸摸自己的頭發(fā),感受自己的變化。
。3)師:看看我們身體上還有哪些變化呢?(同伴間相互討論)
2.觀看視頻,讓幼兒知道自己學習、生活能力的變化
。1)師:我們的好朋友巧虎也有話想對我們說,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2)師:視頻上的小朋友會做什么事了?
。3)師:那你們還會做哪些事情呢?
小結:我們小時候什么事都要找爸爸、媽媽幫忙,現在,我們長大了,能自己穿衣服、疊被子、走路、和伙伴一起搭積木,還會畫畫、玩油泥……學會了許多本領。
三、繪畫活動《不同的自己》
1.激起興趣:
出示范例,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老師小時候和現在的樣子,我用畫畫的形式告訴了大家,你們能不能也畫出來呢?
2.請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用簡筆畫的形式,不涂色,能畫出明顯的不同之處。
3. 教師與幼兒一同欣賞《不同的自己》
師:讓我們來介紹自己小時候是什么樣的,長大了又是什么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體驗小手的作用。
2、能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初步仿編。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幼兒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掛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教師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畫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說:“小朋友們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許多事情,你們的小手會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師小結:原來小朋友的小手會做工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掛圖,理解兒歌內容。
1、這里也有一個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們來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圖畫,說說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兒歌里的`語言來概括每一幅圖的意思。
三、欣賞兒歌。
1、我們來給這幾幅圖起個名字吧。
2、老師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兒歌。
四、學習兒歌。
1、請小朋友跟著老師邊拍手邊念兒歌。
2、引導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演。
五、創(chuàng)編兒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還會干什么。
2、我們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編到兒歌里。
六、保護小手。
我們的小手這么重要,我們要怎樣保護它呢?(不做危險的事情,不玩尖利的東西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通過學念兒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領,了解了原來自己的小手這么能干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從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嘗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01-06
幼兒園小班的教案01-17
小班幼兒園教案06-30
幼兒園小班教案06-03
幼兒園小班教案精選07-20
幼兒園小班經典的教案08-27
幼兒園的小班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