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6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瓶蓋印出大小不同的圓。
2、根據(jù)大圓和小圓的不同組合,運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想象添畫,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熱愛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情操。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能根據(jù)大圓和小圓的進行組合
活動難點:運用簡單的線條進行想象添畫
活動準備
1、范例和不同圓形的組合圖,各種大小不同的瓶蓋。
2、人手1份宣紙、水彩筆、報紙,調好的紅、黃水粉顏料,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認識圓形,學習拓印。
師:有一群瓶蓋寶寶去游樂場玩,可在路上不小心踩到了顏料。他們一點也沒有生氣。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每走一步都會留下一個漂亮的腳印。
提問:瓶蓋寶寶踩到了什么顏色的顏料,他留下了什么樣的腳印?
二、教幼兒將圓形大小組合成形。
師:小瓶蓋也想來玩了,瞧,他一跳一跳,跳到了哪里?
。ù髨A的里面,外面,旁邊……學習圓形的不同位置組合,為下面添畫環(huán)節(jié)鋪墊。)
三、學習添畫出不同的'形象,幼兒操作。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教師交代作畫要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chuàng)作。
五、欣賞交流作品,結束活動。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把自己打扮成作品中的形象,在“動物狂歡”的音樂情境中,互相欣賞作品,模仿小動物的動作,感受作品帶來的成功感和快感。
小百科:圓是一種幾何圖形,指的是平面中到一個定點距離為定值的所有點的集合。這個給定的點稱為圓的圓心。作為定值的距離稱為圓的半徑。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就是一個圓。圓的直徑有無數(shù)條;圓的對稱軸有無數(shù)條。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草、花、樹葉的變化。
2、描述這些變化。
3、學習兒歌《春媽媽》。
活動過程
1、在風和日麗時帶幼兒出去散步,感受太陽曬著很暖和、觀察草鉆出了地面、各種顏色的花有不同的.花瓣……。
2、在一個有花的地方坐下,老師教幼兒說兒歌《春媽媽》。
3、提問:花的媽媽是誰呀?用手學一學花兒慢慢張開的樣子。雨點澆了以后(下雨以后)花會怎么樣呢?
4、請幼兒跟著老師說兒歌。
請幼兒回家把兒歌說給媽媽爸爸聽。
附:春媽媽
春,是花的媽媽。
紅的花,藍的花,
張開小小的嘴巴。
春媽媽
用雨點喂她……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游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在游戲中學習歌曲,易于被幼兒掌握。選擇幼兒熟悉與喜歡模仿的小動物來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的嘗試,應該會讓幼兒更快掌握歌曲創(chuàng)編的小秘密,體驗到歌曲創(chuàng)編的樂趣。并且依托游戲的方式進行歌表演,既能鞏固幼兒創(chuàng)編的成果,又能有一種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新的歌曲,體驗成功的樂趣。
2、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歌表演,激發(fā)幼兒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動物的頭飾;動物卡片、食物卡片。
2、學會歌曲《誰餓了》。
活動過程:
活動環(huán)節(jié)活動內容教學設想
復習歌曲《誰餓了》引導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表演第一段歌詞。以復習歌曲的`形式引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起到練聲的作用。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新的歌詞1、師:(咕嚕嚕)“小狗吃飽了,還有誰餓了?”(教師示范出示小豬、小猴)它喜歡吃什么呢?會發(fā)出怎樣的聲音?
2、在給予提升后,帶領幼兒邊唱新歌詞,邊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說,還有誰餓了?創(chuàng)編新的歌詞,并進行歌表演。創(chuàng)編歌詞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新的嘗試,也是這次活動的難點,在孩子們已有的經驗基礎,教師加以引導,創(chuàng)編出新的歌詞,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的體驗。
歌表演
1、提供各種動物頭飾,讓幼兒根據(jù)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表演。
2、表演熟練時,教師突然唱“一只老虎出來了……”,讓幼兒了解老虎會吃小動物的特點,激發(fā)幼兒參加游戲的興趣。增加老虎的唱詞,使游戲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
游戲
1、交代游戲規(guī)則,幼兒扮演小動物,教師扮演老虎、獅子、狼,引導幼兒玩音樂游戲“誰餓了”。
2、幼兒更換頭飾繼續(xù)游戲2—3遍,可以嘗試讓能力強的幼兒扮演老虎進行游戲。在游戲一次后講解游戲規(guī)則,更能讓幼兒理解。
給予幼兒練習各種動物角色的機會,鞏固對新的歌詞的掌握。
5、小結教師對活動做小結,鼓勵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編。活動自然結束。通過鼓勵幼兒繼續(xù)創(chuàng)編歌詞,讓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
發(fā)現(xiàn)這個內容時,我就覺得欣喜,這個活動幼兒肯定喜歡。原因有兩點:一是內容是有關小動物的,小班幼兒最喜歡模擬、扮演各種小動物了;二是創(chuàng)編活動富有挑戰(zhàn)性,幼兒又是首次嘗試,肯定會在其中體驗到樂趣。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設計了活動方案;顒佑袃山虝r,第一教時著重在學唱歌曲,第二教時著重在創(chuàng)編歌曲。兩次活動下來,我針對活動進行了反思,讓我覺得值得在今后課堂教學中注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生動有趣的教具
小班幼兒喜歡動態(tài)的、真實的教具,最好是可以直接觸摸的。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了手偶作為引入的教具,一只有著會張開合攏大嘴巴的狗,還有一根逼真的肉骨頭。在第一教時時,幼兒就被這只小狗深深地吸引了。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并且印象深刻,為第二教時的創(chuàng)編做好了鋪墊。第二教時時,這只狗的引入,讓幼兒的創(chuàng)編欲望一下子被激發(f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與分析:
這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的故事,因此作品在畫面表現(xiàn)上,運用了豐富多彩的顏色和童話般的場景,將小讀者帶進一個充滿變化的神奇世界了!引導孩子借助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孩子們出更多蔬果的顏色,比如:除了蘋果和櫻桃外,還有什么蔬菜和水果會讓小火車冒出紅色的煙呢?
和孩子玩一個很有趣的游戲:
1、往小火車里同時加上紅紅的蘋果和黃色的香蕉,小火車會冒出什么顏色的煙兒呢?
2、小火車里同時加上黃瓜和香蕉,小火車又會冒出什么顏色的煙兒呢?發(fā)展幼兒想象力。
(一)內容簡介
小士兵駕駛著轟隆轟隆的玩具火車向前開,突然“嘎吱”一聲,玩具火車停了,好像沒燃料了。小±兵用蘋果和櫻桃做燃料,火車冒出紅色的煙;用香蕉和檸檬做燃料,火車冒出黃色的煙;用圖畫書做燃料,火車冒出文字和圖片……轟隆轟隆,小士兵坐著玩具火車去哪里呢?
(二)主題分析
故事通過講述小士兵把不同的物品(水果、蔬菜等)當作火車燃料加進后,發(fā)生的一連串美妙的事情,讓孩子們認識了各種物品的顏色。
(三)情節(jié)分析
故事封面上的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地向前開,火車冒著藍紫色的煙,讓小讀者在沒有打開書本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到玩具火車的主角身份,預想著火車會開到哪里去。玩具火車在前進的道路中,不斷地被添加著各種各樣的燃料,冒著多變的煙,這樣的情節(jié)既輕松有趣,又令人想象無窮。最后,玩具火車向無窮的天空前進,仿佛向小讀者提出問題:“玩具火車還會去哪里呢?”
(四)角色分析
圖畫書中的主角是小士兵開的玩具火車,通過小士兵加燃料,火車轟隆轟隆向前進,隨之展現(xiàn)出一個又一個美妙的童話場面。本書并沒有運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xiàn)玩具火車,而是通過流暢的畫面、新奇的構思,加之玩具火車前進需要加燃料的特性,既順理成章地交代了角色,又非常新奇地引出小士兵給火車添加的各種燃料。
(五)圖畫分析
1、畫面的構圖和顏色這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的故事,因此作品在畫面表現(xiàn)上,運用了豐富多彩的顏色和童話般的場景,將小讀者帶進了一個充滿變化的神奇世界。
在構圖上,作者突出色彩和故事主題的因果關系,尤其強調火車燃料與火車冒出的煙的色彩配對,以此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2、圖畫中蘊藏的細節(jié)本書中的圖畫淡雅舒適,豐富的色彩和簡單的表達方式包含了許多細節(jié)的運用和表現(xiàn)手法。比如,在每個畫面中,小讀者都能從一個不同的視角關注玩具火車的前進,或與火車平行前進,或高于火車頂,或45度觀賞,而火車冒出的煙恰如其分地占據(jù)了大部分的跨頁,立體地展現(xiàn)隨風舞動的煙,用來強調與突出圖畫書的主題。
(六)語言分析
故事中的語言精練短小,意思明確。貫穿本書始終的幾句話就是: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冒出××(顏色)的煙。小讀者可以依據(jù)此句型,填入表示顏色的名詞,加深對圖畫書主題的理解。另外,還有一些疊詞,如閃閃亮亮、一閃一閃;象聲詞,如轟隆轟隆、撲撲撲、嘩啦啦、嘭嘭嘭:疑問句與設問句,如加點兒香蕉和檸檬會怎么樣呢?加上七彩蠟筆看看?使小讀者能充分體驗具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從而達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1
1、教學意圖小班年齡段的幼兒喜歡游戲,喜歡把自己融入一個仿真的情景中去活動、學習。故事《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從不同側面講述了關于小火車的故事,新奇且富有童趣的故事蘊涵了各個領域的內容。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玩玩小火車的游戲吧。
2、教學目標
(1)體驗故事的趣味性,感知故事中的因果關系。
(2)樂意玩顏色對應的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
3、教學準備圖畫書《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和教學課件(ppt)各類物品的卡片(物品集中為紅、黃、藍、綠顏色),帽子(紅、黃、藍、綠)
“快樂的小火車”背景音樂
4、教學過程
(1)猜一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①播放ppt,玩聽覺游戲。
一老師有三只喇叭,你想聽哪只喇叭里的聲音?
②按照聲音的提示,引導幼兒玩模擬象聲詞的游戲。
③播放火車的聲音,引出故事內容。
(2)聽一聽,理解故事內容
、僦v述故事的前一段。
一小士兵加了什么燃料?
、谝龑в變赫J識不同蔬果的顏色,理解故事里燃料與煙的因果關系。
一火車冒出了什么顏色的煙?
、奂ぐl(fā)想象。
一加上七彩蠟筆會冒出什么顏色的煙?
、苓\用邊說邊討論的方法講述故事的后半段,體驗故事的'趣味。
。盒』疖囌嬗腥ぃ粤耸裁搭伾娜剂暇湍苊俺鱿嗤伾臒。
(3)玩一玩,分享游戲的快樂
、儆螒蛎Q:小火車轟隆隆。
、谟螒驕蕚洌翰煌伾布埌逑溥B成的小火車,不同顏色物品的卡片。
、塾螒蜻^程:
一接下來誰愿意試試,給小火車加些燃料,讓它冒出你喜歡的煙?在列車廂里找一找,有哪些東西可以用來做燃料?把它找出來。
兒歌:
小火車轟隆隆,開到東來開到西;加點燃料冒些煙,繼續(xù)出發(fā)開向前。
小火車轟隆隆,加點××冒×煙。
小火車轟隆隆,加點××冒×煙(若干重復,可以一個接一個,也可單個表演)。
二、教學設計2
1、教學意圖小士兵把不同的東西作為燃料加到玩具火車中,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小火車冒出了不同顏色的煙:加蘋果和櫻書匕冒出紅色的煙,加茄子冒出紫色的煙……小士兵是在玩顏色的魔法嗎?我們也來玩一玩,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2、教學目標
(1)體驗故事的游戲性與趣味性,樂意積極參加閱讀活動,能大膽地想象和表達。
(2)愿意嘗試新的方法,通過繪本閱讀,理解故事內容,感知物體與顏色間的對應關系,觀察色彩混合發(fā)生的變化,萌發(fā)探索的興趣。
3、教學準備圖畫書《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和教學課件(ppt)。
紅、黃、藍三種顏料,小勺、小碗等。
4、教學過程
(1)導入活動一老師發(fā)現(xiàn),我們小朋友的衣服都非常漂亮,顏色非常鮮艷,請你告訴大家,今天你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
一我們小朋友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來到幼兒園,有一輛小火車,冒出五顏六色的煙轟隆轟隆地往前開,還記不記得這個有趣的故事呀?
(2)閱讀圖書,講述故事一小士兵給小火車加了幾次燃料?
一小火車變出了幾種顏色7:玩具火車的故事真有趣,它能冒出各種各樣漂亮的顏色。
(3)引發(fā)幼兒對玩色彩的興趣一白紙也想變成火車的燃料,你想把它變成什么顏色的燃料?
一通過提問,引導幼兒對顏色進行壓色。
一白紙還想要什么顏色?
一兩種顏色的燃料碰在一起,壓一壓,變成了什么顏色?
(4)幼兒操作,教師引導提示幼兒注意壓的動作,及時觀察顏色的變化。
(5)展示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大膽表述。
。ㄒ唬┗顒油卣
1、在美術角冒煙火車的,引導幼兒進行添畫和涂色,強調按照故事里所提示的因果關系進行顏色配對。
2、戶外運動時,開展音樂游戲《小火車》,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3、在探索角投放不同顏色、材質透明的材料(如塑料色片、糖紙等),請幼兒將這些材料疊加擺放,看看顏色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4、閱讀角中故事書系列《火車托馬司》,引導幼兒觀察小火車運輸什么貨物,這些貨物被運送到了哪里……激發(fā)幼兒的想象。
附故事:
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小士兵駕駛者一輛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向前開。
嘎——吱!奧,火車停了,燃料不夠了!加點兒蘋果和櫻桃吧!
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紅色的煙。
加點兒橘子和胡蘿卜試試?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橙色的煙。
加點兒香蕉和檸檬會怎樣呢?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黃色的煙。
加點兒長長的茄子吧。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紫色的煙。
加點兒黃瓜和青菜看看吧。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綠色的煙。
加上七彩蠟筆看看?玩具火車,轟隆轟隆,轟隆轟隆,冒出氣色的彩虹。
轟隆轟隆,火車游戲真好玩!加上圖畫書試試?圖畫和文字從煙囪里撲撲撲地冒出來。
加上一些小花籽。轟隆轟隆,轟隆轟隆,漂亮的花兒從煙囪里一朵一朵冒出來……加上嘩啦嘩啦的流水,轟隆轟隆,轟隆轟隆——云團從煙囪里嘭嘭嘭冒出來。
加上閃閃亮亮的珠子,哇,火車飛到太空上去了。一閃一閃的小星星,從煙囪里嘩啦啦冒出來。
轟隆轟隆,轟隆轟隆,玩具火車向前開。
(二)閱讀區(qū)的活動
1、活動1
(1)活動名稱:
尋找“轟隆轟隆"
(2)活動意圖:
提高幼兒對文字的辨認能力。
(3)活動準備:
圖畫書《玩具火車轟隆轟隆》
(4)活動提示:
描述火車冒著煙奔跑的聲音“轟隆轟隆”在書中多次反復,幼兒可以看著書認認這個詞。閱讀多次后,可以讓幼兒玩尋找“轟隆轟隆”的游戲。
2、活動2
(1)活動名稱:
不一樣的小火車。
(2)活動意圖:
在閱讀和繪畫中,了解火車的用途,喜歡讀關于小火車的故事。
(3)活動準備:
圖畫書《玩具火車轟隆轟隆》,畫有火車的畫板,彩筆。
各種貨物的實體圖與簡筆畫示意圖,“快樂的小火車’’背景音樂。
(4)活動提示:
、儆變鹤杂傻靥暨x色彩進行添畫和制作。
、谡故咀髌罚c同伴交流自己小火車所運輸?shù)呢浳铩?/p>
結束部分
1、小朋友,今天我們講的故事的名字叫《玩具火車轟隆隆》,有時間的話,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看這本好看的繪本,好嗎?
2、帶領小朋友一起玩一玩《開火車》的游戲。
教學實錄:
小班情景閱讀繪本《玩具火車轟隆轟隆》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意和想象的故事,因此作品在畫面表現(xiàn)上,運用了豐富多彩的顏色和童話般的場景,將幼兒帶進了一個充滿變化的神奇世界;在構圖上,突出色彩和故事主題的因果關系,尤其強調火車燃料與火車冒出的煙的色彩配對,以此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在語言表達上,精煉短小,意思明確。貫穿本書始終的幾句話就是:“玩具火車轟隆轟隆,冒出……的煙。”幼兒可以依據(jù)此句型,填入表示顏色的名詞,加深對圖畫書主題的理解。另外,還有一些疊詞,如閃閃亮亮、一閃一閃;象聲詞,如轟隆轟隆、撲撲撲、嘩啦啦;疑問句與設問句,如加點兒香蕉和檸檬會怎么樣呢?加上七彩蠟筆看看?使幼兒能充分體驗具有節(jié)奏感的語言,從而達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所以我選擇這本圖畫書來開展繪本閱讀活動。
在第一次教學活動的時候我首先運用聲音導入,讓孩子們聽一段“火車鳴笛的聲音”但是由于孩子的自身經驗有限,很多孩子都沒有聽出這是什么聲音,沒有調動起孩子們活動的興趣。接著就引導幼兒先自己完整觀看小圖書,然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小士兵給小火車加了什么,玩具火車冒出……樣的?”,幼兒根據(jù)看到的內容自由回答。接著請幼兒一起看大書,我講解加上……燃料,玩具火車就會冒出……的煙?幫助幼兒釋疑。大書講完后,我又利用表格匯總的形式,了一下“玩具火車加……燃料,就冒……煙?”的過程,幫助幼兒理清思路,最后帶領幼兒完整朗讀大書,并再次閱讀自己的圖書。
但是,通過這樣的一個教學流程,本來非常有趣的一本書,我卻在孩子們的課堂反應上看不出對書的喜歡和對故事內容的感興趣。于是我開始思考這么好的一本書,為什么我的教學活動過程不能使幼兒充滿興趣呢?
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我按照圖書的本身特點把大圖書分為兩部分進行講述。第一部分是推測,圖書前半部分的重復性語言“給玩具火車加上些什么顏色的東西,煙囪里就冒出什么顏色的煙!蔽野训谝粋因果關系進行了重點講述,幫助幼兒充分理解玩具火車的因果關系,使幼兒理解了,然后利用讓幼兒看小圖書找答案的方式找出其他的因果關系。第二部分時發(fā)揮想象力,教師通過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的提問方式引導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表達。并且在活動中利用表格的形式進一步幫助幼兒梳理故事情節(jié),使幼兒更快的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
在問題設置上,圍繞幾個重點問題“小士兵加上什么,煙囪里就冒出什么顏色的煙?加上什么,煙囪里冒出一朵朵漂亮的花?加上閃閃亮亮的小珠子,煙囪里會冒出什么?如果你是小士兵會給玩具火車加上什么,煙囪里又會冒出什么?”問題簡單明確,指向性強,具有啟發(fā)性,易于幼兒理解,能充分調動幼兒回答的積極性,使幼兒獲得了相關經驗,很好的完成了活動目標。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繪本閱讀活動的開展和調整,深刻理解教師在開展閱讀活動的時候不僅要挑選幼兒感興趣的繪本,還應該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要充分理解繪本圖畫書的情節(jié)和涵義,找準讀本線索及教學點分析,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設計教學活動,并且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出能主動猜測、探索,大膽表達的活動氛圍,對于情節(jié)設計具有濃厚的戲劇性、轉折性的讀本,教師在設計時更要將這種意外讓幼兒充分的感受出來,活動過程應完全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幼兒的感受和體驗,讓幼兒始終保持在感興趣的過程中,邊閱讀、邊思考、邊大膽表達,從而體驗繪本帶給他們的快樂,以及在潛移默化中帶來對他們生活的影響。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幼兒園小班教案 :認識大和小
一、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通過比較來認識的。通過觀察總結出小兒歌,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過游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fā)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蘿卜若干個,大籃子和小籃子各一個。
2.氣球若干個。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三、重點難點
1.在學習中獲得“比較才知大和小”的概念。
2. 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四、活動過程
。ㄒ唬、比一比
教師: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玩拔蘿卜的游戲好不好?
1.每次請兩名幼兒一起來拔蘿卜,每人拔一個,認為大的就放大籃子里,認為小的就放小籃子里。
2.提問:你是怎樣知道大和小的?(兩個蘿卜放到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了)
3.教師小結:要知“大”和“小”,兩個相比較。
4.學兒歌:大和小
哪個蘿卜大?哪個蘿卜?
兩個在一起,比比就知道。
5.誰愿意說給大家聽?鼓勵說得好的小朋友。
。ǘ、找一找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游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ㄈ、變一變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
(游泳圈、氣球、蹦蹦床、折疊床、扇子、被子、雨傘。)
2.老師準備了好多氣球,請小朋友自己試著把氣球變大再變小好不好?
。1)、每名幼兒發(fā)一個氣球用口將氣球吹大,體驗氣球由“小”變“大”。
。2)、再將氣球里的'氣慢慢放掉,體驗氣球由“大”變“小”。
3.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干、浸泡、油煎。)
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五、活動延伸
1.繼續(xù)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游戲。如從“拔河”可了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六、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設計是從基礎入手形成大小相對概念的教學活動,重點是讓幼兒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過程中發(fā)展多角度的、多層面的思維。
在教學上打破了過去數(shù)學課的傳統(tǒng)模式,根據(jù)小班幼兒年齡的特點,寓數(shù)學教育于語言、游戲之中。一系列的游戲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注意到了發(fā)展性原則,循序漸進,步步深入。
活動過程符合幼兒的心理,活動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積極投入,自主探索,興趣非常濃厚,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
2、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故事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入故事
師:我這里呀有一只小動物請你們猜一猜(直接出示)
誰知道烏龜有什么本領嗎?(看情況)
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聽一個故事。
播放課件,放至烏龜翻身。
師:大烏龜爬山坡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滾下山)
怎么會滾下來的?(咕嚕咕嚕)滾下山,翻不過身。
你看大烏龜翻不過身來,怎么辦呢?誰來幫它想想辦法?
那我們接下來看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
二、理解故事
1、播放課件至“來來來,我有好辦法”
師: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大烏龜翻不過身的呀?(蚱蜢)
蚱蜢是怎么說的呀?(快來救救烏龜大叔 2遍)
哪些小動物聽到了蚱蜢的叫聲?(小老鼠、小刺猬、小白兔)
小老鼠是怎么做的?他想幫助大烏龜,抬呀抬呀,有沒有幫大烏龜翻過身來?(沒有)為什么呢?(力氣。
小刺猬來了,也想幫助大烏龜,可是兩個人的力氣還是不夠大,沒有幫大烏龜翻過身。
小白兔也看見了,連忙對大家說我有一個好辦法。誰來猜一猜小白兔想到了什么好辦法?(自由發(fā)揮)
到底想到了什么好辦法呢?我們接下去聽故事。
播放故事至結束。
師:原來小白兔想了個什么辦法呀?
小動物們一起來推大烏龜,把大烏龜推到了河里,讓大烏龜?shù)胶永锓^了身。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聽一遍故事。
播放課件。
2、師: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滾下來,爬不起來,是誰把大烏龜推下水的?(小刺猬,小白兔,小蚱蜢,小老鼠)
為什么大家一起推就能把大烏龜推到小河里?(人多,力氣大)
原來大烏龜?shù)募以谛『永锩,今天我們聽的這個故事就是《送大烏龜回家》。
三、體驗
師:小狗家有許多積木,小熊家住在小狗家對面,小狗想把積木送去給小熊玩兒,請一位小朋友去幫小狗搬積木。
積木太重了,他一個搬得動么?
我請幾個小朋友去幫忙,看看這次能不能搬動。(……)
小熊收到小狗送的積木可高興了。小朋友們,一個人的力氣小,但是我們許多小朋友在一起,力氣就大了。
附: 故事《送大烏龜回家》
大烏龜爬山坡,一不小心,從山坡上骨碌骨碌地滾下來,跌到了山腳下,四腳朝天,爬不起來。
小蚱蜢看見了,大聲喊:“快來救救烏龜大叔!”
小老鼠來了,使勁想把大烏龜翻過身來,但小老鼠力氣小,幫不了忙。
小刺猬來了,用力搬動大烏龜?shù)纳眢w,要把烏龜翻過身來,但小刺猬力氣小,也幫不了忙。
小白兔來了,對大家說:“來,來,來!我有辦法,我們把大烏龜推到河邊去!
大家用力把大烏龜推呀,推呀,一直推到了小河邊,“撲通”一聲,讓大烏龜?shù)潞尤ァ?/p>
大烏龜在喝水里翻過身來,劃動四只腳,歡快地游開了。
大烏龜回過頭來,對大家說:“謝謝你們!送我回家了!”
活動反思:
在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烏龜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對于小刺猬和小蚱蜢幼兒感覺比較陌生,不能馬上認識蚱蜢這個動物,但是對于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特別是看課件的時候非常入迷。
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理解故事,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2、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在活動開頭,為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烏龜,引出今天的故事與大烏龜有關。接著播放課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為三段,每段播放完畢之后,對剛才的內容進行提問,鞏固幼兒所聽到的'內容。在小蚱蜢求救后,讓幼兒模仿小蚱蜢的求救聲,想讓幼兒通過語言體驗小動物的對話。但是在提問階段,由于課件準備不充分,幼兒沒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回答略顯生硬。
為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通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shù)幼兒能夠通過游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游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動的創(chuàng)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于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幼兒園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小班04-01
小班教案幼兒園小班教案15篇01-18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8-07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3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1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5
幼兒園小班教案[經典]07-28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8
[經典]幼兒園小班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