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選文,了解孔子關于“學”的思想。
2、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及思考其對現(xiàn)代生活的啟示。
教學重點:
理解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
教學難點:
結合孔子關于“學”的理念傾向,領悟其現(xiàn)實意義,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
2課時(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明確了本章節(jié)的字詞,疏通了文段內容。我們了解到,孔老夫子,是多么地重視學習,樂于學習。首先,作為“萬世師表”,他本人就是一個博學之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彼绱私虒覀儯粌H要好學、博學,而且要活學。那么,孔老夫子,又重視學習什么呢?現(xiàn)在讓我們用心去聆聽這位溫文爾雅,和藹可親的先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
二、理解孔子關于“學”的基本內涵。
1、大聲齊讀課文,感知內容。
2、明確何為“好學”?
師引:孔子好學,更愛好學之人?鬃尤У茏樱氁粋弟子受孔子的倍加稱贊。更稱好學之人,獨此一個!那就是顏回!那么,孔子認為,怎樣才能稱是好學之人呢?(結合文中的語段)
明確:“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顏回好學者,不遷怒,不貳過……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
也就是說,好學之人,就應該不受限于外界環(huán)境,不管貧窮還是富有,都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勤做事慎言語,并隨時靠近有道德的人來彌補不足。做到這些,才能像顏回一樣,不隨便遷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樣的錯誤,成為真正的好學之人。
(補充資料:“不遷怒,不貳過” 朱熹說:“怒于甲者,不移于乙,過于前者,不移于后。”“不遷怒”常人十分難以做到,如在上級那里受了氣,挨了批評,遷轉給下級,在父母那里受了氣,在自己子女身上發(fā)泄,在外窩了火,對內發(fā)泄,在內蒙屈,對外發(fā)泄?傊,怒于左者,移于右,怒于上者,泄于下,怒于強者,移于弱,怒于甲者,移于乙!凹核挥瑥娛┯谌恕,這類人生活中比比皆是,凡怒而欲發(fā),思顏子“不遷怒”,三字,真可謂一劑良藥。
“不貳過”,需經(jīng)過三個階段:
、僮灾溥^,“顏子……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程子語)。
、谧愿钠溥^!斑^而能改,善莫大焉”
、圩栽A其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鳖伝刂阅堋安毁E過”,關鍵是做到了對待錯誤能“自知、自改、自訟”。)
3、理解學習的基本內涵(學什么)
師引:有了好學的精神,我們該學什么呢?孔圣人又是怎樣教導我們的?請同學們根據(jù)文段,思考,孔圣人所說的學習,學的是什么?
明確:
(1) 道德修養(yǎng)(修身)
你最欣賞或最有感觸的是哪一點?請說說自己的體會(小組討論交流)。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末句“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分析:賢賢易色——尊重有才德的人而看輕女色(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對立面,要求人們崇尚、愛好美德,而克制自己的私欲)
侍奉父母——竭盡全力
侍奉君上——不惜性命
對待朋友——誠實信用
小結:由此說明,學習,并不是讀死書,講學貴在實行。(知行合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分析:此句提到的,年輕人首先要學會孝悌之義、謹慎誠實、愛眾親仁!而后還有力量,才學習禮樂制度和文化知識。(學會做人的重要性)
小結:也就是說,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學習,首先要學習做人,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之人。這些修養(yǎng),將體現(xiàn)在你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實踐,方為檢驗的標準!以修養(yǎng)養(yǎng)性為根本,而后有余力來學習禮樂規(guī)范和文化知識。
(2)學禮,以禮規(guī)范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蒽,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講禮的重要性,任何人情,為政,做人,都’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不學《詩》,無以言!薄安粚W《禮》,無以立!
(六言六蔽)“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學六言,去六蔽)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剛),也就是六種德行。
請選擇其中你認為最有感觸的一兩種說明。
明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ㄟ^學習,我們能夠分辨是非,不濫用仁愛之心。
“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通過學習,我們能夠區(qū)分道義,不固守愚信。
經(jīng)過以上的討論,我們了解到,一個人的品質是要通過努力學習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強學習,不善于運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剛這樣的美德,也照樣會出現(xiàn)大的弊病。
小結: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施行德行,適時適度,方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標準就是禮。禮是各種執(zhí)政行事的準則,同時也是個體為人做事的尺度,否則就會疲勞、傷人、懦弱、動亂。
換句話說,我們注重個人道德修養(yǎng),還要注重以禮來規(guī)范,這樣,才能立身處世、立足于社會。
所以說,“修身”和“學禮”,兩者是不可分的!靶奚怼睉小岸Y”的規(guī)范,而“學禮”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修身”。
三、對現(xiàn)實生活的啟示。
師引:從學習中,我們總結出,孔子所側重的學習,在于“修身”與“學禮”。這個跟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區(qū)別。社會發(fā)展了,科學進步了,單純的修身養(yǎng)性,學禮治國,顯然不夠合適。于是,我們越來越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學思想,是否已經(jīng)不受用了呢?
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現(xiàn)代社會中,學習先進的技能和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孰輕孰重?
明確:
結合實例:山西高考“高科技”作弊案內幕
電話詐騙受害者狀告銀行 消除管理漏洞成關鍵
珠海出重拳打擊銀行卡犯罪
洛杉磯警方設立高科技反恐中心
蘇州破網(wǎng)絡犯罪大案 黑客盜虛產(chǎn)50億
福建電力嚴厲打擊高科技竊電行為
我們忽視的,正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賢們所追崇的修身養(yǎng)性。
現(xiàn)今的'教育,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德行。從小學,就忽視思想品德課,重點學習主科目,這正是高科技生活下的矛盾。古諺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正邪雅俗,大多是以小時候一念之差分開的。
我們從小就接受這樣的教育, 父母說:“你好好學,考不上大學沒有飯吃!倍蠋熡终f:“現(xiàn)在大學畢業(yè)也找不到好工作了,你得考研、出國。問題是,知識長了,道德反而缺了。
學習先進的知識技能固然能夠使我們成才,為我們帶來豐厚的物質財富,讓我們過上安逸的生活。但是,學會做人,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不管你擁有多少知識和財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你就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總結:孔老夫子告訴我們的,恰恰就是怎樣尋找我們遺失的道德修養(yǎng)。所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彪m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們今天讀論語,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讓人遵循,擁有崇高道德的孔圣人形象。盡管不能達到孔圣人的品行境界,但是我們內心向往,并以之共勉,不也就無憾了嗎!
四、板書設計:
道德修養(yǎng) 現(xiàn)代啟示
好學之人 修身養(yǎng)性
以禮規(guī)范 立身處事,立足社會
文化知識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2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仁”與“學”的關系,掌握文中關鍵詞匯的含義,并能準確翻譯文言文。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和案例分析,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理解孔子關于“仁”與“學”的深刻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仁”與“學”的關系,領悟孔子的學習觀。
2. 難點:結合現(xiàn)代生活,分析“好仁不好學”的'弊端,以及如何將孔子的思想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仁”與“學”的關系,如“你認為一個人如果只有仁心,但不努力學習,會有什么結果?”
簡要介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注不理解的詞匯和句子。
教師講解關鍵詞匯和文言句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大意。
3. 深入解析:
分析“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內涵,探討“仁”與“學”的相互作用。
引導學生討論“六言六蔽”的具體表現(xiàn),理解孔子對偏執(zhí)的批判和對全面學習的倡導。
通過案例分析,讓學生認識到不努力學習、不求甚解的危害,以及好學對于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4.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孔子的學習觀應用到現(xiàn)代生活中,如如何平衡學習與實踐、如何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等。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和感悟,促進班級內的交流與分享。
5. 總結回顧:
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仁”與“學”的重要性。
布置課后作業(yè),如撰寫一篇關于“好學與個人發(fā)展”的短文或進行相關的課外閱讀。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3
教學目標:
1. 文化體驗: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孔子的教育思想。
2. 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對儒家文化的興趣,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3. 綜合應用: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通過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 難點:引導學生將孔子的思想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教學過程:
1. 情境創(chuàng)設:
設定一個古代書院或孔子講學的場景,通過布置教室、準備服裝等方式營造氛圍。
邀請學生扮演孔子、子路等角色,準備相關臺詞和表演內容。
2. 角色扮演:
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孔子與學生的對話場景。
重點關注“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辯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 情景模擬:
設計一些與“仁”與“學”相關的情景模擬任務,如處理人際關系中的沖突、解決學習中的困惑等。
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并分享自己的解決方案和心得體會。
4. 文化沙龍:
組織一次文化沙龍活動,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儒家文化過程中的感悟和收獲。
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引導全班進行討論和交流。
5. 總結反思:
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中的表現(xiàn),思考如何將孔子的思想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布置課后作業(yè),如撰寫一篇關于“我在儒家文化中的成長”的心得體會或參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掌握“困、古、敏、言、蕩、絞、賢、色、就、正、貳”等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并積累成語“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領悟孔子“學”的內涵,理解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興趣,培養(yǎng)其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領悟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原則和方法的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2. 難點:結合孔子的理念傾向,深入分析“學”的'內涵,理解其對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三、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你們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什么嗎?它與學習有什么關系?”引入新課。
2.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3. 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結構,理解孔子關于學習的思想體系。
4. 研讀賞析
為什么要學習?
引導學生分析孔子關于智力差異、充實自我和學可去蔽的論述。
學什么?
講解六言(仁、知、信、直、勇、剛)及其對應的弊病,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什么是好學?
通過分析孔子的言論,理解好學的標準和意義。
5. 案例分析
提供相關案例或故事,讓學生分析其中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和學習觀念。
6. 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孔子的學習觀念,并提出具體建議或行動方案。
7. 總結提升
教師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學習和仁德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四、作業(yè)布置
撰寫一篇關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讀后感,要求結合個人經(jīng)歷和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準確翻譯《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文意。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翻譯和討論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和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準確翻譯文言文句子,理解文意。
2. 難點: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靈活運用翻譯技巧。
三、教學過程
1. 復習舊知
回顧之前學過的文言文知識點和翻譯技巧。
2. 誦讀課文
學生集體誦讀課文,注意語音語調和停頓。
3. 翻譯課文
教師逐句講解并示范翻譯方法,學生跟隨翻譯。
學生自主翻譯課文剩余部分,教師巡回指導。
4. 討論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翻譯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教師給予解答。
分享翻譯成果,交流翻譯心得。
5. 歸納總結
教師總結文言文的翻譯方法和技巧,強調準確理解和靈活運用的重要性。
6. 拓展延伸
提供類似的文言文段落供學生練習翻譯,鞏固所學知識。
四、作業(yè)布置
完成課后練習題中的文言文翻譯部分,并嘗試翻譯一篇課外文言文短文。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關鍵詞匯的含義,如“困”、“敏”、“言”等,并理解成語“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等方法,理解孔子關于“學”的思想內涵,以及“好仁不好學”的弊端。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悟孔子“學”的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孔子“學”的思想內涵,以及“好仁不好學”的弊端。
難點:分析孔子“六言六蔽”的`觀點,并探討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意義。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你們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什么嗎?它與學習有什么關系?”引入新課。
2.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句讀和語氣。
3. 整體感知
教師講解課文背景,介紹孔子及其思想。
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大意,并嘗試翻譯文中重點句子。
4. 研讀賞析
為什么要學習?
分析孔子關于學習原因的觀點,如縮小智力差異、充實自我、學可去蔽等。
學什么?
探討孔子認為應該學習的內容,包括仁、智、信、直、勇、剛等品質,并理解“六言六蔽”的含義。
如何學?
分析孔子關于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的觀點,如學思結合、知行統(tǒng)一、敏而好學等。
5. 拓展延伸
討論“好仁不好學”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表現(xiàn)及危害。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孔子的思想。
6. 總結歸納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孔子“學”的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7. 布置作業(yè)
撰寫一篇關于“好仁不好學”的短文,要求結合個人經(jīng)歷或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7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文中關鍵詞匯和成語的含義。
2. 能力目標:通過文本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3.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儒家思想的興趣,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孔子關于“好學”與“愚”的辨析,以及“好仁不好學”的弊端。
難點:引導學生將孔子的思想與現(xiàn)代生活相結合,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學過程
1. 導入
通過展示儒家思想的圖片或視頻片段,引發(fā)學生對儒家思想的興趣。
2. 新課講授
仁的`概念與內涵:引導學生理解仁的基本含義、來源、表現(xiàn)及價值。
好學的意義:講解好學對于個人修養(yǎng)和發(fā)展的作用,以及孔子對好學的看重。
愚的辨析:分析“愚”在文中的含義,以及不努力學習、不求甚解的危害。
3. 文本解讀
學生分組閱讀課文,并嘗試翻譯文中重點句子。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孔子關于“好仁不好學”的觀點,理解其弊端所在。
4. 討論與分享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對“好仁不好學”的理解和看法。
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經(jīng)歷或社會現(xiàn)象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5.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孔子的思想應用于現(xiàn)代生活和學習中。
提供相關閱讀材料,如《孟子》中的“仁愛”思想或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學基礎》等,供學生課外閱讀。
6. 總結與作業(yè)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孔子思想的重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布置作業(yè):撰寫一篇關于“如何將儒家思想融入現(xiàn)代生活”的短文或報告。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8
教學目標
1. 掌握文中關鍵詞匯的含義,如“困”、“古”、“敏”等,并理解成語“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
2. 能夠根據(jù)文言特殊句式的特點,用現(xiàn)代漢語準確翻譯文本。
3. 領悟孔子“學”的內涵,理解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4. 分析、評價孔子關于“不如丘之好學也”、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賢賢易色”等觀點。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領悟孔子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賢賢易色”等原則和方法的'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2. 難點:結合孔子的理念傾向,深入分析“學”的內涵。
教學方法
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觀點。
案例分析法:通過具體案例,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入新課:通過提問“你們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什么嗎?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入新課。
2. 初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3. 整體感知:
梳理文本結構,理解孔子的學習觀及其內涵。
分析孔子所說的“學”的四個階段:學、思、習、行。
4. 研讀賞析:
分析孔子關于學習的三個原因:智力差異、充實自我、學可去蔽。
討論孔子關于“六言六蔽”的觀點,理解其思想內涵。
5.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孔子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應用和價值。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中的體會和感悟。
6. 總結歸納: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好學”的重要性。
7.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撰寫一篇關于仁和好學的短文或報告,以鞏固學習效果。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9
教學目標
1. 通過選文了解孔子關于學習的思想。
2.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孔子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了解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方法、內容。
2. 難點:使學生通過了解孔子的思想,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教學方法
誦讀法:通過誦讀文本,感受孔子的語言風格和思想深度。
點撥法:在關鍵處進行點撥,幫助學生理解難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1. 導入新課:回顧上一節(jié)課關于孔子“教”的思想,引出本節(jié)課關于孔子“學”的思想。
2. 孔子的學習態(tài)度:
介紹孔子的博學多才和自學成才的經(jīng)歷。
分析孔子關于天資的客觀劃分,以及他對自己的認識。
3. 孔子的學習方法:
講解孔子“學無常師”的觀點,強調廣泛學習和靈活運用的重要性。
分析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態(tài)度。
4. 孔子的學習內容:
介紹孔子關于“六言”(仁、知、信、直、勇、剛)的.觀點,理解其思想內涵。
分析孔子關于“學文”與“學禮”的關系,強調道德修養(yǎng)和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性。
5. 討論與分享:
組織學生討論孔子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應用和價值。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體會和感悟。
6. 總結歸納:回顧本課所學內容,強調孔子思想對于個人成長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7.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閱讀《論語》中的相關章節(jié),進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關鍵詞匯的含義,如“困”、“敏”、“言”等,并理解成語“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等方法,理解孔子關于“學”的內涵及其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悟孔子“好學”的重要性,培養(yǎng)勤奮好學的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孔子所說的“學”的基本內涵,領悟孔子六言六蔽、“不遷怒、不貳過”等原則和方法的思想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2. 難點:結合孔子的理念傾向,深入分析“學”的內涵,理解其對于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提問引入:“你們知道儒家思想中的‘仁’是什么嗎?它與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關系?”
展示儒家思想的圖片或視頻片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2. 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清句讀。
教師糾正發(fā)音,示范朗讀。
3. 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結構,明確“為什么學”、“學什么”、“什么是好學”等部分。
分析孔子關于學習的三個原因:智力差異、充實自我、學可去蔽。
4. 研讀賞析
深入分析“六言六蔽”的內涵,理解好學對于避免各種弊端的'重要性。
討論“不遷怒、不貳過”等原則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5.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何踐行孔子的學習觀?
小組討論并分享觀點。
6. 總結歸納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好學的重要性。
布置課后作業(yè):撰寫一篇關于仁和好學的短文或報告。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 11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文中關鍵詞匯和句式,理解并翻譯課文。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孔子關于“仁”與“學”的論述。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勤奮好學的態(tài)度,認識到努力學習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理解孔子關于“仁”與“學”的論述,領悟其思想內涵。
2. 難點:將孔子的思想內涵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分析其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價值。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通過講述孔子的生平故事,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提問:“孔子為什么如此重視學習?”引導學生思考。
2. 初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標注生詞和難句。
教師講解生詞和難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大意。
3. 文本解讀
分析“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的內涵,理解好學對于避免愚蠢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孔子認為“好仁”而不“好學”會導致“愚”?
4. 案例分析
提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案例或故事,讓學生分析其中蘊含的“仁”與“學”的道理。
小組討論并分享分析結果。
5. 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何平衡“仁”與“學”的關系?
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見解和經(jīng)歷。
6. 總結歸納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強調“仁”與“學”的重要性。
布置課后作業(yè):閱讀《論語》中其他關于“仁”與“學”的論述,并撰寫讀后感。
【人教選修《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教案】相關文章:
人?仁?08-20
人?仁?08-20
既不也不造句03-17
其實我也不普通-作文03-01
形容教練教的好的句子06-16
選修《燈下漫筆》教案設計11-10
讀《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有感:也談“教是為了不教”01-22
《當仁,不讓于師》教案教學設計05-06
泛愛仁 而親仁教學設計05-20
兵不逼好成語解釋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