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時間:2024-10-27 20:40:14 敏冰 八年級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通用7篇)

      《白楊禮贊》是一篇敘事散文,贊美了習白楊樹所象征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下面是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歡迎參考!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通用7篇)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1

      一、教學目標

      1.在學過比喻的基礎上學習本文的象征手法,體會排比、反問的修辭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2.理解和學習白楊樹所象征的正直、質樸、緊密團結、力求上進、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為捍衛(wèi)黨、捍衛(wèi)社會主義與一切邪惡勢力作斗爭,同時堅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3.重點掌握文中的字與詞。

     、佟佰蟆㈨、懨、虬、娑、楠、欣”等字的讀音與寫法。

     、谡莆找韵略~語的意義和用法:妙手偶得、錘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潛滋暗長、懨懨欲睡、倔強、參天、不折不撓、偉岸、樸質、挺拔、宛然、縱橫決蕩、秀頎。

      二、難點、重點分析

      1.作者是怎樣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內容貫穿起來的?

      分析:直接抒情,貫串全文。開頭直接抒情:“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定下全文歌頌、贊美的基調。緊接著描繪白楊樹生長的黃土高原的壯闊背景,在此基礎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楊樹,……”接下來作者對白楊樹的外形作了細致的描繪,又直接抒發(fā)感情:“這就是白楊樹,……”然后又對白楊樹的內在美進行描繪,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它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作者是怎樣以審美眼光來觀察并表現“美”的?

      分析:《白楊禮贊》是一篇“美文”,處處滲透著高尚的審美情趣。文章開頭描繪了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美”,雄偉壯闊的黃土高原,宛如并肩的遠山的連峰,給人一種壯美之情。接下來文章從干、枝、葉、皮四個方面描繪了白楊樹的“外形美”。它的干是筆直的,它的枝一律向上,它的葉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通過細致的描繪,白楊樹筆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還在于表現白楊樹的“內在美”,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繼而揭示它的象征美:它不僅象征了北方的農民,而且象征了我們民族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3.本文以什么為線索來“禮贊”白楊樹的?

      分析:以“禮贊”白楊樹的“不平凡”為線索。

      文章開宗明義,點出“我贊美白楊樹”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接著通過介紹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引出那“傲然地聳立”的白楊樹,繼而描述了白楊樹的外部形象和內在氣質,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點,并再三贊美它“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然后緊扣這“不平凡”展開聯想和想象,由樹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義,進一步表明:“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庇谑撬角,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后,巧借桶木作比,反襯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語調發(fā)出“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的呼聲。自此照應開頭,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體(狽腳┟瘢┖拖笳魈澹ò籽釷鰨┒夾蝸笙拭鰨釗爍蟹堋H雎縝邐幌嘰椋悴閫平?

      4.本文是怎樣巧妙的運用對比烘托的?

      分析:開篇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西北高原,為下文引出白楊樹設置了廓大的背景,渲染了粗擴、豪邁的氣氛,并且抓住“黃與綠主宰著”這一特色,突出了“雄壯”、“偉大”,對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色澤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同時,又用“單調”、“懨懨欲睡”與白楊樹的“傲然地聳立”相對照,起了反襯作用;在描述白楊樹的外形和精神時,又反復用“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與“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和“決不是平凡的樹”相對比,突出白楊樹的美;緊接著就其外形用“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反喻先行一抑,轉而用“它是樹中的偉丈夫”設喻一揚,對比映襯,形神兼美。文章結尾把白楊與楠木作比,怒斥反動派,高聲贊美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顯示了文章鮮明的愛憎感情和戰(zhàn)斗風格。

      5.本文勾勒出了幾幅圖?反映了什么?

      全文共勾勒、描繪了四幅圖:高原風景圖、白楊遠視圖、白楊特定圖、物人聯想圖(敵后抗戰(zhàn)圖),每一幅都有詩情畫意,都能給人以情感激發(fā)和思想熏陶。

      而作者正是懷著崇敬的感情,熱情奔放地對這一幅幅圖畫的“不平凡”給予贊美,從而形成了一個整體(圖美、文美、情更美)。

      6.這篇散文主要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白楊樹贊》運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農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這種描述是貫串全篇的。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

      提問:在初一的時候,我們讀過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學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想一想,茅盾原來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一個?他寫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學生:茅盾是筆名,原名沈德鴻,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鄉(xiāng)縣。他寫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茅盾是哪一年逝世的?黨中央對他的一生作了怎樣的評價?(學生:茅盾已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黨中央給予他是“我國現代進步文化先驅者和偉大革命文學家”的高度評價。)

      《白楊樹贊》寫于1941年3月,那時,正處于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文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這期間,他看到了反動派消極抗日、積極xx的種種事實,也欣喜地看到了廣大的北方軍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同心同德,團結一致,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掃蕩”,鞏固和發(fā)展了敵后的抗日根據地。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xxx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二)指導預習。

      1.劃出課文中的生字詞。

      2.做好填空練習,初步理解作者寫作思路。

      3.劃出課文中直接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句子。

      (三)研習新課。

      播完錄音。掛出黑板(或打出幻燈)。學生課堂練習內容:

      1.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可運用工具書。)

      無邊無垠(yín)坦蕩如砥(dǐ)

      懨懨欲睡(yān yān)虬枝(qú)

      婆娑(suō)秀頎(qí)倔強(jiàng)

      (把形聲字“垠與銀”,“砥與底”的形旁作比較。說說“倔強”的“強”的其他讀音。)

      2.填空:

      文章一開始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來并不說明道理,而在第2自然段寫.景色,交代了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第4自然段承上啟下,又回到了對白楊樹的贊美。第5、6自然段描繪了白楊樹的 和 ,突出了它的不平凡。第7、8自然段把白楊樹象征為 ,點明了主題。最后,第9自然段以斥責反動派和反動勢力,贊美白楊樹收尾。

      學生口答:課文在1、4、6、8四個自然段中直抒胸臆,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教師點撥:填空練習反映了作者寫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線索,本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段(第5、6自然段)描繪白楊樹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段(第9自然段)把白楊樹與楠木作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3.學習第一段。

      問:開篇一句單獨成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1)點明題旨。(2)贊美的原因是“不平凡”,用“實在”來強調到底怎樣的“不平凡”?下文便以此為線索,從不同方面展開描述。

      4.學習第二段。

      指名學生朗讀第2~4自然段。

      作者開頭贊美白楊樹后,卻沒有直接描寫白楊樹本身,筆鋒一轉,用親切舒緩的語氣,把讀者帶到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上。(打出白楊、黃土高原的幻燈。)

      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印象是什么?

      明確:覺得黃土高原像“一條大氈子”。

      作者運用哪些詞語,從哪些方面描寫黃土高原景色?

      黃綠錯綜:黃土——“偉大的自然力”。麥浪——“人類勞力戰(zhàn)勝自然的成果”。(色彩)

      無邊無垠:沒有邊際。(空間)

      坦蕩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地形)

      一幅雄偉遼闊的黃土高原的風景畫面“撲入”視野,人們的感覺是什么?

      先是“雄壯”、“偉大”,由于汽車長時間地在一望無際的高原上奔馳,人們產生了“倦怠”、“單調”的感覺。就在這時,“猛抬眼”看到了“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白楊樹,人們精神為之一振,作者要歌頌的形象——白楊,奇跡般地出現了,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作者視野的角度有什么變化?

      作者遠看,由面收縮到點。從一排、三五株,到一株。

      第4自然段點明那是白楊樹,“那”和上文中“遠遠”呼應,是遠指。

      為什么說白楊樹“極普通”而又“實在是不平凡”?

      它極常見,極易生長,所以說它“極普通”;說它“實在是不平凡”,是因為在“單調”的“懨懨欲睡”的情緒中,白楊樹的出現出奇制勝,使人清醒,使人振奮。

      描寫高原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白楊樹生長在遼闊廣大的肥田沃土上,挺立在“雄壯”、“偉大”的背景中,扎根在溫暖寬厚的土地母親的懷抱里。不平凡的環(huán)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楊。環(huán)境、背景與白楊協調一致,渲染了氣氛、襯托了白楊。

      5.學習第三段。

      分析:現在請同學們朗讀文章的第三段(第5、6自然段),邊朗讀邊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形象?下面還具體寫了白楊樹的哪幾部分,各突出它們什么特點,具有什么深刻含義?(2)文章用了哪個詞語總寫白楊樹的性格?下面還用了哪些詞語加以刻畫,具有什么深刻含義?

      學生朗讀、議論后,教師歸納:

      在描繪白楊樹的形象方面,作者用“力爭上游”一詞概括了白楊樹形象總的特點,采用的是擬人手法,給白楊樹以人格化。下面分別從干、枝、葉、皮四方面寫它們的特點。干,突出它的直;枝,強調它的直而緊靠;葉,寫它的向上;皮,則主要寫它“微微泛出淡青色”。通過這些特點的描寫,給人以正直、團結、進取、質樸、力爭上游的印象,含義十分深刻。

      板書:

      在刻畫白楊樹的性格方面,作者用“倔強挺立”總寫它的性格待點,并用“參天聳立”、“不折不撓”等詞語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楊樹在險惡的環(huán)境中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

      板書:

      總的性格 倔強挺立

      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通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發(fā)了這種感情,突出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由學生朗讀第5、6自然段,要求讀出感情。

      6.指名學生朗讀第7自然段,討論:

      (1)本段可分幾個層次?為什么說白楊樹是樹中的“偉丈夫”(要求學生劃出重點詞語)?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虛寫一筆,用否定句式暫退一步:白楊“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由于審美觀點不同,承認白楊“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這是抑。接著,突然轉折,連用七個感性色彩強烈的褒義詞語“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熱情贊美它是“樹中的偉丈夫”。這是“揚”。這是第一層次。用烘托、對比手法贊美了白楊樹。

      (2)文章如何展開聯想,由樹及人?四個排比反問句是怎樣逐句加深的?

      第二層,作者以親切談心的語氣將讀者的視線引向“積雪初融”的高原,連用四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意思一句比一句擴展并深化,發(fā)人深思。第一句由樹及人的過渡,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那么,應該覺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等詞語就反映了一層比一層深的含義。第二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fā),點明白楊“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華,文章達到高潮。

      (3)要求學生把四個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口頭表述加以比較,體會反問句的作用。

     、僖缶涫阶儞Q正確。

      陳述句:你不應該只覺得……,你應該想到……,你也應該聯想到……,你還應該更遠一點想到……

     、诶首x體會語氣。

      陳述句語氣一般,反問句寓問于答,以反問的形式表達肯定的意思,加上運用排比形式的反問,加強了氣勢,更加肯定有力。

      4.用幻燈打出板書:

      7.學生朗讀第8自然段,思考討論:

      這段贊美白楊樹和第1、4、6、8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教師歸納:作者直接把白楊樹與北方農民聯系起來,總結了它們的相似之處:一是“極普通,不被人重視”,二是“有極強的生命力”。用一遞進關系的復句闡述了贊美白楊樹的原因。

      在這段文字里,作者改用肯定的句式,正面論述,更加鮮明地強調白楊的象征意義。

      學生集體朗讀第5~8自然段,要求讀出反問的語氣,注意重讀和停頓。

      8.指名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

      (1)“貴族化的捕木”象征什么?

      講解:茅盾同志回答說:“貴族化的捕木象征反動派。我寫此散文是這樣想的。”

      (2)寫楠木的目的何在?

      結尾把楠木和白楊樹對比,再次強調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積極xx,消極抗日”的反動派,呼應篇首。

      9.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區(qū)別?

      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特點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藝術手法。只用于表示有關人類品質或人類組織的性質,一般適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質,一般的比喻,其喻體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10.本文通篇采用象征手法,主要通過什么形象表現什么感情?

      象征手法,首先是選擇能引起讀者聯想的形象,抓住這個形象的典型特征加以描寫。白楊樹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極其平凡的特點,與作家心目中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諧的統(tǒng)一。作者把歌頌黨、歌頌抗日軍民這樣鮮明的政治觀點和熾熱的情感全部傾注在白楊樹上。

      11.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

      散文在結構上往往有一條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整體,作者可以圍繞中心展開豐富的聯想,如對黃土高原的描寫似乎是游離中心的閑筆,其實不然,它的作用前面已經分析過。文章結尾又以楠木作對比,也是為了烘托、贊美白楊樹,我們可以把這種特點叫作“形散神不散”,它還表現在語言形式的整齊有力富于韻律上。

      12.總結全文,掌握全文的抒情線索。

      本文以白楊樹的“不平凡”為抒情線索。第1、4、6、8自然段分別對白楊樹的“不平凡”盡情歌頌,句式結構相似,意義步步深入!安黄椒病比齻字反復出現,強烈抒發(fā)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結合,白楊樹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們面前。在我們心目中,它是一個富有無限生機充滿戰(zhàn)斗激情的典型形象。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掌握本課字詞,理清結構層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析象征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誦讀和課前查資料、討論、交流等過程,體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內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質樸、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文章層次和象征的寫作手法。

      三、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播放歌曲《小白楊》,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頌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我們的文學家也曾高聲禮贊過白楊樹,它們在手法上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今天,讓我們一起研讀散文《白楊禮贊》。(板書標題)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通過課前查資料教師補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寫作背景)

      2、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對白楊樹是怎樣的一種感情?

      (贊美)。

     。ㄈ┥钊胙凶x

      1、課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禮贊白楊樹的?

     。▽W生讀課文圈點勾畫)

      2、白楊樹生長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作者為什么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huán)境?

      (描寫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渲染一種不平凡的環(huán)境氣氛,暗示在此生長的白楊樹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為下文描寫白楊樹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體現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在懨懨欲睡時看到白楊樹,令人振奮的驚叫起來,意在突出白楊樹的不平凡,欲揚先抑對白楊樹進行反面襯托。)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白楊樹的,課文那些詞語可以概括白楊樹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從枝、葉、干、皮幾個方面)。

     。ㄋ模┩卣寡由

      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僅僅是寫白楊樹嗎?運用了什么手法?

     。ㄓ蓸浼叭耍瑹崆楦桧灹丝谷哲娒駡F結戰(zhàn)斗、力爭上游、不屈不撓的'精神。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了文章的主題)。

     。ㄎ澹┬〗Y作業(yè)

      小結:結合圖片,回顧本課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束課堂。

      作業(yè):課下閱讀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運用象征的手法寫一個自己喜歡的事物,和同學分享。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找出富有感情的語句,體味其中蘊涵的情感。

     。2)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了解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分析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悟作者對廣大抗日軍民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發(fā)揚中華民族正直、樸質、團結、堅強不屈、力求上進的精神和意志。

      [教學重點]

      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象征手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在西北地區(qū),白楊樹是一種極常見樹木,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隨處可見它的身影,它有筆直的干,筆直的枝,有頑強的生命力,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茅盾的《白楊禮贊》,一起去欣賞白楊樹的英姿,一起去領略他筆下白楊樹的風采。

      板書:白楊禮贊。

      二、題目解讀

      1、了解作者。

      茅盾,現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春蠶》《林家鋪子》等等。

      2、釋題

      禮贊的含義:“禮”,尊敬崇敬,“贊”,贊揚,題目的意思是懷著崇敬的心情贊美白楊樹。

      三、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了解內容,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禮贊的句子。

      明確: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

      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2、讀這幾段文字,引導學生注意關鍵詞。從“那”到“這”,從第1段的“贊美”到第9段的““高聲贊美”,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對白楊樹的觀察是從遠到近,感情是由淺入深。說明對白楊樹的感情不僅僅是贊美,還有崇敬。

      四、合作探究

      1、作者極力的贊美白楊樹,是因為它不平凡。這篇課文作者僅僅是在禮贊白楊樹嗎?如果不是,那作者到底是在禮贊什么?請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如“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樹本無所謂力爭上游,可見是在寫人。)

      又如“難道你就覺得他只是樹?……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2、齊讀第七段,賞析。

      這里連用了四個反問句組成了一組排比句,第一個“難道”是總提,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該只覺得它是樹;后面三個“難道”,由淺入深地寫出了它的象征意義。第二個“難道”,由白楊樹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性格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北方農民。第三個“難道”,進一層由白楊樹的“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地守衛(wèi)自己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個“難道”,由白楊樹“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作者寫這篇課文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借贊美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軍民的崇敬和贊美,那他為什么不直接表達這種贊美呢?

      補充課文的`背景!栋讞疃Y贊》寫于一九四一年三月,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學院講學,1940年3月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講學,后來離開延安到重慶。作者從解放區(qū)人民身上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奮,滿懷激情地寫下了《白楊禮贊》這篇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的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4、學習象征手法。

      像課文這樣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想的具體形象,表現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手法就是象征。

      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

      例如本文作者把對北方軍民的贊美之情寄托在對白楊的具體描繪與精辟議論上。通過白楊樹這一藝術形象,歌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樸質、堅強、團結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5、討論:作者借白楊樹歌頌北方的抗日軍民及其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呢?找出描寫白楊樹外部形態(tài)的句子,大聲朗讀,用其中的關鍵詞句來解決這個問題。

      預設:總的形象:力爭上游 干:筆直、絕無旁枝(正直) 外部形態(tài) 枝:筆直、緊緊靠攏(團結) 葉:片片向上(進。 皮:光滑淡青色(樸質) 參天聳立 內在氣質:倔強挺立 不折不撓

      小結:這一段描寫了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們通過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從而產生崇敬、贊美之情。

      6、白楊樹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預設:正直、樸質、團結、力爭上游等都值得我們學習。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我們賦予某些事物象征意義,你都知道哪些,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請仿照課文的寫法,選取你熟悉的某個事物,賦予它一定的象征意義,完成一次片段寫作。

      五、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從白楊樹的外部形態(tài)、內在氣質兩方面“禮贊”了白楊樹,下節(jié)課我們將從生長環(huán)境、寫作手法方面繼續(xù)學習這篇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習題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4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2、理解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

      3、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郁郁蔥蔥的樹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滿目蒼翠,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生機。在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樹風韻,領略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樹雄姿。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茅盾的《白楊禮贊》,走近挺拔的白楊樹,感受作者在文中抒發(fā)的情懷。

      板書:白楊禮贊

      二、明確目標(生齊讀)

      1、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2、理解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

      3、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走近作者

      茅盾(1896——1981)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人。主要作品:長篇小說《虹 》、《子夜》、;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國現代現實主義文學發(fā)展的里程碑,顯示了現代文學在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的實績。

      四、走近課題

      師:文章的題目會透露給我們很多信息,這篇文章的題目為何不直接叫“白楊贊”,你怎么理解“禮贊”呢?

      “禮贊”:崇敬地贊美。

      “白楊禮贊”:“禮贊白楊”,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尊敬。

      五、整體感知——贊白楊

      1、師:從題目中,我們很明顯知道了作者要贊美白楊,而且作者在開篇即說“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蔽闹羞@樣直抒胸臆的句子有好幾處,你能找到嗎?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師: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ㄉ杂砂l(fā)言,師明確:一線串珠抒情線索,與標題相呼應。)

      2、師:依據本文的抒情線索,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給文章劃分層次和概括各部分內容,你來試一試。(生小組合作,師明確)

      第一部分:(1)直抒對白楊樹的崇敬贊美。

      第二部分:(2—4)描寫黃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楊樹生長的自然環(huán)境。

      第三部分:(5—6)描繪白楊樹的外部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點明主題。

      第五部分:(9)把白楊樹與楠木作對比,表達鮮明的愛憎,再次贊美白楊樹。

      六、細讀文本——如何贊

      師:本文首尾呼應,全篇充滿作者對白楊樹熱情洋溢的贊美,文中重復出現的一個詞眼你注意到了嗎?

      生:不平凡

      師:那作者都是從哪幾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的呢?(小組合作)

     。ㄒ唬┥L環(huán)境不平凡

     。S綠錯綜、無邊無垠、坦蕩如砥)

      追問:

      1、看到這樣的環(huán)境,作者產生怎樣的感想?(雄壯、偉大)

      2、當你長時間看著這樣的景象又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單調)

      3、作者為什么會強調這兩種完全相反的感想?

     。ㄐ纬蓪Ρ,分別從正面和反面襯托白楊樹的不平凡。)

      小結:第2段交代白楊樹生長環(huán)境,烘托“不平凡”的環(huán)境氛圍,為白楊樹出場鋪墊、蓄勢。

     。ǘ┩庠谛螒B(tài)不平凡

      師:在這樣雄壯偉大而又略顯單調的環(huán)境中,引得作者一聲尖叫的白楊樹到底長什么樣呢?(指名讀第5段)

      要求:畫出作者從哪幾方面描寫白楊樹外形特征。

      干:筆直、絕無旁枝

      枝:筆直、緊緊靠攏

      葉:片片向上

      皮:光滑淡青色

     。幧嫌 倔強挺立 努力向上 不折不撓)

      小結: 第5段通過對白楊樹外形的描寫體現出白楊樹的不平凡,它力爭上游、倔強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撓,令人敬佩。

     。ㄈ﹥仍谄焚|不平凡

      師:作者不僅僅把白楊樹當樹來寫,而是把它當成形神兼?zhèn)涞娜藖韺。?段開頭出現兩個什么特別的稱呼呢?(齊讀第7段)

      生:好女子,偉丈夫

      師:好女子與偉丈夫各有什么特點呢?作者認為白楊樹是什么呢?

      好女子 偉丈夫

      婆娑 ——對比—— 嚴肅 堅強不屈

      屈曲盤旋 偉岸 正直樸質

      溫和 靠緊團結

      挺拔 力求上進

      師:本段作者想要贊美白楊樹的內在品質,沒有直接進行贊美,而是先說“它沒有……沒有……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這是什么寫法? (欲揚先抑)

      師:作者僅僅是為了寫白楊樹嗎?白楊樹有什么象征意義?

      1、象征:是借某一具體事物或形象表達某種意義,這一意義不是事物本身就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聯想和寄托。

      2、象征意義:

      樸質、嚴肅、堅強不屈——北方農民

      堅強不屈 —— 哨兵

      團結、力求上進 ——精神和意志

      3、作者是如何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的?(齊讀第7段“難道……”)

      以反問強化內容的表達,以排比增強語言的氣勢,以層層遞進步步深化內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抗日的軍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ㄋ模┪恼陆Y尾寫“直挺秀頎”的楠木有何作用?(生討論,師明確)

      與白楊樹形成對比: 把白楊樹普通而“不平凡”與貴族化楠木對比;贊美北方堅持抗戰(zhàn)的廣大民眾的精神和品格,與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對比。

      七、悟主旨

      師:作者為什么要借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出示背景鏈接:

      《白楊禮贊》寫于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瀕于分裂的局面,中國共產黨肩負著艱苦卓絕的抗日戰(zhàn)爭。1940年5月,茅盾離開新疆返回內地,受朱德同志邀請前往延安。

      在延安參觀講學期間,親身體察了解放區(qū)軍民的斗爭生活,看到了抗日軍民團結戰(zhàn)斗的精神風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變后,作者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便寫下了此文。

      師: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樹,來表達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這種寫法叫什么?(托物言志)

      師:在了解了寫作背景之后,本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呼之欲出了。

      明確: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勾畫了白楊樹的外形特征,突出了白楊樹不平凡的形象,通過對白楊樹的贊美,歌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zhàn)的北方農民及其所具有的中華民族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八、結束語

      師:作者曾為畫家沈逸千所作白楊圖題詩一首,為白楊精神做了最好注解。(生齊讀)

      題白楊圖

      茅盾

      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

      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

      羞與楠枋伍,甘居榆棗儔。

      丹青標風骨,愿與子同仇!

      九、拓展練習

      請運用聯想與想象,選一幅圖片說說它的象征意義。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5

      一、設計說明

      《白楊禮贊》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來抒情的經典散文,它線索明晰,感情真摯。故理解和掌握象征手法,清理線索:環(huán)境不平凡——形神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首先在導語中,就先將象征這一寫法初步滲透給學生,使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什么是象征。接下來在整體感知的朗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確文章中白楊樹象征著什么。在品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采用象征這一寫法,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本文的教學中,意在多讀,預習熟讀、課堂賞讀、品味再讀。以讀代講、以讀感悟、以讀品情。注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學生對散文多種寫法的掌握(特別是象征),在比較閱讀中拓展運用,在寫作練習中提高升華。

      二、教學三維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把握本文的主旨。

      2、品味語句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3、理解并初步運用象征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文本學習,讓學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關知識;朗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層層深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ㄈ┣楦心繕耍簩W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象征手法及象征意義的揭示;

      2、難點: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課前準備

     。ㄒ唬⿲W生準備

      1、熟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正音,理解詞語,了解文章大意。

      2、收集作者及本文的寫作背景等資料,以備課堂上交流。

      (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

     。ǘ┙處煖蕚

      1、準備在課堂上播放的多媒體文件《小白楊》;

      2、準備有關作者、背景及象征手法概念的多媒體文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著唱。唱畢,這首《小白楊》唱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它歌頌贊美的僅僅是一棵小小的白楊樹嗎?

     。▽W生必然回答“不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苯處熞龑W生從文本中挖掘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而揭示象征的定義。

      投影:象征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的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象征手法是“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2、今天我們學習的散文《白楊禮贊》(板書課題)與《小白楊》歌詞在寫作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ㄓ酶枨鷮,營造課堂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從寫作手法導入,緊扣教學重點。)

      (二)預習交流

      1、生字詞正音、釋義(投影);

      2、文學常識及寫作背景(投影)(略)。

     。ㄈ┏踝x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1、有人把散文《白楊禮贊》比作是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那么,聽讀中你的腦海中浮現了哪些畫面?

      高原風景圖白楊特寫圖物人聯想圖

      2、你是否感受到了屬于黃土地屬于白楊樹的特質?那是一種怎樣的樹?

      用“白楊樹是的樹”的句式表達。如“白楊樹是力爭上游的樹”“白楊樹是質樸、堅強的樹”“白楊樹是倔強挺立的樹”

     。ò讞顦渑c人的相似之處)

      3、作者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請說說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

      生長環(huán)境外部形象內在氣質

      (學生與文本對話,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內容,針對文本的重要問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然后合作交流。)

      (四)再讀課文,賞析品味(合作探究):

      1、賞析形美、神美: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

     。2)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教師范讀7、8自然段,學生思考。

      (3)白楊樹的形美,顯示了它不平凡,它的內在氣質美嗎?

      師:欣賞課文到這兒,我們才明白作者托白楊來贊美的是……對、是北方的抗日軍民,這種寫法就叫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播放多媒體文件,介紹象征手法及寫作背景。

      (學生在賞析品味白楊樹的形美、神美及樹與人的相似點中,自然生成對象征手法的認識。)

      2、朗讀,賞析“景美”,體會襯托手法的運用。

      師:白楊樹的形美、神美與北方抗日軍民極其相似,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也揭示了。但本文2、3段用大量的筆墨描寫了高原風光,多余嗎?為什么?

      (明確:不多余。生存環(huán)境的寫作目的是烘托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也暗寫陜甘寧邊區(qū)抗日根據地,為后文揭示象征意義,表達主題思想作鋪墊。寫高原風光及作者的感受是從正反兩個方面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ū经h(huán)節(jié)中,學生能夠達到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相互滲透,并對探究結果達成共識。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探究來完成學習內容,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3、分析本文的抒情線索。

      明確:白楊樹不平凡: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外在形象不平凡——內在氣質不平凡——象征意義不平凡。

     。▽W生再讀課文,歸納板書,理清文章抒情線索。能夠通過自主探究來完成此問題。)

      (五)品味語言,寫法:

      語言猶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離不開精彩的語言,你認為文中哪些詞語、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動、富于表現力。

      把它們摘錄下來,并且談一談你的理由。

      教師為學生品味語言進行方法指導。如刪一刪、換一換、比一比等。

      1、課文題目中的“禮贊”是什么意思?

      “禮”是敬禮、致敬,“贊”是贊美,題目的意思是對白楊樹的致敬和贊美。

      2、朗讀,請你找出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的語句。

      明確: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的內容貫穿起來。)

      下列問題,學生能提出來更好,否則教師應適時點出:

      1、課后思考與練習二。

      2、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賞析四個“難道”句式的妙處?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余?

      (說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溫習襯托的寫法。)

     。╅喿x:

      1、比較閱讀《白楊》

      思考:這篇文章突出了白楊樹怎樣的形象特征?作者又借此寄予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相關閱讀:《白楊禮贊》姐妹篇《風景談》。

      多媒體出示《風景談》內容簡介,具體內容可查閱茅盾作品及研究的網站。

     。ㄆ撸┻\用寫作:

      1、想一想: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文章該如何寫?

      2、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松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

      3、指導寫作:以粉筆為例,先說說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后說說思路,最后寫作。

      4、學生展示。

     。牎⒄f、讀、寫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讀寫結合相輔相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ò耍┬〗Y:

      1、同學們,通過三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ㄕn文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散文中記敘、描寫是抒情、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描寫的深化。)

      2、教師補充小結。

      (說明:學生自主說,既體驗成功的快樂,又獲得理性化的認識。)

      (九)板書設計:

      環(huán)境之美

      白楊樹的不平凡形神之美象征了北方抗日軍民

      象征之美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查閱資料,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的生字詞。

      2、朗讀課文,體會“我”對白楊樹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品味重要詞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確本文的抒情線索及由景到樹、由樹到人的寫作思路

      3、品味語句蘊涵的情感,賞析關鍵語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北方抗日軍民的頑強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重點難點】

      象征手法及象征意義的揭示;

      分析人與樹的相似之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法指導】

      【預習要求】

      1、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生詞注音釋義。

      2、朗讀全文,體會本篇的思想感情。

      3、劃出精彩的語句,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文件,《小白楊》,同學跟著唱。樹是大自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欣賞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柳的風韻,我們瞻仰過”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們也遙望過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的梅的倩影。這節(jié)課我們將走近白楊樹的生命。

      二、作家作品

      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xiāng)烏鎮(zhèn)人。現代作家、文藝理論家、社會活動家。作品有小說《子夜》、《春蠶》、《秋收》、《殘冬》、《蝕》三步曲、《林家鋪子》等。

      2、寫作背景:《白楊禮贊》寫于1941年的重慶,當時,蔣介石積極消極抗日。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和解放區(qū)進行瘋狂“掃蕩”。中國共產黨積極發(fā)動群眾,壯大抗日力量。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參觀訪問,在魯迅藝術學院講學。10月和董必武同志從延安到重慶。這期間,茅盾耳聞目睹在黨領導下抗日根據地人民的'沸騰生活,體驗到抗日軍民質樸、剛強、團結一致、艱苦奮斗的精神,受到極大的鼓舞,對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寫下了《白楊禮贊》等散文。由于當時作者生活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沒有言論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熱情歌頌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我們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

      三、解題“禮贊”的含義是什么?選擇下列義項。

      A、表示高度的贊揚B、表示尊敬和贊美C、表示某種禮貌和風格

      四、整體感知

      1、聽課文朗讀,感知文章內容。

      2、解決生字詞,疏通閱讀障礙。

      大氈子()開墾()外殼()錘煉()主宰()

      暈圈()倦。ǎ撟贪甸L()旁逸斜出()

      婆娑()虬枝()坦蕩如砥()懨懨欲睡()

      3、掌握下列四字詞

      妙手偶得無邊無垠潛滋暗長絕無旁枝緊緊靠攏

      橫斜逸出倔強挺立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屈曲盤旋

      積雪初融傲然挺立縱橫決蕩

      五、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1、白楊樹的“不平凡”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是否是本文的線索?

      2、白楊樹的“不平凡”各表現在哪幾方面,各突出什么美?

     。ū疚囊园讞顦涞摹安黄椒病睘榫索,說明“禮贊”的原因。具體從三方面贊頌:生長環(huán)境不平凡----景色美;外部形態(tài)不平凡----形象美;內在氣質不平凡----精神美。最后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由景到樹,由樹到人。達到托物言志目的。)

      六、研讀課文,賞析品味。學習課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二部分。

      2、思考:開頭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fā)了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3、找出文中描寫黃土高原的優(yōu)美詞語和句子,體會作者是如何描寫黃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對黃土高原的總體印象是什么?(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

      4、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情緒?(明確:懨懨欲睡。)

      5、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明確: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以黃土高原“雄偉”“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

      6、學生默讀第二部分內容,想像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體會作者為什么在見到白楊樹時會“驚奇地叫了一聲”。

      七、布置作業(yè)1、生字詞語2、識記文學常識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二、研讀課文,賞析品味朗讀5---9自然段,欣賞白楊樹的形美、神美

      1、第5段中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白楊樹的?分別用了哪些詞語來概括白楊樹的外形特點?

      (提示:這一段對白楊樹進行了細致描寫,也就是象征手法中所說的,“對托意的物要進行細致描寫”,從干、枝、葉、皮的描寫中,含蓄地體現了人的“正直、團結、進取、質樸”精神。最后再寫白楊樹的總性格“倔強挺立”,突出堅強不屈的斗爭性格。這是人的主觀感受,是抽象的,精神的。文章寫到這里已達到了由“景”到“樹”的目的。)

      2、第7段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樹及人,寫出了白楊樹的內涵的?白楊樹與北方抗日軍民有哪些相似點呢?

     。鞔_:欲揚先抑后面用四個排比反問句,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3、看第8段的在文中的主要作用,體現了怎樣的主題?(主題句:“白楊樹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少的樸直、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

      4、篇末寫楠木是否多余?

     。ㄕf明:品味美文,提高審美能力;品手法,學習欲揚先抑的寫法,溫習襯托的寫法。)

      一、 小結

      二、品味寫法

      欲揚先抑對比襯托象征

      五、寫作實踐:

      以梅、竹、粉筆、蠟燭、松或其它你喜愛的事物,任選一個事物,寫一個小片段,以象征手法為主要表現手法。

      3、指導寫作:以梅為例,先說說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相似點。然后說說思路。最后寫作。

      范例:它既不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耧L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冬凍不死它,干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傊痪湓,為了人類,它的確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

      板書設計:白楊禮贊

      生長環(huán)境(欲揚先抑)

      禮贊--樹不平凡外部形態(tài)不平凡人--禮贊

      精神氣質(對比象征)

      教學反思: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理解本文的抒情線索,學習散文狀物抒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默讀、批注方式來把握白楊樹的外在美和內在美,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樸質,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體會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2.教學難點:理解學習陜甘寧邊區(qū)抗日軍民正直,樸質,團結向上,堅強不屈的革命品質。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樹是自然界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氨逃駣y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是柳的風韻;“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是梅的倩影。今天我們再來領略一下“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游”的白楊樹的俊美。

      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提問1:聽讀課文并思考:文章標題中“禮贊”一詞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些語句能照應標題直接贊美白楊樹?

      明確:“禮贊”是“崇敬”“贊美”的意思。能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與喜愛之情。文中直接對白楊樹進行贊美的語句:

      第1段: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第4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

      第6段: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第8段: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

      第9段:……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提問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開門見山,點明文章題旨,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白楊樹的崇敬和贊美之情,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調。

      提問3:面對黃土高原的景色,作者產生了什么樣的情緒?懨懨欲睡。

      提問4:作者這樣寫黃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交代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以黃土高原“雄壯”“偉大”的背景襯托了白楊樹的不平凡。

      【目標導學二】細讀課文,深度解讀

      引導學生細讀文章第五、七、八自然段,然后討論回答下列問題。提問5:白楊樹外形的總體特征是什么?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來突出白楊樹的總體特征的?

      明確:作者描繪白楊樹的總體特征是:力爭上游,倔強挺立。作者是從干、枝、葉、皮四個方面來具體描寫白楊樹的外形的。

      提問6:第七自然段連用了四個反問句,這一組反問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明確:第一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啟發(fā)人們深思不應該覺得它只是樹,為下文做鋪墊。后面三個“難道”,就由淺入深地寫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不想到”“不聯想到”“不更遠一點想到”一層一層地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第二個反問句從白楊樹的性格出發(fā),點明白楊樹至少象征著“樸質,嚴肅,堅強不屈”的北方農民。第三個反問句從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敵后堅強不屈守衛(wèi)他們家鄉(xiāng)的哨兵。第四個反問句從白楊樹的“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品質出發(fā),把它象征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個反問句連用,氣勢充沛,酣暢淋漓,展示了闊大而深遠的境界。

      【目標導學三】探究寫法,理解內涵

      提問7:第七自然段中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運用了什么手法?作者又是如何由樹及人,寫出白楊樹的內涵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作者對白楊樹的'贊美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后面用了四個排比反問句,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

      提問8:文中的白楊樹象征了什么?

      明確:文中的白楊樹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提問9:文中的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寫它么?

      明確:“楠木”象征了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諸如國民黨反動派),作者寫它的目的是為了以樹比樹(白楊樹和楠木),以人比人(北方農民和國民黨反動派),以達到藝術效果的一致、協調和完整。

      提問10:學生研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討論文章結尾將白楊樹與楠木進行對比,用意何在。

      明確:把楠木和白楊樹進行對比,再次強調了白楊樹的不平凡,與頑固派贊美楠木的觀點形成對比,表明作者鮮明的愛憎之情,歌頌抗日軍民,斥責“消極抗日”的國民黨反動派。

      五、板書設計

      生長環(huán)境:黃土高原,黃綠錯綜,遼闊平坦

      干:筆直

      枝:靠攏旺盛,要力爭上游

      白楊樹形象葉:向上

      皮:淡青色

      倔強挺立

      氣魄向上發(fā)展堅強,有斗爭精神

      不折不撓

    【八年級下冊《白楊禮贊》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蘇教版《白楊禮贊》教案設計(通用10篇)07-25

    白楊禮贊作文12-28

    白楊禮贊說課稿04-14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07-31

    白楊禮贊教學設計06-18

    仿寫白楊禮贊作文08-26

    《白楊禮贊》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優(yōu)秀09-02

    《白楊禮贊》說課稿范文(精選13篇)08-18

    白楊禮贊優(yōu)質教案(精選12篇)08-22

    有關《白楊禮贊》的教學設計(精選13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