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時間:2023-07-14 11:46:32 觀后感 我要投稿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精選10篇)

      看完一部經(jīng)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精選10篇)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1

      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兩條腿,面對這樣的狀況,生活該怎樣度過?《感動中國》講述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他們依靠僅有的'勞動能力,讓一兒一女考上大學,讓全家人徹底告別了貧困。

      像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這樣的,還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都書寫精彩;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大學生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還走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些“平民英雄”彰顯的堅強、自信、樂觀精神,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2

      2022年3月3日晚,備受矚目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來自香港無線電視(TVB)的主持人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2021年,陳貝兒憑借豆瓣9.5分的TVB紀錄片《無窮之路》,獲得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贊美。

      以香港媒體人視角看內(nèi)地扶貧,五人團隊歷時三個月,穿梭全國六個省份,深入十個曾經(jīng)深度貧困的地區(qū)。走到云貴高原大峽谷,踏進大西北戈壁沙漠,進入川藏高原,真實地用腳丈量每一寸土,了解各地民生,向觀眾介紹各地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

      紀錄片貴在真實,而真實在于細節(jié)的把握與感情的'投入。

      在《無窮之路》中,每到一個拍攝地,陳貝兒都盡可能地深入體驗當?shù)厣,親身經(jīng)歷各種職業(yè),快速融入當?shù)厝说纳,感受鄉(xiāng)村振興為當?shù)乩习傩諑淼捏@喜變化。她天生的親和力也在節(jié)目播出之后飽受全國觀眾贊譽。

      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陳貝兒的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以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

      對于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陳貝兒表示,作為媒體人,通過鏡頭傳遞真實故事是份內(nèi)事。

      2021年很難得有機會拍到《無窮之路》這部紀錄片,見證并展示了祖國脫貧攻堅的成果,傳遞正能量給觀眾。

      未來將再接再厲,用心說好中國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3

      彭士祿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1925年生于廣東海豐,1949年就讀于大連大學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系一年級,1950年大連大學建制撤銷,就讀于大連工學院(現(xiàn)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系二年級,1951年在大連工學院化工系化工機械專業(yè)讀三年級時赴蘇聯(lián)留學。1958年回國后一直從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工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彭士祿院士是我國著名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國核工業(yè)集團公司科技顧問、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核動力學會名譽理事長。

      彭士祿院士是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從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到大亞灣核電站,再到秦山二期核電站,彭士祿院士為之傾注了大量心血,被譽為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拓荒!。2021年3月22日,彭士祿院士因病逝世,他曾說:“活著能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獻身,足矣!”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4

      相信,看了TVB《無窮之路》的朋友,都不得不向陳貝兒豎上大拇指!這部節(jié)目目前在豆瓣網(wǎng)上的評分高達9.5分,可以說算得上是一部滿分作品。

      在年初的TVB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陳貝兒就已經(jīng)憑借該節(jié)目收獲了最佳女主持這個獎項。而此次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也是對她更大的肯定。

      說《無窮之路》是一部節(jié)目,還不如說它是一部紀錄片!據(jù)了解,整檔節(jié)目的主創(chuàng)團隊就只有4個人,兩名攝影師,陳貝兒則擔當主持人。他們?nèi)サ搅宋覈罹叽硇缘?0個貧困地區(qū),去了解、去探尋,我國的扶貧政策以及扶貧結果,整檔節(jié)目可以說相當具有深義。

      外界都在說,最近這幾年TVB的劇集、節(jié)目越來越難看,演員老了,看來看去就那幾個人,拍攝手法也停滯不前,整體的發(fā)展已經(jīng)落后,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但相信一直在關注T朋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幾年TVB也一直在默默努力做著改變,努力創(chuàng)新,而此次的口碑節(jié)目《無窮之路》似乎也就是TVB這些年不斷努力的一個縮影。

      又說回這檔節(jié)目的關鍵人物,陳貝兒。陳貝兒從2003年就開始在香港有線電視做主播,從事媒體行業(yè)已經(jīng)近20年,身上的經(jīng)驗自然也相當豐富。而她大概在10年前,才跟隨“伯樂”余詠珊Sandy,以主持人、主播的身份,正式從香港有線電視過檔到無線電視,加入TVB大家庭。在余詠珊的力捧下,陳貝兒很快在各大直播節(jié)目中做主持人,同時還在各類資訊和綜藝節(jié)目中擔當主持人。

      早前由她主持的《嫁到這世界邊端》系列,也相當之精彩。節(jié)目從2017年播到2019年,一共播出了三季,共計40集,綜合評分高達9分。而陳貝兒在節(jié)目中,也用她難得的主持經(jīng)驗以及情緒把控,給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許多小伙伴,應該和小編有一樣的感受:陳貝兒可能第一眼看上去算不上是那種標準意義上的大美女,但是看了她的節(jié)目,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她身上很多的氣質(zhì)和特質(zhì)都特別吸引人。去年上半年,隨著曾志偉的走馬上任,余詠珊的“倒臺”。不少網(wǎng)友都在猜測曾經(jīng)由余詠珊一手捧起來的“有線幫“藝人,在TVB的.地位會大打折扣。畢竟他們的“靠山”已經(jīng)離開,自然分不到好的資源。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陳貝兒在TVB的地位不降反升,當然這也是靠她自己的努力和專業(yè)所換來的。

      最近一段時間,陳貝兒一直留在內(nèi)地發(fā)展。不僅受邀參觀了中央電視臺,同時還登上了央視的綜藝節(jié)目,代表中國香港地區(qū)演唱了歌曲?梢哉f是事業(yè)再度迎來了春天。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5

      3月3日晚,《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以“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為核心主題,全面展現(xiàn)中國人所經(jīng)歷的波瀾壯闊的2021年。

      2021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名單: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

      其中,蘇州籍兩院院士顧誦芬在列。91歲,飛機空氣動力學家,兩院院士,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顧誦芬生于書香門第,7歲時在北平時,目睹日軍轟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業(yè)報國。自1956年起,顧誦芬先后參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問題。顧誦芬的工作經(jīng)歷與新中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展軌跡完全重合。他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y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構建起現(xiàn)代航空產(chǎn)業(yè)體系的過程。

      顧誦芬父親顧廷龍和母親潘承圭都出身于蘇州名門望族,舊居在望星橋。顧廷龍逝世后,顧誦芬按照父親臨終前“將藏書一部分捐贈母!钡膰谕,分兩次從北京專程到蘇州,把父親生前收藏的4000冊(套)珍本、孤本、善本藏書捐贈給蘇州一中。為此,蘇州一中專設“顧廷龍贈書珍藏室”。

      2019年8月,“清芬可挹:兩院院士顧誦芬”展在蘇州美術館舉辦,展出了顧廷龍、顧誦芬兩代名人的手跡、圖紙手稿、工具儀器等90件實物原件,以及成績單、珍貴照片等66件文獻資料,真實再現(xiàn)了顧誦芬院士從江南文化望族走向我國航空科研尖端的砥礪行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6

      顧誦芬,我國飛機空氣動力設計奠基人。他在7歲時,曾親眼目睹日本的轟炸機從頭頂飛過,于是從小就立下了“保衛(wèi)中國的藍天”的志愿。長大后,他報考了浙大、清華、上交三所名校的'航空系,皆被錄取。畢業(yè)后,他就投入了祖國航空事業(yè)的建設當中。1967年,顧誦芬擔任殲-8戰(zhàn)斗機的總設計師,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他,瞞著愛人親自坐上飛機上天觀測。

      顧誦芬頒獎辭:像靜水深流,靜水里涌動報國的火,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7

      “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鋼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向世界傳遞同胞的笑容,你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边@是給予香港無線電視的主持人陳貝兒的頒獎詞。

      2021年春天,陳貝兒來到內(nèi)地,帶著滿腹疑問,踏上了一條“無窮之路”。歷經(jīng)3個月,陳貝兒一行5人,穿梭全國6個省份,10個脫貧地區(qū),深入海南熱帶雨林、川藏高原、戈壁沙漠,天南海北,翻山越嶺,拍攝制作了12集紀錄片,生動具體地見證了中國的脫貧之路。

      時代一直孕育著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著偉大事業(yè)。“無窮之路”,寓意“沒有貧窮的`道路”,陳貝兒感人至深的故事正是發(fā)生在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偉大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jīng)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了全面勝利,現(xiàn)行標準下9899萬農(nóng)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這樣的人間奇跡,寫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寫在奔騰的歷史洪流中,也誕生了無數(shù)的感人故事:有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的黃文秀;有“一心只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用自己46年的短暫生命兌現(xiàn)了對黨和人民承諾的貴州省晴隆縣委原書記姜仕坤;有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林學院教授李保國。

      在節(jié)目中,蘇炳添直言:“一路走來,我最想感謝的是國家。是祖國的幫助,讓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運動健兒一次次突破極限,創(chuàng)造佳績。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勢如破竹,連續(xù)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隊奮勇拼搏,連續(xù)第五屆奧運會躋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東京奧運會,金牌數(shù)、獎牌數(shù)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創(chuàng)造“史上最好成績”。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

      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fā)出來,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chuàng)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偉大歷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8

      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年度人物的感人事跡全面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的精神風貌。

      一幅厚重長卷被徐徐展開,紅底灑金紙上,啟功先生親題的“感動中國”四個字緩緩出現(xiàn)。緊接著,一個個閃光的名字,一張張感人的照片,一幕幕熟悉的畫面,書頁猶如片片“龍鱗”,記錄了《感動中國》創(chuàng)辦以來留下的感動瞬間……這是《感動中國2021》宣傳片中的畫面。

      不知不覺間,這檔欄目已陪伴觀眾走過20年,那些平凡英雄的精神事跡感人至深,人格力量更是震撼人心。

      今年的開篇人物將目光聚焦在歸根清華、為中國科學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身上。

      1971年,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之間長達20余年的僵局,當美國剛發(fā)布公告解除外國人訪問中國的禁令時,思鄉(xiāng)的楊振寧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歸途。在受到阻礙沒能回國的歲月里,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學術實力取得了多項頂尖的科學成果,使他背后的“中國”二字越發(fā)熠熠生輝;貒ň雍,楊振寧為吸引中國頂尖科學人才傾盡心血,始終關心中國重大科學工程及科技決策,繼續(xù)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在中國科學界起著顯著的.引領作用。

      從中華少年,到愛國游子,到歸根老人,歲月須臾而過,楊振寧用50年的時間回應鄧稼先“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同途”的約定,拳拳赤子心令人動容、引人落淚。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與祖國同心同向,一起向未來是本次感動中國人物身上共同的底色: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奠基者彭士祿“深潛”一生,只為永遠守望祖國海洋;超越年齡、傷病、體能局限,被稱為“中國飛人”的運動員蘇炳添,始終堅信“我們中國人可以跑得更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讓青藏鐵路14萬筑路大軍免于高原病……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愛國精神之外,自強不息是年度人物身上又一顯著特點。

      夫妻二人加起來只有一只手、兩條腿,面對這樣的狀況,生活該怎樣度過?《感動中國》講述了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堅強、自信、樂觀的故事,他們依靠僅有的勞動能力,讓一兒一女考上大學,讓全家人徹底告別了貧困。

      像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這樣的,還有被譽為“中國的保爾”的朱彥夫,槍桿子、鋤桿子、筆桿子,每一段人生都書寫精彩;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大學生江夢南,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不僅沒有失學,還走出了偏遠的瑤族鄉(xiāng)鎮(zhèn),考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這些“平民英雄”彰顯的堅強、自信、樂觀精神,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9

      20年間,時代發(fā)展、社會變遷,頒獎詞的寫作風格卻始終保持穩(wěn)定,直抵人心。

      “好的文字是錘煉出來的。從最開始每個人1000多字,再精簡到幾十個字,中間還要經(jīng)過很多同事的.傳閱、提意見、修改。頒獎詞是儀式的一部分,要盡可能短,和儀式緊密結合,才能起到點睛的作用!眲P告訴記者,寫作中強調(diào)樸實、準確,不堆砌辭藻,不過分華麗,盡量用中國人常用的行文習慣,讓觀眾接受起來毫無障礙。

      翻開今年的頒獎詞,簡單、準確、優(yōu)美的風格撲面而來:楊振寧的“曾經(jīng),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彭士祿的“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朱彥夫的“生命于你不只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jīng)歷”,江夢南的`“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寥寥數(shù)語,感人至深。

      頒獎詞為什么總能打動人,是劉凱經(jīng)常被問到的問題。在他看來,獲獎人物的事跡是感動的核心,同時觀眾心中還要存著對真善美的追求、欣賞,才有可能被感動。“臘梅生得再好,還需要賞花的人懂得”。

      精神是歷史的升華,歷史是精神的展開。頒獎詞打動人心的秘訣,在于反映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價值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中心綜合部制片人孫金嶺,貢獻了節(jié)目的定位語“一部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他認為,《感動中國》有兩大獨特氣質(zhì),一是節(jié)目氣質(zhì),一是歷史氣質(zhì)。通過一年一度的廣泛評選,通過莊嚴儀式,將那些普通人的身影和聲音在時間中定格,在記憶中凝固,使之成為中華民族氣韻悠長、綿延不絕的歷史組成部分。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5

      “劇變中的不變,喧擾中的沉寂,疾行中的佇立,眼花繚亂中的凝視。”《感動中國》給主持人敬一丹帶來了這樣的感受。在缺席《感動中國2020》后,早已退休的她再度回歸。

      “我們對每一個人物表達不過分、不濫情,沒有拔高的表述,盡可能介紹一個真實的人,將真正的好人表現(xiàn)出來!痹诰匆坏た磥,接近真實就是這檔節(jié)目能保持長久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尋找好人”,這是《感動中國》的初心,是節(jié)目最早的“核”——梳理過去一年所發(fā)生的事,發(fā)掘新聞事件中的主角,感性地刻畫歷史瞬間,放大歷史細節(jié)。

      我們的時代從來不缺少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推崇什么樣的偶像與英雄。從創(chuàng)辦初始,《感動中國》就聚焦于推動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主體力量,成功評選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平凡而偉大、樸實而真誠的典型人物。

      從“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的張桂梅,到“島再小也是國土,家未立也要國先安”的王繼才、王仕花;從創(chuàng)造卓越成就的科學巨擘錢學森,到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薪的普通郵遞員王順友……在人們眼里,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感動中國》實現(xiàn)了全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動員。每屆“感動中國”的籌備都歷時數(shù)月,這本身就是發(fā)現(xiàn)先進、褒揚先進、學習先進、效仿先進的宣傳過程,更是先進人物感動公眾、傳承精神、延伸理想的有效途徑。

      在節(jié)目開播前,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為《感動中國》送來天上的祝福,其中葉光富講述了他與節(jié)目的故事,“2003年神舟五號一飛沖天,當時我只有23歲,還是一名飛行員,震動環(huán)宇的首次飛行給我內(nèi)心種下了航天夢的種子。”而那一年度的感動中國人物,正有我國第一位飛天的航天員楊利偉。

      近年來,各地也推出當?shù)氐摹案袆尤宋铩。在一個個“感動人物”故事的講述中,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斷傳承發(fā)揚。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6

      2021年是中國航天的豐收年,本年度《感動中國》的特別致敬環(huán)節(jié)聚焦了一個特殊的群體——中國航天人。

      從1970年中國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睆暮教齑髧~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xiàn)實。

      頒獎詞直抵人心,感動背后是對真善美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像《感動中國》這樣走過20年的節(jié)目,是不多見的。龍鱗裝是一種源于唐代的書籍裝幀形式,非常適合呈現(xiàn)時間軸序列,每一頁翻開就是一座豐碑!被貞浧鹬谱鏖_篇畫面的過程,龍鱗裝非遺傳承人張曉棟感慨道,在接到節(jié)目組的邀請后,他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悉心完成這幅長卷。

      作為節(jié)目的忠實觀眾,張曉棟告訴記者:“節(jié)目中榜樣人物的事跡不斷啟示我,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過去近15年我只做了8部書,可能我這輩子也只能干非遺傳承這一件事,既然做,就要做好!

      與張曉棟一樣,《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也陪伴節(jié)目走過多年,在專注于撰寫頒獎詞的過程中,他收獲了更多的感動與溫暖。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及啟迪 篇10

      3月3日晚,“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如期而至。彭士祿、楊振寧、顧誦芬、吳天一、朱彥夫、中國航天人、蘇炳添、陳貝兒、張順東李國秀夫婦、江夢南等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榮譽。

      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和女兒在頒獎現(xiàn)場。

      3月3日,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朱彥夫的女兒在頒獎現(xiàn)場展示父親書寫的“光榮屬于二連”“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從2003年到2022年,《感動中國》已走過20載。20年來,一個個發(fā)光發(fā)熱的名字,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既呈現(xiàn)出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又實錄了社會變遷、時代前進的鏗鏘足音,其中歷久彌新的.中國精神力量,穿透時光的隧道,照亮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走過20年,《感動中國》為何依然打動人心?頒獎詞靠什么征服一批批觀眾?記者采訪了《感動中國》總撰稿劉凱等主創(chuàng)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