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1
作為一名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本學期我外出聽了近十節(jié)課,并且參加了“貧困地區(qū)教師免費培訓”活動,學到了很多,感受很深,收獲很多,感受如下:
1、我感受最深的是每一位老師的課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追求花樣,華而不實。教師完全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了解學生的起點,直面學生的.教學現實。
2、例題設計精巧,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在作業(yè)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分層合理得當。課堂效率很高,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每次聽課活動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的認識。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要承但起這一重任,首要的就是創(chuàng)新,觀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備課前需要思考的問題。我們現在的老師寫教案,設計課更多的是照搬人家設計精彩的環(huán)節(jié),精彩的習題。而沒有更多的去考慮:為什么教材編寫者要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這個內容;學生之前的認知程度;教材在整個小學教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明白孩子在學習這個知識的過程中的軟肋。
2、教材概念的呈現形式
(1)學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采取定義的方式出現。
(2)當有些概念以定義的方式出現時,學生不好理解,采取描述它們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現。
(3)當有些概念不易描述其基本特征時,采取舉例說明其含義或基本特征的方法。
3、怎樣找到學生學習認知和數學知識增長之間的連接點。
首先,需要教師整體把握教材中知識點之間本質的聯系,站在一個整體聯系的層次去審視和處理教材,向學生傳遞一個完整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融會貫通的數學認知結構。
其次,學生要學會聯系看問題的思維習慣,他們應被鼓勵尋找聯系以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問題。
這次外出學習,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在各方面不斷地深入鉆研,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2
本學期參加了學校的聽課活動,讓我受到了許多啟發(fā),現在聯系我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說一說我的心得體會。課堂上教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tài)、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第一,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聽課中時?吹嚼蠋焸儶毺氐慕虒W設計,精美的課件制作讓我心動!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語文的教學。
第二,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老師僅僅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自由暢談,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分享自己喜歡的聲音。學生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
第三,注重反復朗讀。好文章是用來讀的,無論是現代文還是文言文,老師都把朗讀當作理解文章的必要途徑,借助朗讀反復欣賞感悟文章的語言美。在朗讀、點評、再讀的過程中體會語言的魅力,學生從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內涵。
第四,就是老師所特有的魅力,比如說教師的語言。人們常說:教學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在上課時,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地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為,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過程。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一直苦于課堂語言,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們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chuàng)見,非?少F,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fā)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tài)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總之,本學期的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谝院蟮慕虒W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3
通過兩天的外出學習,觀摩了廣州市八十六中和象賢中學老師的示范課,他們的課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也讓我充分領略了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他們的課展現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我就參加的這一次活動談一點自己的粗淺體會和感受。
一、放手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于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十六中應虹老師的《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精彩之處在于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首先在上課前一天應虹老師布置了含兩對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減數分裂圖像,課堂中請同學在黑板上畫出圖像,并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給予點撥。然后再分別讓兩位學生在圖像的每一個細胞中標出一對等位基因,同時下面的學生也在作業(yè)本上畫圖,以復習上節(jié)課講的基因的分離定律。再讓學生從圖中找出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以及自由組合發(fā)生的時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虹老師充分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提高了復習效率。同時應虹老師也著重強調了易錯的知識點,并對自由組合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技巧進行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理解,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深。復習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視基礎,回歸課本
在兩所學校的聽課中,我感覺到,他們非常重視課本。象賢中學黃艷萍老師在復習《染色體變異》時,讓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導學稿的基礎練習的時間接近20分鐘。并且講到前面已經復習過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時,也是讓學生從課本中找到出處。讓學生在心理上重視基礎,重視課本。而我在教學中,這一點做的還很不夠,往往注重藍本中的考點講解,認為課本很簡單,學生課后看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學生在課后很難落實下去。
三、精心獨到的課堂設計,團隊協(xié)作意識強
教學設計是老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guī)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的過程。從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中,以及從課后的交流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備"學生。兩所學校都很重視集體備課。象賢中學的導學稿由一位老師執(zhí)筆,拿出的初稿在集體備課時再由全體高三生物老師討論,確定每一個考點的講解方法,在練習設計方面針對性也很強,貼近學生實際,分層合理得當。充分發(fā)揮了集體的力量,提高了老師的課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兩天的學習,我學到很多,感受很多,收獲很多,名師扎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獨到智慧的教學設計,富有藝術性的課堂,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從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點一點的進步,一點一點的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業(yè)務水平,通過努力力爭使自己的授課水平實現新的跨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范文4
經過兩天的外出學習,我觀看了廣州86中學和象賢中學教師的示范課。他們的課讓我感覺很深,收入也很高,也讓我充分欣賞了課堂教學的無限藝術魅力。他們的課堂展示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我談到了我的膚淺經驗和感受。
一、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在這次講座中,我清楚地感覺到,這些老師非常善于激勵和引導學生最讓我感受到的是86中英紅老師的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精彩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探索、發(fā)現、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首先,上課前一天,英紅先生安排了兩對同源染色體細胞減數分裂圖像。在課堂上,學生被要求在黑板上畫圖像,并給學生一些容易出錯的地方。然后讓兩個學生在圖像的每個細胞中標記一對等位基因。同時,下面的學生也在作業(yè)本上畫圖,復習上節(jié)課的基因分離定律。然后讓學生從圖中找出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以及自由組合的時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虹老師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提高復習效率。同時應虹老師也著重強調了易錯的知識點,并對自由組合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技巧進行指導。通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學生對知識有了更深的掌握。復習效率也大大提高。
二、重視基礎,回歸課本
在兩所學校的講座中,我覺得他們非常重視課本。在復習《染色體變異》時,象賢中學老師黃艷萍要求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導學稿的基礎練習20分鐘。說到之前復習過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也讓學生從課本上找到出處。讓學生在心理上注重基礎和課本。在我的教學中,這還不夠還不夠,經常注意藍本中考點的講解,認為課本很簡單,學生課后。但學生課后往往很難落實。
三、課堂設計精心獨特,團隊合作意識強
教學設計是教師根據教學規(guī)律系統(tǒng)規(guī)劃教學活動,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從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和課后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僅是"備"教材,還"備"學生。兩所學校都非常重視集體備課。湘賢中學的導師稿由一位老師撰寫。初稿在集體備課時由所有高三生物老師討論,確定每個考點的'講解方法。在實踐設計上也很有針對性,貼近學生的現實,分層合理。充分發(fā)揮集體力量,提高教師課堂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兩天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收獲了很多。著名教師扎實而深刻的教學基本技能、控制和控制課堂的能力、獨特而智能的教學設計和藝術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將以這次學習為契機,從各個方面找到不足,找到差距,一點一點進步,一點一點學習,不斷提高我的文化遺產和專業(yè)水平,努力實現新的飛躍,達到新的水平。
【中學教師聽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1-27
【精選】聽課心得體會08-29
聽課的心得體會11-30
聽課心得體會08-05
聽課的心得體會12-26
聽課心得體會08-25
生物聽課心得體會02-08
外出聽課心得體會12-01
學校聽課心得體會04-06
英語聽課心得體會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