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
三國演義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fā)。
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一
“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dāng)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世人都說曹操乃一代梟雄!可是只一個梟雄,怎么能寫出如此即瀟灑肆意又豪放不羈的詩句呢?所以,曹操也是出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而那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的天才外加全才的諸葛孔明先生,怎么偏偏就投了超級軟弱無能的劉玄德呢?每每說到此,老媽都好像恨得牙癢癢的!老媽不止一次郁悶地說劉備除了一個漢朝正統(tǒng)的劉姓外,其余比之曹操,孫權(quán)皆不如!若是諸葛亮當(dāng)時投了曹操,早統(tǒng)一全天下了!什么三國,什么兩晉南北朝統(tǒng)統(tǒng)靠邊站啊!
歷史終究是歷史,沒有如果這一說,所以老媽讓我把她的想法忽略不計。也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看過全篇的《三國演義》,反正羅貫中的那部版本我還沒有讀過,我看的是注音連環(huán)畫版的,非常的有意思!什么挾天子以令諸侯,什么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定三分隆中對策,什么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什么周公瑾火燒赤壁,什么關(guān)云長水淹七軍,什么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等等,不勝枚舉!因為小說添加了許多奇幻元素,又采用虛實夸張的描寫手法,再加上作者大量的創(chuàng)作,所以比真實的歷史有看頭的多!
雖然原版的《三國演義》我還沒看過,但開篇的那句: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和,合久必分!簡直如雷貫耳。∫驗闀旧系臍v史不就是照著這個軌跡走的嗎!春秋戰(zhàn)國,諸侯混戰(zhàn),好不容易有了秦漢的統(tǒng)一,可是還沒有統(tǒng)一的太久,中國又分成了魏,蜀,吳三國了!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此時徐庶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于是就有了后來的“三顧茅廬”,以及著名的“定三分隆中對策”。這個天下三分的對策可不是諸葛亮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空想出來的。史書上說劉備請教諸葛亮,而諸葛亮運用自己豐富的學(xué)識,以及對當(dāng)時局勢敏銳深刻的洞察力,和對各方政權(quán)了解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深思熟慮才定下的天下三分這一說!諸葛亮當(dāng)時對劉備坦言:“曹操打著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手下兵多將廣,謀士眾多,他自己又很有軍事才能,可謂占著天時;東吳的孫權(quán),憑借長江天險,統(tǒng)治江南,從他父親孫堅到他已經(jīng)三代,根基牢固可謂占著地利;將軍可以先攻取荊州,再戰(zhàn)領(lǐng)蜀,然后以蜀為基地進取三秦,老百姓肯定會歡迎你。做到這些你就占了人和,天下也就平定了”!
這樣一番精辟又言簡意賅的對天下形勢的總體分析,小伙伴們讀了,是不是也超級佩服諸葛亮的絕頂學(xué)識跟無雙智慧呢?只可惜了這人間奇才的“臥龍”先生,為了蜀國是那樣地勞心勞力,鞠躬盡瘁!到最后卻落得“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結(jié)局!也許還是老媽說得對,諸葛亮真的應(yīng)該投奔曹操的,這樣說不定不會讓人感到那么遺憾了!
作為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小伙伴們一定要讀一讀。因為書本會向你講述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曾經(jīng)的風(fēng)云際會;曾經(jīng)的刀光劍影,曾經(jīng)的鼓角爭鳴;更會在你面前展現(xiàn)一部充滿傳奇色調(diào)的精彩三國!抽空一定要看呀,我還等著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呢!
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贊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度龂萘x》,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記錄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描繪出杰出的歷史人物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是最輝煌的歷史巨著之一。細細品讀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羅貫中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以東漢末年靈武帝中平元年到晉武帝司馬炎這一歷史時期為背景,講述了從黃巾之亂開始,到劉關(guān)張?zhí)覉@三結(jié)義,再到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三分天下,直至三國統(tǒng)一歸晉的故事。
《三國演義》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風(fēng)云的英雄人物。諸葛亮是“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fēng)亮節(jié),具有救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具有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lǐng)。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大事,且將天下三分的鼎力局面準確預(yù)知,出山后一展其雄才大略,巧借東風(fēng),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設(shè)空城計。他的事跡激勵我努力讀書,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曹操乃一代奸雄,他提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而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可是他沒殺自己膝下的劉備,又讓我看到了他的'大度。劉備重情重義,仁民愛物,是一位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任君,不管是大城小鎮(zhèn),都忠于職守,受人愛戴,他讓我懂得了熱愛百姓和忠于職守的深刻道理;關(guān)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他不降曹操,日夜思念兄長;過五關(guān)斬六將,毫不畏懼,他誓與劉備共存亡的精神讓我明白了仁義十分重要;孫權(quán)為人謙和,少年得志,同為天下英雄,使我體會到寬容大度的重要……
《三國演義》為我們講述了許多富有策略的戰(zhàn)爭故事。官渡之戰(zhàn)以少勝多,謀長節(jié)短,百戰(zhàn)百勝,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一場刀光血影的場面;赤壁之戰(zhàn)更是波瀾起伏,驚心動魄;還有那巧妙的連環(huán)計,精密的借刀殺人計,和那動人心弦的苦肉計……真是一幅幅壯麗宏偉的戰(zhàn)爭場面。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三國演義》,它使我明白了:為人處事要動腦,步驟計劃想周到,心平氣和勤思考,謀長節(jié)短勝戰(zhàn)多,堅定信念不動搖,義重如山知回報,忠于職守待人好,一生美名樂逍遙。
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三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思是說年輕人不應(yīng)該讀《水滸傳》,而老年人則不宜讀《三國演義》。原因是水滸中的打打殺殺太多,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長;而三國中勾心斗角太多,會損害老年人的身心。因此,古人才會對這兩本名著發(fā)出如此的感嘆呀!
不過,說到三國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過于諸葛亮和周瑜之間的那幾場較量了。
他們二人之間的第一次較量是在周瑜的總部,周瑜因為降曹還是抗曹這個問題糾結(jié)了好長時間,結(jié)果諸葛亮指出大小喬實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銅雀臺賦》,激得周瑜怒發(fā)沖冠,立即發(fā)表了:“我與老賊勢不兩立!”這個觀點。從兩人初次交鋒看來,諸葛亮是略勝一籌。周瑜意識到諸葛亮是個人才,就想拉攏過來為己所用。周瑜派諸葛亮胞兄諸葛瑾游說諸葛亮歸順東吳,結(jié)果諸葛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險些把諸葛瑾給游說過來。此局,周瑜又敗。
周瑜見如此優(yōu)秀人才不能為己所用,就想除了諸葛亮。設(shè)了借刀殺人之計,讓諸葛亮去劫糧,想借曹操之手殺了諸葛亮。不想這小小計謀卻被諸葛亮識破。不僅沒上周瑜的當(dāng),又施了個激將法:“周公瑾只善水戰(zhàn),不能陸戰(zhàn)耳!敝荑す怨灾姓校骸昂纹畚也荒荜憫(zhàn)耶!不用他去!我自個去!”諸葛亮笑了:“曹賊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為所擒。”諸葛亮只言片語,周瑜即容納不下,可見周瑜氣量之小。經(jīng)此事后周瑜搖首頓足曰:“此人見識勝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為我國之禍!”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暫壓心頭之火。
接下來,他們的第三次較量便是著名的草船借箭。諸葛亮與周瑜簽下軍令狀,三日之內(nèi),造十萬支箭。乃是周瑜心懷妒忌,尋事害孔明。諸葛亮神機妙算,通曉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霧,便駕二十只輕快小舟去佯攻曹營。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來了十萬余只箭。當(dāng)魯肅將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驚,慨然嘆曰:“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屢次敗給了諸葛亮,心中不平。當(dāng)蜀吳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后,周瑜想要乘勝追擊,一舉攻下南郡、荊州和襄陽,但是此時劉備和諸葛亮也想拿這三個城池作為他們的根據(jù)地,于是劉備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劉備和諸葛亮的意思,于是對魯肅說:“吾自去和他說話。好便好;不好時,不等他去南郡,先結(jié)果了劉備!”諸葛亮這次又是略勝一籌,看出了周瑜的來意,讓劉備對周瑜說:“先讓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讓劉備取。”
結(jié)果周瑜與曹仁大戰(zhàn)一場,周瑜自己還受了毒箭之傷,終于擊敗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卻發(fā)現(xiàn)城樓上站著一位白袍將軍:趙云。周瑜于是想強行攻城,但城樓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他有派兵去攻襄陽和荊州,卻發(fā)現(xiàn)也被諸葛亮派關(guān)羽和張飛攻下了。于是周瑜氣得口噴鮮血,暈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惱羞成怒,又下美人計迷惑劉備,但這也仍然逃不過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給了趙云三個錦囊,其中有妙計,最終劉備安全脫身。周瑜率兵攻打荊州,卻被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擊潰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金瘡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計不成,便派魯肅去與劉備和諸葛亮商議:待劉備攻下西川,就將荊州還給東吳。周瑜于是又生一計:假意去攻打西川,讓劉備給他們東吳兵一些糧草,乘機攻下荊州。不想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盤,派趙云嚴守城池,又派張飛、關(guān)羽、魏延和黃忠四面圍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滅虢之計。氣得周瑜再次金瘡迸裂,回到本營后,諸葛亮又派人給周瑜送來一份帶著挖苦和諷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絕又醒,大叫幾聲:“既生瑜,何生亮。”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其實,在我看來:周瑜之死完全是因為他的心胸狹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諸葛亮。他的死告誡我們不可以因為別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強就嫉妒別人,要是善于向別人學(xué)習(xí),以長補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同時也要熱心地幫助別人,因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會得到提高。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三國演義的精彩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三國演義》精彩片段欣賞04-02
《三國演義》精彩詞匯句子摘抄06-08
讀《三國演義》有感小學(xué)精彩作文04-18
學(xué)生精彩的讀后感12-04
精彩作品的讀后感01-25
簡愛的精彩讀后感01-28
童年精彩讀后感02-03
三國演義精彩故事演講稿范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