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十三歲的際遇》有感2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十三歲的際遇》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十三歲的際遇》有感1
合上書,以筆尖整理著零碎的思緒:好像看到未名湖畔楊柳依依,蔚藍的天光蕩漾開無邊的湖光塔影;好像又看到35號樓下落葉紛飛,金黃的小徑鋪灑出淡淡的青春記憶。北大,不是早已成為無數(shù)莘莘學子心中的圣地了嗎?而田曉菲筆下的北大,是那么地平易近人,好像就在隔壁的老爺爺在微笑著告訴你該怎樣學習,怎樣才能走進那一片圣地殿堂。
最重要的當然是夢想,有夢才有了前進的動力!拔覐奈磻岩蛇^我能成為北大的學生”,如果只是想著上一所普通的學校便草草結(jié)束學業(yè)步入社會,即便真有過人的才華又能如何?因此,對自我的準確評估和根據(jù)自身實際樹立一個遠大目標是非常重要的。夢想的高度往往決定著終點的高度。當然,夢想和努力是分不開的。雖然田曉菲對此在文中僅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但我們不難想象:十三歲,在一個尚未脫去稚氣的年紀便進入了北大這所高等學府,那需要付出何等艱辛的努力?人不能“常立志”,但一定要“立常志”,只有這樣才不會在遇到坎坷時便輕言放棄。尋夢的路上,有坎,邁過去;有海,游過去。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可能到達彼岸,最終實現(xiàn)我們的夢想。我們也許不能像田曉菲般在十三歲時便跨入北大的校門,但我們擁有寶貴的六年時間,足以給我們提供創(chuàng)造奇跡的時間和空間。
事實上,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中華名校之首,并不是因為它的名字有多么好聽,而是因為它是學子們實現(xiàn)最終夢想的首選之地。自由清新的學術(shù)氛圍、吸納百川的知識寶庫、源遠流長的學校歷史、古樸凝重的近代建筑......這些都是吸引我去向往它的魅力所在,我也相信,這也是每一個寒窗苦讀的學子的夢想。在這樣的學府里,我可以捧著自己喜歡的書籍細讀于朗闊湖畔之旁,也可以漫步于通幽小徑之上去捕獲那一刻的心情,還可以和同伴們暢享泛黃書卷中的清香......這是多么美好的一副畫卷!
這既是我悠長而古樸的夢,也是我下一站手邊行走的風景。
這將是一個美好的開始......
讀《十三歲的際遇》有感2
十三歲,是洋溢著青春的年紀,一個叫田曉菲的姑娘已經(jīng)成為北大的一部分,而我正走在“去”北大的路上。
《十三歲的際遇》一文,就象一部青春勵志短片,記錄了田曉菲姐姐的成長與追求。七歲時與北大的偶遇,埋下了一顆種子,扎下了求學北大的夢想;十歲時,在公共汽車上用一句:“以后再來上學不就‘不新鮮’了嗎?”的豪邁話語,向自己理想的大學發(fā)出了堅定的誓約;十六歲,在她寫出這篇《十三歲的際遇》時,她已是北大三年級的學生,徜徉在北大圖書館一排排的書架旁,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在她的筆下,北大是一個智者,400多萬冊圖書等待著有緣人的觸摸與探索……北大是一個導師,或可親,或瀟灑,或嚴謹?shù)牡睦蠋,用親切的手牽引著代代學子在知識的海洋中曲徑通幽……北大是一個自由的王國,伏案讀書的.專注神情、言辭犀利的爭論場面、五顏六色的海報宣傳是她新清自由學術(shù)氛圍的縮影……
北大,北大,我也有一個北大夢。沉靜而美麗的湖光塔影,散發(fā)著愉悅、安詳?shù)臍赓|(zhì)的卷卷圖書,內(nèi)心純潔、言語犀利的苦讀之人,平易、親切而自然的老師們,這些都映襯著你的神圣與偉大,你的智慧與多姿,你的悠久與漫長,你的出眾與高雅,也吸引著我追尋的目光!十三歲的我才是個初一的學生,但我知道北大就在那里,我的夢想就在那里。我不知道田曉菲姐姐是憑著怎樣的聰慧,經(jīng)過怎么的跋涉,在十三歲的年紀就成為北大人的,但我會象她一樣,不放棄、不逃避,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輝煌。
北大,請等著我,總有一天我會來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