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讀后感范文
新教育實驗為我們勾畫了美好的教育理想,我們需要充分利用這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和載體,合力打造和優(yōu)化教育這一師生共同發(fā)展的共同體。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新教育》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1)
在假期里我細細品味了由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朱永新所著的《新教育》這本書。什么是新教育實驗?我覺得它大致反映了新教育實驗對教育的一種理解和追求,特別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這句話更是一種美好的理想。
閱讀完這本書后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新教育就是“行教育”,新教育一開始就自覺地把“行動”二字寫在了自己的旗幟上。新教育的六大行動,雖然不是新教育的全部內(nèi)涵,但是,由于這些行動相對是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所缺少的東西,所以顯得很迫切,很重要。新教育認為:教育是喚醒,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種子,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閱讀能夠喚醒這種蘊藏著的美好與神奇。新教育重讀書,重感悟,重意境,它提出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讀書應(yīng)該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這讓我深深地意識到閱讀是有多么的重要。
新教育實驗的六大行動,第一個行動便是營造書香校園,那么什么才是書香校園?其實我的理解是“書聲瑯瑯,翰墨飄香!本褪峭ㄟ^創(chuàng)設(shè)濃郁的閱讀氛圍,整合豐富的閱讀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閱讀成為師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像你每天吃飯、睡覺,看電視一樣,最日常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書香校園的形成。
在我們的學校,每天清晨,孩子們與黎明共舞,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誦讀詩歌,領(lǐng)略優(yōu)美的母語,有感情地朗讀一段或一篇文章;中午,我們要用美麗的童書滋潤童年,學校安排20分鐘的讀書時間,讓孩子讀他們喜歡的兒童讀物;暮醒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利用晚上時間自己寫點東西,學生可以寫讀書記錄卡,老師可以向?qū)W生家長寫一封信或發(fā)個短信,甚至寫個教育小故事。這些事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如果長期堅持下去會比較難。但我想堅持下去,那將會是自己人生中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在教室里,我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很好的閱讀氛圍,在教室醒目的位置“今天你閱讀了嗎?”“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等警句時刻提醒著孩子們閱讀。這學期,我和孩子們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共同地閱讀了《特別的女生撒哈拉》,當我看到孩子們手捧新書,酣暢淋漓地閱讀時,我頓悟了:新教育之旅的確心走起來很艱難,但是這條路值得我們走下去,我們也一定要走下去。
新教育實驗的六大行動中提到師生共寫隨筆。包括師生一起來寫班級的趣事,寫學校的活動,寫師生的情誼,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能夠共同成長,這就達到了共寫的目的。書中,朱永新老師提到了孔子,的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沒有思考的教育永遠是不成熟的教育,永遠是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一個人很可能是教了一年書,重復了三十年,重復了一輩子。但是,一個善于思考的老師,教了一年,就是一年,教了兩年,就認真教了兩年,他認真教了五年,就很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教師,而成就這個年輕人的必定就是讀書和寫作,因為真的就是“閱讀滋養(yǎng)底氣,思考帶來靈氣,實踐造就名氣”。另外,我的學生已經(jīng)寫了三年日記了,我覺得寫日記是個好習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寫作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意志能力,當然,還可以讓孩子練就一手好字。
書中提到了新教育實驗的榜樣教師,常麗華老師。每一天早上常老師的新教育都是用一首詩開始的,有孩子過生日都是用一首詩送給他,而且她把的名字嵌在詩歌里面。每天中午孩子們都會共讀《老鼠阿貝漂流記》,06年9月21號她寫了一張便簽,其中的默默數(shù)言便把爸爸媽媽們也帶進了讀書的世界。這樣一天又一天,五年時間常老師和班里的孩子共讀了524本書,有人曾說新教育開100本書太多了,但是對我們常老師這個班級又是太少太少了。如果有人問:新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學生成績?我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他:新教育不能提高成績早就被拋棄了。常老師五年時間所有的課都是全校第一,她還被評為新教育十佳教師。她說過:“孩子們走向哪里我不知道,但我會盡我的全力帶他們走想走的路。心平氣和不抱怨,我像一個農(nóng)夫,靜靜的抵擋風雨,侍弄自己的農(nóng)田,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背@蠋熓俏覀兡贻p教師的榜樣,我們也要想她那樣與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這才是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
新教育不但是夢想,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只要有行動就會有收獲,在新教育下,老師們要把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教室里,扎在學生的心坎里,努力讓自己“開出一朵生命的花”。為了祖國的花朵有新的教育環(huán)境,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2)
學校給我們發(fā)了一本書——朱永新的《新教育》。到家以后,我卻一直把它放在一邊,其間睡覺前也偶爾翻動過兩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在開學上班之間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當我讀了前三章后,我的收獲還是非常多的。我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的四種精神;了解了新教育的學理基礎(chǔ);還了解了新教育的四大改變。讓我感到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很實用的書。
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輯第三節(jié)《四大改變》中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這一點。文中寫了新教育實驗的開展給兩個孩子帶來的巨大變化。一個是胡量。這是一個最討厭作文,不寫作文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孩子,在新接班老師的鼓勵下跑到教育在線網(wǎng)站上開了一個專題貼,一年后這個討厭作文的孩子竟出版了一本書《胡量日記選》;另一個孩子是陸楚雅,父親在她一年級時因公去世,因為失去了父親,孩子很孤僻。老師把她帶到了教育在線網(wǎng)上,于是她開始了每天的閱讀和寫作,孩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五年級了,寫了數(shù)百篇日記和文章,成為一個快樂而健康的孩子。在這里我品味到了教育的幸福。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新教育實驗認為,兒童的學習不應(yīng)當只是為“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為將來的人生和社會理想服務(wù)的同時,本身就應(yīng)該是幸福的生活。我想,這既是對教育終極意義的思考與追求,也是對當下畸形教育提出療治的愿望與計劃。在素質(zhì)教育成為越來越多人共識的同時,學生的童年和青春卻是充滿失敗、沒有美好的夢想,許多學生已經(jīng)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沖動,失去了淳樸的情懷和感恩之心……新教育實驗提出“教育幸!保紫柔槍Φ木褪沁@些脫離人性、摧殘童心的畸形教育而言的。
身為教師,和許多同行一樣,我們都在自己心中播撒無數(shù)的夢想,再把這些夢想交付給自己的學生,可惜孩子們的理想一次次埋沒在不理想的考試中,一次次埋沒在稍有創(chuàng)新的舉動就招來批評指責中。學生成了一部部學習的機器,分數(shù)成了學生唯一的榮耀和恥辱,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損害,讀了這一章,使我看到素質(zhì)教育的希望。是朱永新教授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的話語讓我領(lǐng)悟了理想的教育應(yīng)該“以人為本,超越知識”,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這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的方向。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3)
一直以來,我的職業(yè)理想都是做一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可是近幾年,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在工作中丟失了最寶貴的快樂感,總有些莫名的困惑和煩躁讓我無法擺脫,仔細地分析原因,是工作中出現(xiàn)的不和諧音符明顯增多,面對著考試和升學的壓力,面對著越來越關(guān)注分數(shù)的家長和社會,在工作中,是重能力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還是片面追求高分數(shù),我似乎不知道該如何取舍,這樣的現(xiàn)象甚至讓我一度迷茫,舉棋不定。怎樣才能實現(xiàn)高分高能,素質(zhì)與分數(shù)兩不誤呢?我一直在苦苦地探索著,但一個人的能力扭轉(zhuǎn)不了整個社會的價值判斷!
就在我苦苦尋求方法的旅途中,與新教育的相逢讓我不再困惑,我既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又找到了堅強的后盾和奮斗的方向。我不必再為盲目的尋找方法而焦頭爛額,我只需要改變一下我的行走方式,每天朝著目標不斷地前進,就可以過一種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享受工作帶給我的快樂。
朱永新的《新教育》不是一本枯燥的教育理論,他用詩一樣的語言給我們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案例,用觸動心靈的哲理箴言給我們引領(lǐng)方向、指點迷津。手不釋卷地讀完《新教育》后,新教育的四大改變(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tài)、改變學校的發(fā)展模式、改變教育的科研模式)、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gòu)筑理想課堂、建設(shè)數(shù)碼社區(qū))、和每月一事都讓我深深地震撼,朱永新的新教育竟能把教育問題分析得如此透徹,方方面面考慮得如此完善,不是在實際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地分析、總結(jié)、歸納,怎會有如此精辟的結(jié)論?
除了這些指導性的實施模式給了我不止一次的震撼以外,《新教育》中很多語句也同樣精辟、凝練,每讀一遍,都會在我的意識里產(chǎn)生強烈的震撼和共鳴,例如:教育就是對平庸的挑戰(zhàn),對成功的跨越,永遠服務(wù)于今天,為明天做準備;一名教師如果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不會有超越性、創(chuàng)造性地成功;既然我們當了老師,與其痛苦承受,不如開心擁抱,與其平平庸庸地活,不如扎扎實實地干;新教育的理念是讓教師、學生、學校、一起成長,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一個人要獲得成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一是追求成功,一是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學校教育就是要做好服務(wù);不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換取分數(shù),不以不講科學地敬業(yè)去貽誤學生,不以唯一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教師應(yīng)該在教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心里涌起一種愛的熱潮,只有持之以恒地把這場愛的接力賽堅持到底的人,成功的大門才會敞開,他的教育才能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要無限相信教師和學生的潛力;教育就是一種喚醒和激勵,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著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學會發(fā)現(xiàn),就會有無數(shù)個學生找回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模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諸如此類的教育箴言數(shù)不勝數(shù),如果我們一線的教師能將這些箴言牢記在心,并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認真實施,相信我們能喚起更多學生的學習熱情,相信我們龍源湖學校的教育事業(yè)會更加欣欣向榮!
朱永新的新教育對家庭教育也提出了很多地指導與期待,我對照家庭教育的八大理念(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沒有父母的成長就沒有孩子的成長;品德重于學問,狀態(tài)大于方法;把童年還給孩子;無限地相信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讓孩子有一樣屬于自己的東西;讓讀書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讓日記伴隨孩子成長),找出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忽略的方面,逐步地實施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更進一步感受到朱永新教育理念的系統(tǒng)化和完善性。我很慶幸我仔仔細細地閱讀了這本書,它讓我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明白了很多道理,少走了許多彎路。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4)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一直以來,教育發(fā)展的內(nèi)在規(guī)律,提醒我們青年教師在工作之余需要不斷進行自我充電學習。只有讀書,才能擁有源頭活水;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智慧。
假期里,我潛心研讀了朱永新寫的《新教育》一書。讀后,感覺一種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帶我緩緩上升,我感覺自己站得高了,視野更開闊了。經(jīng)過反復閱讀后,我才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新教育?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新教育首先是一個變革的夢想,一種成長的激情。提倡晨誦、午讀、暮省的兒童生活方式!俺空b、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實驗倡導的一種回歸樸素的生活方式,也是新教育實驗所倡導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完整體現(xiàn)。
新教育實驗有一些基本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最最顯著的特點是幫助教師層,新教育的.六大行動,就是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雙語口才訓練、建設(shè)數(shù)碼社區(qū)和構(gòu)筑理想課堂。這六大行動,意在推動整個的數(shù)字教育推進,推動教師的成長。
朱教授說,新教育實驗初始階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實踐出真知,也出理論。事實上,他一刻也沒有放松過新教育實驗的理論構(gòu)建,F(xiàn)在,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已經(jīng)形成。這些理論不但來自實踐又指導實踐,而且呈現(xiàn)出思辨性和豐富性的特點。
“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認為,教育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人的發(fā)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guān)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guān)注人的發(fā)展空間。要關(guān)注學生和教師、校長、家長以及社會上所有人的發(fā)展。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認為,參加新教育實驗的所有學校的教師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夢,都應(yīng)該給自己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是“行動”,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朱教授說,目前以成敗論英雄、以金牌論英雄、以升學多少論英雄的觀點是錯誤的。新教育實驗行動方案的關(guān)鍵是,教一些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朱永新說自己是蘇州大學畢業(yè)的,但他并不認為自己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差。他說,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華去做教師、做教授。關(guān)鍵是怎么樣讓學生有一個真正輝煌的明天,而不僅僅是輝煌的今天。
“重視精神狀態(tài),倡導成功體驗”。朱永新對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視,甚至有點兒夸大。他認為,死人與活人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說,有的人雖然活著,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與死人沒有什么兩樣。這正應(yīng)了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痹娙穗m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卻借此說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視精神,就要讓人們不斷地感受成功,從而不斷地相信自我,不斷地挑戰(zhàn)自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
“強調(diào)個性發(fā)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說,特色并不意味著圓滿,但特色就是卓越。企業(yè)如此,學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國的《時代周刊》評選了世界上九大新興科技城市,蘇州是唯一入選的亞洲城市。那么,能說蘇州就是亞洲最好的城市嗎?當然不能。但蘇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個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結(jié)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體兩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蘊,是外商投資的聚集地。學校也是這樣,沒有自己的特色,是談不上輝煌的。
“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朱永新認為,如果說當今的教育對人的問題已經(jīng)開始關(guān)注的話,那么,真正對于人類的問題,對于人類的命運,對于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延續(xù),對于文明的進程,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guān)注。文明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或者說在我們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們經(jīng)常說文化的發(fā)展是人類發(fā)展和延續(xù)的根基。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教師能夠真正地融入社會,真正地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正義感,就要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他認為,閱讀中外名著是對話的最好途徑之一。
真正的教育就應(yīng)該像新教育,讓孩子們快樂地讀書,健康地成長,關(guān)鍵是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與習慣,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真正的學習不是在課堂里學到的知識,而是今后的學習的能力與閱讀的習慣。
這本書讀完后,面對著新的一輪的教學,我又有了一股子大干一場的勁頭。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么的可愛,每一節(jié)課都有收獲,每一次與孩子的交流都是那么的開心。當然也有課上得不理想,孩子調(diào)皮搗蛋、不認真學習的時候,但那時的自己總有更多的耐心,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跌倒了爬起來的力量。
教育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其崇高建立于對每一顆稚嫩生命的呵護和關(guān)愛,對每一份生命尊嚴和質(zhì)量的扶植,對每一顆純潔心靈的理解和尊重。當教育被世俗的功利污染時,許多學校的課桌有了,精神沒了,樓房高了思想矮了,純粹、人文、博愛、————這些教育的本真被滾滾紅塵淹沒了,新教育就是教育的本質(zhì),是應(yīng)該被還原的教育夢想。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和孩子同行,一起去晨誦,一起去讀,去寫,去繪,一起去融入詩歌,融入童話,融入每一個課堂。在路上,我們收獲著喜悅,收獲著幸福。
相信歲月,相信種子,相信孩子,相信老師,相信家長,只要行動,就有收獲,只要堅持,就有奇跡!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5)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闡述了新教育的精神,它包括四個方面:第一、追尋理想的執(zhí)著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第二、深入現(xiàn)場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稱之為“田野意識”;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憫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稱之為“公益情懷”。這四個方面是新教育實驗?zāi)壳八非蟮馁|(zhì)樸精神。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別從這四個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這四種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在讀了這篇文章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種精神即“深入現(xiàn)場的田野精神”。文中提到:當下有三種人即官人、學人、農(nóng)人。(官人,就是做官的人。學人,學者,做研究的人。農(nóng)人,在田間耕作的人。)朱教授說,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學人,永遠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農(nóng)人,需要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課堂與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的人。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F(xiàn)在有些特級教師總喜歡到處講學、開講座,但很少有靜下心來讀書思考,缺少與學生交流的實際經(jīng)驗,缺少的就是這種田野精神。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寫得精彩。老師寫隨筆、寫論文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寫文章,需要華麗的詞藻,夸張的語氣。他還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寫下來的,大部分都是行動家,或者說,他們都是學問家加行動家。所以,新教育必須要有強烈的田野意識,關(guān)起門來做研究,高談闊論來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為新教育人,我們一定要沉下心來,用寧靜的心認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學會傾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這種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新教育》讀后感范文】相關(guān)文章:
《家庭教育》的讀后感范文09-08
《教育魅力》讀后感范文(通用9篇)12-09
讓技術(shù)為教育注入新活力勵志文章04-02
精選《愛的教育》的讀后感最新范文02-08
教育教學讀后感09-12
《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讀后感范文900字08-17
教育漫話讀后感作文03-09
教育的魅力讀后感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