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精品,在线视频综合站,国产精品137页,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

<td id="urspe"></td>
<small id="urspe"><menuitem id="urspe"></menuitem></small><small id="urspe"><sup id="urspe"></sup></small>

  • <small id="urspe"></small>
    <sub id="urspe"><menu id="urspe"><samp id="urspe"></samp></menu></sub>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八個字的成語

    時間:2024-07-15 10:53:29 惠嘉 成語 我要投稿

    八個字的成語(精選330個)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苦于找不到優(yōu)秀的成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個字的成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翻誨。

      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比喻學好很難,學壞極容易。

      3、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形容人反復無;驊T于耍手段。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5、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要求立功,只希望沒有錯誤。

      6、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東西,大家一致痛恨。

      7、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8、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指辦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9、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10、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失:錯過。指時機難得,必需抓緊。

      11、藏之名山,傳之其人——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

      12、既有今日,何必當初——既然現(xiàn)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13、福不重至,禍必重來——福不會接連而來,禍災卻會接踵而至。

      14、攻無不取,戰(zhàn)無不勝——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15、關門養(yǎng)虎,虎大傷人——比喻縱容助長壞人壞事,到頭來自己受害。

      16、見之不取,思之千里——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

      17、成則為王,敗則為賊——舊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敗了就是非法的。

      18、江山好改,秉性難移——舊時俗語。強調(diào)人要改變習性是非常困難的。

      19、奸同鬼蜮,行若狐鼠——奸詐象鬼蜮,狡猾象狐鼠。比喻人惡劣到極點。

      2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fā)揮很大的力量。

      21、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

      22、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比喻內(nèi)心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xiàn)在行動上。

      23、差以毫厘,失之千里——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24、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比喻事物體積或規(guī)模雖小,具備的內(nèi)容卻很齊全。

      2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26、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眼紅:激怒的樣子。仇敵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27、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方法。

      28、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興:興致,興趣。趁著興致來到,結(jié)果很掃興的回去。

      29、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勢孤力單,容易受人欺負;從多氣壯,別人不敢欺侮。

      3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nèi)的事情。

      31、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條件,就依靠什么條件生活。

      32、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興隆,失去人心的就要滅亡。

      33、舉如鴻毛,取如拾遺——舉一根羽毛,拾一件東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費氣力。

      34、耳聞是虛,眼觀為實——親自聽到的還不足為信,只有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可靠的。

      35、積土為山,積水為!淹炼哑饋砜梢猿缮剑阉钇饋砜梢猿珊。比喻積少成多。

      36、重足而立,側(cè)目而視——重足:雙腳并攏;側(cè)目:斜著眼睛。形容畏懼而憤恨的樣子。

      37、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封建禮教認為,女子出嫁后,不論丈夫好壞,都要永遠跟從。

      38、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39、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40、佛是金妝,人是衣妝——指佛靠金子裝點,人靠衣飾打扮。比喻人內(nèi)里不足,要靠外表。

      41、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對于人或事不從全面看,只是抓住一點就攻擊。多指有偏見的批評。

      42、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智:智慧,見識。不經(jīng)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43、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面象金象玉,里面卻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一團糟。

      4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短:不足,長:有余。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45、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4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47、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

      48、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49、鞍不離馬,甲不離身——甲: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tài)。

      50、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51、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zhèn)位煜?/p>

      52、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動的水不會發(fā)臭,經(jīng)常轉(zhuǎn)動的門軸不會腐爛。比喻經(jīng)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

      5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shù)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54、風高放火,月黑殺人——風高:風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風大放火,趁黑夜殺人。形容盜匪趁機作案的行徑。

      55、安于故俗,溺于舊聞——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習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

      56、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57、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失節(jié):原為封建禮教指女子失去貞操,后泛指失去節(jié)操。貧困餓死是小事,失節(jié)事情就大了。

      58、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要想奪取些什么,得暫且先給些什么。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機會奪取。

      59、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路上遇見欺負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幫助受害的一方。舊時為人們所稱道的一種俠義行為。

      60、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雖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個城市淹沒。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會引起大禍。

      61、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tǒng)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6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63、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6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6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意是宗教家告誡修行的人要警惕外界的誘惑。后比喻取得一定成就以后往往面臨新的更大的困難。

      66、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qū),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qū),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67、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一般過程。亦比喻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

      68、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這是滿足現(xiàn)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69、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70、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71、二虎相斗,必有一傷——兩只兇惡的老虎爭斗起來,其中必有一只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斗爭的結(jié)果,必有一方吃虧。

      72、不塞下流,不止不行——指對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學說就不能推行,F(xiàn)比喻不破除舊的、壞的東西,新的、好的東西就建立不起來。

      73、道遠知驥,世偽知賢——驥:良馬。路途遙遠才可以辨別良馬,世間的虛偽狡詐才能鑒別賢才。比喻經(jīng)過長久的磨練,才能看出人的優(yōu)劣。

      7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足赤:足金,純金。沒有純而又純的金子。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

      75、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敝帚:破掃帚。享:供奉。自家的破掃帚被認為價值千金。比喻自己的東西即使不好也倍覺珍貴。有時用于自謙。

      76、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77、道高益安,勢高益!妫焊;勢:權(quán)勢。道德越高尚,為人處事好,就越安全;權(quán)勢越大,更容易濫用權(quán)力,剛愎自用,就越危險。

      78、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79、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黃鐘被砸爛并被拋置一邊,而把泥制的鍋敲得很響。比喻有才德的人被棄置不用,而無才德的平庸之輩卻居于高位。

      80、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fā)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81、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在三十六計里,逃跑是最山上策的一計。

      82、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找不到上天的路,也找不到進地獄的門,形容人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已經(jīng)無路可走了。

      8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的路也是從腳下開始的。

      8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陽出來就去工作,太陽落下來就去睡覺休息。

      85、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86、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一千個當兵的好找,但是找一個好的將軍就比較難了。

      87、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從這里失去的東西會從其他地方賺回來。

      88、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shù)。

      89、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個人在關口,就算是一萬個人也打不進去。

      90、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形容學識非常的淵博,天文地理都懂。

      91、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92、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既能讓船安穩(wěn)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于水中。

      93、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個人只要團結(jié)合作一條心,所發(fā)出的的力量可以把金子折斷。

      94、聰明一世,糊涂一時:聰明了一輩子,可是卻在一件小事上犯起了糊涂。

      95、百不為多,一不為少:指難得的好人或好東西。

      96、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97、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長一百條腿的蟲子就算是死了也不會立馬倒下。比喻某人或集團雖然失勢了,但仍存在一定的氣勢和能量。

      98、安于故俗,溺于舊聞:俗:習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習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xiàn)狀。

      9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雖然暫時受到損失,卻可能因此而得到好處,壞事變成好事。

      100、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浪頭尚未平復,另一個浪頭又掀起了。比喻事情進行波折很多,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另一個問題又發(fā)生了。

      101、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會千萬可以失去,一旦失去了就永遠不會再來了。

      10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樣的結(jié)果。和佛教的因果關系差不多。

      103、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10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退下來之后就不在管官場上的事情了。

      105、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

      106、鞍不離馬,甲不離身:鎧甲,古人打仗時穿的護身衣。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tài)。

      107、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不經(jīng)歷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長對那件事情的見識。

      108、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109、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喻因個體差異,對事物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110、一人傳虛、萬人傳實:虛,沒有的事。本無其事,因傳說的人多,就使人信以為真。

      111、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個人把著關,一萬個人也攻不開。形容地勢險要,便于防守。

      112、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障,遮蔽。比喻被眼下細小事物所蒙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質(zhì)。

      113、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以,因為。一方面因而高興,一方面因而恐懼。

      114、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形容死去活來。

      115、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古代一車所駕的四匹馬,或四馬拉的車。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表說出來的話就要算數(shù)。

      11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個浪頭還沒有平息,另一個浪頭又起來了。原比喻詩文寫得波瀾起伏。后來也比喻一個麻煩問題沒有解決,又出現(xiàn)新的麻煩問題。

      117、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原指下棋時關鍵性的一步走錯,以致全局都輸了。比喻對全局有決定意義的問題,稍有不慎,處理不當,就會招致整個失敗。

      118、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形容一個人的言行,總有許多人監(jiān)督著,如有錯誤決不能隱藏。

      11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培植。培養(yǎng)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yǎng)人才是不容易的。

      120、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神通:各種神妙莫測的能力,比喻本領。比喻在集體生活中各有各的辦法或本領來完成共同的事業(yè)。

      121、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刀俎:剁肉的刀和砧板。指宰割的工具。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quán),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12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可,可以,行。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那怎么能行。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

      12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圣賢:圣人或賢人,舊指智慧超群,才能出眾的人;孰,誰。一般人不是圣人或賢人,誰能沒有過錯呢?

      124、三十六策,走為上計:原指無力對抗敵人,以逃跑為上計。現(xiàn)多指擺脫困難處境。

      125、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比喻學習或做事缺乏恒心,時常中斷,不能堅持下去。

      126、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比喻樣樣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

      127、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形容走投無路的窘困境地。

      128、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形容兩頭沒著落。

      1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漸積累的。

      130、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潰:潰決。被大水沖破堤防;蟻穴:螞蟻洞。千里的長堤,由于有小小的蟻洞而崩潰。比喻小事或小處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或造成嚴重損失。

      1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13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天網(wǎng):天道的網(wǎng),指自然界的懲罰;恢恢:寬闊的樣子。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很稀疏。但決不放過一個壞人。后形容壞人終于受到懲罰。

      133、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木。比喻沒有基礎、根源的事物。

      1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進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危險,不經(jīng)歷最難最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重大的成就。

      135、不經(jīng)一事,不長一智:不經(jīng)歷那件事,就不能增長關于那件事情的知識。一般用于經(jīng)過失敗取得教訓的場合。

      13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沒有堵塞的地方,就沒有水的流淌;沒有停止,就沒有行動。

      137、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138、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滿足現(xiàn)狀,不努力進取的思想。

      139、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象太陽和月亮每天經(jīng)過天空,江河永遠流經(jīng)大地一樣永恒。

      14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同一問題,仁者看見它,說它是仁;智者看見它,說它是智。比喻不同人有不同看法。

      141、月暈而風,礎潤而雨:暈:日月周圍出現(xiàn)的光環(huán);礎:柱子底下的石墩。月亮周圍出現(xiàn)光環(huán)就要刮風,礎石濕潤了就要下雨。比喻事故或事件發(fā)生前的征兆。

      142、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比喻工作的緊松和生活的勞逸要適當調(diào)節(jié),有節(jié)奏地進行。

      143、為虺弗摧,為蛇若何:虺:小蛇;摧:毀滅;若何:怎么辦。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辦?原來比喻要趁敵人羽翼未豐的時候,就把他消滅。后泛指敵人要及時鋤掉。

      144、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淵:回旋的深水;叢:茂密的森林。把魚趕到深潭中,把鳥趕到樹林里,原來用來比喻反動統(tǒng)治者施行暴政,結(jié)果使百姓投奔別國。現(xiàn)指有時有些人實行閉關主義。把一些可以爭取的人趕到對方去了。

      1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與更短的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14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對方論據(jù)來反駁對方。

      147、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以:用;其:他的;杌瑁喊,模糊,糊涂;昭昭:明白。用他那些模糊的理解去使人明白,F(xiàn)指自己糊里糊涂,卻要指揮那些已懂事故的人。

      148、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用瞪眼回答瞪眼,用嘴咬對付嘴咬。比喻對方怎么來,就怎么反擊。

      149、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用心去揣摩體會,無法用話語具體地表達、傳誦。

      150、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四體:四肢。勤:勞作。不參加勞作,分不清五谷。形容脫離勞動,脫離群眾。

      15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憂患使人勤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致死。

      152、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日出之處;桑榆:日將落時,余暉在桑榆之間,指日落處。比喻在這邊失敗了,在那邊得到勝利、收獲。

      153、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比喻做事不從根本上解決或缺乏通盤計劃,只是就事論事,忙于應付。

      154、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陶器得到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犧牲,也不愿茍全性命。

      155、寧為雞口,無為牛后:牛后:牛肛門。寧可小而潔,,不愿大而臭。舊時比喻寧可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擺布。

      156、47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焉:哪里。連皮都沒有了,毛又長在哪里呢?比喻基礎沒有了,建筑在此基礎上的東西就無法存在。

      157、老鼠過街,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東西,人人痛恨。

      158、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加:加以。根據(jù)群眾所提的意見和批評,檢查自己。有缺點錯誤,就予以改正;沒有缺點錯誤,就加以勉勵自己。

      159、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養(yǎng)到極高境界。后泛指以勉勵人們不要滿足于已經(jīng)取得的成就,還要繼續(xù)努力,不斷進步。

      160、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比喻藝術(shù)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fā)展;百家:指學術(shù)上的各種派別;鳴:比喻發(fā)表意見。百家爭鳴,原來指我國戰(zhàn)國時儒、道、墨、法、縱橫、農(nóng)、雜、陰陽、名(兵、小說)等各家,在政治上,學術(shù)上展開的各種爭論。這里比喻科學上不同學派的自由爭論。

      161、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蟲:即馬陸,切斷后仍能蠕動。僵:硬。后用以比喻人雖死去,他的勢力或影響仍然存在。

      16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于同一個人。

      163、成事不足,敗事有余:非但不能把事情辦好,反而往往把事情搞糟。也指辦事不懷好意者。

      164、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當局者:下棋人;旁觀者:觀棋者。后用以比喻當事人往往因為對利害得失考慮得過多,看問題反而糊涂,旁觀的人由于冷靜、客觀,卻看得清楚。

      165、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相近的聲音,互相應和;相同的氣味,互相融合。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結(jié)合在一起。

      166、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慶父:春秋魯莊公的弟弟,曾經(jīng)一再制造魯國內(nèi)亂,先后殺掉兩個國君。不把制造內(nèi)亂的罪魁禍首清除,國家就不得安寧。

      167、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象聽到他的聲音,看到他本人一樣。比喻對人物刻畫描寫得栩栩如生。

      168、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運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動腦子,用心思考。也指戰(zhàn)爭的勝敗與指揮員能否根據(jù)實際情況,機動靈活地指揮有很大關系。

      169、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克:攻下。攻打城池,沒有攻不下的;打仗沒有不贏的。百戰(zhàn)百勝。

      170、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來的就不善良,善良的就不來。強調(diào)來人不懷好意,要提高警惕。

      171、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么計策手段,都有方法對付。也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

      17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環(huán)境對人有很大的影響。

      17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文采。行,流傳。說話要是沒有文采,就流傳不遠。

      174、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提意見的人只要出于善意,即使說得不正確,也是無罪;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所批評的錯誤,也足以引以為鑒戒。

      175、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話的人不厭其煩地教誨,而聽的人卻不以為意。

      176、君子一言,快馬一鞭:表示干脆的一句話說定,不再反悔。

      177、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靛青是從蓼藍中提煉出來的,但顏色卻比蓼藍更深。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

      178、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

      179、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為事情與自己無關,就把它高高地掛在一邊不管。

      180、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是我們同族的人,他們的心一定同我們不一樣(即不一條心)。原指對異族的疑忌。后也用以指責那種排斥異己的宗派活動。

      181、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一召喚就來,一揮手就去。指舊社會里役使別人,任意呼喚支配。

      182、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只要是知道的,就沒有不說;要說就沒有一點保留。

      183、G、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外表像金玉,內(nèi)里卻盡是破棉絮。比喻虛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實質(zhì)壞的人或事。

      18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為佛教勸人改惡從善的話,后用以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悔改,不再為非作歹,就能成為好人。

      185、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盡管睜著眼睛看,卻什么也沒有看見;盡管豎著耳朵聽,但什么也沒聽到。表示不重視或不注意。

      186、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裝作和平無事,實則想趁機害人。

      187、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城門著火,人們到護城河打水救火。水干了,魚也死了。比喻無緣無故受到連累,或傷及無辜的人。

      188、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使人厭惡;語言干巴巴的,沒有味道。

      189、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故:根據(jù)。立論有根據(jù),講得有理據(jù)。

      19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點小火星,可以燒遍整個原野。后來比喻有生命力的微小事物,發(fā)展前途非常廣闊,F(xiàn)在比喻革命力量或新生事物最初雖然微小或尚在萌芽時期,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fā)展前途。

      191、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比喻根據(jù)具體情況處理問題,辦理事情。

      192、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193、重于泰山、輕于鴻毛:人類本來都有一死,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大,有的死比鴻毛還輕微。

      194、重足而立、側(cè)目而視:雙腳并攏,不敢移動;斜著眼睛看,不敢正視。形容非?謶值臉幼。

      195、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從他的人能夠昌盛地存在,違背他的人就得滅亡。

      196、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精,仔細舂過的好米;膾,切細的魚和肉。厭,通“饜”,滿足。形容對飲食很講究。

      197、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想要占有它,必先丟棄它。

      198、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封建帝王和他的文臣武將,統(tǒng)治階級的少爺小姐。

      199、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開頭時錯了一點點,結(jié)果就造成很大的錯誤。

      200、前人栽(種)樹、后人乘涼: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

      201、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記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202、扁擔沒扎、兩頭打塌:打塌:滑落下來。比喻本幻想一舉兩得,結(jié)果兩頭落空。

      203、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原來形容人經(jīng)過思考,突然想出辦法。現(xiàn)在用以說明人在腦子里運用概念以作出判斷和推理的過程。

      20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樹李樹不對人打招呼,樹下自然走出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只要真誠、忠實,自然能打動人心。

      205、高岸為谷、深谷為陵:比喻世事變遷,現(xiàn)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都向其相反方面發(fā)展。

      206、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比喻經(jīng)常勤學苦練,以求工夫純熟。

      207、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就能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單聽信一方面的話,自己就糊涂,事情就弄不清楚。

      208、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流動的水不會腐臭,經(jīng)常轉(zhuǎn)動的門軸不會被蟲蛀。比喻經(jīng)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到外物侵蝕,可經(jīng)久不壞。

      209、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聲名極大的人,他的實際很難跟他的名聲完全符合,F(xiàn)常用以提醒人們要有自知之明,經(jīng)常想到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

      2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堅持正義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違背正義必然陷于孤立。

      211、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辭,指借口。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他人。

      212、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舊時多指戀愛事。)

      21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聰明人在許多次考慮中,總有一次會想錯的。

      214、道不拾遺、夜不閉戶:遺,指遺失的東西。把東西丟失在路上也沒有人撿去據(jù)為己有,夜晚不關門也沒人來偷盜。

      215、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即魔羅。破壞善行的惡鬼,有時也指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即所謂“迷障”。原來是我佛用以警告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誘惑的一種說法,也比喻取得一定成果后的障礙更大。

      216、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草生長在亂麻田中,而不用扶助,自然長得挺直。比喻人生活在壞人中,也能成為好人。

      217、愚者千慮、必有一得:笨人多次考慮總有一點收獲。后來用做所見很小的客套話。

      218、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形容見義勇為、積極援助被欺負者的行動。

      219、窺測方向、以求一逞:逞,快意、如愿。偷偷地探測方向,妄圖達到反動的目的。

      220、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形容未行動時象舊時未出嫁的閨女那樣端莊持重,不動聲色;一旦行動起來就象脫逃的兔子那樣敏捷。

      221、嚶其鳴矣、求其友聲:鳥在嚶嚶地叫喚,這是它尋找朋友的聲音。比喻需要意氣志趣相投的朋友。

      222、疑行無成、疑事無功:對行動憂郁不決就不會有成就。對事情猶豫不決就不會有效果。

      223、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銳氣,斗志旺盛的士氣。惰,懈怠、疲勞。歸,撤回。避開敵人初來時的銳氣,等敵人疲勞退縮時,狠狠地加以打擊。

      224、藏之名山、傳之其人:其人,那個與自己心意相投的人。把著作收藏在名山中,留著給志同道合的人。

      22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辭勞苦地辛勤貢獻自己的一切,到死方休。鞠躬,謹慎地彎著腰。

      226、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螳螂捕捉到知了,卻不知道黃雀在后面等著捕食自己。比喻目光短淺到一心圖謀侵害別人,卻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計著自己。

      227、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jié)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228、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同“塞翁失馬”。

      22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yōu)楹檬。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230、三分似人,七分似鬼: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231、三分像人,七分似鬼: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232、三分像人,七分像鬼:形容人長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樣子。

      233、三日打魚,兩日曬網(wǎng):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jīng)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234、三十六策,走為上策: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后指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235、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指事情已經(jīng)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236、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jīng)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237、山河易改,本性難移: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238、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yōu)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239、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

      240、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比喻兩頭沒有著落。

      241、上方不足,下比有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42、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形容無路可走的窘迫處境。—— 八字成語

      243、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形容一無所有,貧困到無立足之地。

      244、蛇化為龍,不變其文:比喻無論形式上怎樣變化,實質(zhì)還是一樣。

      245、身在江湖,心存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

      246、身在江湖,心懸魏闕: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247、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248、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于各人的領會。

      249、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赡艽笥趯嶋H。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250、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25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晨;桑、榆:指日落處,也指日暮。比喻開始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

      252、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5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54、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毫、厘:兩種極小的長度單位。開始稍微有一點差錯,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255、失之千里,差若毫厘: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256、獅象搏兔,皆用全力: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

      257、獅子搏兔,亦用全力: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真對付。同“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258、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jiān)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259、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fā)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260、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培植,培養(yǎng)。比喻培養(yǎng)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yǎng)人才很不容易。

      261、十日一水,五日一石:比喻作畫構(gòu)思精密,不輕易下筆。

      262、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263、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八字成語大全

      264、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認為事情與己無關,把它擱在一邊不管。

      265、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xiàn),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266、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

      267、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形容不重視,不注意。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268、守如處女,出如脫兔:處女:未嫁的女子;脫兔:逃跑的兔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269、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后還是要回歸故土。

      270、水火相濟,鹽梅相成:烹飪賴水火而成,調(diào)味兼鹽梅而用。喻人之才性雖各異,而可以和衷共濟。

      271、水激則旱,矢激則遠: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旱,通“悍”。比喻因禍致福。

      272、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fā)生的困難和危險。

      273、水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懶惰成性。

      274、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擁護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275、順道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同“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276、順德者昌,逆德者亡:符合道德的就可以昌盛,違逆道德的就遭到滅亡。

      277、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278、順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

      279、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我的就可以存在和發(fā)展,違抗我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tǒng)治。

      280、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順從我的心意才能生存,違抗我的心意就要滅亡。

      281、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順從;昌:昌盛;逆:違背;亡:滅亡。順從他的就可以存在和發(fā)展,違抗他的就叫你滅亡。形容剝削階級的獨裁統(tǒng)治。

      282、順之者興,逆之者亡:指順從天道的就生存,違背天道的則滅亡。同“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283、說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談論到某人,某人恰巧來了! 八字成語

      284、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說怎樣就怎樣,不能更改。

      285、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286、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287、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指人雖死,余威猶在。同“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288、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四體:指人的兩手兩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麥、菽。指不參加勞動,不能辨別五谷。形容脫離生產(chǎn)勞動,缺乏生產(chǎn)知識。

      289、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290、雖死之日,猶生之年: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29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攻:琢磨。別的山上的石頭,能夠用來琢磨玉器。原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后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292、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293、堂上一呼,階下百諾:諾:答應。堂上一聲呼喚,階下齊聲答應。多形容舊時豪門權(quán)貴威勢烜赫,侍從和奉承的人很多。

      294、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29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296、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297、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298、天低吳楚,眼空無物: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F(xiàn)也比喻一無所見。

      299、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300、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301、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

      302、銅山西崩,洛鐘東應: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八字成語

      303、頭痛灸頭,腳痛灸腳:指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

      304、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比喻被動應付,對問題不作根本徹底的解決。

      305、頭痛治頭,足痛治足: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同“頭痛灸頭,腳痛灸腳”。

      306、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307、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樣處以罪刑。指王法對于王子、平民是一樣的。

      308、為虺弗摧,為蛇若何: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后患。

      309、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爵: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310、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雀: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為淵驅(qū)魚,為叢驅(qū)爵”。

      311、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jié)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F(xiàn)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312、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比喻沒有根據(jù)的事物。

      313、無面目見江東父老:以之為羞見故鄉(xiāng)人之典實。

      314、無天于上,無地于下:原指軍將臨戰(zhàn)奮不顧身。

      315、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316、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源:水源;本:樹根。沒有源頭的水,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317、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fā)揮,皆成妙文。

      318、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寫了一大篇文章,但沒有接觸到主題。

      319、相視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間友誼深厚,無所違逆于心。

      320、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321、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322、項莊之劍,志在沛公: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323、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認真對待。

      324、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表示自己是個硬漢,對別人毫無隱瞞! 八字成語大全

      32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習好像追趕什么,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學習勤奮,進取心強。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326、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習書法沒學好,學習劍術(shù)也沒學到手。指學習一無所成。

      327、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律:約束。對自己要求嚴格,待別人則很寬厚。

      328、言而無文,行之不遠: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329、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330、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口舌。

    【八個字的成語】相關文章:

    五個字的成語05-15

    八個字的成語有哪些(精選872個)04-28

    五個字的成語【精】05-15

    六個字的成語10-31

    描秋天的四個字成語07-11

    描寫秋天四個字成語09-19

    (精華)五個字的成語15篇05-15

    三個字猜成語答案01-19

    最后一個字是鳥的成語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