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詠鳥詩三首表格式教案
課題
古代詠鳥詩三首
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詠鳥詩三首,理解并建構(gòu)文學作品中鳥這個形象中蘊涵的文化信息。
2.培養(yǎng)對詩歌的鑒賞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詠鳥詩三首,理解并建構(gòu)文學作品中鳥這個形象中蘊涵的文化信息。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對詩歌的鑒賞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課件,圖片
作業(yè)布置
教材P
賞讀三首詩
(一)《聞雁》【唐】韋應(yīng)物
原文: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譯文:
故鄉(xiāng)遙遠,模糊不清,不知道在哪里。
歸家的思緒正無窮無盡。
在淮河的南部的夜晚下著冰冷秋雨,
我聽到大雁的叫聲由遠而近的傳來。
賞析: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xiāng)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diào)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xiàn)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并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yīng)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征。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wù)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xiàn)手法,以構(gòu)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zhì)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于兩途。
(二)《池鶴》【唐】白居易
原文: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譯文:
在高高的竹籠前沒有自己的`同伴,在亂哄的雞群卻有著自己的風度。低下頭怕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心白色的羽翼消失。轉(zhuǎn)眼看到鸕鶿覺得它毛色污濁,又討厭鸚鵡太諂媚。對風鳴唳想的是什么,惆悵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遙的云水之間。
賞析:
這是一只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鶿那樣侍奉權(quán)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后,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zhuǎn)向“獨善其身”,閑適、傷感的詩漸多。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边@句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一個詞鶴立雞群。在高高的竹籠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雞群還凸顯著自己的風度和節(jié)操。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贝司洌瑥谋砻嫔峡,是丹頂鶴害怕低下頭,頭上象征高貴的標志丹砂落下,曬翅的時候擔憂白色的毛色變得不好看。從意義上理解,應(yīng)該還有一層:低下頭,不僅僅擔憂高貴的標志不再,還因為低頭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氣度相悖;“曬翅常疑白雪消”,這里的白雪不僅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種圣潔的清白。由此,一個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對世俗妥協(xié)的丹頂鶴形象便脫穎而出。
“轉(zhuǎn)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鞭D(zhuǎn)眼四望,覺得鸕鶿毛色污濁,徒有其表而又善于學舌的鸚鵡太嬌弱,這兩者不僅形象氣質(zhì)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討好主人,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更不要說具備一副錚錚的傲骨了。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沒有知音賞,沒有主人的青睞,只是在囚籠里長唳,惆悵的望向遠方,那遙不可及的云水之鄉(xiāng)才是夢想的天堂。丹頂鶴所思的,不僅僅是寶貴的自由,還有知音的賞識,和對自己理想抱負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氣質(zhì)才華,將來能鶴唳云端,展翅沖天。
本詩也可以說是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寓人。
(三)《迎燕》【宋】葛天民
原文
咫尺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作者介紹
葛天民,字無懷,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徙臺州黃巖(今屬浙江)曾為僧,法名義铦,字樸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與姜夔、趙師秀等多有唱和。有《無懷小集》。整風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葛天民詩,以汲古閣影鈔《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為底本。校以顧氏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我賢小集》本(簡稱名賢集)。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詩意
在近已咫尺的陽春三月里,有這么一戶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歸來,不放下破舊的簾子把房屋遮蔽起來。
一場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著絲絲的雨滴,
土地里散發(fā)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還混雜著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鑄修好了連小燕子都長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兩戶家庭相伴著又度過了一個美麗的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于檐下,民間視為吉祥物!皩こ0傩占摇奔唇梃b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闭驗檠嘧硬幌迂殣鄹、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俺渤呻r長大,相伴過年華”兩句,更是把燕子看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征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備注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