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敘事怎么寫?
第一節(jié) 快速方法1:(事情發(fā)展 )
起因→經過→結果
* 快速欣賞——作文目標
* 寫一件自己看到的事情。學會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一件簡單的事情。
* 快速竅門——應知應會(觀察)
1、 能夠完整地觀察一件事情。2、 了解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起因`3、 會抓住事情的經過重點觀察。知道經過部分要具體敘述。:4、 觀察時能抓住人物的動作細致地觀察。5、 聽人物說話時能注意觀察人物的神態(tài)變化.6、 文章的結尾要交待事情結束
* 快速方法——即學即用(習作指導)
]1、 開頭要交待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2、 中間要具體敘述事情的經過。要注意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寫具體、寫生動、寫有趣。3、 結尾要點明事情的結束。如能揭示出事件的意義來,那就更好了。
【小竅門】:你和老師、同學、親人或鄰居在一起的時候,會發(fā)生很多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能接觸到許多的人,在人與人之間會發(fā)生很多事情。有的是有趣的,令人愉快。有的是令人難忘的,給人的印象極深。有的使人受到教育或接受教訓,有的則促進團結友愛等等。在所有這些事情當中,有你的親人,有你的朋友、同學或老師,有你的鄰居,也許有與你根本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當中,蘊含著值得我們學習的優(yōu)秀品質。你隨時都可以選擇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寫具體,語句要通順、連貫。
要想把這一件件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的事生動地記敘下來,就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且還要善于思考。寫作時要先交代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事情的起因,詳細敘述事情的經過,自然地點明結果,寫成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在我們的生活或學習中,有我們親眼見到過的事情,有我們親耳聽到過的事情,也有我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寫作的材料。在選擇材料時,要選擇那些印象深刻的或感觸最深的典型事例。另外不論寫什么事,都是離不開人物的,所以,有些寫事的文章中也會有對于人物的外貌的描寫。而這些對人物外貌的描寫,是寫事文章中不可缺少的寫作材料。
* 快速例文——邊學邊用例文
1、 洗手帕
今天,劉老師從包里拿出一塊皺巴巴的小手帕。手帕上有幾只小白兔,看樣子,它一點也不高興。原來,手帕上沾滿了灰塵,臟乎乎的。老師問:“能不能用這塊手帕揩鼻子?”同學們都喊起來了:“不行,不行!要洗一洗。”劉老師從講臺里拿了一個花臉盆,請兩個同學打來一盆水,又拿出一塊小肥皂,就開始洗手帕了。
“啪!”老師把手帕丟進了水里。但小手帕沒有沉下去,劉老師連忙用手按了按,又來回擺了擺。等手帕全浸濕了,就撈出來打肥皂。打完了肥皂,劉老師就用勁地搓起來。搓呀搓,搓出了好多肥皂泡?赡苁翘K了吧,連搓出來的肥皂泡也變成黑乎乎的了。劉老師放在水里清了清,水一下子也變黑了。劉老師連忙叫同學換來了一盆清水,又把手帕洗了一遍。
等老師擰干給我們看時,呀,洗得真干凈呀!這時,我才看清了手帕上的全部東西,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白兔和她的媽媽。它們全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好象在感謝劉老師哩!
|寫法評點:這是一個三年級學生的作文,寫的全是上課前10分鐘看到的事情,老師洗手帕。這里有看,有聽,有想。通過看、聽、想,知道了為什么要洗手帕、怎樣洗手帕以及洗的'結果怎樣。盡管洗手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要寫具體也不容易,尤其是事情的重點→洗,要觀察仔細,具體描述。老師怎么洗的呢?“丟→按→擺→撈→打(涂抹肥皂)→搓→清→換→清。從小作者的文章看,她觀察得非常仔細,非常有條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更深。
初中語文教學敘事--
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南部。十九個月大時,因為一場大病,使得她從此失去了視力及聽力。六歲時,海倫的母親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師——安妮莎利文小姐,并進入帕金斯盲人校學習。十六歲時,海倫進入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院學習。四年后,她如愿進入哈佛大學,開始嘗試寫作。一九六八年,海倫凱勒平靜的走完她艱辛又充滿榮耀的一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里行間中,無不洋溢著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tài)度勸告我們應珍惜眼前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人生的短暫一瞬間。而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及的。而現(xiàn)在的學生中也有這么一些人,擁有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游西逛,無心學習。對于學習,他們總是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勤奮學習,而是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不費什么工夫而一舉成名。海倫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體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于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不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人生呢?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tài)度,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擁有樂觀向上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我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一部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們增長知識,還告訴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并且努力追向自己的夢想.